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24.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拉德斯基 的原始碼
←
拉德斯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拉德斯基</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b69828cb7c823e87.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163121&sid=2288912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拉德斯基 国籍: 奥地利 职业: 军人 职务: 陆军元帅 |} '''拉德斯基''',奥地利陆军[[元帅]],生于特热布尼采〔今属捷克)。1784年加入陆军。参加过奥土战争和第二次同盟反法战争。1805年以少将军衔在意大利指挥作战,1809年起作为参谋长辅佐卡尔大公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击退拿破仑,1814年作为联军总司令施瓦岑贝格亲王的参谋长策划了莱比锡战役、发展了重兵集团大规模围攻战术。1831-1847年任驻北意大利奥军总司令。1836年晋升陆军元帅。1848-1849年的年奥意战争中,率部在库斯托扎和诺瓦拉两地击败意军,并镇压了1848年意大利革命,后任伦巴第一威尼斯总督。1858年死于[[米兰]] 。著名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即为颂扬他而作。与约西普·耶拉契奇总督和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并称拯救奥地利帝国三元勋。<ref>[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13/ki7tkglggk.html 拉德斯基]名人简历</ref> == 基本信息 == '''生平概述''' 约翰·约瑟夫·文策尔·拉德茨基·冯·拉德茨伯爵(1766.11.02-1858.01.05)波希米亚贵族和奥地利军事将领,[[民族英雄]]。拉德茨基元帅在军事生涯逾70年,直到他去世时91岁,他赢得1849年3月23日著名的诺瓦拉[[战役]]的胜利。 1784年进入奥地利陆军,曾参加1787-1792年的奥土战争,法国大革命初期在低地国家作战,1796-1797年在意大利战争期间 ,他参与了与拿破仑的战斗,1805年以少将军衔在意大利作战。1809年为奥地利陆军总参谋长,他努力使军队现代化,但因缺乏资金而不得进行。1813年,他在反对拿破仑的盟国会议上,尤其是在部署莱比锡大决战上([[莱比锡会战]])起过很大作用。1814年3月随盟国君主和显宦进入[[巴黎]],并陪同他们出席维也纳会议。从1815年至1829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1829年退休。1830年再次被征召去意大利服役。1836年成为陆军元帅,1848年最后一次指挥帝国军对撒丁王国作战,时年82岁,1849年2月23日在诺瓦拉大胜。 1850年-1857年,他任伦巴地-威尼斯地区总督,全军上下莫不爱戴,称之为拉德茨基老爹。他以91岁高龄在米兰辞世,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亲自主持葬礼,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日。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为他的胜利专门谱写了《拉德斯基进行曲》进行颂扬,成为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意大利战局''' 奥匈帝国中的描写 1848年,面对汹涌的北意大利,德高望重的拉德茨基元帅被要求对反叛及撒丁王国的入侵不做任何抵抗,奥地利政府提出将伦巴第割让给撒丁,让威尼斯自治,拉德茨基不打算执行维也纳[[政治家]]的命令,打算以武力恢复哈布斯堡帝国。 在立宪会议召开的第三天,拉德斯基元帅在意大利的一次军事行动中击败皮埃蒙特人,帝国政府因此避免了向撒丁国王阿尔贝特寻求和解的命运,也不再需要匈牙利人的支援,甚至驻意大利的奥军还可以抽调一部分来支援其他地区。 一度及其虚弱的奥地利帝国被军队的力量重新塑造成中欧强国,这在哈布斯堡历史上是少见的,两个世纪以前的30年战争期间,叱咤风云的将军华伦斯坦破例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但却自行其事,最终被皇帝抛弃,被英国部下刺杀。其波澜壮阔的人生悲剧被席勒写成著名戏剧《华伦斯坦》,从那以后,将军们从没有机会在政治上起过主宰作用。1848年,三位被认为拯救哈布斯堡的军人在奥地利成鼎足之势,其中,拉德茨基一向远离政治,专心于军队事务,是德高望重的民族英雄,他抱怨文迪施格雷茨的政策太反动,而文迪施格雷茨一向关心政治,在取的苏菲太后信任后,连续镇压在布拉格和维也纳的革命。虽然他作为指挥官平庸的很,而且对拉德茨基在意大利库思拖扎取的的决定性胜利很不以为然。 