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33.2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政体 的原始碼
←
政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政体1.jpg|缩略图|政体:是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即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一般用来指涉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 '''政体'''('''form of government'''),是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即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一般用来指涉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ref>[http://cidian.xpcha.com/df76ankri1z.html 政体的意思,含义,拼音,读音,政体的解释 .汉语词典[引用日期2016-12-04]]</ref> == 概要 == * 政体主要可概分[[民主政体]]、[[立宪政体]]、[[专制政体]]、[[独裁政体]]、[[威权政体]]、[[极权政体]]等。并依各家学说而有所不同。 * 在中国大陆语境中,政体往往等同于政权组织形式{孙关宏},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解释如下:<ref>[http://www.gov.cn/guoqing/2014-03/21/content_5043907.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4-03-21[引用日期2016-12-04]]</ref> ** 政体包括了一个国家纵向的[[权力]]安排方式,这也叫做'''国家结构形式''';它还包括了各个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这通常称作'''政权组织形式'''。 ** 国家结构形式是一个国家地方与中央,整体与局部上的权力关系。一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其中复合制又包括了[[联邦制]]和[[邦联制]]。 <!--西方政治学另于政府组织、行政学等领域讨论国家结构,政体仅就政治体系运作讨论。--> * 在台湾,所谓“国家结构形式”属[[国体]]的范畴。 * 与政治体制近义的称呼还包括「政权形式」、“国家形式”、「政府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政府制度」,这些都是针对政治上的分类用语。 *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不合法的[[政府]]或是无法成功行使权力的政府也有其政体存在,无论其统治品质优劣,一个失败的政府仍然是政府的一种形式。 == 历史 == 对于政体理论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各种样式的[[城邦]]制度,一直到[[启蒙运动]]后的的制度实践,各种体制纷繁登场;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再到[[密尔]],西方政治思想家们对国家政体进行了长期的总结和研究。 === 古典政体理论 === 西方对政体理论的系统阐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希罗多德]]《[[历史]]》中,就曾经讨论过[[独裁]]、[[寡头]]与[[民主]]三种政体的优劣。柏拉图在早年所写的《[[理想国]]》中提出了五种政体周期循环的理论:分别是[[贵族政体]]、[[斯巴达-克里特政体]](timocracy,或译作[[勋阀政体]]或[[权门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五种政体循环更替。贵族政体由于对生育的无知,导致人口素质下降,[[私有财产]]和[[家庭]]产生,自由人变成奴隶,从而退化为勋阀政体;勋阀政体对战绩、荣誉和金钱的迷恋,导致少数人聚敛大量财富,从而退化成寡头政体;寡头政体以财产决定地位,导致穷人对富人的憎恨,从而平民政体取代寡头政体;由于平民政体过度崇尚自由,导致秩序丧失,道德沦丧,使得有了极权政治产生的土壤,从而僭主政体取代了平民政体;僭主政体完全凭僭主的意志行事,极权的专制走到尽头又使贵族政体有了产生的可能。{{r|理想国第八卷}} 柏拉图在晚年时,在其《[[论政治家]]》中重新提出了整体的分类观点。首先根据统治者人数将政体分为由一人统治的[[君主政体]],由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和多数人统治的平民政体;然后根据是否实行法治,与这三种政体一一对应,分别产生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暴民政体]]。柏拉图认为,“一人专制的政府,如果只根据好的成文法律来统治,就是六种政体中最好的;可是,如果他不根据法律,那就是最无情的,对他的国民的压迫也是最厉害的。”{西方法律思想史选编|page=19}在《[[论法律]]》中,柏拉图又提出了[[混合政体]]的理论。他将政体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君主制,一种是民主制。大多数国家都是这两种政体的不同程度的结合{西方法律思想史选编|page=22}。 