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207.19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志贺直哉 的原始碼
←
志贺直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志賀直哉'''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artm.pref.hyogo.jp/bungaku/wp-content/uploads/2021/03/s_02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artm.pref.hyogo.jp/bungaku/jousetsu/authors/a25/ 圖片來自artm] </small> |} '''志賀直哉'''(日語:しが なおや,{{bd|1883年|2月20日|1971年|10月21日|catIdx=志賀}}),出生在日本[[宮城縣]][[石卷市]]。[[東京帝國大學]][[英語文學]]系肄業,師從[[內村鑑三]]。他是[[白桦派|白樺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日本“小说之神”。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和解]]》、《[[小僧之神]]》以及《[[在城崎]]》等。 志贺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多位日本近现代重要作家的老师。 == 经历 == === 出身 === 志贺直哉生于1883年([[明治]]16年)2月20日的宫城县[[牡鹿郡]]石卷町,父亲是志贺直温,母亲为志贺银,他是家中的次子。当时他的父亲在[[第一銀行 (日本)|第一银行]]石卷支店工作,也是明治时期日本经济界的重要人物。母亲是伊势龟山藩家臣佐本源吾之女。直哉出生前,他的长兄直行就已早夭。 2岁时,他父亲辞去第一银行的工作,举家移住东京。由于志贺直哉的祖父直道曾任相馬氏的[[家老]],所以他们一家到东京后,就住在[[麴町區|麹町区]][[内幸町]]1丁目6番地的相马家旧藩邸内。3岁的直哉进入芝麻布有志共立幼稚园。该幼稚园是东京的第二家幼稚园。此后在1889年(明治22年)9月,6岁的直哉进入[[學習院|学习院]],被编入预备科6级(相当于现在的初等科1年)。 幼年的直哉一直由祖父及祖母养育。因为祖父母始终认为导致直哉哥哥早夭的责任在于其母亲,因此为了避免志贺家香火断绝,他们决定亲自培养教育直哉。据说每天晚上祖母都会抱着直哉入睡,对童年的直哉非常溺爱。 1895年(明治28年)8月,志贺直哉刚从预备科毕业,其母就英年早逝。同年秋季,父亲与汉学家高桥元次之女高桥浩再婚。在作品《母亲之死与新母亲》中,直哉就描写了母亲之死与父亲再婚一事。文中,他回忆道,“母亲的死是他第一次感觉到无法挽回的事”。 === 迈上文学创作之路 === 1895年(明治28年)9月,直哉入读学习院中等科。次年,他与有島生馬(作家[[有島武郎|有岛武郎]]之弟)等人创立“俭游会”(后改名为“睦友会”),并发行会刊《俭游会杂志》。在杂志上,直哉用的笔名有“半月楼主人”以及“金波楼半月”等,主要发表了一些和歌。这也是他文学创作活动的肇始。但当时,直哉志不在小说创作,他还是梦想成为一名海军军人或企业家,而且也很热衷于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爱骑自行车,“不仅骑车上下学,一般去访友或者买东西,总是爱骑车出行”。 1901年,正在中等科念书的直哉受到志贺家书生末永馨的推荐,参加了[[內村鑑三]]在[[新宿]]举行的讲座。在那里,他见到了“不善于哗众取宠”、“直抒胸臆”的内村,被深深打动,此后的7年间始终对内村以师长相待。