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163.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新五代史 的原始碼
←
新五代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新五代史.jpg|26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3892914439&di=8dd1d3e1e94eb403dea5a71d3e6a9dea&imgtype=0&src=http%3A%2F%2Fimg3m1.ddimg.cn%2F61%2F34%2F22823521-1_w_1.jpg 原图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2823521.html?ddclick_reco_alsoview_b2c 来自 当当网 的图片]]]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脩撰<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620/16/11715825_569290149.shtml 新五代史简介],个人图书馆,2016-06-20</ref>,是唐代以后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观不同而作罢,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为私撰,故藏于家。脩卒,家人上呈于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旧五代史]]》列为正史,欧史改称《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历史。 《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五代史阙文》、《唐余录》、《[[九国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旧五代史》的基础上更加详实。如王景仁、郭崇韬、安重诲、李茂贞、孔谦、王彦章、段凝、赵在礼、范延光、卢文纪、马胤孙、姚𫖮、崔税、吕琦、杨渥等传内容都有补强。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体例== 《新五代史》其中的列传实为“类传”,采用类比方式,最有特色,有:《家人传》、《臣传》、《死节传》、《死事传》、《一行传》、《唐六臣传》、《义儿传》、《伶官传》、《杂传》等,然其《死节传》仅凑得三人,《死事传》十一人,远少于《[[册府元龟]]》所载人数;又如《唐六臣传》皆唐末助[[朱温]]篡唐者,虽名为唐臣,讽刺意味深远。 《新五代史》改“志”为“考”,因为[[欧阳脩]]认为五代的典章制度一无可取,故将“志”删除,仅有《司天考》、《职方考》二考,相当于《旧五代史》的《天文志》和《郡县志》。 《新五代史》新增[[史料]]最多的是《十国世家》。十国称为〈世家〉,并有《十国世家年谱》<ref>[https://so.gushiwen.org/guwen/bookv_46653FD803893E4F2D6725036D570F34.aspx 世家·十国世家年谱第十一],古诗文网</ref>,载有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南平、[[东汉]]等十国。《四夷附录》相当于《旧五代史》的《外国列传》。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明令立《新五代史》于学官,从此大行于世,于是“薛史”渐湮不传。欧阳脩的学生徐无党曾为《新五代史》作注,多阐述微言大意。但是《新五代史》的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少一些,这主要是欧阳脩在删繁就简时,将不少具体资料也一并删去。另外欧阳脩写《新五代史》时,踵[[孔子]]的《[[春秋]]》笔法,为尊者讳,寓褒贬,重议论。并强调君臣伦理思想,史论常用“呜呼”二字发端,发表感慨议论。 ==视频== ===<center> 新五代史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二十四简史之新五代史 </center> <center>{{#iDisplay:h0827llvvk0|560|390|qq}}</center> <center> 《新五代史》最大的特点竟是这个?《旧五代史》则存在很大曲笔</center> <center>{{#iDisplay:p08389ftok9|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返回「
新五代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