师承于柏拉图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是一切政治组织的依据。在他的著作《[[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按照统治者人数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再根据施政目的,从这三种政体中产生出三种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分类依据则是贫富和阶级差别{{r|政治学}}。亚里士多德理想中的政体是道德上追求[[善]],[[共和制]]为形式,以[[法治]]为手段。{{r|孙关宏}} 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强大,以[[西塞罗]]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将政体理论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界定了[[国家]]的概念,将政体分为一人统治国家的[[君主制]]、少数选举出来的人统治国家的[[贵族制]],以及由人民自己掌握的[[民主制]]。他同时认为最好的政体就是这三种政体“均衡地混合而成”,并且认为罗马共和国就是理想政体形式的体现。 === 欧洲中世纪政体理论 === [[托马斯·阿奎那]]重新解释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思想,将政体按照统治者的施政目的和人数多少进行划分。为治下的人民谋求幸福的统治是正义的,依统治者人数多少依次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不是为人民谋求幸福的统治是不义的,依统治者人数多少依次为:[[暴君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而平民通过人数上的优势压迫富人,则是[[暴民政体]]。而阿奎那认为最好的政体是君主政体,而最坏的政体则是暴君政体{{r|阿奎那}}。 === 近代政体理论 === [[启蒙运动]]之后,政体理论上划时代的建树人物是法国思想家[[让·布丹]]。他根据掌握国家[[主权]]的人数多寡,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他认为[[法国]]的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把君主政体按照君主行使权力的方式分为[[王朝君主制]](或者称作[[正宗的君主制]])、[[领主君主制]]和[[暴君制]]。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将世俗政治权威置于了神法和自然法的规范下,认为只有这样,人民才能真正享有财产和自由,并且自愿服从主权者的权威{孙关宏}。 此后,[[托马斯·霍布斯]]才完全摆脱了[[伦理]]、[[道德]]和[[宗教]]的约束,以[[社会契约]]为基础,按照主权的归属将政体分为一人掌握主权的君主政体、议会式的贵族政体以及全体臣民大会掌权的民主政体。霍布斯放弃了对理想政体的探讨,认为人性的自私不可能让统治者放弃私利而只谋求公共利益,只有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统一的地方,公共利益才会被增进。他认为这只有[[绝对君主制]]才能够实现{利维坦}。 [[约翰·洛克]]认为政体应该取决于[[立法权]]的归属,因此他将政体分为由社会大多数人掌握立法权并通过委任官员执行法律的纯粹的民主政体;立法权归属于少数选举产生的人或他们的继承人的寡头政体;立法权归于一人的君主政体(还可以分为[[世系君主制]]和[[选任君主制]]);立法权由多数人交给少数人或一人行使,然后收回立法权重新交给所选出的人称之为[[混合政体]]{|政府论}。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按照统治权的归属将政体分为共和政体(又分为民主政体和贵族政体)、君主政体(孟德斯鸠所说的其实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专制政体{孟德斯鸠|page=16}。同时,孟德斯鸠认为每种政体都有自己的原则,共和政体需要品德;君主政体需要荣誉;专制政体需要恐怖{|孟德斯鸠|page=19-29}。政体的腐化来自于原则的腐化。政体的稳定取决于地域范围的大小,小国适合于共和政体,中等国家适合于君主政体,大帝国则适合于专制君主政体{孟德斯鸠|page=126}。 与孟德斯鸠同时代的法国思想家[[卢梭]]则按照政府成员人数多寡将政体分为:大多数人掌握政府的民主制;委托给少数人掌握的贵族制(又可分为自然的贵族制、选举的贵族制,世袭的贵族制);以及委托在一个行政官手里的[[君主制]](monarchie)。卢梭认为世袭的贵族制是最坏的,而真正的民主制仅仅是一种理想,不可能也无必要实现,因此选举的贵族制(实际上是[[贵族共和制]])才是实际上最好的。因为选举的贵族制可以选出精英来保证政治修明,少数人的讨论更有效率,而且有利于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有效区分{卢梭}。 == 现代政体理论基础 == 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对于政治体制的研究是属于[[政治学]]的一门子领域,被称为[[比较政治学]]。 由于比较政治学是专门性的,学者们仍缺乏一种针对所有形式的政府的广泛研究。学者间也争论是否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广泛的政权分类系统。在政府比较上最传统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是二分法(例如民主与专制,而这并不是一种类型学),大多数学者倾向于研究并比较两种或三种不同的政权形式。