直哉也一直把内村视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之一。当年11月,内村在演讲中严厉批判足尾銅山鉱毒事件,直哉受到震动极大,开始计划到现场去视察。但是,他的祖父曾经与古河市兵衛一起经营过[[足尾铜山]],因此父亲极力反对直哉参与这一事件的调查,这为父子此后多年关系不睦埋下了种子。 中等科时期的直哉并算不上是品学兼优,在3年级和6年级曾经两次留级。对此,他自己解释为“品行考核分数太低”。例如,他在上课的时候就会擅自站起来往窗外吐痰,在老师眼中他不够沉静,所以分数不高。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直哉留级后与小两岁的[[武者小路實篤|武者小路实笃]]成了同班同学。尽管两人曾因文学上的争论而一度绝交,但终究成了一辈子的挚友。 1903年(明治36年),直哉入读学习院高等科。这一时期的他迷恋观看女義太夫(一种日本传统曲艺),也因此立下了成为小说家的志向。他在看了升之助的表演后很受震动,表示自己也要像升之助一样通过某种方式给人以感动。恰恰在这一时期,他非常爱看安徒生的童话,也模仿其写了《菜花与小姑娘》这一篇童话。后人一般都认为直哉的处女作是《一天早晨》(或る朝),但他自己曾表示这篇童话在“某种意义上”才是他的处女作。1906年(明治39年)1月,他的祖父志贺直道去世。 1906年(明治39年)7月,直哉从学习院高等科毕业。毕业成绩中,武科为甲等,其他均为乙等,而品行评价为“中等”,是当时全班22个人中的第16名。同年9月,他入读[[东京大学|东京帝国大学]]英文学科。尽管在东京帝大期间,他对[[夏目漱石]]的课程很感兴趣,但其他的課程几乎都没去上。1908年(明治41年),直哉转到[[日本文学|国文学]]科,当时由于征兵的原因,他保留了大学的学籍,但基本上很少到校学习。1910年(明治43年),他正式从东京帝国大学退学,随之就接受了征兵体检。由于他获得了甲种合格,同年12月1日进入[[千叶县]]市川鸿之台炮兵第16连队服役,但8天后便因耳朵疾患退役。 从认识内村鑑三后直到大学毕业,直哉接触了各种各样作家的作品。近代日本文学中,[[尾崎紅葉|尾崎红叶]]、[[幸田露伴]]、[[泉鏡花|泉镜花]]等[[砚友社]]成员的作品以及徳冨蘆花、[[夏目漱石]]、[[國木田獨步|国木田独歩]]、[[二叶亭四迷]]、[[高滨虚子]]、[[永井荷風|永井荷风]]的作品对他影响较大。此外[[平安时代]]的文学以及[[近松门左卫门]]、[[井原西鶴|井原西鹤]]、式亭三馬、[[十返舍一九]]等近代以前的日本作家也在他阅读的范围之内。外国文学方面,直哉比较喜爱[[易卜生]]、[[托尔斯泰]]、[[格哈特·霍普特曼|霍普特曼]]、[[屠格涅夫]]、[[马克西姆·高尔基|高尔基]]、苏德尔曼、[[契诃夫]]、[[莫泊桑]]、[[阿纳托尔·法郎士|法郎士]]、[[小泉八云]]等人的作品。 1907年(明治40年)4月,正在东京帝大念书的直哉与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正亲町公和等人组成研读文学的“十四日会” 。次年,他们四人创办了会刊《暴矢》(后改为《望野》)。1月,直哉发表了《一天早晨》,讲述了祖母在祖父三年忌日早晨的一些事。后来直哉提及该作品时,也认为“该作品算是比较像样的,我也经常将它作为自己的处女作”。同年8月,他将《到网走去》投稿到《帝国文学》,但没被采用。1910年(明治43年),直哉与《望野》的其他成员、《麦》的成员、《桃园》([[柳宗悦]]等人)的成员等人一并创办了杂志《[[白桦派|白桦]]》。他在创刊号上就发表了《到网走去》。此后,直哉也在该杂志上发表了《范之犯罪》、《[[在城崎]]》、《小僧之神》等作品。 === 与父亲感情不和 === 1907年(明治40年),仍就讀东京帝大的直哉与家里的侍女相恋,他向父亲提出结婚的想法但遭到坚决反对。原本因足尾鉱毒事件而一直不和的父子关系因此更加恶化。