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85.2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恙蟲病 的原始碼
←
恙蟲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恙蟲病0.jpg|300px|thumb|有框|右|恙蟲病。[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60610/37262588/ 原圖鏈接]]] '''恙蟲病'''(英語:Scrub Typhus),是由[[立克次體]]所引起的疾病,臺灣全年皆有病例發生,流行季節主要為夏季。恙蟲病在世界地理上的分布呈現三角形的區域,從日本北部至澳大利亞北部以及巴基斯坦等地所構成,稱為「tsutsugamushi triangle」,甚至[[喜馬拉雅山]]脈也有恙蟲病的報告。 ==疾病概述== '''恙蟲病'''又稱為叢林型斑疹傷寒,是由[[立克次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可經由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蟎(Mite)叮咬傳播。症狀包括發[[發燒]]、惡寒、頭痛、背痛及肌肉痛、淋巴結腫大、出疹等,通常在恙蟎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特有的洞穿式皮膚潰瘍型焦痂(eschar)。[[發燒]]1週後,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通常伴隨咳嗽和 X 光可偵測到的[[肺炎]]。若不用抗生素治療,發燒約可持續 14 天,嚴重者可能會發生器官衰竭和出血,且依其地區、立克次體株和曾否暴露於疾病等情形,致死率為1%~60%不等。 ==致病原== 恙蟲病致病原為立克次體(Orientia tsutsugamushi ),為細胞內寄生之[[革蘭氏陰性菌]]。 ==流行病學== ===世界流行概況=== 恙蟲病在世界的地理分布相當廣泛,流行區域呈現三角區域(tsutsugamushi triangle),該區域的三個頂點分別為:[[日本]]北部、[[澳洲]]北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此三個頂點連線所畫出的範圍,為恙蟲病流行之區域。此區域涵蓋[[熱帶]]及[[溫帶]]地區,甚至海拔3000多公尺高度之[[喜馬拉雅山]]上都有此病的分布。恙蟲病為[[亞洲]]臨[[太平洋]]區域,包含[[韓國]]、[[中國]]、日本、[[臺灣]]、[[菲律賓]]等常見的地方性流行傳染病,多數病例發生在[[東南亞]]、[[印度尼西亞|印尼]]、[[中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北部的農村地區。 ===臺灣病例概況=== 恙蟲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歷年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呈現上升,6至7月達高峰,9至10月出現第二波流行,花東及離島地區病例數較多。 根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台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流行季節主要為「夏季」,歷年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上升、6至7月達到高峰,9至10月會出現第二波流行。台灣地區各縣市均有病例報告,主要以澎湖縣、[[金門縣]]、[[台東縣]]、[[花蓮縣]]、[[南投縣]]及[[高雄市]]病例數較多。高雄市的恙蟲病病例近年有增加的趨勢,105與106年恙蟲病確診病例,為近5年之高峰,其中有些個案在柴山有接觸草叢環境的活動史。 ==傳染窩== 恙蟎的動物宿主有囓齒類、哺乳類([[羊]]、[[豬]]、[[狗]]、[[貓]])、鳥類等,其中以囓齒類鼠類為主,並可長期保菌和傳播恙蟲病立克次體(O. tsutsugamushi )。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蟎,會經由卵性遺傳而代傳立克次體,並於其四個發育期中,即卵、幼蟲、若蟲、成蟲各階段均保有立克次體,成為永久性感染。 [[File:恙蟲病傳播途徑.jpg|320px|thumb|有框|右|恙蟲病傳染途徑。[https://www.ntshb.gov.tw/bureau_6/information/index.aspx?aid=310&infoid=985 圖片來源:別來無「恙」! 做好恙蟲病防護。]]] ==傳染方式== 恙蟲病的病媒為恙蟎(Mite),屬於蛛形綱(Arachnida),幼蟲(chigger)相當微小,肉眼幾乎看不見。恙螨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動物或人類身上,宿主遭具傳染性的恙蟎幼蟲叮咬,經由其唾液使宿主感染立克次體,人為恙蟲病的偶然宿主,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在臺灣,恙蟲病的病媒主要是地里恙蟎(Leptotrombidium deliense)。 ==潛伏期== 潛伏期:6~21天,通常為9~12天。 ==感受性及抵抗力== 感受性為非特異性,患者康復後對O. tsutsugamushi的同型株會產生長期的免疫反應,但對異型株只有短暫的免疫性。