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238.8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摩擦学 的原始碼
←
摩擦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摩擦学'''(tribology) 研究表面摩擦行为的学科。即研究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相互作用表面间的摩擦、[[润滑]]和[[磨损]],及其三者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摩擦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冶金学]]、[[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 <ref>《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ref> [[File:摩擦学1.jpg|缩略图|摩擦学[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679509463,413741699&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679509463,413741699&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中文名''':[[摩擦学]] '''外文名''':[[tribology]] '''研 究''':[[表面摩擦行为]] '''隶 属''':[[学科]] '''依 托''':[[相对运动]] ==概况== 摩擦学是研究相对运动的作用表面间的摩擦、[[润滑]]和[[磨损]],以及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应用的一门边缘学科。 世界上使用的能源大约有1/3~1/2消耗于摩擦。如果能够尽力减少无用的摩擦消耗,便可大量节省能源。另外,[[机械]]产品的易损零件大部分是由于磨损超过限度而报废和更换的,如果能控制和减少磨损,则既减少[[设备维修]]次数和费用,又能节省制造零件及其所需材料的费用。 人类对摩擦现象早有认识,并能用来为自己服务,如史前人类 的[[钻木取火]]。《[[诗经·邶风·泉水]]》中有“载脂载宣,还车言迈”的诗句,表明[[中国]]在[[春秋时期]]已应用[[动物脂肪]]来润滑车轴。 应用矿物油作润滑剂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张华所著《[[博物志]]》,书中提到[[酒泉延寿]]和高奴有石油,并且用于“膏车及水碓甚佳”。但长久以来摩擦学的研究进展缓慢,直到15世纪,意大利的[[列奥纳多·达芬奇]]才开始把摩擦学引入理论研究的途径。 摩擦学研究的对象很广泛,在机械工程中主要包括动、静摩擦,如[[滑动轴承]]、[[齿轮传动]]、[[螺纹联接]]、电气触头和磁带录音头等;零件表面受工作介质摩擦或碰撞、冲击,如[[犁铧]]和水轮机转轮等;机械制造工艺的摩擦学问题,如金属成形加工、切削加工和超精加工等;弹性体摩擦,如汽车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弹性密封的动力渗漏等;特殊工况条件下的摩擦学问题,如[[宇宙探索]]中遇到的高真空、低温和[[离子辐射]]等,[[深海]]作业的[[高压]]、[[腐蚀]]、[[润滑剂稀释]]和[[防漏密封]]等。 此外,还有生物中的摩擦学问题,如研究海豚皮肤结构以改进舰只设计,研究人体关节润滑机理以诊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人造心脏瓣膜]]的耐磨寿命以谋求最佳的人工心脏设计方案等。地质学方面的摩擦学问题有地壳移动、[[火山爆发]]和[[地震]],以及山、海,断层形成等。在[[音乐]]和[[体育]]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大量的摩擦学问题。 摩擦学涉及许多学科。如完全流体润滑状态的滑动轴承的承载油膜,基本上可以运用流体力学的理论来解算。但是[[齿轮传动]]和滚动轴承这类点、线接触的摩擦,就还需要考虑接触变形和高压下润滑油粘度变化的影响;在计算摩擦阻力时则需要认真考虑油的流变性质,甚至要考虑瞬时变化过程的效应,而不能把它简化成牛顿流体。 如果油膜厚度接近于接触表面的粗糙度,还需要考虑表面纹理对润滑油的阻遏和疏导作用,以及油温所引起的热效应。油膜再薄,两摩擦表面[[粗糙峰点 ]]也会发生接触或碰撞,接触峰将分担一部分载荷,接触峰点区域处于边界润滑状态。在使用油性添加剂时,表面形成吸附膜,而在使用极压添加剂时,表面形成反应膜。 为了了解磨损的发生发展机理,寻找各种磨损类型的相互转化以及复合的错综关系,需要对表面的磨损全过程进行微观研究。仅就油润滑金属摩擦来说,就需要研究润滑力学、弹性和塑性接触、润滑剂的[[流变性质]]、[[表面形貌]]、[[传热学]]和[[热力学]]、[[摩擦化学]]和金属物理等问题,涉及[[物理]]、[[化学]]、[[材料]]、[[机械工程]]和[[润滑工程]]等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摩擦学的理论和应用必将由宏观进入微观,由静态进入动态,由定性进入定量,成为系统综合研究的领域。 [[File:摩擦学2.jpg|缩略图|摩擦学[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4257334063,935578156&fm=15&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4257334063,935578156&fm=15&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学科范围== 摩擦学研究的对象很广泛,在[[机械工程]]中主要包括:①动、静摩擦副,如[[滑动轴承]]、[[齿轮传动]]、螺纹联接、[[电气触头]]和[[磁带-录音头]]等;②零件表面受工作介质摩擦或碰撞、冲击,如犁铧和水轮机转轮等;③机械制造工艺的摩擦学问题,如金属[[成形加工]]、[[切削加工]]和超精加工等;④弹性体摩擦副,如汽车轮胎与路面的摩擦(见地面车辆力学)、[[弹性密封]]的动力渗漏等;⑤特殊工况条件下的摩擦学问题。