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35.1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憨山德清 的原始碼
←
憨山德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憨山德清 | 谥 号 = 弘觉禅师 | 图像 = [[File:46705169t71bd390b2729&690.jpg|缩略图|center|[http://s10.sinaimg.cn/large/46705169t71bd390b2729&690 原图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051690100fc8j.html 来自新浪网]]] | 图像说明 = 憨山德清 |center | 受 戒 = 嘉靖四十三年(1564) |入 灭 = 天启三年十月十二日(1623)78岁 | 国籍 = 中国 | 别号 = 憨山 | 思想典籍 = 憨山老人梦游集<br>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憨山德清</big>''',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法号德清,谥号弘觉禅师,安徽全椒人。明朝佛教出家众,为临济宗门下。复兴禅宗,与紫柏真可是至交,被认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 个人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父亲蔡彦高,金陵府全椒县居民。 <p style="text-indent:2em;">母亲洪氏,虔诚的佛教徒,奉观音大士,一夜因梦见观世音菩萨抱送童子而有孕。 <p style="text-indent:2em;">七岁时,钟爱他的叔父病死,德清开始思索生死去来的问题。 <p style="text-indent:2em;">德清九岁时,常随母亲至寺院礼佛,能背诵《普门品》。 <p style="text-indent:2em;">嘉靖三十六年(西元一五五七),德清十二岁,辞亲入报恩寺依西林永宁和尚诵习经教,兼习儒学及古文诗赋。 <p style="text-indent:2em;">不久,即能背诵《法华经》,并博通内外黄老之学。 <p style="text-indent:2em;">十九岁,德清往谒栖霞山云谷法会禅师领受禅法,读到《中峰广录》时,体会禅中三昧,乃决志参禅,便返回报恩寺出家,受具足戒。 <p style="text-indent:2em;">一日,听和尚讲《华严玄谈》,至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处,恍然了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因而恳切仰慕华严宗清凉澄观法师的为人,自字“澄印”。 <p style="text-indent:2em;">隆庆五年(1571),他北游参学,先至北京听讲《法华》和唯识,并参徧融(真圆)、笑岩(德宝)二巨匠,请示禅要。 <p style="text-indent:2em;">继往游五台山,见北台憨山风景奇秀,即有取为自号之意。 <p style="text-indent:2em;">不久又回北京西山,获识当时名士王凤洲、汪次公、欧桢伯等,以诗文相唱酬。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二年(1574)他又离京行脚,游嵩山、洛阳,至山西蒲州会见妙峰,和他同上五台山,居北台之龙门,专事参禅。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四年(1576),袾宏游五台山,与憨山叙谈五日,使其深受禅净兼修思想的影响。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九年(1581),神宗慈圣太后派人至五台山设“祈储道场”并修造舍利塔,他和妙峰共建无遮会为道场回向。越年在山讲《华严玄谈》,听众近万人。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十一年(1583),德清赴东海牢山(山东崂山)那罗延窟结庐安居,开始用憨山为别号。 <p style="text-indent:2em;">皇太后遣使送三千金为他建庵居住,当时山东遭灾荒,他即建议将此费全数施舍给灾民。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十四年(1586),神宗印刷大藏经十五部分送全国名山,慈圣太后特送一部与东海牢山,因无处安置,又施材修寺,称海印寺。同年,真可(达观)与弟子道开为刻藏事特来访他,住了两旬而去。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二十年(1592),他访达观于房山上方山,同游石经山,巡礼隋静琬所刻石经。时静琬塔院为僧所卖,达观出资赎回,德清撰《复涿州石经山琬公塔院记》。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二十三年(1595),神宗不满意皇太后为佛事耗费巨资,恰恰太后又派了个当时大臣所忌的使者送经到牢山,这样就迁罪于德清。 <p style="text-indent:2em;">他从北京回来,被捕下狱,以私创寺院罪名充军去广东雷州。 <p style="text-indent:2em;">他于十月间携侍者福善南行,至韶关,入曹溪南华寺礼六祖肉身,越三年三月到达雷州。 <p style="text-indent:2em;">时雷州旱荒,饥民死亡载道,他发动群众掩埋并建济度道场。 <p style="text-indent:2em;">八月间,镇府令他还广州,当地官民仰慕他的学德,经常有人去访问他。 <p style="text-indent:2em;">他即以罪犯服装登座为众说法,创开岭南的佛教风气。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二十八年(1600)秋,南韶长官祝公请他入曹溪,时南华寺衰落已久,他到寺后,开辟祖庭,选僧受戒,设立僧学,订立清规,一年之间,百废俱兴。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三十一年(1603),达观在京师因《妖书》事,被捕下狱,又累及德清,仍被遣还雷州。 <p style="text-indent:2em;">这中间他曾渡海游海南岛,访苏东坡故居,作《琼海探奇记》。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明廷大赦,德清于是再回曹溪。 <p style="text-indent:2em;">他为复修南华寺大殿,自往端州采运大木。 <p style="text-indent:2em;">有僧挟嫌诬他私用净财,讼于按察院,他船居芙蓉江上二年待讯,大病几死。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来虽真相大白,他却坚决辞去曹溪的住持,至广州长春庵,为众讲经。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四十一年(1613),他从广州至衡阳,居灵湖万圣寺。 <p style="text-indent:2em;">缁素又在寺傍为他建成昙华精舍。 <p style="text-indent:2em;">他在衡阳写成了《楞严通议》、《法华通议》、《起信论略疏》,并自开讲。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四十四年(1616)四月,他离湖南,至九江,登庐山。 <p style="text-indent:2em;">九江四众弟子为建静室于五乳峰下,他很爱其环境幽寂,有终老其地之意。后到径山,即为达观举行荼毗佛事并撰塔铭。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四十五年(1617)正月,他又去杭州云栖寺为袾宏作《莲池大师塔铭》。时各地僧徒领袖在西湖集会欢迎他,盛况一时。 <p style="text-indent:2em;">归途经苏州、华严学者巢松、一雨请入华山游览。又被弟子洞闻、汉月及居士钱谦益迎至常熟虞山,说法于三峰清凉寺。同年五月回庐山。 <p style="text-indent:2em;">这时九江众弟子为他在五乳峰下扩建道场,他即命名为法云寺,于此为众开讲《法华》、《楞严》、《金刚》、《起信》、《唯识》诸经论,并效远公六时礼念,专心净业。 <p style="text-indent:2em;">又为继续华严一宗的遗绪,据《清凉疏钞》撰成《华严经纲要》八十卷。 圆寂前后 <p style="text-indent:2em;">天启二年(1622),德清应韶阳太守张公之请,再入曹溪,为众说戒讲经。 <p style="text-indent:2em;">天启三年十月示微疾,向大众宣布道:“老僧世缘将尽矣!”有僧请他垂一言,他说:“金口所演,尚成故纸,我又何为?”(《憨山大师传》,《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五),后焚香趺坐而逝,世寿七十八,僧腊五十九,諡号“弘觉禅师”,后人为他立塔于南华寺天子岗。 <p style="text-indent:2em;">崇祯十三年(1640),弟子们将遗骸漆布升座,安放塔院,即今曹溪南华寺内供奉的憨山肉身像。(刘起相《本师憨山大和尚灵龛还曹溪供奉始末》)。 <p style="text-indent:2em;">憨山德清灵龛于天启四年正月二十一日归匡山。 <p style="text-indent:2em;">因匡山地多阴,不便安葬,经二十年后又从匡山重返广东曹溪。 <p style="text-indent:2em;">大众开灵龛瞻视,见大师结双跏趺坐,面色鲜红,爪发犹生,衣服尚新,只是开龛以后立即见风零星飘碎。当时有一僧人建议依天竺的方法,用海南栴檀末涂其体。众人同意他的作法,此僧人涂罢以后即离去不见。然后弟子们恭恭敬敬为大师肉身披上了千佛衣,供奉于憨山寺内。 ==轶事 == 顿悟法界 <p style="text-indent:2em;">嘉靖四十四年,德清至天界寺习禅,云谷禅师授以念佛公案,德清发奋参究。一日,德清在天界寺闻法后,发现寺中后架精洁,对净头不由得生起敬意。及至探访,才知是一位全身黄胆,却两眼炯炯有神、目光激射的妙峰禅师。德清欣赏妙峰的率真,应其病情需要准备了果饼去探视他,并与他约定结伴同游。不料数日后,妙峰却不告而别,不知去向。