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49.9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想念面饼(杨菊) 的原始碼
←
想念面饼(杨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想念面饼'''<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3822091/pexels-photo-13822091.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想念面饼》'''是[[中国]]当代作家杨菊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想念面饼=== 民以食为天。有的时候,人就像是个魔术师,很多东西经过他们的双手就变成了[[美味]]的[[食品]]。比如面粉,人们把它做成面条、馄饨、饺子、馒头……且每一种都有各自的[[味道]]。然而这些还只能称得上是大众食品,在我的家乡[[江苏]]启东还有一种面食叫“面饼”,我对它情有独钟。 我对面食的爱好其实要追溯到中学时代。那该是30多年前,还是凭票供应的年代,[[农村]]还没有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家里每年分得的[[粮食]]少得可怜,正在长身体的我经常在上课时肚子饿得咕咕叫。平时寄宿在校,周末回到家就像几年没吃过东西一样四处找吃的,可是除了灶上的半碗冷粥或剩菜外,实在找不到足以填饱我肚子的食物。多少次,我坐在门槛上巴巴地想:哎,要是每天能吃得饱饱的,该多好啊!现在想想,我之所以长得不高,很可能就是发育阶段天天吃不饱的原因。 我的饿相,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知从哪一个星期开始,每逢我回家的日子,母亲便歇半天工,为我准备带回学校的食品。说是食品,其实就一样,就是炒面粉。通常母亲把白白的面粉摊在小竹匾里晒上一两个时辰,然后把灶膛烧得旺旺的,起上油锅,待锅里青烟袅袅时倒入面粉,顿时整个屋子溢满了菜油和面粉的[[香味]]。柴火改为中火,母亲则不停地翻炒锅里的面粉。一直到面粉颜色微黄时,母亲才小心翼翼地从碗橱的角落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舀出一小勺红糖和在面粉里,再翻炒几下就结束了。多少个上完自修的夜晚,就是这香喷喷的炒面粉给了我继续灯下苦读的力量。 也许是学生时代对面食的渴求,导致我爱上了一切由面粉做成的食物,比如馄饨,我的[[母亲]]曾用一句“顿顿吃都吃不怕”来形容我对它的嗜好。然而馄饨那时还是个比较奢侈的东西,只有到过年或有亲戚来才有可能吃到,这样的日子对我来说实在太遥远了。于是,每年暑假在家的两个月,母亲总想方设法买些面粉回来给我做面饼吃,以解我一年的“思面”之苦。 做面饼的工序不多,但每一步都很重要。第一步:调浆。首先,把面粉倒入洗干净的脸盆里,加适量的水后,用长筷从中间开始不停地顺时针搅动,一直到盆里的面粉全部紧紧地抱成一团;然后一手继续加水,一手仍不停地搅动,让面团不断稀释,最后变成面浆。调好的面浆稀薄均匀、没有结团,才是高质量的。 第二步:摊面饼。准备好小半碗油,一只洗净的茄子用刀在中段斜着切开;通常同时用两只锅子,灶膛的火保持在中火。待锅里的水全部蒸发以后,把切下的半个茄子的茄心蘸上油,沿锅底转一圈,呈一个圆形的油面图,等锅热后,用小碗舀起一碗面浆照锅里的油面图形状浇上去,再用铲子把锅底沉淀的面浆往四面轻轻贴上。一会儿,一张圆圆的面饼雏形便出现了。当看到面饼的四周微微翘起时,就提示你它的底面已经熟了,这时必须手脚麻利地用双手快速揭起面饼反扣在另一只锅上。这样,一个锅在烘烤面饼的反面,那个锅又可以开始摊新的一张了……如此两锅交替、循环往复,既节省时间,又充分利用了时间,不消一小时,几十张面饼就摊好了。 接下来该是享用的时候了。卷入面饼的菜一般都是炒菜,而且是家里种的时令[[蔬菜]]最好。每每母亲把炒土豆丝、青椒炒干丝、炒豇豆、咸瓜炒毛豆等搬上桌,我便迫不及待地把每种菜都夹上一大筷整齐地排在面饼的一端,然后熟练地卷成一卷,一头稍稍往里折一些,就可以把整卷面饼拿在手上美美地吃了。多种菜混合在一起就着香香的韧韧的面饼会更有嚼头,味道更是妙不可言,所以我往往要吃上五、六卷才过瘾。相信吃过的人一定会吃了还想吃。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以说想吃什么就可以买到什么,可我还是常常想念老家的面饼。一是因为只有夏天才吃得到(其他季节菜冷、面饼也冷,所以不适合吃);二是上大学后一直在外工作,难得回家。[[虽然]]有时也能在饭店吃上类似面饼的食品,但总觉没有自己家里土灶上做出来的面饼那么香那么醇,那么令人久不忘。<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杨 菊,[[江苏]]启东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想念面饼(杨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