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28.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明朝治藏历史 的原始碼
←
明朝治藏历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明朝治藏历史.jpeg|有框|右|<big>明朝治藏历史</big>[http://www.dengdachu.com/zb_users/upload/2020/04/20200410135345158649802513831.jpg 原图链接][http://www.dengdachu.com/?id=1420 来自 中华五千年 的图片]]] '''明朝治藏历史'''是指[[朱元璋]]1368年建明朝于[[南京]],至1644年清兵入关,于[[北京]]建立[[清朝]]前这期间内与西藏的关系史。 明朝对藏[[政策]]主要形式为洪武年间在藏内设置羁縻性质的都司、卫所等军政机构,封授当地僧俗首领担任[[官员]],永乐至正德以册封僧俗首领为主,受册封者定期朝贡,明朝则给予丰厚回赐。该段历史具体时间始于[[洪武]]五年(1372年)元摄帝师喃加巴藏卜受封,终于[[崇祯]]三年(1630年)乌思藏僧人三旦多只等十五人入朝班贡,历200余年。有明一代,元朝扶持的萨迦政权势力逐渐衰微,噶举派的帕木竹巴政权大体掌握了藏中的[[政治]]大权,后期格鲁派势力在固始汗的扶持下不断坐大,西藏内部各宗派势力竞相发展而鲜有明朝参与。明朝治藏政策常被当代中国[[学者]]概括为“多封众建、因俗以治”<ref>[https://www.sohu.com/a/312959794_657448 【三水仓 | 特稿】三炑堂:10分钟带你理顺西藏佛教与政权的发展史 ],搜狐,2019-05-09</ref>。 ==背景== 明朝朝野所绘[[地图]]常将西藏画在明朝之外。据明朝官修《大明一统志》图叙:“天命统一华夷,幅员之广,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南越海表,北抵沙漠,四极八表,靡不来庭,而疆理之制,则以京畿府州直隶六部,天下分为十三布政司,...以统诸府州县,而都司、卫所则错置于其间,以为防御。...而边陲之地,都司、卫所及宣慰、招讨、宣抚、安抚等司,与夫四夷受官封、执臣礼者,皆以次具载于志焉。”文中“西极流沙”的流沙河是明朝与西藏的界河。该书卷八十九将西藏(书中称“西蕃”)列为朝贡、封官的“外夷”(在“华夷”之分中并非“华夏”),不设行政性质的布政司,而设[[军事]]性质的都司、宣慰司及招讨司。利玛窦献给[[明神宗]]的世界地图经多次重绘,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出资刊行,称为《坤舆万国全图》。图中“西番”与“朵甘思”的颜色与大明不同,表明属于不同[[国家]]。17世纪初《王泮题识舆地图朝鲜摹绘增补本》是明朝地图,西藏(包括安多、康区)不划入疆域。《三才图会》中收录的《山海舆地全图》是[[世界地图]],将“西番”列为“大明国”之外的国家。当时[[欧洲]]人所绘中国或[[亚洲]]地图也将西藏画在中国之外。如荷兰彼得·凡·德尔于1680年出版与法国首席皇家地理学家纪尧姆‧德利尔于1700年及1706年出版的地图。 清朝开始有些地图把西藏画入中国。据清朝征服西藏后官修《明史·志第十六》记载,明朝疆域“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于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文中“西据吐番”的“吐番”是宋、元、明等时期的史籍中对[[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的惯称。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1369年,朱元璋派遣官员持诏谕前往西藏,着令各部归顺明朝。诏书说到朱元璋“命将率师,悉平海内。臣民推戴为天下主,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式我前王之道,用康黎庶。惟尔[[吐蕃]],邦居西土,今中国一统,恐尚未闻,故兹诏示”。同年,明太祖还派遣陕西丞宣布政司的[[官员]]许允德前往藏地进行第二次诏谕,“令各族酋长举故官,至京授职”。 1370年,明朝军队攻取洮、岷等州,并进克[[元朝]]的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脱思麻宣慰司)的治所河州,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遂降明。[[元顺帝]]病殁,在此情势下原先忠于元朝的西北藏族首领陆续归附明朝。1371年,西藏的世袭封主镇西武靖王卜纳剌(元世祖忽必烈第七子西平王奥鲁赤的五世孙)携带元朝颁发的印信,率吐蕃诸部首领到南京向明朝纳款,表示归顺。明朝收缴了元朝授予他们的印信,分别授予他们为河州卫指挥同知、靖南卫指挥同知,并准予其子孙世袭。属下官吏也授千户、所镇抚等职。1372年,故元摄帝师喃加巴藏卜带领六十多人赴南京朝见明太祖,表示归降<ref>[https://www.sohu.com/a/386527902_131869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搜狐,2020-04-09</ref>。喃加巴藏卜被明太祖封为“炽盛佛宝国师”,赐玉印一颗。他还先后两次向明朝举荐故元的[[藏族]]旧官一百多人,皆被授予各级官职。 1373年正月,当时控制乌思藏大部分地区的帕木竹巴第悉(帕竹政权首领的称号)释迦坚赞(即《明太祖实录》所记的“故元灌顶国师章阳沙加”)在被明太祖封他为灌顶国师后,遣使入朝,贡以佛像、佛书、舍利。在此之后,藏族地方的大小僧俗首领,也纷纷来到首都南京请封,明朝一律授给他们以新的官职和封号。如指挥同知、佥事、宣慰使同知、副使、元帅、招讨、万户等职,以及国师等封号。对于新封的藏人僧俗首领,明太祖要求他们“自今为官者,务遵[[朝廷]]之法,抚安一方;为僧者,务敦化导之诚,率民为善,以共乐太平”。 ==视频== ===<center> 明朝治藏历史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经过数代至明英宗,进入了鼎盛时期!</center> <center>{{#iDisplay:n0722gpnr92|560|390|qq}}</center> <center>朱元璋称帝秘史!用16年时间建立明朝,成就大业</center> <center>{{#iDisplay:t0831bs9yyz|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36 明代文化史]]
返回「
明朝治藏历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