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隨機
登入
設定
關於 求真百科
免責聲明
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故乡生活(李国新) 的原始碼
←
故乡生活(李国新)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故乡生活'''<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30321918/pexels-photo-30321918.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故乡生活》'''是[[中国]]当代作家李国新的散文。 ==作品欣赏== ===故乡生活=== 但在故乡[[生活]]的八年中,感受得更多的却是这些“俭啬”和“劲悍”中的温情。寄食时主人家睡得早,我夜里无处可玩,又无书可看。隔壁曾家有位六十多岁的“浣干娘”(“干”读如“官”),见我呆坐灯前或推窗望月,常来送给我一杯茶,当然是用极粗的“老妈叶”泡在大壶里,再从挨着火塘的壶中倒出来的,不是什么香茗,有时还搭上点炒豆子或红薯片,我都默默地接受了。父母亲来后我不再[[孤独]],她便没有再继续送。父亲摆读书人的“格”,不允许随便接受别人的食物,我也羞于告诉父母,于是忘恩负义地连谢谢都[[没有]]对“浣干娘”说一声,直到我们全家离开这个山村。 读初一时,有个[[星期天]]母亲叫我到集上去买油豆腐。卖者是个彪形大汉,挑副大箩筐,一头装着三角形金黄色的油豆腐,另一头是一杆秤,几束[[稻草]],和收得的钞票。此时我正废寝忘食地在看刚借到的《三国演义》,一边走,一边看。付钱秤了一斤油豆腐,请其用稻草穿成两串,一只手提着它,另一只手还举书看着。回程走了一大半,猛然想起还没找回钱,这一惊非同小可,立马回头又往集上跑。幸亏油豆腐还没卖完,于是上气不接下气地向那大汉说,还得找钱啊。大汉开始有点犹疑,“没找钱?不会吧?”又问我是张什么票子,一看,箩筐里确实有这样一张。此时生意还在做着,看热闹的人也拢来了好些,说话好像都偏向着卖者。这位彪形大汉却不[[仗势欺人]],他说:“一箩筐快卖完了,你才来说没有找给你钱,老实说找没找我也记不清了。这样吧,我今天是三十五斤油豆腐出的门,现在来对对钱数,如果多出了钱,那就真的是没有找钱给你了。”于是过秤,数钱,结果果然多出了钱,虽然并不正好“如数”,他却[[仍然]]将钱找给了我。 这个卖油豆腐的彪形大汉,和梳着巴巴头的“浣干娘”一样,都是记忆中平江人的代表。但当时找回了钱,喜出望外,急着赶回家,也连谢谢都没有说一声。 我怀念故乡,大半是怀念故乡的人事。当然,在故乡也遇见过不好的人,不好的事。但百年心事归平淡,回顾前尘,还是宁愿多想一想善的[[和美]]的,忘掉那些恶的和丑的。这倒不一定是害怕抚摸旧的创痛,或者有意为自家或别人隐讳甚么,只是不想破坏垂暮之年难得的[[平静]],死时也不想咬牙切齿地说什么“一个也不宽恕”了。 忆及“浣干娘”和卖油豆腐的人时,昔日十二三岁的少年已经满了七十五岁,得到通知可以领离休干部的“护理费”了。而他们两位,[[恐怕]]半个世纪前即已投胎转世了罢。我祈愿他们仍然在故乡生活着,俭啬而又仁慈、劲悍而又正直地生活着。我更祈愿在这块由汨罗江[[哺育]]着的土地上,还能多有六十馀年前那样的好人,却不知道可能不可能。 <ref>[https://www.pinshiwen.com/wenfu/sanwen/]</ref> ==作者简介== 李国新,品诗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故乡生活(李国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