意大利和谈被取消了,撒丁王国对伦巴第的奥地利守军发动了进攻,拉德茨基以一种与其年龄不相称的速度迅速反击,只用了几天功夫就在诺瓦拉战场取的决定性胜利,迫使撒丁国王当晚宣布退位,82岁的老元帅再度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匈牙利]]投降半个月后,[[威尼斯]]共和国弹尽粮绝,也向拉德茨基元帅投降,相对而言,意大利人是幸运的,年高德劭的元帅并没有向任何一个城市复仇。在维也纳,元帅成为万众瞩目的偶像,霍夫堡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老约翰施特劳斯上一年谱写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已经成为最流行的的旋律,人们期待他为庆祝再谱新曲,但是,46岁的作曲家被突如其来的猩红热袭倒,三天后便去世了,于是《拉德茨基进行曲》被人一遍遍演奏,百听不厌,成为老施特劳斯进行曲中最受人喜爱的一部。 == 评论 == '''恩格斯的评价''' 前引省略--拉德斯基除了他的四个[[要塞]]之外,(他以其中的维罗纳为自己军队的营垒)已经一无所有。当时,他的正前面与左右与几乎整个后方地区,都为敌人控制。甚至与提罗尔的交通也受到威胁,有时还被截断。但是,由努根特将军指挥的一个师还是在起义的威尼斯省打开了一条通路,并与五月底于拉德斯基会合。那时,拉德斯基表明,他掌握这个刚刚为自己筑成的出色的阵地,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由于在这个搜罗一空的维罗纳四郊再也无法养活自己的军队,由于兵力过分薄弱不能决战,拉德斯基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巧妙的侧敌行军,把自己的军队从列尼亚哥转移到曼图亚;然后,在敌人尚未弄清真相之前,拉德斯基又向前推进,到明乔河西岸攻击敌人;他把敌人的封锁线向后压缩,使皮埃蒙特的主力军不得不撤离维罗纳。然而他无力防止培斯克拉的陷落。在取的向曼图亚进军所预期的一切战果以后,他重新集合自己的军队,经由列尼亚哥向维琴察进发,并从意大利军队手中夺回了该城,于是,他便控制了大陆上整个威尼斯地区,恢复了自己的交通线,并得到自己后方广大富饶地区的[[资源]],此后,拉德斯基重新进入了他的要塞维罗纳,但是,皮埃蒙特军队对于把奥军逐出维罗纳这一点完全失去了信心,以至无所事事整整消磨了一个月时间,正在这时,奥军三个旅开到了,于是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三天的时间里,拉德斯基肃清了阿迪杰河和乔明河之间高地上的皮埃蒙特军队,同时在曼图亚附近迂回皮埃蒙特军队的右翼,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使他们退到提起诺河之彼岸前,一直没有做任何抵抗。拉德斯基进行的这个战局表明,一个将军,即使他的兵力比敌人薄弱,只要依靠防御的很好的河川体系,就可以扭转战局 。 '''利德尔·哈特的评述''' 利德尔·哈特著《拉德斯基在1848--1849年奥意战争中的杰出指挥》 另一出以欧洲为舞台的出色军事艺术表演,是奥地利司令官拉德茨基元帅在1848-1849年[[意大利]]战争中所演出的,当时他粉碎了三次企图把奥地利人从意大利赶出去的第一次努力。意大利趁维也纳革命和匈牙利叛乱的良机,在米兰发动暴动, (1848.03.17)暴动迅速蔓延到伦巴第和威尼托全境,撒丁国王查理·阿尔贝特率皮埃蒙特军队东援,教皇和那不勒斯军队也北上支援,使意军队实力达到近10万人。当时奥军七万人,分驻于许多小据点,拉德茨基在米兰仅有一万人,为免遭保围,他撤至明乔河与阿迪杰河之间著名的四要塞防御区(曼图亚--佩斯基耶拉--维罗纳--莱尼亚戈)。在这里,他一面等待援军,一面打退了皮埃蒙特军队的进攻,只有佩斯基耶拉失守。在获得增援后,他一面抵挡住皮埃蒙特人,同时挥师向东,在维琴察附近歼灭了横切他交通线的教皇和那不勒斯军队。接着,他又肃清了布伦特河谷。然后会师对付皮埃蒙特人,迅速集中兵力与这一区域内,在库斯托扎突破敌人的防线。获胜后,拉德茨基迅速把皮埃蒙特人赶回本土,与8月4月重新占领米兰。 奥匈内战的继续,鼓励了意大利爱国者在1849年企图再次独立。3月间,经过整编的加强的8万皮埃蒙特军重新向米兰进军,这一次拉德茨基可以动用的兵力几乎与之相当,但他再次撤出米兰,向东南转移,让人以为他要撤往皮亚琴察。然后他突然转兵西向,进军帕维亚,在20日越过提起诺河包抄皮埃蒙特军的右翼,在其主力和侧翼掩护部队之间打进一个锲子,晕头转向的皮埃蒙特人向提起诺河撤退,但是他们企图挡住拉德茨基向北他们后方进攻的尝试未能成功,因为他再次迂回前进,这样便迫使皮埃蒙特与20日向诺瓦拉北撤,次日,拉德茨基听到敌军已经西撤的误报,再次向北进军,以切断敌人的退路,结果,只有他的右翼部队在诺瓦拉与皮埃蒙特人遭遇,他手下的四个军只有一个军对付敌人的全部主力,有几个小时形式看起来十分危险,但由于前一段已使敌军陷入混乱和瘫痪,因而减轻了危险。当天下午其他各军先后到达,为进攻提供了支援,同时对敌军侧翼和后路形成强大的威胁。后果是决定性的,当晚查理·阿尔贝特把王位传给儿子维克多·埃马努埃尔二世,奥军向后者提出宽大的投降条件。这使奥地利人得以摧毁在其意大利各省重新爆发的暴动,然后把部队调去恢复对帝国中央部分的控制。 拉德斯基在上述战役中表现出来的精力和敏捷,出自他这位82岁的老人身上更显得惊人。他对军事艺术和理论的强烈兴趣,使他在多年推行军队改革未果的失望心情下,仍能保持的活泼清新,因而终于得以充分利用在晚年到来的这一机会。 == 参考来源 == [[Category:其他國家軍政人物]]
返回「
拉德斯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