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152.13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拟行路难 的原始碼
←
拟行路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拟行路难.jpg|thumb|350px|right|[https://img.mianfeiwendang.com/pic/cfbb23f8974485fa43c6f002/1-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mianfeiwendang.com/doc/cfbb23f8974485fa43c6f002 图片来自免费文档中心网]]] '''拟行路难''' ,为[[乐府]]组诗名。南朝宋鲍照作。共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 作者简介 == 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 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棱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鲍照和庾信合称"南照北信"。 == 作品出处 == 《鲍参军集》,别集名。南朝宋鲍照撰。鲍照字明远,曾经任过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刑狱参军,故世称他"鲍参军",此集因而得名。[[南朝]]齐永明年间,鲍照的诗文已散佚大半,南齐虞炎奉命搜集鲍照遗文,编次成集,并作了序。 [[鲍照]](公元415-470年)字明远,南朝宋著名作家,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他的骈文亦佳。 《隋书·经籍志》著录《鲍照集》10卷。今传有明代毛校宋本《鲍氏集》10卷,薛应旗刻《鲍氏集》8卷本,汪士贤刻10卷本[[《鲍明远集》]]。张溥刻《鲍参军集》2卷本。清末同治年间钱振伦撰《鲍参军集注》6卷。近人黄节撰《鲍参军诗注》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今人钱仲联在钱本和黄本基础上加以补订,作6卷,标点改为新式的,是现在最好的本子,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较有参考价值。 == 作品原文 == 奉君金巵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扺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 译文 == 即使为你献上装在金杯里的美酒,镶嵌玳瑁的玉匣里的雕琴,绣着多彩的芙蓉花和羽毛装饰的帐幔,织着各种葡萄的锦缎被子。也挡不住年岁将老红颜衰,月光流逝夜深沉的凄凉。希望你节制悲伤减少忧愁,听我侧击行路难的歌调。君不见汉时的柏梁台,魏时的铜雀楼都早已灰飞烟灭,难道有谁还能够听到古时候的清音管乐? == 赏析 == 南朝宋著名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诗共有十八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十四首(以下简称《拟行路难》).此诗写一个出征在外的老兵,反映其遭遇,抒发其情感,从而揭露战乱给平民百姓造成的沉重灾难. 开头两句,直言老兵"少壮从军",直至"白首"仍流离在外,不得回家.此处,"白首"与"少壮"想对照;"不得还"与"从军去"相对应.这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的开头两句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说同,这两首诗中的两个老兵,都是年少时就从军了.对此,《十五从军征》直言"十五从军征",《拟行路难》则明说"君不见少壮从军去".而且,二者均采用了对照与呼应的表现手法.说异,一个老兵在年老时得以回家:"八十始得归";而另一个老兵则仍流离在外,不得回家:"白首流离不得还".但这异中也有同,也就是两个老兵的命运都是凄惨的. 正因为"少壮从军","白首流离不得还",老兵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拟行路难》从第三句开始对此作了集中的描绘."故乡"两句,写老兵日夜思念故乡.诗人先以"窅窅"二字形容老兵的故乡与老兵从军所到之处相距遥远,突出一个"远"字;又以"日夜隔"三字突出一个"隔"字,一方面表明老兵与故乡的离别时间之久,另一方面暗示老兵对故乡的思念时间之久;再以"河关"二字比喻路途阻隔,续写一个"隔"字,突出一个"难"字;而"音尘断绝"四字则写足了老兵日思夜念故乡的原因.这两句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朔风"四句,诉诸视觉、听觉、触觉,以意象组合来续写其思念故乡的愁情."朔风"与"白云",两个意象分别诉诸触觉与视觉,各以"萧条"与"飞"加以描绘,以此衬托老兵的愁情,恰到好处."胡笳"与"边气",两个意象分别诉诸听觉与触觉.诗人以"哀急"状写"胡笳"之声,当是以哀景衬托哀情;以"寒"反映"边气",既实写"边气"给人的肌体之寒,又映衬老兵思念故乡却"不得归"的心头之寒.唯其如此,老兵才感到无可奈何.诗中的"听此愁人兮奈何",直接引用屈原诗句"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楚辞·九歌·大司命》)中的前一句,状写老兵的无奈,如同己出,不着痕迹.无奈之下,老兵只得"登山远望",希望能借此排解心头之愁,保留好自己的容颜,所谓"得留颜".可"此情无计可消除",又岂是"登山远望"所能解决的?这几句,视线由天上转至地上,内容由写景抒情转为描写人物的动作抒情,化无形为有形,从中可看出诗人运用写作技法的娴熟. "将死"两句,由上文写老兵对故乡的思念归结为对妻子的怀恋.此处,写老兵设想自己将死在"胡马迹",也即他从军所到之处,究竟将死于何种原因,并未明言,但读者完全可以推断出其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老死,一是战死.一方面是老兵"将死胡马迹",另一方面是他"能见妻子难",二者对比强烈.老兵对妻子的怀恋未随时光的流逝而淡化,而是与日俱增.他推想自己将客死异乡,却无法在死前与妻子再见上一面.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 于是,诗的结句直抒胸臆:"男儿生世坎坷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绵忧":连绵不断的忧愁."摧抑":悲痛压抑.老兵面对自己坎坷的生世无可奈何,只能将心头无尽的边愁乡思化成长长的慨叹!弦外之音:身处如此社会,遭遇无休止的战乱,即便是热血男儿又能怎样?何况是"白首不得还"的老兵呢?悲哀之中分明蕴涵着老兵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不难看出,此诗主题思想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是一脉相承的,但其着眼点、写法等,与[[《十五从军征》]]相比,有不同之处.《十五从军征》写老兵,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写起,着眼于他返乡途中与到家后的情景,主要采用以哀景写哀情的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而鲍照的《拟行路难》写老兵,则着眼于他"少壮从军",直至"白首"仍流离在外,不得回家,运用多种写法,通过意象组合,层层推进诗意,重在抒发其无法回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悲哀.两首诗中的两个老兵,都是少小从军,其中,一个在年老时得以回家,而另一个在年老时则仍流离在外,但无论他们最终能否回家,其命运都是凄惨的,心中也都是极其悲哀的.所有这些,都是当时的战乱造成的,而战乱又是由当时的统治者一手挑起的.因而,描叙老兵的悲惨遭遇,抒发其真情实感,便有力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因而,鲍照的这首《拟行路难》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一样流传至今,令人难忘.<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5261df279f62.aspx 拟行路难]</ref>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国詩]] [[Category:821 中国詩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拟行路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