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41.19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张謇 的原始碼
←
张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张謇 | 外文名 = Zhang Jian | 图像 = [[File:Zhangjian.jpg|缩略图 |center|[http://img1.gtimg.com/jiangsu/pics/hv1/19/122/2097/136388554.png 原图链接] [https://js.qq.com/a/20160712/033164.htm 来自腾讯网]]] | 图像说明 = 张謇 |center | 出生日期 = 1853年7月1日 | 出生地点 = 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 | 逝世日期 = 1926年8月24日(农历7月17日)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字季直、号啬庵 | 职业 = 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 知名作品 = 《张季子九录》 <br> 《张謇日记》 }}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 人物经历 == '''早年求学''' 清咸丰六年(1856年)张謇4岁时,由父开始教识[[《千字文》]]。5岁时因背诵《千字文》无讹,父令随伯、仲、叔三兄入邻塾,从海门邱大璋先生读书。但是为了取得应试资格,张謇15岁时由他的一位老师宋琛安排,结识了如皋县的张家。张家同意张謇冒充自家的子嗣报名获得学籍。张家祖上三代没有人获得过功名,也就是所谓"冷籍"。当时科举规定,"冷籍不得入试"。12岁时,謇父自辟家塾,延请老家西亭宋效祁先生授读其三子。</p> '''随军幕僚''' 同治十三年(1874年),张謇前往南京投奔孙云锦。光绪二年(1876年)夏,应淮军"庆字营"统领吴长庆邀请,前往浦口入其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参与了庆军机要、重要决策和军事行动。</p> 1882年(光绪八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势力扩张。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强硬政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1884年(光绪十年)随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袁世凯留朝鲜接统"庆字营"。不久吴长庆病故,离开庆军回乡读书,准备应试。 1885年,张謇终于在乡试中考中了第二名举人。</p> '''高中状元''' 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謇随'''孙云锦'''赴开封府任,协助治河救灾,并拟订《疏塞大纲》。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后,又应聘主持赣榆选青书院、崇明瀛州书院、江宁文正书院、安庆经古书院等。</p> 1894 年,也就是甲午年,因为慈禧六十寿辰特设了恩科会试。张謇因父命难违,第五次进京应试,中了一等第十一名,翁同龢将他改为第十名。4月殿试时翁同龢的提携之心已经迫不及待,几次误把他人卷子认作张謇而取中会元。(张謇34岁应礼部会试不中;37岁赴会试,将无锡孙叔和的试卷误认,孙中而张落;38岁应会试,场中误以陶世凤卷为张謇卷,陶中"会元"而张落第;40岁赴会试,又将武进刘可毅的试卷误认,刘中会元而张又落第)。他命收卷官坐着等张謇交卷,然后直接送到自己手里,匆匆评阅之后,便劝说其他阅卷大臣把张謇的卷子定为第一,并特地向光绪帝介绍说:"张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于是张謇在41岁的时候,终于得中一甲第一名状元,授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职。</p> '''兴办实业''' 1898年张謇回北京销假,正值"百日维新"。恩师[[翁同龢]]被慈禧罢官,"开缺回籍"。张謇闻讯作《奉送松禅老人归虞山》诗赠翁同龢,并前往火车站泣泪送别。翁师的遭遇,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险恶,半月之后,张謇也借故请假南归,继续他的"实业救国"。</p>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张謇又在唐闸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同时,为了便于器材,机器和货物的运输,在唐闸西面沿江兴建了港口──天生港,又在天生港兴建了发电厂,在城镇之间,镇镇之间开通了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为当时南通的主要长江港口。与江苏连云港沈云霈、赣榆许鼎霖并称苏北三大实业家。</p> 发展民族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并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张謇应两江总督刘坤一电邀赴江宁讨论兴学之事,刘坤一赞成,而藩司吴、巡道徐、盐道胡阻挠。张謇叹息不已,乃与罗叔韫、汤寿潜等同人筹划在通州自立师范,计1898年以张謇从任办通州纱厂五年以来应得未支的公费连本带息2万元,另加劝集资助可成。同年7月9日通州师范择定南通城东南千佛寺为校址开工建设,翌年正式开学,这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关的开端。 == 社会贡献 == '''实业救国''' 张謇在南通所做的实业众多,大多是与民生相关的各类工厂,逐渐形成工业区,还建了码头、发电厂、公路,成为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基地之一。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事业单位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他为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贡献,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p> 张謇在当时对南通的建设已经有很清晰而前卫的规划理念,包括与西方建筑理念相结合的花园城市。