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4.2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昭和製糖 的原始碼
←
昭和製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昭和製糖''' </p> |- |<center><img src="https://g.udn.com.tw/upfiles/B_09/0936331038/PSN_PHOTO/638/f_23959638_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blog.udn.com/0936331038/114479451 圖片來自udn] </small> |} '''昭和製糖'''('''昭和製糖株式會社''')為[[台灣日治時期]]1927年成立的製糖會社,前身是臺南製糖,本社原位在[[臺北州]][[五結庄]][[二結 (五結鄉)|二結]],在1938年搬到[[新竹州]][[苗栗郡]][[苗栗街]],管轄宜蘭、玉井、苗栗、沙鹿製糖所;後來因二戰時的糖業限制及激烈競爭,在1939年被併入[[大日本製糖]]。 昭和製糖的前身「臺南製糖株式會社」在1913年2月成立於[[臺南廳]][[噍吧哖社|噍吧哖庄]](今[[臺南市]][[玉井區]]),之後陸續併購多家製糖會社,製糖工場分布在[[宜蘭廳]]、[[南投廳]]、臺南廳、[[阿緱廳]]及[[沖繩縣]]。本社於1916年由臺南廳遷至宜蘭廳[[二結庄]]。1927年改組為「昭和製糖株式會社」。 == 歷史 == ===臺南製糖(1913-1927) === [[陳鴻鳴]]等人於1906年在臺南廳噍吧哖庄創立了「永興製糖合股會社」,以舊式糖廍製糖。後來為擴張規模,於1910年12月改為資本額60萬圓的「永興製糖株式會社」,在噍吧哖庄設置300噸的新式製糖工場,以及在[[二重溪 (臺南市大內區)|二重溪庄]]設置120噸的改良糖廍。但因位處山區導致原料、產品運輸不易,於是計畫將公司賣出。後來便賣給鈴木梅四郎、[[安部幸之助]]、[[河合芳太郎]]等人,並在1913年2月由以資本300百萬圓成立「臺南製糖株式會社」,在同年3月通過[[臺灣總督府]]許可,合併了原屬永興製糖的全部事業。1915年1月,二重溪改良糖廍合併至噍吧哖製糖所。由於噍吧哖製糖所交通不便,且在設立當初,當地在1915年8月發生[[西來庵事件]],導致當地人口減少,難以招募勞工,臺南製糖在初期經營並無特別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台灣的糖業景氣轉好而迅速成長,臺南製糖陸續併購了多處的製糖會社。<ref>{{Cite web|title=臺灣糖業年鑑|url=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book&s=id=%22jpli2007-bk-sxt_07903_53_1927%22.&searchmode=basic|accessdate=|author=杉野嘉助|date=1927|format=|publisher=臺灣通信社|language=|archive-date=2021-09-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24001423/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book&s=id%3D%22jpli2007-bk-sxt_07903_53_1927%22.&searchmode=basic|dead-url=no}}</ref> 1915年,臺南製糖合併了「台灣赤糖會社」。1916年6月,臺南製糖合併了[[安部幸兵衛]]經營的「安泰糖廍合名會社」,取得了四處改良糖廍:十張犁工場、內埔工場、狗氤氳工場、無水藔工場。同年9月在臺灣總督府許可之下,合併了鈴木商店[[財閥]]下由[[波江野吉太郎]]等人組織而成的「合名會社宜蘭製糖所」,取得七張庄製糖所(後改稱宜蘭製糖所),之後本社由噍吧哖庄遷至宜蘭廳二結庄,並在二結興建新式工場宜蘭製糖所,其在1917年1月竣工,且資本金增加至500萬圓。在同年,為了合併位在沖繩縣的沖繩製糖株式會社」,先在台灣成立了沖繩製糖合資會社,將沖繩製糖的資產轉移到臺南製糖。