或许唯一例外的是专家们对于[[选举制度]]的比较,他们使用大量的资料和数学来计算何种形式的选举制度能产生最稳定、持久、和最能代表民意的政权。 大多数比较都是针对特定制度的研究。一些人则研究政权的形式与其正当性之间的联繫(例如[[民族主义]]、[[经济体系]])。目前在比较政治学上的主要辩论之一是对于总统与国会之间互相抗衡的稳定性。另一个辩论则是民主是否会促进经济发展。 其他的学者,例如制度架构的专家,则尝试设计新的政权形式。例如[[艾伦·李帕特]](Arend Lijphart)替民主政治设计了一种新的解决制度,称为[[协商民主]],这种形式的民主政府能够分割为几个社会(文化、种族、政权、意识形态等等),在单一的政权下表达每个社会的民意,以避免衝突或分裂。 简言之,分类政府的形式是相当複杂的。每个政治共同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都在不同的[[等级制度|权力架构]]和社会结构下运作。也因此,世界上的政府形式数量几乎和存在的社会一样多。 == 政体类型 == 直至[[2017年11月]]的各国[[政府]]体制 <br>{{Legend inline|#ff9a33|[[议会制]]共和国家,由内阁掌握实权。<br/> Legend inline|#66bb66|选举行政总统的[[议会制]]共和国家,由[[总统]]掌握实权。}}<br/> Legend inline|#3355dd|[[总统制]]共和国家,由总统掌握实权。}}<br/> Legend inline|#f0e847|[[半总统制]]共和国家,由总统和独立于总统的内阁分享权力。}}<br/> Legend inline|#e75353|[[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本身并没有实权。}}<br/> Legend inline|#ee1af9|[[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本身拥有一定实权且有弱势的议会。<br/> {{Legend inline|#801a80|[[君主专制]]的国家<br/> {{Legend inline|#aa6f33|[[一党执政]]的国家。<br/> {{Legend inline|#6b8e23|[[军政府|军政府独裁统治]]的国家。<br/> {{Legend inline|#b9b9b9|不符合上述的国家。]] === 划分标淮 ===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对纷繁复杂的政体类型进行概括和分类,但是研究者在政体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各不相同,因此一直无法达成一致的结论{{r|孙关宏}}。 [[希罗多德]]和[[亚里士多德]]都根据执政者的人数来划分。到了近代,随着国家政体日趋复杂,政治学家们在此基础上,根据最高掌权者的产生方式,任职期限以及国家与政府的结合程度对政体进行更精细的分类。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政治学家[[约翰·威廉·柏杰斯]]的政体分类标淮{Burgess}: # 根据主权机关与政府机关有无区别分为[[直接政府]]([[直接民主制]])和[[间接政府]]([[间接民主制]]) # 根据[[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分为世袭政府和选任政府 # 根据行政与立法部门的关系分为[[内阁制]]和[[总统制]] # 根据政府机关的职权集散分为[[单一制]](又称[[集权政府]])和[[联邦制]](又称[[分权政府]]) # 根据国家联盟的职权又可分为[[邦联制]] [[塞缪尔·亨廷顿]]则从[[发展政治学]]角度,先依照[[政治参与]]程度从低到高将政体分为传统型、过渡型和现代型,再根据[[制度化]]和政治参与之间比率高低分为公民型和普力夺型(praetorian){亨廷顿|page=74,177-178}}。二者结合则产生,公民政体中的建制型、辉格型和参与性;普力夺政体有寡头型、激进型和群众型{亨廷顿|page=73-75}。 也有学者按照统治性质将政体分为动员的、神权的、官僚的和和解的。或者按照现代化程度不同分为英美式的、欧洲大陆式的、前工业化或半工业化式的、集权式的孙关宏。 传统上一般将政体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但是现代的政体中,一些国家的君主制政体已经变成了议会君主制,君主只有虚位;而在另一些国家,虽然是共和政体,但是权力却集中在一人手里。这使得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唯一区别就是是否存在君主,因而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划分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ref>cite book |author = Gaetano Mosca | coauthors = | title = The Ruling Class | publisher =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inc. | date = 1939 | location = | pages = | url = | doi = | id = | isbn = </ref>。因此现代西方学界通常先假设一个连续体,一端是纯粹的[[民主政体]],例如古希腊的城邦,靠近这一端的是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另一端是[[极权政体]](又称[[全能政体]]),例如[[纳粹德国]],靠近这一端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它国家的现实政体则处在这一连续体中间的某个位置上。 