这些理念的实践使得南通被现代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p> '''教育为民''' 张謇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全力投入实业教育救国之路。1918年10月23日与熊希龄、蔡元培等人发起组织了"和平期成会"。</p> 1905年,张謇与马相伯在吴淞创办了复旦公学,这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即今南通中学)。 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扬州大学,南通大学前身)、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前身),还有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今上海海洋大学),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1909年,张謇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因地处吴淞,曾一度称"吴淞商船专科学校"。</p> 1917年,张謇支持下,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的前身)在吴淞复校。 1921年,上海商科大学在上海成立。上海商科大学前身是南京师范高等学校,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扩展为国立东南大学,后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张謇是国立东南大学主要创建人之一。视职业教育,师范学校的测绘、蚕桑等科发展成为十几所职业学校,其中以纺织、农业、医学三校成绩显著,以后各自扩充为专科学校,1924年合并为南通大学。</p> '''书法贡献''' 张謇乃科甲出身,状元及第,书法自有根底,楷、隶、行、草兼擅,沉稳深秀,传世以行楷为多,隶书绝少见,然此副一则为隶,另则长言龙门,笔法瘦硬,纵横飞动,妙得《礼器碑》,《石门颂》精髓,偶参篆书体势,古雅清新,更是绝品中之精品。 == 名人评价 == [[File:3329135 1425088765599 mthumb.jpg|缩略图|left|[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1502/28/c14/3329135_1425088765599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BC%A0%E8%AC%87%E5%9B%BE%E7%89%87&step_word=&hs=2&pn=79&spn=0&di=13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3396813694%2C493745596&os=2332103746%2C642164326&simid=4233997922%2C554083652&adpicid=0&lpn=0&ln=1752&fr=&fmq=1550668831078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pconline.com.cn%2Fimages%2Fupload%2Fupc%2Ftx%2Fitbbs%2F1502%2F28%2Fc14%2F3329135_1425088765599_mthumb.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1r_z%26e3Brv5gstgj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ri5p5AzdH3Fstfp_n9bmamb_z%26e3Bip4s&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百度图片]]] 很少有人简单地把张謇称为"商人",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政治和社会声望极高,所以被称为"绅商"。用今天的视角来看,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经理人兼公益家。 [[毛泽东]]主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当代学者章开沅先生也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很难发现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县办成这么多事业,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由于张謇在南通的特殊地位,他的名字与南通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 [[胡适]]认为他在建设南通的过程中"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影响及全国"。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丁文江在张謇追悼会上演说时曾指出:数年前余在美时, 美前总统罗斯福死后,凡反对之者,无不交口称誉。今张先生死,平日不赞成他的人,亦无不同声交誉"张謇在民国时期有着较高的声誉,这与他在中国实业、教育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是分不开的。 == 主要作品 == 诗作 《屡出》 屡出真成惯,孤怀亦自遥。 小车犹择路,独木已当桥。 鹳影中霄月,蛙声半夜朝。 无人能共语,默默斗旋杓。 从孙观察公奉差淮安纪行 湖田处处鸭阑遮,一片菱花间藕花。 养得鸭肥菱藕足,一年生计抵桑麻。 书籍 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ref>[http://www.yzglpub.com/show_news.asp?id=88 《张謇日记》 ]广陵书社网</ref>、《啬翁自订年谱》等,今有《张謇全集》传世。 == 参考文献 == <p style="text-indent:2em;"> </p> [[Category:中國古代軍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张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