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255.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斜方复叶耳蕨 的原始碼
←
斜方复叶耳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470斜方复叶耳蕨.jpg|thumb|350px|right|[https://plant.cila.cn/zhiwutu/tujian/470.jpg 原图链接][https://plant.cila.cn/tujian/xiefangfuyeerjue.html 图片来自园林植物网]]] '''斜方复叶耳蕨'''为复叶耳蕨属的一种植物,植株高40-80厘米。叶柄禾秆色,基部密被棕色、阔披针形鳞片。叶片长卵形。孢子囊群生小脉顶端,近叶边;囊群盖棕色,膜质,边缘有睫毛,脱落。产于江苏(南部)、安徽等地。生山林下岩缝或泥土上,海拔260-1200米。 * 中文学名:斜方复叶耳蕨 * 拉丁学名:Arachniodes rhomboidea (Wall. ex Mett.) Ching * 别 称:可赏复叶耳蕨(植物学报) * 界:[[植物界]] * 门:[[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 纲:[[蕨纲]] Filicopsida * 亚 纲:[[薄囊蕨亚纲]] Leptosporangiatidae * 目:[[真蕨目]] Eufilicales * 科:[[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 属:[[复叶耳蕨属]] Arachniodes * 组:[[复叶耳蕨组]] Sect. Arachniodes * 亚 组:[[尾叶亚组]] Subsect. Caudifoliae * 系:同羽系 Ser. Similes * 命名来源:Acta Phytotax. Sin. 9:383.1964 == 形态特征 == 植株高40-80厘米。叶柄长20-38厘米,粗3-6毫米,禾秆色,基部密被棕色、阔披针形鳞片,向上光滑或偶有1、2同样鳞片。叶片长卵形,长25-45厘米,宽16-32厘米,顶生羽状羽片长尾状,二回羽状;往往基部三回羽状;侧生羽片(3)4-6对,互生,有柄,斜展,密接,基部一对最大,三角状披针形,长15-22厘米,基部宽5-7厘米,渐尖头,基部圆楔形,羽状或二回羽状;小羽片16-22对,互生,有短柄,基部下侧一片不伸长或伸长,若伸长,则为披针形,长4-7.5厘米,宽1.7-2厘米,尖头,基部圆楔形,羽状;末回小羽片7-12对,菱状椭圆形,长约1厘米,中部宽约5毫米,急尖头,基部不对称,上侧近截形,下侧斜切,上侧边缘具有芒刺的尖锯齿;第二对羽片线状披针形,长15-20厘米,宽2.5-3.8厘米,渐尖头,基部圆楔形,羽状;小羽片14-20对,互行,有短柄,斜方形或菱状长圆形,长1.2-2.2厘米,宽0.8-1厘米,急尖头,基部不对称,上侧截形并为耳状凸起,下侧斜切,上侧边缘具有芒刺的尖锯齿;第三对羽片起,向上的逐渐缩小,同形。叶干后薄纸质,褐绿色,光滑。孢子囊群生小脉顶端,近叶边,通常上侧边1行,下侧边上部丰行,耳片有时3-6枚;囊群盖棕色,膜质,边缘有睫毛,脱落。<ref>[https://plant.cila.cn/tujian/xiefangfuyeerjue.html 斜方复叶耳蕨]</ref> == 相关变种 == '''裂羽斜方复叶耳蕨''' 与斜方复叶耳蕨不同处在于叶片为卵状披针形,小羽片边缘有裂片,囊群盖全缘,边缘不具睫毛。 产于台湾。 '''全缘斜方复叶耳蕨''' 与斜方复叶耳蕨不同处在于囊群盖全缘,边缘不具睫毛。分布与原种相同。 产于江苏(南部)、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日本也有分布。 == 生长环境 == 生山林下岩缝或泥土上,海拔260-1200米。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 分布范围 == 产于江苏(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喜马拉雅、日本也有分布。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斜方复叶耳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