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84.1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探花 的原始碼
←
探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探花.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img1.gtimg.com/rushidao/pics/hv1/206/91/1522/98991461.jpg 原图链接][https://rufodao.qq.com/a/20140217/017710.htm 来自 腾讯网 的图片]]] '''探花'''是中国、[[朝鲜]]、越南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三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ref>[http://www.zmdtvw.cn/showinfo-66-137869-0.html 探花是第几名 科举考试中探花的由来],驻马店广视网,2017-08-18</ref>。 “探花”一名在唐代的[[科举]]经已出现。当时中进士者会园游庆祝,称“探花宴”。以进士中的年少貌美者为“探花使”,到各名园采摘鲜花,迎接状元。北宋开始,进士必须经过[[皇帝]]殿试,并且定立进士一甲只有三人。初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俱称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则称探花。 探花这名称跟状元、榜眼一样,其实都是[[社会]]上习惯使用。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之上,只会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发展==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状元虽亦被称状头,但已不算正式名称了。 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如北宋前期宰相[[寇准]]就是探花。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 太祖以后,[[学校]]与荐举变得有名无实,科举考试却日益受重视。 明代的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阶段。学校生员(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参加会考,教做乡试,录取的人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举人和国子监的监生在隔年春天到礼部应考,称为会试,录取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同年再由天子亲自在殿上出题测验进士,称为殿试或廷试,把会试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一甲三人,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二、三甲若干人,第一名都叫传胪。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ref>[https://www.doc88.com/p-0496373601949.html 宋朝的另类“发明创造”],道客巴巴</ref>。所有及第的人于是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琼林苑,故称琼林宴。殿试第一名称榜首,第二、三名称[[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称状元。南宋以后,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宋哲宗时,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分别举行考试,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定去留。宋代的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州府试称解试,礼部试称省试,殿试带有复杂的性质。宋代在正科之外,还设立恩科。连续考十五场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办法,赐予[[本科]]出身。 ==视频== ===<center> 探花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古代探花都是青年才俊?比状元还受欢迎 </center> <center>{{#iDisplay:k30720ii66z|560|390|qq}}</center> <center> 老梁讲述状元、榜眼、探花的由来 </center> <center>{{#iDisplay:d0835qhcv1n|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探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