此外,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则被归入[[威权政体]]。划分的标淮主要包括政府对社会思想与经济活动的控制程度,意识形态是否多元性,民众对政府政策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关宏)而由于“民主”与“极权”所带有的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增强学术意义,也有学者主张用[[大众政府]](popular government)或[[多头政体]](polyarchy)来代替“民主政体”<ref>cite book zh |author = 罗伯特·达尔 |title = 现代政治分析 |publisher = 上海译文出版社 |date = 1987 |location = 上海 |pages = 105 | = |doi = |id = |isbn = </ref>。 === 例子和特色 === 一个国家采取何种政体,与社会各阶层在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关,也同时受到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构成的制约。同样是封建制的国家,其政体可能是[[君主制]],也可能是[[共和制]]。而不同性质的国家也可能采用相通的政体,例如古希腊是共和制,现代很多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共和制。 '''现代国家政体主要包括[[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又可以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包括[[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半总统制]]和[[委员会制]]。'''以下只是人们通常对政治体制的一些分别: # 传统([[部落]]或[[家族]]) 或 现代([[官僚]]政治) # 单一性的( flag|朝鲜 ) 或 非单一性的( flag|德国 ) # 独裁( flag|厄立特裡亚 ) 或 民主( flag|比利时 ) # 选举( flag|丹麦)、没有选举( flag|沙特阿拉伯 )、世袭制( flag|文莱}} )、选举君主制( flag|梵蒂冈}} ) # 直接( flag|墨西哥 )或非直接的选举( flag|美国 的[[选举权|选举人团]]制度) # 政教分离的( flag|美国}} ) 或 政教一体的( flag|伊朗}} ) # 权力分割的架构( flag|英国 )或没有权力分割的架构([[阿尔韦托·藤森|藤森]]统治下的 flag|秘鲁及[[穆加贝]]统治下的 flag|津巴布韦 ) # 议会共和制( flag|希腊 )、总统制( flag|美国 )、半总统制(flag|法国)、君主立宪制( flag|英国 )、君主专制(flag|沙特阿拉伯)、二元君主制(flag|列支敦士登)、委员制(flag|瑞士) # 掌握执政权力的人数( flag|瑞士 7人、 flag|波黑}} 3人、 flag|法国}} 2人、 flag|美国 1人) # 立法权力的架构([[独裁]]、[[一院制]]、[[两院制]]) # 议会裡的联盟或政党议员数量 # 联邦制( flag|德国 ) 或 单一制( flag|法国}} ) # 选举制度的规定: ## 得最多票者获胜 - 第一个跨越门槛者( flag|美国}} ) ## 多数主义(得50%+1票者获胜) - 决胜选举( flag|阿根廷}} ) ## 绝对多数主义(超过60%)([[美国参议院]]的讨论终结制度) ## 全体同意 - (得全部选票者获胜)(一些公司裡的做法) # [[经济体系]]类型 # 普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 # 强大的制度运作能力( lag|美国 ) 或 虚弱的制度运作能力( flag|伊拉克}} ) # 合法的( flag|波兰 ) 或 非合法的( flag|波兰人民共和国}} ) # ''事实上的''(有效控制)( flag|中华民国}} 政府有效控制 ROC|台湾地区}} )( flag|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有效控制 flag|中国大陆}} ) 或 ''法律上的''(名义上的政府权力)(中华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皆列明: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皆全为本国的合法领土) # 主权(flag|美国 )、半主权( flag|波多黎各 )、非主权( flag|Texas、flag|Republic of Crimea )、自主权( flag|香港、fag|澳门 )。 === 政治体制名称或国号种类=== {| class= sortable" style="width:100%; margin:auto;" |- ! style="width:15%;"| 政治体制名称 ! style="width:12%;"| 代表国家 ! style="width:50%;"| 注释 |- valign="top" | '''[[联邦]]''' ||flag|俄罗斯}}||由若干成员(州/邦)组成统一的[[主权国家]],实行[[联邦制]]。国家元首可以是君主(如[[澳大利亚联邦]]),也可以是总统(如[[俄罗斯联邦]]、、[[巴西联邦共和国]]等)。有的国家称之为“联盟”,如[[葛摩联盟]]。 |- valign="top" |'''[[合众国]]'''||flag|美国}}||其实只是联邦制的另一译法或称呼。