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1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抑制基因 的原始碼
←
抑制基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ccecabca/4cb8dd28553a4643_s.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5%9F%BA%E5%9B%A0%E7%9A%84%E5%88%86%E5%AD%90%E7%94%9F%E7%89%A9%E5%AD%A6&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hpc3RvcnkifQ==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抑制基因'''是一个科技名词。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ref>[https://cul.sohu.com/a/533909977_12023714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搜狐,2022-03-30</ref>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ref>[https://history.sohu.com/a/526292470_120080209 华夏古汉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f>、籀文、[[篆书]],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隶书, 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词解释== 抑制基因是指某一突变[[基因]]的表型效应由于第二个突变基因的出现而恢复正常时,称后一突变基因为前者的抑制基因。回复突变使突变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恢复正常;抑制基因则并不改变突变基因的DNA分子结构 ,而只是使突变型的表型恢复正常。抑制基因一般用符号Su代表。当抑制[[作用]]发生在同一基因中时,这种抑制作用称为基因内抑制,属于不同基因的抑制作用则称基因间抑制。 基因内抑制 分为针对错义突变型的、移码突变型的和针对无义突变型的等几种。 针对错义突变的基因内抑制 一个错义突变型的表型可由同一基因另一位置上发生错义突变而恢复正常。例如大肠杆菌的色氨酸合成酶 A亚基基因的错义突变型A46是一个碱基置换突变 (GGA→GAA)。这一置换突变使A亚基的第210个氨基酸──甘氨酸为谷氨酸所替代,从而使它失去了正常的酶活性。在这一替代不改变的情况下,另一错义突变 A446(UAC→UGC)使A亚基的第174个氨基酸──酪氨酸为半胱氨酸所替代,这一改变导致酶活性的恢复。这是针对碱基置换突变的基因内抑制,抑制基因本身也常是错义突变型。 针对移码突变的基因内抑制 大肠杆菌噬菌体T4经吖啶类染料处理后可以得到一对核苷酸减少(或增加)的rⅡ基因的移码突变型。 在这一对核苷酸不改变的情况下,附近位置上另一对核苷酸的增加(或减少)能使表型恢复正常(见遗传密码),这便是针对移码突变的基因内抑制,抑制基因本身也常是移码突变型。 针对无义突变的基因内抑制 密码子AAG代表赖氨酸,由于置换突变而成为无义密码子UAG时,翻译便到此停止而带来突变型表型。在第一对核苷酸不改变的情况下,由于第三对核苷酸的改变而使密码子成为UAC时,便在这位置上出现酪氨酸并使翻译正常进行。只要由赖氨酸改变为酪氨酸不影响这一基因产物的活性,表型便得以恢复。这是针对无义突变的基因内抑制。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抑制基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