在音乐和体育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大量的摩擦学问题。 摩擦学涉及许多学科。例如油润滑的金属摩擦副,处于完全流体润滑状态的滑动轴承的承载油膜,基本上可以运用流体力学的理论来解算。但是齿轮传动和滚动轴承这类点、线接触的摩擦副,在计算它的流体动压润滑的承载油膜时,还需要考虑接触变形和高压下润滑油粘度变化的影响;在计算[[摩擦阻力]]时则需要认真考虑油的流变性质(从应力、应变、温度和时间几方面研究物质变形和流动的物理性质),甚至要考虑瞬时变化过程的效应,而不能把它简化成[[牛顿流体]]。这样,仅就油润滑金属摩擦副来说就需要研究润滑力学、弹性和塑性接触、润滑剂的流变性质、表面形貌、传热学和热力学、摩擦化学和金属物理等问题,涉及物理、化学、材料、机械工程和润滑工程等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摩擦学的理论和应用必将由宏观进入微观,由静态进入动态,由定性进入定量,成为系统综合研究的领域。 [[File:摩擦学3.jpg|缩略图|摩擦学[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927109940,1329413914&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927109940,1329413914&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系统== 摩擦学问题涉及多种因素,错综复杂,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可以明了诸因素之间的依赖和制约关系,以及分析问题的思路。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当有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摩擦对工程技术和日常生活极为重要。摩擦阻碍物体的运动,使运动能量遭受损失,[[人类生产]]的总能量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这样被消耗掉的。因摩擦而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热,使[[机器]]中许多滑动面必须冷却。同时,摩擦还伴随着表面材料的损失,即发生磨损。磨损使零件的尺寸改变,失去应有的精度和功能。世界上有很大一部分生产力就是用于补充、替换因磨损而变为无用的零件的。 因此,人们采取各种减小摩擦的措施,例如在相对滑动的表面上施用润滑剂;用轮子、滚柱和滚珠使滑动改为滚动等。但摩擦也有有用的一面,许多传动与制动设备是通过摩擦起作用的。常用的皮带传动功能就是通过摩擦力实现的;[[汽车]]和[[机车]]的行驶也要依靠地面和钢轨上的摩擦力。严冬冰雪覆盖路面,有时必须在汽车后轮上加装铁链或在钢轨上喷砂,才能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推动车辆前进。若摩擦力完全消失,则[[结绳]]、[[织布]]、打钉、执笔以至坐立行走,都将成为不可能。因此,摩擦又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 以油润滑金属摩擦副为例表示摩擦学系统的组成,它表明[[运动件]]、[[静止件]]、润滑油和[[环境大气间]]的相互作用原理。是摩擦学系统的过程,用功能平面和由它分解出的3个概念性平面(功平面、热平面、材料平面)来表示。材料平面包括固体材料面、流体(润滑油、气体)平面和反应产物平面。图中画出这些概念性平面间可能发生的摩擦学过程。垂直的实线表示化学转变过程,垂直的虚线表示由功转到熵的过程,它们都集中到热平面上。因此系统过程图是分析摩擦学问题时的有力工具。 两个相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时发生的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现象,称为“动摩擦”。 在动摩擦中出现的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对物体所施之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就开始运动。在运动起来之后,若将所施加之力减小,物体便又停止运动。这一情况表明,物体运动之后,还有阻止物体运动的力,即还有摩擦阻力。这种物体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即称动摩擦力。 置于固定平面上的物体由于受沿它们接触表面切向的外力作用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还没有发生相对滑动的时候,存在于接触表面的阻碍这种滑动趋势的现象,谓之“静摩擦”。这里应注意两点:一是两个紧密接触而又相对[[静止]]的物体;另一点是具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还没有发生相对的滑动。 ==视频== ==摩擦学的一天== {{#iDisplay:v0969tvgog9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00 應用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摩擦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