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故乡美食油炸糕(李丙革) 的原始碼
←
故乡美食油炸糕(李丙革)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故乡美食油炸糕'''<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8403274/pexels-photo-2840327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故乡美食油炸糕》'''是[[中国]]当代作家李丙革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故乡美食油炸糕===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三艺源·关于铜锣湾"梦幻世界"灯光节举办 "绿色田园食府"杯包炸糕比赛通知。打开链接看了一遍这次活动的宗旨,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传统]]美食技艺交流,营造祥和的节日气氛,唐山三艺源文化传媒公司在年前举办包炸糕比赛。 提起油炸糕,童年母亲炸油炸糕的情景依稀可见。我的故乡河北滦南,进入腊月二十六七,家家户户开始准备黏米豆馅,准备炸油炸糕。母亲炸得油炸糕色泽金黄,香甜酥软,别有一番风味,是我一生的钟爱。 说起油炸糕,包得过程也是一种[[享受]],每个环节不可忽略怠慢。首先是和面,一种是烫面,用开水和面,包时粘手,不好做,但好炸。人们通常采用温水和面,先天晚上和好面,用布盖上,放在热炕头醒一宿,第二天包炸糕时得心应手。过去都是用黄米面,黄米产量低,市场根本买不到,现在人们用糯米面制作。 炸油炸糕不可缺少的程序是烀豆馅。人们通常把上等的红小豆,用小石磨破成两瓣。在铁锅里用水煮一会,用笊篱捞出来控一下,然后在锅里用饭筛子填上水,再把捞好的豆馅放在锅里烀一下。烀豆馅用软柴烧火,火大了豆馅会糊,就没法用了。豆馅烀到一定程度,趁热打铁,用铲刀反复碾压,使豆馅变成豆沙状,在馅中放入少量白砂糖﹑红糖,甜度适当。包炸糕时我们来凑热闹,帮[[母亲]]把豆馅攥成蛋黄大的小圆球,省得[[母亲]]再攥,母亲包起来顺手。 那时,母亲穿着干净的蓝上衣,头发捯饬得光滑顺溜,为了防止油溅在袄上,母亲穿着自做的白围裙。母亲样子恬静,干净利落,慈眉善目,像年画中走下来的活菩萨。她包得炸糕如同元宝,个不大不小,包得严实外面不漏豆馅,免得炸时破肚漏馅。一上午母亲把包好的炸糕放进大簸萁﹑方桌上﹑笼屉上。到了晌午就开炸了,大锅里倒满油,油烧开后,母亲把炸糕放进锅里。油锅里翻浆冒滚,油炸糕在锅里“吱吱吱”地鼓起肚子,母亲怕炸糊了,不停地推锅。这是最后一步,更要掌握火候,火大了炸糊了,火小了炸不熟,半生状态难吃,有一股涩涩的味道。过道屋烟熏火燎,花生油的味道飘出院外,母亲一边翻弄锅,一边把炸得焦黄的扔给我们,道:早早地让你们吃饱了,省得闹腾。母亲炸油炸糕是把好手,她掌握火口,拿捏时间,炸糕焦黄,外酥里嫩。灶膛内劈柴火噼里啪啦,母亲把炸好的油炸糕,用笊篱捞出控干,放在大盆里晾着,再装进缸里保存,留作正月招待亲朋。 母亲人缘好,吃过午饭街坊邻居要好的,东家十块、西家十块尝尝鲜。再给亲朋好友你家二十、他家三十块装好塑料袋一分。忙活半天的成果,送出去了一大半。刚出锅的炸糕皮很黏,香酥可口。母亲就像变戏法似地把炸糕炸完,在油锅里熬上细粉条酸菜,放上几瓣大蒜姜片,抓一把海米,出锅前滴几滴香油,吃在嘴里,美到极致。 想去故乡的铜锣湾走走,转转。亲自参加油炸糕比赛。寻找母亲的[[味道]],期盼[[故乡]]繁荣昌盛!金猪新春吉祥!<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李丙革,美丽军旅人生三十载,火热的军营是我第二故乡,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在绿色的军营中!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故乡美食油炸糕(李丙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