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67.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张隆溪 的原始碼
←
张隆溪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张隆溪 | 圖像 = [[File:1382943445611gmuzv.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1.imgtn.bdimg.com/it/u=2261961457,485830458&fm=26&gp=0.jpg 原图链接] [http://shu.benke.chaoxing.com/teacher/schooldetail.html?teacherId=62568 來自超星发现]]] | 圖像說明 = 当代著名文化学者 | 出生日期 = 1947年 | 國籍 = 中国 | 别名 = | 職業 = 当代著名文化学者 | 知名原因 = 中西方文化的[[摆渡者]] </br> [[欧洲科学院]]院士 </br> [[长江学者]] | 知名作品 =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br> 《走出文化的封闭圈》 </br> 《中西文化研究十论》。 }} '''[[张隆溪]]''',194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世界]]级华裔学术大师之一。[[北京大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北大和加州大学河滨 分校,现任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现在唯一健在华裔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及韦斯理大学杰出学人讲座教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特聘教授 。 <ref>[http://news.pku.edu.cn/xwzh/2016-08/10/content_294615.htm 北京大学校友、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特聘教授张隆溪当选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主席], 北大新闻网, 2016-08-10 </ref> 《[[中华英才]]》杂志赞誉其为“中西方文化的摆渡者”。 2010年,张隆溪受邀成为美国New Literary History(《新文学史》)顾问编辑,张隆溪是其中唯一的华人学者。主要研究范围是中西文学及跨文化研究。 发表中英文论文专著多部,其研究成果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 2016年7月,当选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 <ref>[http://news.pku.edu.cn/xwzh/2016-08/10/content_294615.htm 北京大学校友、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特聘教授张隆溪当选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主席], 北大新闻网, 2016-08-10 </ref> == 个人履历 == 194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他,从小学到高中,都成绩优异,名列前茅。 1966年中学毕业时,却刚好赶上“文革”开始,陡然间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 1969年,从成都九中高中毕业的他与成千上万的“[[老三届]]”知识青年一样,插队到了四川凉山州[[德昌县]]茨达公社。 1972年春天,张隆溪遇到了返城的机会,但是以招工的名义。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为“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83年,在硕士毕业并在北大任教两年之后,张隆溪选择了赴美留学。与[[赵毅衡]]、[[赵一凡]]等学者一道,成为了上个世纪80年代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文化先行者”。 1989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师从于[[杨周翰]]、[[钱钟书]]、[[朱光潜]]诸教授。同年受聘于[[加州大学]]河滨校区,任比较文学教授。 [[香港回归]]后的第二年,张隆溪受聘香港城市大学,任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 1998年起,任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系讲座教授兼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张隆溪受聘[[北京外国语大学]]担任[[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他成为了中国大陆人文社科学最高荣誉“长江学者”获得者。 2009年2月,张隆溪成为继[[冯至]]、[[夏鼐]]之后的第三位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华裔外籍院士,也是目前该院健在的唯一的华裔院士。 [[File:U=1442413735,2478338137&fm=26&gp=0.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img2.imgtn.bdimg.com/it/u=1442413735,2478338137&fm=26&gp=0.jpg 原图链接] [http://book.kongfz.com/6515/556911756/ 來自孔夫子旧书网]]] == 研究方向 == 研究范围包括英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西比较文学、文学理论及跨文化研究。 == 学术成就 == 张隆溪学贯中西,所著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走出文化的封闭圈》、《中西文化研究十论》等在国内外文化圈享有重要地位。近10年来,张隆溪的足迹遍布欧美、[[亚洲]]各地区,又出版了多部英文著作和多篇学术论著,也在国内出版了几本著作,使其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东西海之间的思想摆渡者”。 主要著作 1.《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北京:[[三联书店]],'''1986''') 2.《道与逻各斯》('''The Dao and the Logos: Literary Hermeneutics,East and West.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1992'''。后有韩语、汉语版) 3.《强力的对峙:从两分法到差异性的中国比较研究》('''Mighty Opposites:From Dichotomies to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走出文化的封闭圈》(香港:[[商务印书馆]],'''2000''';北京:三联书店,2004,增订本) 4.《中西文化研究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不期的契合:跨文化阅读》('''Unexpected Affinities:Reading across Cultures.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2007''') 6.《比较文学研究入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7.''' 7.《五色韵母》([[台北]]:网路与书,'''2008''')。 8.《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 人物轶事 == 张隆溪被文坛老前辈、原四川省文联主席[[马识途]]所赏识,并帮助他把一篇英文论文寄到北大去。在恢复高考后,以高中生身份越级考试,并以总分第一名成绩考取[[北京大学]]西语系研究生。在北京,他师从[[杨周翰]]教授,并得到[[朱光潜]]、[[钱钟书]]两位巨匠级大学者的谆谆教诲,让他受益终身。 == 人物家庭 == 先祖[[张问陶]]是清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都察院御史、吏部郎中,其诗歌和字画颇负盛名,其诗被誉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所著的《[[船山诗草]]》至今流传于世。 父亲张崇琎年轻时移居成都,在成都一家银行做职员。 == 视频 == {{#ev:youku|XODQyOTczOTcy|640|inline|清代大诗人张问陶全国学术研讨会花絮(学者张隆溪、张寅彭、胡传淮)|frame}}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中國人]] [[Category:哈佛大學校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张隆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