1917年5月,臺南製糖與沖繩製糖正式合併,取得高嶺製糖工場、[[宜野灣市|宜野灣]]工場、[[今歸仁村|今歸仁]]工場,資本金增至800萬圓。1917年10月,合併了「沖臺拓殖製糖株式會社」,取得了位於沖繩縣的[[嘉手納町|嘉手納]]、[[豐見城市|豐見城]]、西原新、西原舊的四座蜜糖工場,位於台灣的新威工場、下崁工場和前大埔工場的三處改良糖廍,以及在[[兵库县|兵庫縣]]由沖臺拓殖製糖經營的[[尼崎市|尼崎]]冰糖工場,至此成為沖繩縣最大的製糖會社,而台南製糖的事業也延伸至南投和嘉義地區的樟腦採集事業,資本金增至1,350萬圓。 1918年1月,宜蘭的新式製糖工場(第一工場)改建完工並開始製造分蜜糖,同時經營以甘蔗渣製紙的事業,其製紙工場位於宜蘭製糖所隔壁,於同年4月完工。1918年3月,合併「台南製糖合資會社」,同月併購「合名會社臺東腦行」。1918年12月,取得由[[東洋製糖]]經營的[[宮古島]]製糖場;1920年3月,合併「宮古島製糖株式會社」,取得了宮古工場,此時已成為了資本金2,250萬元的大型會社。<ref name=":0">{{Cite web|title=臺灣糖業概觀-臺南製糖株式會社|url=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book&s=id=%22jpli2007-bk-sxt_07903_52_1927%22.&searchmode=basic|accessdate=|author=|date=1927|format=|publisher=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特產課|language=|archive-date=2021-09-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24001420/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book&s=id%3D%22jpli2007-bk-sxt_07903_52_1927%22.&searchmode=basic|dead-url=no}}</ref> ==== 事業緊縮 ==== 由於一戰過後的歐洲糖業復甦,亞洲的糖業因生產過剩而景氣下滑,臺南製糖在1918年將其在南投廳、嘉義廳和台東廳下的製腦事業讓渡予[[臺灣製腦|臺灣製腦株式會社]]。糖價在1920年下半年開始暴跌後,造成台南製糖發生財務危機,於是在1921年將宜蘭的水力發電事業先讓渡給[[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的分公司臺灣電氣興業株式會社;將植林事業讓渡給[[臺灣森林工業株式會社]]。宜蘭的製紙工場在市場價格崩落以及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在1923年終止運作,[[氮肥]]工廠的計畫亦在此時中止。 在1925年9月,將新威工場賣給[[邱義生]],前大埔工場賣給[[林按察]],而無水寮與山杉林工場在同年11月賣給鹽水港製糖,而內埔工場、宜蘭第一工場、宜蘭第二工場與今歸仁工場亦在此時停止運作。此外,尼崎冰糖工場在1925年10月貸給了[[東洋製糖]]。臺南製糖之後將事業重心移往沖繩的七個工場、宜蘭製糖所、玉井製糖所,以及下崁和狗氤氳的兩個改良糖廍。為了避免臺南製糖倒閉,在1925年6月30日的臺南製糖股東大會決定大減資,並將製糖以外的事業分離,獨立為其他公司;台南製糖將其下的製紙工場分離另成立「三亞製紙會社」。減資在1926年11月10日完成,但遲遲未見成效,後來於1927年9月12日,由臺南製糖與[[臺灣銀行]]各出資150萬成立「昭和製糖株式會社」,繼承台南製糖的其他資產<ref>{{Cite web|title=昭和製糖株式會社 十年誌|url=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book&s=id=%22jpli2009-bk-sxt_07903_110_1937%22.&searchmode=basic|accessdate=|author=田邊利可|date=1937-08-25|format=|publisher=昭和製糖株式會社|language=|archive-date=2021-09-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24010141/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book&s=id%3D%22jpli2009-bk-sxt_07903_110_1937%22.