1912年([[大正]]元年)9月,直哉在《中央公论》上发表了《大津顺吉》一文,题材就是与侍女结婚的问题。这是直哉第一次获得稿酬。期初,《白桦》的发行者洛阳堂计划将直哉首部短篇小说集结集出版,他父亲也承诺负担起出版费用。但当直哉向父亲再提此事时,父亲断然拒绝,并对他说“靠写小说生存的人,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小说家是什么样的人?”。父子发生严重争执后,直哉在10月25日离家出走,先在东京[[银座]]木挽町的旅馆里住了两周,此后便搬到[[广岛县]][[尾道]]居住。 迁居尾道后的直哉在1913年(大正2年)1月出版了人生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留女》。这一书名取自其祖母的名字。夏目漱石对该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月,他又在《读卖新闻》的报纸上发表《清兵卫与葫芦》。这一作品的内容主要是将喜爱[[葫芦]]的少年与不理解其价值观的成年人之间的故事,多年后直哉承认,创作这个作品的契机主要是为了表达“对不支持自己创作小说的父亲的抗议”。随后他开始创作自身的首部长篇小说《时任谦作》。这一作品也取材于他与父亲关系不睦的事,但写作的过程并不顺利,中途屡屡停笔。也因为这一原因,直哉在尾道居住了半年左右后,于1913年(大正2年)4月回到了东京。 1913年(大正2年)8月15日,住在东京的直哉在小说《出来事》(意为“事件”)杀青的晚上,与[[里见弴]]一起去看业余相扑,但在回家途中被[[山手線|山手线]]的电车撞成重伤,被送入东京医院(现为[[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救治。10月,他到[[兵库县]][[城崎溫泉|城崎温泉]]疗养。这一期间,他目睹了蜜蜂、老鼠和蝾螈的三种小动物的死亡,并在日后发表的短篇小说《在城崎》中描写了他的感受。 结束城崎的疗养之后,他短暂地回到了尾道,但由于[[中耳炎]]发作,不得不在11月17日返回东京治疗耳病。此后,他在[[大井町]]([[大森站 (东京都)|大森站]]附近)租房暂居。这一时期,通过武者小路实笃的介绍,夏目漱石请直哉在[[朝日新闻|东京朝日新闻]]上发表连载小说。直哉欣然允诺,他计划在该报连载《时任谦作》,为了潜心创作,他在1914年(大正3年)5月离开东京,与里见弴一同搬到[[岛根县]][[松江市]]居住。1925年(大正14年)他发表的《濠端的住居》(濠端の住まひ)就描写了当时在松江的生活。中间他曾去[[大山 (鳥取縣)|大山]]游玩,被壮丽的风景所折服。此后这一幕被他用于《[[暗夜行路]]》的结尾。在松江的生活虽然有助于他日后的创作,但他当时的首要任务——连载小说的构思却连连受挫。无奈的直哉只能亲自到东京的夏目家中请罪,辞去了小说连载的工作。直哉对自己没能完成夏目交给的任务感到非常失望,懊恼之余,他整整停笔了三年之久。 1914年(大正3年)9月,直哉搬到[[京都]]。同年12月,与武者小路实笃表妹勘解由小路康子结婚。康子当时从华族女学校肄业,而且是再婚<ref>「[http://www.shirakaba.ne.jp/tayori/120/tayori129.htm 「志贺直哉を育てた女性たち」 第三回企画展記念講演会 第52回面白白樺倶楽部開催報告] 、白樺文学館公式ホームページ、2018年1月4日閲覧</ref>,这桩婚事遭到了直哉父亲的反对,因此进一步加深了父子之间的裂痕。婚后第二年<ref name="naragakuen">「[https://www.naragakuen.jp/sgnoy/introduction/ 志贺直哉について] 」 奈良学園セミナーハウス 志贺直哉旧居、2018年1月23日閲覧</ref>,直哉就将自己的户籍从父亲处迁出。与康子的[[婚礼]]在东京麹町元园町的武者小路家中举行,见证人只有武者小路和勘解由小路两对夫妻。