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182.1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斩草除根 的原始碼
←
斩草除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斩草除根</big> ''' |- | [[File:斩草除根.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s://uploads.5068.com/allimg/1802/149-1P22409331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5068.com/gs/lishi/523019.html 来自 5068儿童网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zhǎn cǎo chú gēn</big> ''' |- | align= light| '''近义词''' :剪草除根、削株掘根 '''反义词''' :养痈贻患、放虎归山 '''出 处''' :《[[左传]]》 '''体 裁''' :[[成语]] '''属 于''' :中性词 |} '''斩草除根'''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拼音为zhǎn cǎo chú gēn,意思是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出自前秦左丘明所著的《左传·隐公六年》。 ==原文== 《左传·隐公六年》: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秋,宋人取长葛。 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 郑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礼焉。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艸既》,况不礼焉?郑不来矣!」<ref>[https://so.gushiwen.org/guwen/bookv_46653FD803893E4F2BDE78EF3152135A.aspx 啮指心痛],古诗文网</ref> ==译文== 君子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桓公吧!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得自取祸害。纵是挽救,何能办得到!《商书》说:‘恶的蔓延,如同遍地大火,不可以靠拢,难道还能扑灭?’周任有话说:‘治理国和家的人,见到恶,就要像农夫急于除杂草一样,锄掉它聚积起来肥田,挖掉它的老根,不要使它再生长,那么善的事物就能发展了。’” 秋季,宋人占领长葛。 冬季,京城派人来报告饥荒,隐公就代为向宋、卫、齐、郑诸国请求购买谷物,这是合于礼的。 郑庄公去周都,第一次朝见周桓王。周桓王不加礼遇。周公对周桓王说:“我们周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友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的人,还恐怕人家不来,何况不以礼接待呢?郑国不会来了。” ==典故== [[春秋时期]],有一次[[卫国]]与[[陈国]]联合进攻郑国。[[郑庄公]]吃了败仗,就向[[陈桓公]]提出两国讲和。陈桓公说什么也不答应,他的弟弟陈五父对他说:“与善良的人亲近,与邻国和睦相处,是最宝贵的东西,不可失去。我看郑国既然服软了,就跟他们讲和吧!” 听了弟弟的话,陈桓公很生气,说:“[[宋国]]和[[卫国]]国势强盛,我对它们有几分畏惧,恐怕它们为难我;可郑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我去攻打它,它还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命令本国军队继续攻打郑国。 两年以后,郑国终于强大起来,派遣军队攻打陈国,大获全胜。陈国的邻国眼看陈国吃亏,却不来救助。 人们纷纷议论,说:“陈国国君真是自找苦吃,他长期做恶事不知改悔,当然会有这个结果。古书有言,做恶事容易,但恶事如同燎原的烈火一样,无法扑灭,最后还会将大祸引到自己头上。 “[[周朝]]的大夫周任讲过这样的道理:作为一个国君,对待恶事应像农夫对待杂草一样,将它们铲除干净,连根拔掉,从而使它们不再生长出来,只有这样做,善事才会渐渐多起来。” ==视频== <center> ===斩草除根=== {{#iDisplay:j07907ijec5|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返回「
斩草除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