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33.11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斑鸠蓟 的原始碼
←
斑鸠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斑鸠蓟.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a0.att.hudong.com%2F75%2F43%2F50200009239445156174437614257_w.jpg&refer=http%3A%2F%2Fa0.att.hudon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4093520&t=10f1e20e77ebd6b3d769292ef2875675 原图链接]斑鸠蓟]] '''葵花大蓟''',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葵花大蓟Cirsium souliei(Franch.) Mattf.的全草。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痈肿疮毒。 * 中文学名葵花大蓟 * 别 称聚头蓟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属蓟属 * 种葵花大蓟 * 分布区域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 * 采收时间夏、秋季 * 用 量内服:煎汤,3-9g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苦,性凉。 归经 归心、肺、胃经。 功效 凉血止血,散瘀消肿。 主治 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形态特== 葵花大蓟,又名聚头蓟。多年生铺散草本。主根粗壮,直伸,生多数须根。茎基粗厚,无主茎,顶生多数或少数头状花序,外围以多数密集排列的莲座状叶丛。全部叶基生,莲座状,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羽状浅裂、半裂、深裂至几全裂,长8-21厘米,宽2-6厘米,有长1.5-4厘米的叶柄,两面同色,绿色,下面色淡,沿脉有多细胞长节毛;侧裂片7-11对,中部侧裂片较大,向上向下的侧裂片渐小,有时基部侧裂片为针刺状,除基部侧裂片为针刺状的以外,全部侧片卵状披针形、偏斜卵状披针形、半椭圆形或宽三角形,边缘有针刺或大小不等的三角形刺齿而齿顶有针刺,全部针刺长2-5毫米。花序梗上的叶小,苞叶状,边缘针刺或浅刺齿裂。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集生于茎基顶端的莲座状叶丛中,花序梗极短(长5-8毫米)或几无花序梗。总苞宽钟状,无毛。总苞片3-5层,镊合状排列,或至少不呈明显的覆瓦状排列,近等长,中外层长三角状披针形或钻状披针形,包括顶端针刺长1.8-2.3厘米,不包括边缘针刺宽1-2毫米;内层及最内层披针形,长达2.5厘米,顶端渐尖成长达5毫米的针刺或膜质渐尖而无针刺,全部苞片边缘有针刺,针刺斜升或贴伏,长2-3毫米,或最内层边缘有刺痕而不形成明显的针刺。小花紫红色,花冠长2.1厘米,檐部长8毫米,不等5浅裂,细管部长1.3厘米。瘦果浅黑色,长椭圆状倒圆锥形,稍压扁,长5毫米,宽2毫米,顶端截形。冠毛白色或污白色或稍带浅褐色;冠毛刚毛多层,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向顶端渐细,长羽毛状,长达2厘米。花果期7-9月。<ref>[http://www.iplant.cn/info/%E5%8D%97%E8%93%9F 形态 植物智]</ref>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 相关论述 《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血,散瘀消肿。主治吐血,[[鼻出血]],[[尿血]],[[子宫出血]],[[疮痈]]。” 附注 本种为藏药标准(1979)收载“葵花大蓟”的基源植物,药用其干燥全草,治不消化症、培根病、疮疖、痈疽等症。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斑鸠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