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08.2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撒母耳记 的原始碼
←
撒母耳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7CEEB" align= center| '''<big>撒母耳记</big>''' |- |<center><img src= http://s1.sinaimg.cn/mw690/5b894bf2gdbcbb8d70f60&69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894bf20102e2z6.html 来自 新浪生活无国界博客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7CEEB"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撒母耳记 '''来 源:'''《圣经》旧约 '''联 系:'''约书亚记、士师记和列王纪 '''开 始:'''创世记的创造 '''结 束:'''列王纪记载被掳到巴比伦 '''分 类:'''上下卷 |} '''《撒母耳记》'''是《[[圣经]]》旧约的一卷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共31章,下册共24章。记载了以色列王国第一位国王扫罗和第二位国王大卫执政期间的历史。<ref>[http://www.pinlue.com/article/2018/12/1111/507813697518.html 撒母耳记简介],品略网</ref> ==书卷背景== 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撒母耳记]]上下原为一卷书,七十士译本为了实用方便缘故,首先将他分为上下两册,与[[列王记]]上、下共四册合称为“[[王国书]]”。 本书虽以[[撒母耳]]命名,但他显然不是全卷书的作者,因他的离世纪录在撒母耳记上结束之前,他不可能记载下卷提及的大卫王以后的事迹。 后人以其名冠之于王国故事,大抵因为他是书中三位主角之一,是拯救[[以色列]]脱离[[士师时代]]的危难绝望,转入君主政制的平安兴盛时代的民族英雄;他更是膏立书中其余两位主角([[扫罗]],[[大卫]])为王的先知,可见他在以色列中的重要性。 撒母耳生于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介乎士师时代与君王时代之间,是最后的一位[[士师]],引导以色列人进入君王时期。本书详载他的出生,童年及当士师的经过。当时以色列人正面临黑暗历期:宗教上,[[祭司制度]]腐败,信仰生活濒于破产;政治上,人民目无法纪,“各人任意而行”;外交上又受制于强邻[[非利士人]],正是充满内忧外患。本书记述撒母耳如何带领以色列人回转归向[[耶和华]]的经过。 ==书卷简介== 撒母耳记是[[旧约]]历史书的一部分,与约书亚记、士师记和列王纪有很密切的联系;旧约的整个故事由创世记的创造开始,结束于列王纪记载被掳到巴比伦。在这样广阔的背景之下,撒母耳记讨论以色列采取君主政体的这个重要过渡时期。故此,撒母耳记上开始记载最后的士师以利及撒母耳本人,随后是以色列第一位君主扫罗;从某种意义而言,他不是这个君主制度真正的开始。所以撒母耳记下继续以大卫的统治开始,他是犹大王朝的创始人,而且建立很好的模范,让他的继承者和后裔有所仿效。撒母耳记与士师记有很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提及早期的政治领袖就是“士师”;撒母耳记与列王纪也很有联系,它们都对大卫的生平作出结论,并且继而描述他的继承者所罗门王的统治。 ==大纲== ===撒母耳记上=== 1. 撒母耳为士师(1 – 7章) 撒母耳的出生。 撒母耳与的童年。 [[约柜]]被掳与以利的死亡。 约柜被送回。 撒母耳战胜非利士人。 2. 扫罗为王(8 – 15章) 以色列人求立王。 扫罗被选为王。 撒母耳的自白。 战败非利士人。 [[亚玛力人]]被灭。 3. 扫罗与大卫(16 – 31章) 大卫受膏与觐王。 大卫战胜歌利亚。 大卫与约拿单。 亚希米勒遭灭门之祸 大卫的逃亡与流浪。 扫罗与约拿单战败身亡。 ===撒母耳记下=== 1. 大卫在希伯仑作[[犹大王]](1:1 – 4:12) 大卫为扫罗王及[[约拿]]单举哀。 大卫与伊施波设两个王朝。 伊施波设王朝败落。 [[伊施波设]]王朝亡。 2. 大卫作以色列的王,国家昌盛(5:1 – 9:13) 统一全国及克制外敌。 抬约柜进京。 神应许大卫国位永存。 大卫的文字武功。 大卫宽待米非波设。 3. 大卫干犯及其牵连(10:1– 20:26) 大卫干犯的详情。 暗嫩乱伦与被杀。 押沙龙获赦回国。 押沙龙叛变。 大卫返京与示巴背叛。 4. 大卫当政期间事迹的附录(21:1 – 24:25) 基遍人与三年饥荒。 大卫与非利士人交战事例。 大卫的感恩赞美诗。 大卫临终之诗。 为大卫和以色列争战的勇士名录。 大卫因统计全民人数而惹神怒。 ==书卷作者== 按犹太人的传说,[[巴比伦]]《[[他勒目]]》(Talmud)记载:“撒母耳写了以他为名的书,至少到《撒母耳记上》第二十五章一节他死以前的事,并《士师记》。其余由先知拿单(撒下十二:1)和迦得(撒下二十四:11)所补充。”代上二十九:29 - 30又说:“大卫王始终的事,都写在先见撒母耳的书上和先知拿单并先见迦得的书上。他的国事和他的勇力,以及他和以色列并列国所经过的事,都写在这书上。” 有人根据撒上二十七:6“当日亚吉将洗革拉赐给他(大卫),因此洗革拉属犹大王,直到今日。”认为当时犹大和北国以色列已经分开了,所以作者生活在王国分裂后不久,因此本书是在所罗门王死后才写成的。也有人认为书中大部分是在撒母耳死后才完成(撒上二十五:1,二十八:3)。 ==书卷影响== 由于本书的目的并非为提供王国时期的历史资料,而是从神学观点将有关选民的历史事迹加以评论和解释,并引为后人的鉴戒,全书所强调的中心思想是:选民能否在应许之地生存,视乎他们是否忠于神与他们所立的约:整个朝代甚至国家的兴亡,也完全在乎他们是否遵守[[耶和华律法]](参[[申命记]]28章)。这个论点影响了作者处理历史资料的手法:他没有详尽无遗地将所搜集的资料一一记下,而是经过小心的选择,按着各事件的神学意义和教训加以整理。 由于作者纯粹从神学角度看以色列的历史,在撒母耳记,列王纪中,有关人物,朝代或君王事迹所占的篇幅,并不是按其政治地位,成就或贡献而定。例如:以利统治长达四十年,但他的治绩却从未被提及。扫罗作王亦有四十年,除早期对外战争外,书中亦鲜有记述他其余的事迹。 本书的另一特点,是指出先知在以色列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不但详述先知的嘉言懿行(单是以利亚和以利沙的事迹便占了列王纪上下篇幅的三分之一),并且不断提醒读者,以色列的王国是由先知建立、辅助和监督的。以色列的兴亡、以及历史中各样大小的事迹,正应验了神藉各先知所说的预言。 ==视频== <center> ===撒母耳记下 11_1~13=== {{#iDisplay: c01295octie |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 260 猶太教總論]] [[Category: 261 猶太教經典]]
返回「
撒母耳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