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242.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振文书院 的原始碼
←
振文书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273bb.jpg|thumb|right| [http://m.tuniucdn.com/filebroker/cdn/olb/ea/51/ea51c54f8b69b13a14bfdc3bc4d9ff37_w600_h0_c0_t0.jpg 原图链接]]] [[振文书院]],多义项词。在中国有2处同名地区。分别是[[台湾]]彰化振文书院,陕西省宁强县振文书院。 中文名称: 振文书院 外文名称: Zhangjiajie zhang liang's tomb 地理位置: 台湾彰化 著名景点: 振文书院 ==彰化振文书院== ===简介=== 振文书院,位于台湾彰化。清嘉庆十九年(1814)乡绅王有成等会同振文社诸人士创建。 咸丰二年(1852)乡绅张明德等以土砖重建。光绪十七年(1891)、三十三年两次重修。曾设有诗社和学堂。奉祀五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关圣、吕岩、朱衣帝君、绿衣帝君),另合祀孔子、朱熹及制字圣人仓颉等。 1921年遭暴风吹倒,义孚社同仁重修,1935年添建东西室各3间,1938年懿德堂堂主李锡禧等人为抑制日本占据者限制奉祀神明和修习汉文,为唤起台胞民族意识,在书院成立“善光寺有教所”,骋台南名士林霁秋前来讲经说教,以宣扬祖国传统文化,使文风为之一振,书院亦得保全。1947年又由懿德堂诸生重修,立有重修碑记。至今保存较为完整,为传统翘背燕尾的木造书院,两侧设有厢房,四周围有石造栏杆,古朴幽雅;正殿前悬挂着“千秋书祖”古匾,殿内桁梁上也保留细腻典雅的彩绘,因年代久远,显得斑驳有致,被列为三级古迹。<ref>[https://www.sohu.com/a/238895234_632467 港博资讯 | 看振文书院课卷,了解科举制度 ] </ref> ===景点=== 西螺振文书院为云林县定三级古迹,前身为文昌帝君祠,旁边有间文昌帝君庙与之为邻,振文书院建自西元1813年,清嘉庆18年,由当时振文诗社王有成等人,提倡建於螺阳南端。西元1852年再由当地士绅张明德及振文诗社人士重新整建,并设有诗社学堂。直至清光绪18年,西元1892年,因失修而颓坏,由振文诗社当时人士再度重建,这也是奠立在规模的大修,此书院为清朝当时云林四大书院硕果仅存者。 ===建筑评价=== 在艺术上,振文书院为清代云林县五大书院硕果仅存者,其屋架构造精美,屋檐翼角只出吊筒而不加角柱,作法十分特别,颇具建筑史上之价值。时代之远近:振文书院创建於嘉庆十八年(西元1813年)。与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之关系:清嘉庆十八年(西元1813年),生员廖朝孔等十二人在文昌祠捐建「振文社」(一说为董事生员廖澄河等人捐建),其后改名为「振文书院」。其初为木造,竣工举行大典时,由振文社敬献「千秋书祖」横匾,咸丰二年(西元1852年),该地士绅张明德与振文社成员共同以土角重建,并设诗社学堂,日后屡有重修。表现各时代之特色、技术、流派或地方之特色:振文书院之今貌为光绪年间重修者。讲堂前有一三开间拜亭,当年亦为讲堂之一部分。明间大於次间甚多,比例均衡,屋架构造精美,屋檐翼角只出吊筒,不加角柱,为十分特殊之作法。 数量之多寡:为台闽地区十二处书院古迹之一。保存之情况:结构保存尚称良好,原为讲堂的第二进,已改为供奉五文昌帝君,左右护龙原为师生读书及住宿之所,今已改祀太岁星君。规模之大小:振文书院是一座三开间两进带左右护龙的祠宇建筑,院墙前有惜字炉一对。为初期的云林县(包含今南投县)中与龙门、蓝门、修文、奎文等并列的五大书院。