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02.16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感恩九四五(夏晓喻) 的原始碼
←
感恩九四五(夏晓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感恩九四五'''<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3356438/pexels-photo-13356438.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感恩九四五》'''是[[中国]]当代作家夏晓喻的散文。 ==作品欣赏== ===感恩九四五=== 从十九岁到二十七岁,我在国营945厂(山东第二机械厂)工作了9年,可以说是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里与军工结缘。这段人生历程弥足宝贵,以至于后来的二十几年充满了我的梦境,梦见[[一直]]在厂工作,或者又回到了工厂,情景真实,让我经常恍惚。 三年前的夏天,路过土门,回厂拜望,工厂已是面目全非,虽然还有生产线,但昔日的辉煌不在。站在破旧的办公楼前我久久不能平静,从三楼的科研所,到二楼的团委,再到一楼的人事科,之后到了曲阜,这是我青春的轨迹,我人生画卷上最初的笔画和色彩。 前不久,弟弟转发了976厂王连成老师的一篇文章,让我心中对那段历史的记忆闸门突然迸发,再进入《前进家园》,看到很多军工人的回忆文章,看到军工人的骄傲和自豪,不由地感到也要写点东西,回忆那段历史,也给自己的心灵一个寄托。但我的感受可能与军工前辈们有所区别,945厂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个学校,老一辈军工人就是我的老师,教会了我工作和做人,我深深地感恩,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1984年7月16日,一辆破旧的公共汽车从济南汽车东站开出,经过5个小时的颠簸,来到沂源县土门镇。我就在这个车上,那年19岁,因胃病折磨瘦弱不堪,想想别的同学分到济南青岛,最差也回到家乡的县城,而我却要到山沟的“兵工厂”,一路上泪水时不时就流出来。但同时也默默地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无愧于青春,无愧于理想”。 厂组织科的董怀勇老师到土门车站接我进厂,安排了宿舍,领取了办公桌椅。为了体现对大中专毕业生的重视和关爱,我们这一届还取消了车间实习一年的环节,我直接分到了厂科研所从事技术工作。科研所,是为民品研制新设立不久的部门。在这里我有幸遇到了所长念[[公民]],副所长刘玉海,高工刘广珍,还有孙家荣、杨继诺、郎义等老师,他们对我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帮助、指导、容忍。那时候我就是一个孩子,似乎什么都不懂。 在科研所,工作的事无一值得表述,生活中的一件事却让我一辈子难以忘怀。可能是因为我成长环境的问题,或者就是“生活盲”,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我对几个年龄比我大几岁甚至十几岁的同事,都是称呼“小刘”“小徐”,那时候他们都还没有成家,我们天天在一起,他们称呼我“小李”,便复制运用。直到有一天,我师傅刘姨给我讲这件事,羞愧地冷汗都出来了,机关支部张献珍书记也批评了我。那时,我是机关团支部委员,要求进步的念头非常[[强烈]],根本不允许自己犯错误。出现这样常识性的礼节问题,自然心里惶恐不已。但当我给几位年轻师傅真诚道歉时,他们都笑着说没事没事,然后还讲了很多道理。 说起来我也是个勤奋的年轻人,每天我第一个来到办公楼,把三楼及二楼的楼梯拖得干干净净。之后,便提着科研所三个办公室的六个暖瓶去提水。当时这样做,没有什么过多的想法,就是想着自己年龄小,这些活就该我做。厂长办公室在二楼,王世堂厂长每天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拖地。王厂长不拘言笑,很严肃,见了面我也不敢说话。但不久的一次中层干部会上,王厂长说:“科研所的小李不错,每天很早就来到办公楼[[打扫]]卫生”。这也是我进厂后第一次得到表扬,并且是最高首长,尽管是卫生的事。 1985年3月,我调到团委工作,任团委干事,我的人生从此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政企不分,党领导一切的时代,这就意味着前途。我是幸运的,党委副书记赵玉英,纪委书记黄占林,两位长辈对我是领导,更是亦师亦父(母),组织科王景超科长,宣传科孙文祥科长,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怀。团委书记王卫东更是言传身教,无所保留。8月,刚满二十岁时,我[[光荣]]地入党。