今有[[美利坚合众国]]和[[墨西哥合众国]]。 |- valign="top" |'''[[酋长国]]'''||flag|阿联酋}}|||以[[部落]]酋长(英语:Emir)为国家元首的国家。像[[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 valign="top" | '''[[亲王国]]''' ||flag|列支敦士登}}||又作[[公国]](其实是误译),是君主立宪制的一种形式,奉亲王(英语:Sovereign Prince/ Princess)为国家元首。现时共有[[安道尔|安道尔亲王国]]、[[列支敦士登|列支敦士登亲王国]]、[[摩纳哥|摩纳哥亲王国]]三国,而且都是[[微型国家]]。 |- valign="top" |'''[[大公国]]''' ||flag|卢森堡}}||| 以“大公”(即大公爵,Grand Duke/ Duchess)为元首的君主制国家,现时只有[[卢森堡大公国]]。 |- valign="top" |'''[[王国]]''' ||flag|英国|| 指以国王或女王(英语:King/Queen)为国家元首的[[君主制]]国家(但有部分国家如[[加拿大]]般,国号未必包含「王国」二字)。现今有[[荷兰王国]]、[[纽西兰王国]]等。 |- valign="top" |'''[[汗国]]''' ||MNG-1911||指以汗或可汗(大汗,Khan)为国家元首的君主制国家,如历史上的[[准噶尔汗国]]、[[博克多汗国]]等。 |- valign="top" | '''[[帝国]]''' ||flag|Empire of Japan}}<br>CHN-1915<br>flag|British Empire||| 原意为以皇帝或女皇(英语:Emperor/ Empress)为国家元首的君主制国家,如历史上的[[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幅员辽阔的殖民国家如[[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亦有时非正式地被称为帝国(注:虽然英国从来并非正式上的帝国,但因英国国王曾有一段长时间兼仼殖民地[[印度帝国]]皇帝而习惯上被称为帝国)。现存实质上只有[[日本国]](国家元首为[[天皇]])。 |- valign="top" |'''[[苏丹 (称谓)|苏丹国]]''' ||flag|阿曼}}|| 一切执行权归[[苏丹 (称谓)|苏丹]](英语:Sultan)的国家。如[[阿曼苏丹国]]、历史上的[[埃及苏丹国]]等。 |- valign="top" |'''[[教皇国]]''' ||flag|梵蒂冈}}|| 以[[教皇]](英语:Pope)为国家元首的国家。[[梵蒂冈]]是现今世界唯一教皇国。 |- valign="top" | '''[[共和国]]''' ||flag|法国}}|||指国家代表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现今世界上有154个共和国,像[[法兰西共和国]]、[[葡萄牙共和国]]、[[希腊共和国]]等。 |- valign="top" | '''[[民国]]''' ||flag|中华民国}}|| 本质与共和国无异,只是英语republic的旧时译法,如[[中华民国]]、[[大韩民国]]。 |- valign="top" |'''[[人民共和国]]''' ||flag|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共和国的变种,多数是自称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号。 |- valign="top" |'''[[社会主义共和国]]''' ||flag|越南}}|| 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国号。 |- valign="top" |'''[[伊斯兰共和国]]''' ||flag|阿富汗}}|| 多数是[[伊斯兰国家]]如[[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的国号。 |} == 其他经验和概念上的问题 == 在表面上,要辨识一个政府的体制似乎不是件难事,大多数人会说[[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而前苏联是一个[[专政|专制]]国家。不过,如同Kopstein和Lichbach所说的Kopstein|page=4,要定义一个政权是相当不容易的。要辨识某种形式的政府的必要条件时更是困难,「辨认一个国家的政府形式」与「确认其形式的必要条件」是不同的。 举例而言,如果要定义[[民主]]的必要条件,许多人或许会说「选举」,但事实上前[[苏联]]和[[美国]]的公民都可以投票选举他们当地的行政官员。这种比较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都不会接受其标准,因为那与他们所认知到的事实相差太远了,大多数人也不会因此而将前苏联视为是和美国一样的民主国家,也因此这种比较概念的用途便大打折扣。 有几种方法或许能帮助消除这种辨认国家政府形式与确认形式的必要条件之间的问题。其中一种方法便是去考虑一个政府形式的[[充分必要条件|充分和必要]]的特色。那麽在针对如上述及苏联的问题时,我们便能说「选举是必要的,但光有选举并不代表就是民主」或者「这种选举并非由民主构成的」。 另一个可能的方法是进一步说明每个政权的条件本质,在美国与苏联的例子裡,两个国家都实行选举,但两个政权的差别在于苏联实行的是[[一党执政|一党专政]],直到[[戈巴契夫]]上台以前,所有[[苏联共产党]]以外的政党(和候选人)都是非法的。相较之下,美国拥有确实的[[两党制|两党制度]],政党需受到政府管制,但并不会禁止其存在,除此之外,在美国产生的两党制度结构是由于[[多党制度]]的缺点而自然产生的,并非是原本制度所规定的,而且一些影响力有限的小政党(例如[[自由党 (美国)|美国自由党]])也依然存在。 * 通常被视为[[代议政制]]的制度(如[[加拿大]]、[[印度]]、和美国)也可能包含了一些[[直接民主]]的手段如[[公民投票]],和经过大量程序进行宪法修正的[[审议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 另一个问题是有些政治系统是由社会或经济运动所创造的,这些运动在酝酿成熟后会成立特定的政党执政。这些运动也可被视为政府的形式,一些例子包括: * 或许最显著的例子是[[共产主义]]的运动。在共产主义的例子裡,也显示了这些运动所创造的政治制度可能会与原先其起源的社会和经济意识形态有所差异。这可能造成原先那些[[意识形态]]的支持者''反对''那些运动所创造的政治制度。举例而言,一些标榜为[[托洛茨基主义]]或共产主义的人也时常反对20世纪的[[共产主义国家]]。 * [[伊斯兰主义]]也时常被举出作为牵涉到政府形式的运动。许多伊斯兰世界的国家的确以''伊斯兰''来作为国家的名称。不过,这些政府在实际上则会利用不同机制的权力手段(例如借债和诉诸于[[民族主义]])。这表示了没有单一的政府形式能被定义为「伊斯兰」政府。也因此伊斯兰在政治运动上其实是一个鬆散的政治实践团体,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政治运动。 * 许多其他人民运动的基础原则也大量牵扯到政府的形式,这些运动支持特定的政府形式,并且会在他们取得权力后加以实现。例如[[生态民主]](Bioregional democracy)便是追求环保的[[绿色政治]]所主张的概念。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Reflist|30em|refs= <ref>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publisher = 复旦大学出版社 |year = 2003 |location = |pages = 117-163 |ISBN = 7309036611] </ref> <ref> ["理想国第八卷",柏拉图 |title = 理想国第八卷 |publisher = 商务印书馆 |date = 1995 |location = 北京 |pages = 312-351 |ISBN =] </ref> <ref> ["西方法律思想史选编",法学教材编辑部《西方法律思想史》编写组 |title = 西方法律思想史选编 |publisher = 北京大学出版社 |date = 1983 |location = 北京 |pages = |ISBN =] </ref> <ref>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年, 129-134]</ref> <ref> ["阿奎那", [[托马斯·阿奎那]] |title =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publisher = 商务印书馆 |date = 1997 |location = 北京 |pages = 46-47,51 |ISBN =] </ref> <ref> ["利维坦", [[霍布斯]] |title = [[利维坦]] |publisher = 商务印书馆 |date = 1995 |location = 北京 |page = 147 |ISBN = 9787100017510] </ref> <ref> ["政府论", [[约翰·洛克]] |title = 政府论,下篇 |publisher = 商务印书馆 |date = 1996 |location = 北京 |pages = 80-81 |ISBN =] </ref> <ref>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 |publisher = 商务印书馆 |date = 1995 |location = 北京 |ISBN =] </ref> <ref> ["Lichbach"Lichbach, Mark and Alan Zukerman, eds. 1997. Comparative Politics: Rationality, Culture, and Struc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ref> <ref> ["Kopstein"Comparative politics : interests, identities, and institutions in a changing global order/edited by Jeffrey Kopstein, Mark Lichbach, 2n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ref> <ref> ["卢梭",社会契约论 |publisher = 商务印书馆 |year = 1996 |location = 北京 |pages = 85-91 |ISBN ] </ref> <ref> ["Burgess",The Foundations of Political Science |publisher = Transaction Publishers |date = January 1, 1994 |location = |pages = 113-128 |ISBN = 1560007117 ]</ref> <ref> ["亨廷顿",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publisher = 三联书店 |date = 1992 |location = 北京 |pages = |ISBN = 9787108001221] </ref> }} === 来源 === * Boix, Carles (2003). Democracy and Redistribu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Bunce, Valerie. 