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6.22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拉馮事件 的原始碼
←
拉馮事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拉馮事件'''<br><img src="https://pbs.twimg.com/profile_images/1189771546270818305/lwEFsVB1_400x40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twitter.com/corvolos1 圖片來自twitter]</small> |} '''拉冯事件'''('''Lavon Affair''')是[[以色列]]一場失敗的[[隐蔽行动]]<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328888194 隐蔽行动],zhihu</ref> ,該行動代號為'''苏珊娜行動'''('''Operation Susannah''')。以色列特工在[[埃及]]策劃一連串恐怖活动失敗後,多名相關人士被拘捕,導致[[以色列國防部]]部長平哈斯·拉冯|Pinhas Lavon下台。 ==結果== 纳坦松等人在嚴刑迫供下,承認自己是以色列的間諜,而警方亦搜查他們的寓所時找到罪證。審訊在1954年12月展開,以公開審訊形式進行。最後的判決是兩人無罪獲釋,兩人判處絞刑,其餘的六人判處監禁。 苏珊娜行動失敗撼動了以色列政府,拉冯部長和吉卜利上校互相指責,拉冯被迫辭職,其職位由已退出政壇的前總理[[戴維·本-古里安]]出任,吉卜利上校亦未能進一步升職而離開國防軍。阿夫里·埃拉德成功逃離埃及,而其它人全部落網引起以方懷疑,認為他是雙面間諜,向埃及提供行動情報。他後來被以色列判處監禁。這次行動亦損壞了以色列與英美兩國的關係。 1960年,以色列成立了專門委员會調查是次行動,最終替平哈斯·拉冯平反。 ==苏珊娜行動== 1950年代初,[[英軍]]在埃及有駐兵,佔據了[[蘇伊士運河]]附近多個軍事基地和機場。美國欲與埃及建立友好關係,於是向英國施壓,建議撤走駐埃英軍。1954年,以色列得知英國打算完全撤出埃及,這意味著埃及可完全掌控原本由英國駐守的機場和軍事基地,英國所留下的先進基地建設能直接威脅以色列。然而以色列發現埃及與英國的協定中有一條內容為「如果埃及發生重大危機,英國可以重返以前的駐軍基地」。以色列國防部部長平哈斯·拉冯和[[以色列军事情报局]]局長[[本雅明·吉卜利|Binyamin Gibli]]上校決定在[[亞歷山卓]]發動幾宗炸彈襲擊,瞄準英國和美國所屬的建築物,迫使英國取消撤軍計劃。 以色列在埃及招攬了一些年輕的猶太人,由他們製造[[土製炸彈]]發動攻擊,展開苏珊娜行動。1954年7月2日,小組成員在亞歷山卓一郵局外投擲了一枚[[燃燒彈]],7月14日襲擊了美國在亞歷山卓的圖書館。7月23日,小組成員菲利普·纳坦松(Philip Natanson)把炸彈放在口袋,他走到[[電影院]]門口時,炸彈突然爆炸,纳坦松當場被捕。除了行動指揮官阿夫里·埃拉德(Avri Elad)成功逃離埃及外,很快地整個小組成員全部落網,審判前有兩名成員在獄中自殺。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社會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拉馮事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