附近之环境:现存振文书院,座北朝南略偏东。位於文昌路和兴农西路的交叉口上,与南天修文院懿德文分院为邻。院庭及前埕宽阔。 西螺位於浊水溪南岸的冲积平原上,前清时期为台湾府彰化县西螺堡,後改隶台湾府云林县西螺堡。此地为中部地区交通转运点,早年民风强悍,武学盛行,人文教化稍嫌不足,地方人士在诗社振文社王有成等人倡议下成立振文书院。振文书院前身为文昌帝君祠,是由绅士廖澄河等捐建於嘉庆2年(1797)。嘉庆18年(1813),在振文社王有成等诸生,有感明礼教化之重要,遂起而倡议成立书院,也在廖澄河等人热心捐助下,於翌年成立振文书院,振文社并献有「千秋书祖」匾乙方,以资庆贺,兼作为期勉。书院初建时为木构土埆砖墙之建物。至道光元年(1821),廖澄河等人再度捐资扩建书院,成为「一宇一亭,右廊六间」的规模;且在书院左前方兴建魁星楼,供士子膜拜兼有庇佑文运之用。 振文书院位於西螺东南郊,自成立以来,即为地方士绅会聚酬唱之地,也是莘莘学子读书联谊之处。其内常设有地方社团,於发展地方文教,奖励学术,正清人心方面,均不遗馀力,是为该镇首学。而书院不仅在教化兴学上贡献良多,於肃清烟毒上亦有相当贡献。缘由清末烟毒遗害地方,该院遂创儒宗神教堂,倡议戒烟毒,受感化之瘾君子纷纷弃烟器於院前予以焚毁,据闻受戒者只需服院中炉丹,并汲饮院中古井水即可戒毒。 振文书院创建以来,迭有修建,每隔十来年就有一次,可谓十分频繁。其材料或沿用或新作,新旧混陈,有嘉庆年间者,也有晚近者,但大体上形制规模未变。振文书院无山门与後殿,为单进之格局,在台湾现存或可考之书院中较为特殊。之所以如此,民间有一传说,饶富趣味。略谓书院後有座观音亭,亭与书院间有片麻竹林,该竹林出产之竹笋味美鲜嫩,博得地方赞誉,俗传「观音亭的竹笋最好」,遂不忍铲除,辟建後殿,乃一直保持单进之形制。 ==大竹振文书院== ===简介=== 大竹振文书院,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位于大竹县城南外文昌巷(今大竹中学文昌阁),明末毁于兵火。清乾隆三十年(1765),知县叶书绅于旧址重建。招全县生员入学肄业。聘山长主持学务,教习指导进修。经费由县学田局支付。乡人拔贡徐开运“好学能文”,掌教十余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知县方长豫以此地狭窄、生员就读不便,另择距此不远的城南校场改建,易名凤鸣书院。陈文甫任山长,课以经史词章,后兼学自然科学(格致)与实业诸科。光绪三十一年(1905)增设初、高小学各1班。次年知县段荣嘉等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凤鸣书院改建为学堂。1918年,大竹县立中学堂成立。1942年秋,增办高中班,始为完全中学,更名为县立大竹中学。1950年4月,学校改名为川东区大竹县第一中学。1952年10月,改名为川东区大竹中学,并定为大竹专区重点学校,次年,更名为四川省大竹中学,至今未变。振文书院旧址文昌阁,现为大竹中学每一届高三年级学习生活的地方,成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摇篮。 ==宁强县振文书院== 振文书院位于[[陕西省]]宁强县。清[[嘉庆]]十五年(1810)知州郑绪章修理文庙,于城内西北隅创书院。规制宏敞,刻朱熹(考亭)、胡居仁(敬斋)二先生《白鹿洞学规》。“生徒雍雍,气象一新”。道光十七年(1837)知州张延槐重修。后以战乱倾圮。同治十年(1871)知州罗骧捐俸重葺。州牧郑氏、罗氏筹钱250串,捐水田29亩。光绪三年(1877)巡抚拨银500两生息。十六年知州马毓华捐银1500两以资膏火。三十三年知州王之屏与邑绅周炳改建为高等小学堂。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振文书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