2003. “Rethinking Recent Democratization: Lessons from the Postcommunist Experience.” World Politics 55(2):167-192. * Lijphart, Arend (1977). Democracy in Plural Societies: A Comparative Explora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 Linz, Juan. 2000. Totalitarian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s. Boulder: Lynne Rienner. * Linz, Juan, and Stepan, Alfred. 1996. Problems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 and Consolidation: Southernn Europe, South America, and Post-Communist Europe.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Press. * Luebbert, Gregory M. 1987. “Social Foundations of Political Order in Interwar Europe,” World Politics 39, 4. * Moore, Barrington, Jr. 1966. Social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Lord and Peasant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Cambridge: Beacon Press, ch. 7-9. * O’Donnell, Guillermo. 1970. Modernization and Bureaucratic-Authoritarianis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O’Donnell, Guillermo, Schmitter, Philippe C., and Whitehead, Laurence, eds., Transitions from Authoritarian Rul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 Przeworski, Adam. 1992. Democracy and the Marke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s in Eastern Europe and Latin Americ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Przeworski, Adam, Alvarez, Michael, Cheibub, Jose, and Limongi, Fernando. 2000.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 Being in the World, 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Shugart, Mathhew and John M. Carey, Presidents and Assemblies: Constitutional Design and Electoral Dynam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 Press, 1992. * Taagepera, Rein and Matthew Shugart. 1989. Seats and votes: The effects and determinants of electoral systems, Yale Univ. Press. === 外部连结 === * [http://news.bbc.co.uk/cbbcnews/hi/find_out/guides/world/united_nations/types_of_government/ CBBC Newsround : types of government] === 参见 === {{Portal|政治}} ; 相关列表 * [[政体列表]] ** [[独裁政体列表]] ; 相关概念 * [[国体]]、[[政权]]、[[政府]] ; 相关学科 * [[比较政治学]] [[category:意识形态]]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olumn-width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Legend inlin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Port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ref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Portal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Portal/images/chines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政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