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3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归藏 的原始碼
←
归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归藏》 '''<br><img src="http://n.sinaimg.cn/sinakd20115/102/w1500h1002/20220625/79a5-0abf12c988dfd40748744a3a775659af.jpg" width="400"></center><small>[http://k.sina.com.cn/article_7517400647_1c0126e4705903mir7.html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归藏''' <sub><small>典籍《三易》之一</small></sub>== 《归藏》<sub>[guī cáng]</sub>是《[[三易]]》之一,与《[[连山]]》《[[周易]]》统称为《[[三易]]》。该易书是以坤为首卦,故名为归藏。《[[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意思是说《连山》《归藏》《周易》是三种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个经卦重叠出的64个别卦组成的。《连山》、《归藏》是中国远古时代的文化典籍,有说《连山》与《归藏》不是失传了,而是被改了名为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或其它名称。 案《归藏》之名,现存文献最早见载于《周礼》和《山海经》。《周礼·春官·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归藏》是中国古文化的典籍,历来人们认为它们是《周易》的前身。<ref>[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qLMqjWa1XKN2w-_--f--F5gntAggZaozJJZFDJSMsS87Lc2LIhzflJQjjy5Vio6orzHjZT--UZx2YYC9LjDXD-_nGCw____ 从周易出发认识世界,凤凰网]</ref> {| class="wikitable" |- ! 中文名 !! 作 者 !! 其它相关 |- | 归藏 || 据传为[[天皇氏]]所作 || 《连山》《周易》 |} ==三易== 《归藏》是三易之一,《[[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意思是说《连山》《归藏》(现已出土发现)《周易》是三种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个经卦重叠出的64个别卦组成的。相传天皇氏作《归藏易》,另有传轩辕氏所作,有四千三百言。宋代家铉翁称:“归藏之书作于轩辕黄帝。而六十甲子与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归藏易也。”《易经》是远古文明的产物,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秦汉时期的易书《周易》,并称为“三易”(另有一说三本书均作于远古)。远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历法与易书等,文明肇始。《[[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远古时期古人“观象授时”,并确定天干地支及阴阳五行、八卦原理。八卦与干支时间以及方位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同属一个系统。远古早已有之的时空、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连山》《归藏》是我国远古时代的文化典籍,有说《连山》与《归藏》不是失传了,而是被改了名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又或其它名称。也有说《连山》与《归藏》于汉代后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此二易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顾炎武《日知录‧三易》:“连山,归藏非易也。而云易者,后人因易之名以名之也。<ref>[http://www.cssn.cn/zhx/zx_zgzx/201407/t20140701_1236277.shtml 子夏与《归藏》关系初探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2022-12-03]</ref> ==研究== *<big>《归藏》易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坤乾》的关系</big> 《归藏》之名,现存文献最早见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以及《山海经》。归藏在秦书中有精简版,即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的:“《归藏》四千三百言。《归藏》藏于太卜。”晋干宝《周礼注》、宋朱震《易丛说》、李过《西溪易说》、罗泌《路史》等书存有《归藏》的一些佚文,清马国翰、黄奭等人有辑佚本。但对于此《归藏》,很多学者怀疑其真实性。 汉代著作《周礼·春官宗伯》言“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有六十有四”。这就是说:《连山》《归藏》《周易》是三种不同的占筮方法,它们的共性在于:三者都是由8个经卦重叠出的64个别卦组成的。迄止三国时,人们对《连山》《归藏》有确凿证据的了解,仅仅如此而矣。至于流传的《连》《归》用七、八,以不变为占等,不过是后人依据《左传》《国语》中的“遇艮之八”、“贞屯悔豫皆八也”等筮例而作出的一种推测,至于后人称《连山》为夏易、《归藏》为殷易、黄帝易,更只是一种想当然的揣度,于史无据。排除了南宋王应麟误将他人注语“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当作《山海经》正文辑入类书《玉海》而不能计外,《周礼》也是最早记载《归藏》的文献。《周礼》是西汉时晚出的古文经,它出自战国至秦时吸取了各地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追求“大一统”的儒者之手。因此其所称引的《归藏》必出现在先秦时期。相传《归藏易》是以坤卦为首,万物皆归藏于地。每一象都是以“气”为主;天气为归,地气为藏,木气为生,风气为动,火气为长,水气为育,山气为止,金气为杀。《归藏》有四千三百言,多已佚失,保留下来的,只有六十四卦的卦名,爻名。 *<big>秦简《归藏》</big> 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的394枚约4000字的易占简,荆州博物馆王明钦认定是《归藏》,后有的学者称为秦简《归藏》。廖名春认为《归藏》中的《[[郑母经]]》。 值得注意,连劭名“江陵王家台秦简与《归藏》”,断其“是后人利用《归藏》筮法重新编制的筮书”,即认为不能称作《归藏》。 *<big>传本与伪本</big> 经过对比,发现王家台秦简《[[易占]]》与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录文字有多条相同,而与《[[三坟书]]》之《归藏》易全不相涉。 因此,马辑《归藏》被认为是残存形态的真的传本《归藏》,而《三坟书》之《归藏》不可信,为伪归藏。<ref>[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JY200102001.htm 王家台秦简《归藏》管窥 .知网空间.2001-02],[引用日期2022-12-03]</ref> ==现况== 一说《归藏》在汉朝已佚,因为《汉书·艺文志》中没有著录,《隋书·经籍志》亦曰:“《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明朝杨慎以为汉代时《归藏》未失,“《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见桓谭《新论正经》,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未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清人朱彝尊云:“《归藏》隋时尚存,至宋犹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其见于传注所引者。”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了《归藏》,称为王家台秦简归藏,重启研究《归藏》的热潮。有人认为:“秦简《易占》不仅是《归藏》,更准确一点,应当是《归藏》易中的《郑母经》。” 今仅存《[[初经]]》《[[六十四卦]]》《[[十二辟卦]]》《[[齐母经]]》《[[郑母经]]》《[[本蓍篇]]》《[[启筮]]》等七篇。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归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