在數月內受到異型株感染只會產生溫和的症狀,但1年後感染,則會產生典型的疾病症狀。若恙蟲病已為地方性疾病,生活在該地區的人,可能會遭到恙蟲第2次或第3次侵襲,但通常為良性的或不發生症狀的感染。 恙蟲病是經由被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叮咬,恙蟎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人類身上,因此行經草叢環境且未做好保護措施,就有可能遭具傳染性的恙蟎叮咬,經其唾液使人類感染,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遭恙蟎叮咬後潛伏期約6至21天(通常9至12天),病人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約一週後皮膚會出現紅色斑狀丘疹;被叮咬處通常會出現無痛性焦痂。被叮咬處通常在皮膚皺摺處,以及襪口、袖口、褲子鬆緊帶等縮緊部位,還有鼠蹊部等隱密處。在沒有經過適當治療的病患中,死亡率可高達60%。因此民眾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特別是出入草叢等活動史,以提供醫師臨床診斷之參考<ref>[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10706/15.htm 遠離蟲蟲危機-恙蟲病介紹]高醫醫訊</ref>。 ==防疫措施== ===預防方法=== A.避免被恙蟎附著叮咬:<br> 避免暴露於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若至郊區、戶外活動或工作必須接觸草叢環境時,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可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之防蚊藥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離開草叢環境後應儘速沐浴並更換全部衣物,避免恙蟎的附著和叮咬,以降低感染風險。<br> B.消滅恙蟎:<br> 在特殊地區(如:營地周圍的地面、[[植物]]、礦坑建築物)和恙蟲病地方性流行的地區可使用有效的環境衛生用藥(百滅寧、第滅寧、賽滅寧、撲滅松等)。<br> C.剷除雜草以消除恙蟎孳生地,尤其在住宅附近、道路兩旁以及田埂等草叢區域:<br> # 剷除的雜草及垃圾應焚燒或掩埋。 # 除草時需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 如情況容許,可用焚燒法減低恙蟎密度。<br> D. 進行滅鼠工作,避免鼠類孳生: ※居家防鼠三不政策 * 不讓鼠來-封住屋子周圍之鼠洞及空隙,以防止老鼠進入屋內。 * 不讓鼠吃-食物收藏於適當的封閉容器內,以免引來老鼠覓食。 * 不讓鼠住-居家環境保持清潔,勿堆積雜物,以免提供老鼠躲藏與築巢的處所。 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有無出入郊區、草叢等暴露史,以供醫師診斷參考<ref>[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uoJu4kugqQMThmC8cnCWFA 棘病介紹-恙蟲病]台灣衛福部疾管署</ref>。 ===對病人、接觸者及周圍環境之處理=== * 1.病例通報:依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恙蟲病屬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應於1週內通報。 * 2.隔離:不需要。 * 3.消毒:不需要。 * 4.檢疫留驗:非例行性檢疫項目。 * 5.接觸者處理:不需要。 * 6.接觸者及感染源的調查:調查確定病例的確實感染地點,與前往該地點的目的;並調查暴露於相同感染源之接觸者,是否有疑似症狀。 * 7.治療方法:[[四環黴素]]類,需遵從醫囑使用。 ==視頻==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J0YRwTFUqY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20140327 驚爆蟲蟲危機 民眾遭恙蟲叮咬全台25例}}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jGJV159lhU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小心恙蟲病!輕忽死亡率高達6成︱譚敦慈 X 顏宗海【早安健康】}}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34xejvaHbc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3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20160711N 恙蟲病潛伏期長 外出旅遊要注意}}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412 公共衛生]] [[Category:415 西醫學]]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恙蟲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