婚宴在京都餐馆“左阿弥”举行,也仅有少数友人出席。婚后不久,由于康子神经衰弱,为了疗养,两人搬到[[镰仓]]雪下居住。但康子的情况仍未好转,于是一周后他们再次迁居到 [[群马县]][[赤城山 (日本)|赤城山]],住在猪谷六合雄建造的山林小屋。此后不久,康子的精神状况大为改善。直哉也很喜欢这个住处。1920年(大正9年)他发表的《焚火》中就描写了这段在赤城山休养的日子。 === 与父亲重归于好 === 在不同的地方辗转奔波之后,直哉在1915年(大正4年)9月听从柳宗悦的建议,移居到[[千叶县]][[我孫子市|我孙子]]的手贺沼,此后一直住到1923年(大正12年)为止。这一时期他的老同学武者小路实笃以及伯纳德·李驰过往从密。1916年(大正5年),直哉与康子生下了长女慧子,但迅即夭折。这一次丧女的经过在后来的《和解》以及《暗夜行路》等作品中都有体现。 1916年12月,夏目漱石因病去世。对夏目非常推崇的直哉十分悲痛。此前他因为朝日新闻的连载之事,对夏目始终还有亏欠,因此始终觉得在朝日新闻上刊出好作品之前,不应该在其他刊物上发表作品。夏目死后,直哉也打开了这个心结,同时也因为武者小路实笃的劝说,直哉终于在1917年(大正6年)再次开始创作。该年5月,他在《白桦》上发表了《在城崎》。这一作品以当年在城崎的疗养经历为背景,通过观察小动物的生死而思考了自身的生与死之问题。这篇作品不仅是直哉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所谓“心境小说”的代表作。一个月后,也是在武者小路的劝说下,直哉又在杂志《黑潮》上发表了《佐佐木的场合》。这一作品是献给夏目漱石的,表达了对3年前推掉夏目委托连载的工作的一份歉意。接着在8月又发表了《好人物的夫妇》,9月发表了《赤西蠣太》。 然后在这一年,直哉也终于与父亲达成了和解。父子重归于好的经历也被开心的直哉写入了《和解》这一作品,发表在同年10月的《黑潮》。根据直哉本人的回忆,当时他每天平均写10页原稿,共花了15天就完成了。这一速度也创造了他本人“空前绝后的纪录。 从1917年(大正6年)起直到离开我孙子市的1923年(大正12年)为止,是志贺直哉作为作家的“充实期”。尽管他整个创作生涯过程中作品数量不算很多,但在这短短数年前,他接连发表了《小僧之神》、《焚火》和《真鹤》等上佳之作,堪称质量兼优。在杂志《[[改造 (杂志)]]》上连载的《暗夜行路》(原名为《时任谦作》)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发表的。这段时间,他一共结集出版了9部作品集,包括收录了《大津顺吉》和《清兵卫与葫芦》的《大津顺吉》、收录了《和解》和《在城崎》的《夜光》、收录了《焚火》和《小僧之神》的《荒绢》以及《暗夜行路・前篇》等小说集。值得一提的是,《夜光》的装帧设计是由伯纳德·李驰负责的。 === 京都・奈良时期 === 经历了在我孙子的创作高峰期后,志贺直哉在1922年(大正11年)的年末逐渐对长篇小说创作感到困难,他在日记中也记下了“自己对读书和写作都有点厌倦了”、“不想读也不想写”等消极情绪。或许他也想从这种心境中解脱出来,于是在1923年(大正12年)3月离开了我孙子,举家迁居到[[京都市]][[上京区]]粟田口三条坊町。同年10月又迁到了京都郊外的[[宇治郡]][[山科区|山科村]]。不久他完成了短篇小说《雨蛙》,并在次年1月发表于《中央公论》上。根据直哉的回忆,他“原本打算在《暗夜行路》完成后再写这个短篇,但由于对于何时完成这个长篇也没有头绪,因此就索性先写出了这个短篇”。几乎也在这个时期,他与京都[[祇园]][[花見小路通|花见小路]]的茶屋一位女招待有了不伦之情。这段时期的经历也被他写入了所谓《山科记》四部曲中(《山科的记忆》、《痴情》、《琐事》《晚秋》)。 1925年(大正14年)4月,受到在学习院初等科时期的老友九里四郎的邀请,直哉开始迁居到[[奈良县]]幸町。1926年,他在幸町居住期间出版了美术图鉴《座右宝》。