&searchmode=basic|dead-url=no}}</ref>。臺南製糖位在沖繩縣的工場則由[[日本興業銀行|興業銀行]]接管。 === 昭和製糖(1927-1939) === 昭和製糖是臺南製糖在經營困難下改組成立,也代表臺灣銀行開始跨入製糖業,並在臺灣銀行頭取森廣藏推薦下,由山瀨肇擔任專務取締役。日本在1931年由[[犬養毅]]內閣實施黃金輸出禁止令和兌換停止令,使日本經濟逐漸回穩,而昭和製糖也逐漸還清債務。1934年2月20日,昭和製糖正式合併新竹製糖、沙轆製糖,並由[[赤司初太郎]]擔任社長。1936年,玉井製糖所在臺灣率先以電力設備製糖,取代以往用燃燒甘蔗渣產生動力製糖的方式,並將玉井製糖所能力擴建至1,000噸,苗栗製糖所亦在後來擴建至1,000噸<ref name=":2">{{Cite book|title=創立十周年記念 昭和製糖株式會社 十年誌|last=田邊|first=利可|publisher=昭和製糖株式會社|year=1937-08-25}}</ref>。為了進一步利用製糖產生的甘蔗渣,赤司初太郎及[[後宮信太郎]]、山瀨肇、永井清次、望月軍四郎、藤山愛一郎、金澤冬太郎、中村要、萩原哲三、坂本素魯哉等人,於1938年在台中州[[烏日庄]]設立「臺灣紙漿工業會社」,以利用大日本製糖彰化、烏日、月眉工場及昭和製糖苗栗、沙鹿工場生產的甘蔗渣製造紙漿<ref>{{Cite journal|title=臺灣パルプ工業會社十日創立さる|author=臺灣新聞社|journal=台中州甘蔗競作会特輯號|year=1938}}</ref>。1938年10月1日,昭和製糖的本社遷到苗栗街<ref>{{Cite journal|title=昭和製糖本社苗栗移轉|author=臺灣新聞社|journal=台中州甘蔗競作会特輯號|year=1938}}</ref>。1939年9月,設立苗栗酒精工場。1939年12月5日,昭和製糖併入大日本製糖。 === 新竹製糖 === 新竹製糖株式會社原本是由[[臺灣新聞社]]社長、[[帝國製糖]]創辦人之一的[[松岡富雄]],於1917年6月設立的「苗栗製糖組合」,並在苗栗設立能力300噸的改良糖廍,於1918年底開始製糖。由於當時正值糖業市場大好,苗栗製糖於是合併鄰近的「[[銅鑼鄉 (台灣)|銅鑼]]製糖株式會社」、「三湖製糖場」、「[[竹東鎮|樹圯林]]製糖組合」等改良糖廍,並計畫設置新式的製糖工場。1919年3月,苗栗製糖組合改為「松岡拓殖合資會社」,並將苗栗的糖廍改造為能力500公噸的分蜜糖工場,在1920年2月完工。1919年12月,「新竹製糖株式會社」成立,由安部幸之助擔任社長、松岡富雄擔任專務董事。1920年2月,由新竹製糖繼承了松岡拓殖的所有事業,樹圯林工場在之後改稱「竹東工場」。1926年9月,新竹製糖合併了鄰近的「朝日製糖拓殖株式會社」,取得了南湖工場。 === 沙轆製糖 === 沙轆製糖株式會社可追溯至1905年由劉以專設立於臺中廳[[北勢坑庄]]的能力40噸的改良糖廍,此糖廍之後陸續由劉子劉水添、米糖富商紀木峻、[[王雪農]]成立的「億源米糖株式會社」經營。1916年,億源米糖在臺中廳[[沙轆庄]]設立能力60噸的改良糖廍。1919年,[[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三井台北支店]]長羽鳥精一、大川清一、安部幸兵衛等人買下「億源米糖株式會社沙鹿工場」,繼承其製糖事業,於同年7月組成「沙轆製糖株式會社」,資本金250萬元;同年10月合併改良糖廍高美製糖廠。1920年9月,北勢坑糖廍併入沙轆工場。1921年9月,高美工場併入沙轆工場,使沙轆工場成為能力300噸的新式分蜜糖工場。 == 設施 == 為了糖廠職員的日常生活用水,各工場有設立簡易水道以提供自來水。在宗教方面,各製糖所內有設立[[神社]],例如宜蘭糖廠內的「二結稻荷社」、苗栗糖廠內的「苗栗稻荷社」、玉井糖廠內的「玉井神社」。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昭和製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