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221.17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揖禮 的原始碼
←
揖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14622104396165.jpg|230px|有框|左|揖禮 圖片來自[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6%8F%96%E7%A6%AE&hl=zh-TW&authuser=0&biw=1366&bih=608&source=lnms&tbm=isch&sa=X&ved=0ahUKEwiuzpX1-OXgAhWNKqYKHeBFBtUQ_AUIDigB#imgrc=yAE7iiKY3b4NrM: google搜尋] ]] '''揖禮''' '''揖禮'''是中國、朝鮮、越南、琉球的傳統禮儀手勢,又稱作揖、拱手,是把左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尾指四指併攏,一掌撫托另一掌背交叉或平疊,掌心朝內,左右拇指相扣,兩手合抱,拱手為禮,以表尊重。 一般情況下,男性作揖時左手包右手,女性則相反。凶禮如喪禮之類的場合則左右相反。視乎場合和雙方的關係,作揖時同時會再加上身體動作如鞠躬等,有時又會前後搖動表示特定意思。 揖禮可回溯至周朝,傳統上不論是親友見面還是武者對決前都會作揖以示尊重。節日或慶典時一般會一邊作揖一邊說恭賀的話。 ==姿態分類== '''長揖''' 長揖是卑者向尊者所行的揖禮,僅次於拜禮,行禮時身體肅立,雙手抱拳,手心向內,高舉至額,鞠躬90度以上,下手及地,幅度從最上的前額到最下的地面,恰似一人的長度。 '''天揖''' 天揖又稱上揖,是冠婚喪祭等重大場合中的冠者、新人、喪主、祭主向長輩、同族之間所行的揖禮。行禮時身體肅立,雙手抱拳,手心向內,鞠躬約60度,進行時手微向上舉高齊額,起身時自然垂手或袖手。 '''時揖''' 時揖又稱中揖,是同輩日常見面禮、辭別禮。行禮時身體肅立,雙手抱拳,手心向下,從胸前向外平推,鞠躬約30度,起身時自然垂手或袖手。 '''土揖''' 土揖又稱下揖,是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還禮所用。行禮時身體肅立,雙手抱拳,手心向內,鞠躬約30度,推手稍向下,起身時自然垂手或袖手。 '''文武拳''' 為武人日常問候或比武前所行的揖禮,行禮時左腳先上前一步,右腳跟上。在外的手平伸,除拇指外伸直,拇指微曲,是為文;在內的手握拳,是為武。平伸的手掌緊貼握拳的手拳面。手心向外前推,然後自然垂手。 ==行禮分類== 在人多的場合,按照行禮方式,可分為特揖、旅揖、旁三揖。特揖是對在場各人逐一作揖;旅揖是先把在場人士分等及,一次過向同一等級的人作揖;旁三揖是對眾人一次作揖三下。 宗教禮俗方面,華人持香祭祀祖先、神明的手勢與鞠躬動作也是來自於揖禮;和來自佛教的印度合十禮都是常見的禮拜手勢。 ==視頻== {{#iDisplay:j0758dr16z5|640|400|qq}} 汉服礼仪(一)揖礼 万福礼 叩首礼 ==參考文獻== [https://sns.91ddcc.com/t/110483 摭谈古代“揖礼”的起源与详解]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p56oag2.html 為什麼「女子不作揖」?禮儀文化中「揖禮」]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66135/ 逐渐被中国人遗忘的传统礼仪---揖礼]
返回「
揖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