直哉从尾道・松江时期就一直关注东洋的古代美术,为了能随时方便地鉴赏东洋古美术,于是他决定亲自出版这本图集。此后,他自己设计的住宅在奈良上高畑町建成,于是在1929年([[昭和]]4年)4月搬到新居。在该地居住期间,他与许多文化名人过从甚密。其中包括仰慕直哉而搬到奈良居住的瀧井孝作以及[[小林秀雄]]以及对他推崇备至的[[小林多喜二]]等作家文人。由于众多文人的来访及交流,上高畑的志贺家被称为“高畑沙龙”。 在文学创作方面,直哉在杂志《改造》上连载的《暗夜行路》却在1928年(昭和3年)被长期中断。从1929年(昭和4年)起直到1933年(昭和8年)为止,除了《旋律》等少数随笔之外,直哉几乎停止了一切创作。其中的原因或许也包括当时在文坛上盛行的“[[普羅文學|普罗文学]]”,直哉对此非常不满,故而辍笔。这期间,他与里见弴一起到中国东北[[满洲]]、[[天津]]及[[北京]]等地旅游。这也是直哉首次出国旅行。这次旅行是[[南滿洲鐵道|南满洲铁道]]发出邀请并承担旅费的,作为回报,直哉与里见等人答应要在报纸和杂志上撰文介绍满洲的情况。但实际上主要的介绍文字都是里见执笔的,直哉几乎没有出力,但他也把满洲旅行的一些见闻写入了他的小说《万历赤绘》中。这也是直哉重启创作活动的开端。1934年(昭和9年),他陆续发表了《星期天》、《早中晚》、《菰野》和《台风》等作品。1937年(昭和12年),中断已久的《暗夜行路》终于全部完稿。 === 再赴东京 === 1938年(昭和13年)3月,直哉举家搬迁到东京淀桥区諏访町的出租房内。尽管他本人更喜欢奈良的生活环境,但为了让儿子直吉在东京接受教育,于是只能让他先借住在妹妹的实吉英子家中。1937年(昭和12年)10月,康子夫人带着留女子・田鹤子・贵美子等先到东京,与直吉一起租房居住。次年3月,直哉与刚从女学校毕业的寿寿子及万龟子一起与全家在东京汇合。 1937年(昭和12年)9月到次年6月,改造社出版了《志贺直哉全集》(共9卷)。直哉在最后一卷的卷尾语中写道“本人在本全集终结之际,决定告别文士的生涯,从此与写作将做一了断。” 这次宣言其实与[[抗日战争|侵华战争]]中日本的战局报道有一定关系,而且在这种时局下,作家也不能自由发表一些不满。直哉为了排解忧郁的情绪,在[[下落合]]租借了一套办公用的房间,开始热衷于油画。 1939年(昭和14年)前后,他的[[胆结石]]发病,非常痛苦。1940年(昭和15年)5月,直哉在[[世田谷区]][[新町 (世田谷區)|新町]]买下住宅并迁居至此。之前他已经卖掉了奈良的房子,搬入新居后,心情舒畅,于是又开始了文学创作。1941年(昭和16年),他将与儿子直吉到京都、奈良、[[北陸地方|北陸]]等地旅行的经验写成《早春之旅》并发表。 1942年(昭和17年)2月17日,直哉在电台里朗读了他自己的作品《新加坡的沦陷》,并将该文收入《[[文艺]]》3月号。这一时期的直哉也与国内狂热的战争报道一样,沉浸在新加坡战役的胜利喜悦中,但自此以后的3年半期间,他始终未再发表过任何有关战争的言论。据说他曾对频繁出入于[[铃木贯太郎]]家的学生网野菊说过日本不管战胜还是战败,都将沦为三流国家。战后他发表的《铃木贯太郎》的随想中,吐露了其实内心深处反对战争的心声。 在日本战败前夕,直哉也听取了当时的[[外務大臣 (日本)|外务大臣]][[重光葵]]的意见,与[[安倍能成]]、加瀬俊一、[[田中耕太郎]]、[[谷川徹三]]、富塚清、武者小路实笃、[[山本有三]]、[[和辻哲郎]]等人组织创办了“三年会”。该组织旨在收拾战败后日本国内混乱的人心。后来该组织发展为“同心会”,上述成员也深度参与了杂志《世界 (雑誌)》的创办过程。 === 晩年 === 二战刚结束不久,直哉就又开始了创作,并在世田谷新町等地接连发表作品。1946年(昭和21年),他在自己创办的杂志《世界》创刊号上发表了《灰色的月》一文。这一描写战败后东京风貌的作品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此后,他也发表了《天皇制》、《铃木贯太郎》和《国语问题》等时论文字。