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242.1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新加坡宗教 的原始碼
←
新加坡宗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新加坡宗教''' </p> |- |<center><img src="https://tnl-static.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014/04/%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4-04-16-%E4%B8%8B%E5%8D%885.42.08.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235 圖片來自thenewslens] </small> |} 由于[[新加坡]]的历史特殊,并且政府奉行种族和[[多元文化]]的政策,新加坡存在多种宗教信仰和习俗,并无宗教占主导地位。《[[新加坡共和國宪法]]》[[新加坡宪法第十五条|第十五条]]保障[[宗教自由]]。<ref>{{cite web|url=http://statutes.agc.gov.sg/aol/search/display/view.w3p;page=0;query=DocId%3Acf2412ff-fca5-4a64-a8ef-b95b8987728e%20Depth%3A0%20ValidTime%3A12%2F02%2F2014%20TransactionTime%3A12%2F02%2F2014%20Status%3Ainforce;rec=0;whole=yes|title=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trans_title=新加坡共和国宪法|publisher=[[新加坡政府]]|language=en|accessdate=2014年2月12日}}</ref>與周边國家[[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不同,[[新加坡]]並不設[[國教]]。 截至2012年,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佛教]](33.2%)、[[基督宗教]](18.8%)、[[伊斯蘭教]](15.1%)、[[道教]](11.0%)和[[印度教]](5.0%),新加坡人口有0.7%信奉其他宗教。17%的新加坡人被正式列为[[无宗教]](相比之下,2000年有14.8%)。尽管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各宗教信徒之间几乎不存在宗教[[极端主义]]和仇视。不過年轻人中,尤其是华人,已有与传统价值观,包括宗教仪式和祖先崇拜背离的趋势,減少奉行相關传统習俗,而[[無宗教信仰]]者亦有上升的趋势。 ==历史== 13世纪以前,新加坡位于[[马来族|马来]]贸易聚集地,是[[室利佛逝]]佛教王国的一部分。14世纪初,新加坡逐渐成为[[马六甲海峡]]最繁华的贸易中心,中国、[[印度]]和[[阿拉伯人|阿拉伯]]商人经常来往。14世纪下半叶,新加坡成为[[暹罗]]与[[爪哇岛|爪哇]][[满者伯夷]]王国竞争的舞台。1390年,[[巨港]]王子取了当地统治者的性命,并占领新加坡。1402年,暹罗的附属国[[北大年苏丹国|北大年]]夺得新加坡,王子被迫逃往邻近的[[马六甲市|马六甲]],不久后便皈依回教。他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定都马六甲,并在15世纪下半叶统治新加坡。 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和新加坡,并入[[柔佛苏丹王朝]]的版图,马六甲苏丹王朝也就此灭亡了。1587年,葡萄牙人将天主教传入新加坡,又拿下苏丹国首柔佛拉马,并在1613年摧毁了新加坡这个岛屿的港口。整个城市变得荒凉、默默无闻,岛上也成了海盗的避风港。继葡萄牙人在东南亚的影响,[[荷兰]]、[[英国]]和[[法国]]殖民者也纷纷在东南亚建立贸易港口。1795年,英国人统治马六甲;1818年,英属印度总督指示英属明古连总督[[史丹福·莱佛士]]于马六甲海峡寻找可助英国人在该区域立足之地。 新加坡名义上是荷兰附属国廖内-柔佛苏丹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由柔佛苏丹管辖,英国人于1819年占领新加坡并设立贸易港口(直至1824年,荷兰才不再宣称对新加坡拥有主权)。当时,岛上有120名马来人和30名华人居住。随着第一批英国军人官员在新加坡驻扎,[[伦敦传道会]]也来到新加坡,并且开设了一所学校供马来和华族男学生就读([[圣公宗]]于1826年传入新加坡,而[[普利茅斯弟兄会]]、[[长老宗]]和[[循道宗]]也分别于1864年、1881年和1885年传入新加坡)。 据第一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新加坡的居民是由4600名马来人、3300名华人和800名印度人组成的。19世纪30年代,印度移民开始涌入新加坡,这是因为英属印度社群扩大,乡村人口膨胀,农民和技工丧失土地。成千上万的[[契约劳工|契约印度劳工]]([[苦力]])以及不少的印度军人和小官员被派往英国的殖民地开发种植园经济和产业。到了19世纪中叶,新加坡已有2万8000名华人(超过一半的人口),并于1901年升至165万人(近4分之3的人口)。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南方开始有大量移民南下,这是因为新加坡和周边地区的橡胶种植园和工业发展的扩张。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领土也有一小群人移居新加坡。 20世纪初,新加坡成为中国政治流亡者中心([[康有为]]、[[孙中山]]经常到访),也成为中华和马来文化复兴中心(获得马来-回教教育者和宗教改革者的协助,新加坡得以出版杂志《Al-Imam》)。到了1911年,新加坡人口已突破30万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和印度人移民新加坡。20世纪20年代起,每年有15万到20万人移居新加坡,1927年甚至高达36万人。然而,虽然大多数中国人移居新加坡,但是最终部分定居[[东南亚]]其他地区。 自1930年以来,因为[[大萧条|全球经济危机]],新加坡禁止大规模移民,首次对中国籍男性实行限额,不过人口仍进一步增长,这主要是因为自然增长。1953年,新加坡实行新移民法,对所有国籍人士入境施以严格限制(实际上欧洲人不受影响)。1957年,国外出生的比例为35.7%。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新加坡宗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