12月,在第三次团代会上当选为团委书记,成为全省军工系统最年轻的科级[[干部]],以后数年无人超越。1986年5月到省团校培训,在160名县级团委书记中,也是最[[年轻]]的之一,这个让我骄傲了很多年。 那个时候的945厂青年人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团体,他们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深得各级领导的好评。我顺势而为,努力做好服务,在团委成员孟凡强、史宝胜、候树芬、李安忠等坚强支持和勤奋工作下,86年厂团委就被授予省军工系统先进团委,我也被授予省级“优秀青年工作者”。87年9月厂党委、军工局团委又推荐我到山东青年干部学院进修。 1989年7月,我调到人事科任副科长,说实话,人事业务我懂得很少。科长耿光生一方面把我当成副[[科长]],一方面当成徒弟带。刘居会、纪长进两位师傅更是对我手把手地教、领。三个月后耿光生科长升职到淄博塑料公司任组织科长,人事科在刘居会师傅、刘贤坤、吕爱萍等同事的[[努力]]工作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而我的工作却是跌宕起伏,因为年轻气盛、高傲[[自负]],给工厂人事工作带来一些被动。我记着那是1991年秋季的一天,王世堂厂长、辛广锦主席在二楼会议室对我进行了批评帮助,言语严厉而又慈祥,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当时]],我还有点不服气,感觉自己身正、勤奋,并没有错,王厂长有点生气了,说:你[[回去]]好好想想吧,想好再找我。三天后,我再面见王厂长时,完全明白了,我的错误就是没有[[全局]]、大局观,工作方法简单粗糙。后来,我努力地改进和提升,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承认]]。 说起来,我是一个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进取心很强的年轻人。工厂安排中层干部外出催款,我主动报名,1991年的寒冬腊月,我是一个人在山西度过的,回到家里,已是腊月二十四。那时孩子才两岁多,爱人在职工医院上班,她一个人既带孩子又上班,还是很辛苦的,但她很支持我的[[做法]]。1992年,我又有两个月的时间在辽宁、河南、山东的部分地区做业务。这段[[经历]]对我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抗拒,而我们每一个人在历史的大潮面前就变得微乎其微了。同其他兄弟厂一样,945厂的军转民也是一波三折,困难重重,一些先天不足,比如技术力量薄弱、信息闭塞、观念僵化、本位主义等,是无法一时改变的。再加上因搬迁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人才流失问题更加突出。实际上,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的军工企业,几万职工,用一句话来形容当时的状态,就是:集体大逃亡。不论是谁只要能调走,离开工厂,就是“成功人士”,就人人羡慕。这是真正可怕的景象。工厂的前途在哪里?想不出,看不到,人人感到[[恐慌]],老军工、没有技术的工人、没有社会关系的人,则更多的是委屈和[[无奈]]。我也一样,一片迷茫,但我别无选择,只能与同工厂共荣共存。 工厂也在顽强地寻求突破,利用仅有的一点优势,设计出了“实弹射击场”项目。1993年春天,我被委派到曲阜射击场任经理,3月8日开工,9月26日开业,刺激的真枪实弹射击对游客是很有吸引力的,射击场效益火爆。但好景不长,就受命停业了,原因一是淄博一家射击出现枪丢人亡恶性事件,二是枪支管理法的出台。射击场经过一年多的整顿,后来更换为小口径枪又重新开业,当因与合作方合作终止,945厂退出了射击场的股权。受益于合作方曲阜旅游局领导的关心和信任,我留在了曲阜工作。1995年的春天,我离开了我的“恩师”九四五厂,心中是无尽的留恋和不舍。 又是二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冒冒失失的小伙子,也已到了知天命之年。这些年来,我做过商业,办过[[学校]],在宾馆、工厂做过管理,在供电局、体彩任过职,应该说还是顺利的。但我知道这[[一切]]都得益于945厂对我的培养,得益于那么多领导师傅对我的厚爱和包容。虽然,在外行业的人面前,有时候我也骄傲地说“我是军工人”,但内心明白,我只是军工人的弟子,不长不短的九年磨砺了我的意志,让我逐渐成熟,让我懂得了责任和奉献。面对军工,面对945厂,面对我的领导、师傅们,我永远有、也只有一颗感恩的心。 <ref>[https://www.sanwenzx.com/index.html 散文在线网]</ref> ==作者简介== 夏晓喻,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感恩九四五(夏晓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