1947年(昭和22年),志贺直哉担任[[日本笔会]]会长一职。在该会举办的演讲中,他发表了题为“献给年青一代”的讲话,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后的东京处处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直哉睹物伤感,于是在1948年(昭和23年)迁居到[[热海市]]大洞台的山庄。此后也很少到东京露面。在热海居住期间,他发表了《山鸠》和《朝颜》等作品。1949年(昭和24年),他与挚友[[谷崎润一郎]]一同被授予[[文化勋章 (日本)|文化勋章]]。 1952年(昭和27年),步入古稀之年的直哉终于实现夙愿,与柳宗悦、[[滨田庄司]]等人一同赴欧洲旅行。当初,《每日新闻社》提出愿意负担众人的旅费,但直哉担心这样会处处受限,于是他决定自己筹资。5月31日,他从羽田机场出发,抵达罗马。后又在威尼斯国际美术节上与[[梅原龙三郎]]见面,在意大利的19天期间,他们参观了各地古迹和美术馆。此后又游历了[[巴黎]]、[[马德里]]和[[里斯本]]等地的美术馆,但在旅途中直哉突然患病,到伦敦后一直卧床不起。原本他还计划了到[[北欧]]以及[[美国]]的行程,但只能无奈地与梅原一起在8月12日乘机回国。此后他与弟子们谈起这趟旅程,感叹“当时差点丢了性命”。 1955年(昭和30年),直哉迁居[[涩谷]]常磐松町。同年,[[岩波书店]]开始再度出版《志贺直哉全集》,但这一时期的直哉创作甚少。1958年(昭和33年),他只写了两篇有关时事的文章:2月在朝日新闻上发表了有关恢复纪元节纪的意见;11月在《中央公论》紧急增刊《松川诉讼特别号》卷首语中发表了有关[[松川事件|松川审判]]的评论。自此以后,他只写了出版社约稿的年初寄语之类的文章。1969年(昭和44年),他发表的随笔《尼罗河水的一滴》(2月23日朝日新闻PR版)成为他最后发表的文字。 1971年(昭和46年)10月21日上午11时58分,志贺直哉因[[肺炎]]及机能衰弱,在関東中央病院病逝。23日遗体在代代幡斋场进行火葬,26日,他的葬礼在青山葬仪所举行,根据他本人的遗愿,葬礼没有采用宗教仪式。 葬礼上,尚在国立音乐大学钢琴专业学习的外孙女柳美和子(直哉四女万龟子所生)演奏钢琴曲,葬礼委员会负责人里见弴宣读悼词,东大寺的上司海云与橋本聖準诵经祷告后,全体出席者向遗体献花告别。直哉一生的老友武者小路实笃不顾86岁高龄,也赶到葬礼现场,并对着志贺直哉的遗像即兴发表了悼词,但由于声音太轻,全体出席者都未能听清内容。直哉的骨灰被装入滨田庄司制作的骨灰壶中,葬于[[青山灵园]],但在1980年(昭和55年)被盗后,至今下落不明。 === 身后事 === 1996年([[平成]]8年),直哉的次子直吉将大量作品手稿捐赠给[[日本近代文学馆]],在2016年(平成28年)又将书简和照片等也捐给同馆。此外,他曾经居住过的我孙子市的白桦文学馆中也展示大量的直哉手稿、书信和一些遗物。另外,根据遗属和弟子等人的商议结果,与[[芥川龙之介]]的“河童忌”以及[[太宰治]]的“樱桃忌”不同,后人决定不在志贺直哉的忌日举行定期缅怀的活动。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WMt2b8P_ew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近代文学紹介シリーズ「城の崎にて」志賀直哉】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Category:人物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Namespac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志贺直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