隆庆五年(西元一五七一),德清二十四岁,开始游历四方,参谒善知识,随身仅有一钵,一路迳往风雪霜寒的北国天地而去,想藉此经历一番冰寒彻骨的磨炼。一日,他托钵于寒风刺骨的广隆市,自忖得意:“只此一钵,可抵万钟厚禄矣!”当他行脚至京师时,一位身着衲衣,蓬头垢面的苦行僧来到面前,德清立刻是妙峰。二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随后两人连袂参访笑岩等二禅师。万历元年(西元一五七三),德清游五台山,见憨山奇秀,乃取“憨山”为号。第二年,德清与妙峰结冬于蒲阪,阅僧肇的《物不迁论》,至“梵志自幼出家白首而归”一段,顿明旋岚偃岳之妙,去来生死之疑,即作偈曰:“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乃知,鼻孔向下。”妙峰见德清神情异于昔日,遂问有何所得,德清回答:“夜来见河中两铁牛相斗入水去,至今绝消息。”妙峰说:“恭喜你已有住山的本钱了!”德清已然泯除能所的对待,当下体证自性的无分别智。 结缘太后 神宗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憨山德清应神宗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号称“九莲菩萨”)之请,与妙峰、大方二师于五台山启建祈皇嗣大法会。憨山隐居东海牢山(即崂山)一年多后,慈圣皇太后为嘉慰憨山当年祈嗣之劳,特派专使亲访,力请憨山入京受赏,憨山固恳谢不就。慈圣皇太后复遣前使送三千金予憨山,仍婉辞以拒,并与使者相商,将该笔巨款转作赈济山东饥民之用;憨山慈悲利他的善行,不仅令当地父老铭感五内,也使慈圣皇太后赞叹不已。 <p style="text-indent:2em;">明万历十八年(1590)时,慈圣皇太后施刻了五万册《佛说高王观世音经》颁行天下。龙牌上榜题写明:大明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万历庚寅正月吉日发心刊版施印。以求“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可见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深受憨山德清念诵《高王观世音经》的影响。 牢山劫难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二十三年,憨山德清被以私造寺院的罪名充军于广东雷州。 德清被捕充军的消息遍传京城,城中士民老小及微服官员倾城而出,涕泣追送,足见人心之感化。当行经南京时,德清母亲迎于江上,母子相见欢喜,谈话音声清亮,内心没有丝毫的滞念。他不禁开口问道:“母亲!当您听到儿子面临死生大事时,难道一点都不忧虑吗?” “死生是既定的因缘,我自己年纪一大把了,都不曾忧虑,又何忧于你呢?”母亲再叮嘱他:“你要以道自爱,不必忧愁于我,今日我就要先与你作长别了。”德清感动地说:“如果普天下的母亲都能有这样的见解,那里不能顿尽死生之情?”因此,他在《憨山大师梦游集.母子铭》中写道:“母子之情,磁石引针;天然妙性,本自圆成。我见我母,如木出火,木已被焚,火原无我。生而不恋,死若不知,始见我身,是石女儿。” 万历二十五年,德清抵达雷州镇,时值雷州旱荒,饥民死亡载道。德清发动群众掩埋并建济度道场。八月间,镇府令他回返广州,当地官民崇仰其学德,经常有人来访。德清身服囚衣仍为众说法,追随他学佛悟道者众多,他亦立下弘经之愿,日日以布教、弘法、着述为事,并着手疏论《楞伽》、《楞严》诸经。 == 人物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曾为其作《御赞憨山老和尚法像》云:“耆老和尚,何等行状?撑持法门,已作栋梁。受天子之钳锤,为佛祖之标榜。” <p style="text-indent:2em;">吴应宾认为“纵其乐说无碍之辩,曲示单传,而熔入一尘法界,似圭峰(宗密);解说文字般若,而多得世间障难,似觉范(慧洪);森罗万行以宗一心,而产无生往生之土,又似永明(延寿)”。 <p style="text-indent:2em;">梁启超在德清作品上题跋:憨山法师手书遗偈,饮冰室藏。憨山大师以法事因缘谪戍吾粤,中兴曹溪,晚岁虽一度逾岭,入衡庐诸岳弘法,然卒归示寂于曹溪,盖师与吾乡胜缘深矣。遗墨传世已少,得此窃自喜。辛酉(1921)正月,梁启超<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787589015832159&wfr=spider&for=pc 梁启超 ]百家号</ref>记。 <p style="text-indent:2em;">徐颂鹏教授认为憨山德清是明代僧人领袖,并出书《明代僧人领袖――憨山德清的生活与思想》。 <p style="text-indent:2em;">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对憨山大师的书法有过很多评价,其中有一首诗写道:“憨山清后破山明,五百年来见几曾。笔法晋唐原莫二,当机文董不如僧。” == 参考文献 == [[Category:明末高僧]]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憨山德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