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69.4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易家訓 的原始碼
←
易家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易家訓'''(1918年7月25日-1997年4月25日),[[貴州]]貴陽人,[[中國]]流體動力學家。[[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 易家訓1937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土木系,當時中大因抗戰遷到[[重慶]][[沙坪壩]],易家訓於1941年畢業。先後在[[四川]]灌縣(今都江堰市)水利實驗室、貴陽橋樑公司工作,並執教於[[貴州]]大學。1945年赴美愛荷華大學學習,1948年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後曾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法國]]南錫大學等校任教和指導研究。之後一直在[[密西根大學]]任[[教授]]。1980年榮獲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8屆(數理科學組)院士。 ==生平== 易家訓1937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土木系,當時中大因[[抗戰]]遷到[[重慶]][[沙坪壩]],易家訓於1941年畢業。先後在[[四川]]灌縣(今[[都江堰市]])水利實驗室、貴陽橋樑公司工作,並執教于[[貴州大學]]。1945年赴美[[愛荷華大學]]學習,1948年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後曾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法國]][[南錫大學]]等校任教和指導研究。之後一直在[[密歇根大學]]任教授。1980年榮獲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8屆(數理科學組)院士<ref>[https://academicians.sinica.edu.tw/index.php?func=1-D 易家訓 逝世院士一覽表] 中央研究院</ref>。 1997年4月25日逝世。 ==主要成就== 易家訓在[[流體力學]]領域成就卓著,曾經獨創了“層流和內部波”理論、“穩定性理論”,提出了"[[重力波]]";並把[[層流理論]]擴展應用到大氣流動、海洋流動以及科學、環境、工業等方面的流動。從細小的煙縷、[[湍流]]、彌散等基本現象出發,通過深入研究,發展了應用極其廣泛的非均勻流體力學的總理論。《[[不均勻流體動力學]]》為其經典著作。所編著的《流體力學》為大學經典教材。另有學術著作《易家訓流體力學論文選集》,文學作品《[[記憶中的舊中國]]》。一生所獲榮譽甚多,包括[[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密歇根大學建校150周年所頒傑出教授頭銜、[[美國物理學會]][[美國物理學會流體力學獎|流體力學獎]]等。 == 外部連結 == {{Reflist}} [[Category:物理學家]][[Category:教授]][[Category:中国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易家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