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43.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故乡那一片桃林(君竹) 的原始碼
←
故乡那一片桃林(君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故乡那一片桃林'''<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8030999/pexels-photo-803099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故乡那一片桃林》'''是[[中国]]当代作家张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故乡那一片桃林=== 每次忆及[[故乡]],便会想起那一片桃林。 家乡紧临[[灞河]],河堰边久经河水冲刷形成的一大片沙土地,被村人开发利用起来,种起了桃树,逐渐形成一片桃林。每年春天,远远望去,[[桃花]]粉艳似霞,染红了村子上空的一片天。 家乡人并非土生土长的本地村民,据说村人最早为回民后裔,后来一部分人从湖北一带逃难过来,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一个村落。也许因为外来户的紧迫感,村人大都勤劳耐苦,重文化、善思考,遇事敢于先行一步。如在周围村子中最早发展起经济林带,种植了桃树、猕猴桃等果木;最早修建了通村公路,给村民出行带来方便;最早建起了联营合作社,使村民收获的果子形成了存储、销售一条龙。村人也早于其他村子率先走上了富裕路。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我很为家乡能有这片桃林而得意。学生时代,便经常约上三俩好友,于春天的某个[[日子]],一路欢笑一路歌的去赏桃花。站在花枝间留个影,或坐在花树下想想心事,“人面桃花相映红”,那情景,美的如诗如画。后来朋友们虽各奔东西,但书信往来间,会不约而同忆起那片桃林,和桃花丛中的美好时光。有时我也会附庸风雅,学学古人,摘一枝桃花寄给远方的友人,并不忘附上一句诗:灞上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关于桃林最甜蜜的记忆是在[[夏天]],那时[[桃子]]成熟了,整个村庄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母亲最自豪的一件事是每年可以买一大筐便宜鲜桃,送给亲戚朋友尝鲜。给外婆的要拣又大又软的拿去,[[母亲]]总要亲手剥去桃皮,小心翼翼地捧给外婆,那桃子香甜软滑似一颗心,外婆咬上一口,然后眯起眼,咂咂没牙的嘴,叹一声:“甜呐—” 老家的桃子个大味甜,村子因此闻名乡里。不过因为是外来户,村人无论口音还是习俗,都与本地人有许多差异。如村人将“水”读作“隧”,把“树”念成“诉”,本地人编了顺口溜“上诉(树)下隧(水)撮(捉)老苏(鼠)”,作为笑柄。村里的年节也与本地不同,每年大年三十即过正年,放鞭炮、吃年饭,傍晚时分还要焚香祭祖,正月初一便开始走亲戚了。在待客方面,虽被称为“客户人”,村人却十分慷慨大方。无论白事喜事,席面都十分隆重,讲究“九道车”,即鸡鸭鱼肉、冷热搭配的九道菜;还有“三台席”,即一桌子凉拌菜、一桌子蒸碗、一桌子热炒菜,几乎将民间可以端上桌面的菜品均囊括其中。使本地人相形见绌。也许正是一些不同和差异,使村人与本地人之间总有些隔膜,有时两厢之间起了争执,就互相揭老底,当地人骂村人“南蛮子”,村人称当地人“本地猴”。这种纷争在小辈中尤为激烈。孩子间严格区分了两大阵营,许多口角打斗均缘起于两大阵营之间的恩怨、摩擦,相互敌视的态度直到长大成人才逐渐消解,而“南蛮子”与“本地猴”之间的战争也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方告一段落。 也许因为是外来客,所以村人十分注重接纳各方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村里有过几位老革命,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过同盟会,解放战争时期做过地下党。由村人组织的秧歌队、锣鼓队声名远播,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级巡演。村人中有四多:做教师的多,当会计的多,搞建筑的多,另外大学生也多,且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就有十好几个。村人对教育相当重视。不仅建立了“大学生基金”,对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每年还对村小学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当听说区上教育部门要合校并点,撤掉村小学,村人闻风而动,自发集资八十万盖起了一所新小学,并请来秦腔剧团在新建的校园里唱了三天大戏,以壮声威。后来,村里又筹资为学校新建了餐厅,购买了校车,将学校办的有声有色,在当地成为一段佳话。 因为自小随[[父亲]]生活在外面,后来又外出求学、工作、安家在外,我与故乡一直保持着或远或近的距离,不过老家在我生命中始终是割舍不断的牵念。当年,祖母在自家炕头亲手为我剪断脐带,使村子上空留有我的第一声啼哭。而祖母和母亲的骨灰也埋在自家地里,成为村子永久的居民。每年清明,我都要放下一切事务赶回老家,为祖母和母亲扫墓,当然,也会去桃林边走走。 桃林几经岁月变迁,却始终固守这片土地。村里为了发展经济,先后引进了各种果木,但这片桃林一直被村人保留着,成为村子的守护林。不过每次清明去拜访,桃花于料峭风中只探出一点腊红的蕾,难以再见红霞映天的场景,不知几场春雨过后,它们会为谁欢笑为谁妍了。 或许只将美景留存在记忆里,也是好的。 后来,国家建设一个大项目,要征用土地,老家和周边的几个村子需整体搬迁。家乡人识大体、顾大局,平静地接受了现实。拆迁之日,村人们在村头大摆了三天筵席,热热闹闹地与旧居告了别。 家乡的村子连同那片桃林很快被夷为平地,融入泥土之中。一次路过那里,我指着那片土地对年幼的儿子说:这里曾有过一个村落,是我们的老家。村边上还有一片桃林,[[春天]]桃花开了,红粉似霞,美不胜收。 孩子的眼里却一派迷茫。 那天夜里,我梦见了那片桃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映红了上空的一片天。<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张军,女,笔名君竹,[[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消息==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故乡那一片桃林(君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