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240.2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後龍外埔石滬群 的原始碼
←
後龍外埔石滬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後龍外埔石滬群''' </p> |- |<cente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8/07/31/106.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220670 圖片來自ltn] </small> |} '''後龍外埔石滬群'''(Houlong Waipu Stone Weirs;[[臺灣客家語]][[四縣腔]]:Heu liungˇ Ngoi puˊ sag fu kiunˇ),位於[[苗栗縣]][[後龍鎮 (台灣)|後龍鎮]],為臺灣中部地區主要的石滬群。目前保存較完整的僅存合歡石滬與母乃石滬兩座<ref>[https://miaolitravel.net/Article.aspx?sNo=04007363 苗栗後龍私房景點 後龍合歡石滬].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ref>,2015年,[[中華民國文化部]]正式將其登錄為文化景觀<ref>[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culturalLandscape/20151104000001 後龍外埔石滬群]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國家文化資產網</ref>。 ==歷史== 根據《諸羅縣志.藝文志》中的「後壠港」記載「雙溪奔流西入海,海勢吞溪溪氣餒,銀濤翻逐綠波迴,遂使溪流忽然改,番丁日暮候潮歸,竹箭穿魚二尺肥,不事網罟,多築石扈;潮退,以竹箭射取。少婦家中藏米酒,共夫倒酌夜爐圍,得魚勝得獐與鹿,遭遭送去頭家屋」。文中紀載[[中港溪]]與[[後龍溪]]的河水向西流入大海;[[平埔族群]][[道卡斯族]]已在此地落地生根,石滬建造者是本地的道卡斯族;從「番丁日暮候潮歸,竹箭穿魚二尺肥」意思來看,當時的構造較簡單,「石滬」呈ㄇ字型,高度三尺多,沒有排水口,退潮後「石滬」浮出水面,滬內的水量仍多,難以捕捉魚隻,故用竹箭射殺捕獲之。而現今石滬退潮後水量減少,可輕易補獲魚蝦。最早石滬應為道卡斯族人所建,隨著[[台灣閩南人|福佬人]]到來,經營管理權漸漸轉移至福佬人手中。福佬人由簡單形式慢慢再修改至現在的模樣,能使魚蝦無法回到大海,能輕易捕獲<ref>[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culturalLandscape/20151104000001 後龍外埔石滬群]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國家文化資產網</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3 台灣]]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後龍外埔石滬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