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8.108.20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晋襄公 的原始碼
←
晋襄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晋襄公]]'''== [[File:晋襄公.jpg|缩略图|右|晋襄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6245504450&di=678722add7c6841c84a12d2564a75515&imgtype=0&src=http%3A%2F%2Fdingyue.nosdn.127.net%2FMd40g%3Dbgv0iU8EDriYzc2173Xmc8%3DZBKGc9kqiC7tBlCK1501979549928compressflag.jpg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CR541V0N0523DEUD.html 来自网易的图片]]] '''[[晋襄公]]'''(?—前621年)。'''[[姬]]'''姓,名'''[[驩]]''',[[晋文公]]之子,为[[偪姞]]所生,[[春秋]]时[[晋国]]君主。 前628年,[[晋文公]]逝世,[[晋襄公]]即位。 前627年,[[晋襄公]]以[[先轸]]为帅,于[[殽山]]大败[[秦国|秦军]],<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4%A4%E4%B9%8B%E6%88%98?fr=aladdin 肴之战],百度</ref><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D%AD%E8%A1%99%E4%B9%8B%E6%88%98 彭衙之战],百度</ref>生俘秦军[[白乙丙]]、[[孟明视]]、[[西乞术]]“三帅”。[[襄公]]嫡母[[文嬴]]请放“三帅”归秦,[[襄公]]从之。先轸因之大怒,“不顾而唾”,[[襄公]]以袖掩面称谢,未治其罪。后先轸在与[[狄]]人作战时孤身“免胄”直入狄人阵中,战死谢罪。 前622年,晋大夫[[赵衰]]、[[狐偃]]、[[栾枝]]等人去世。 前621年,[[晋襄公]]薨,[[赵盾]]摄政。[[晋襄公]]有子[[晋灵公]]、[[桓叔捷]]。 在位期间执政为:[[先且居]]、[[赵衰]]、[[赵盾]]、[[栾枝]]、[[胥臣]]、[[箕郑]]、[[先都]]、[[狐射姑]]、[[阳处父]]、[[贾佗]]。 =='''人物生平'''== ==='''垂拱而治'''===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 [[晋襄公]]本性宽厚,不像其父手腕强硬,因为是父亲打下江山,[[晋襄公]]的任务就是“萧规曹随”,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晋襄公]]都让他们官居原职,使[[晋国]]在核心领袖[[晋文公]]死后,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人员调整,也就不容易发生骚动乃至叛乱。 [[晋襄公]]采用的垂拱而治,固然与其性格有关,但在当时政权尚未稳固的情况下,这本就是招妙棋,[[晋襄公]]基本得到父亲的所有遗产,包括霸主的权威与地位。 ==='''打击秦人'''===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攻[[郑国]]。[[郑国]]烛之武夜见[[秦穆公]],离间[[秦国]]与[[晋国]]的关系,[[秦国]]与[[郑国]]结盟友好而退兵,并留下[[杞子]]、[[逄孙]]、[[杨孙]]帮助[[郑国]]防守。[[晋文公]]见秦撤退,也就退兵回国。 [[鲁僖公]]三十二年,帮助[[郑国]]戍守的[[杞子]]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郑国]]人让他掌管北门的钥匙,若秦悄悄地派军前来偷袭,[[郑国]]就可以夺取。 [[秦穆公]]很感兴趣,就同有名望的[[蹇叔]]、[[百里奚]]商议。[[蹇叔]]坚决反对,认为长途行军,不能保密,劳师远征,不会获胜。且在过崤山谷地时,将会遭到晋人的攻击。[[秦穆公]]不听,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率军偷袭[[郑国]]。 [[秦国]]军队走到[[滑国]](今[[河南]][[巩县]]境),遇到前往[[周王朝]]做牛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在这紧急中,他一面假装是[[郑国]]派来慰劳秦军的使者,向主将[[孟明视]]献上4张牛皮和12头牛,一面派人快速回国报告。[[孟明视]]等真以为[[弦高]]是[[郑国]]派来的使臣,认为郑人已知秦军将到,偷袭不成,攻不下[[郑国]],又没有后援,是不能攻打[[郑国]],于是灭掉[[滑国]]就回军。 秦军东进,正是[[晋文公]]去世,[[晋襄公]]新即位之时。中军元帅[[先轸]]主张趁秦军回军途中袭击他们。于是联合姜戎,在崤山谷中设下埋伏。当秦军到达晋军伏击圈后,遭到突然攻击,致使全军覆没,[[孟明视]]等三员大将被活捉。[[晋文公]]的夫人[[文嬴]]是[[秦穆公]]女儿,[[晋襄公]]的嫡母,她出面要求[[晋襄公]]将三位秦将释放,让他们回秦受罚,以免影响两国关系。三位秦将才得脱身回秦。 [[秦穆公]]穿着白衣、白服到郊外迎接三将,向他们作自我检讨,把失败的责任承担下来,仍然任用[[孟明视]]主持军政事务。[[孟明视]]尽心尽力治政养民,准备向晋报仇。[[晋襄公]]三年(公元前625年),[[孟明视]]将兵伐晋,晋先发制人犯秦,战于彭衙,秦军大败。同年冬天,晋率宋、陈、郑之兵伐秦,夺取汪、彭衙。[[秦穆公]]仍用[[孟明视]]。 [[晋襄公]]四年(公元前624年),秦军"过河焚舟",上下一心要报仇。晋军坚守不出,[[秦穆公]]率大军攻下[[晋国]]的郊(今[[山西]][[闻喜]]西)和[[王官]](今[[山西]][[闻喜]])两地,然后从[[茅津]](今[[山西]][[平陆县]]茅津渡)渡过[[黄河]],进入崤山谷中,掩埋当年战死将士的尸骨,[[秦穆公]]发表一篇深表自责的讲话。这篇讲话就是《[[尚书]]》中的《[[秦誓]]》篇。[[秦穆公]]于是率军返国。[[秦国]]由于东进的道路被[[晋国]]阻塞,终春秋之世,不能越崤函东进一步。 ==='''初战三捷'''=== ===='''崤之战'''==== 就在[[晋襄公]]还在为父亲服丧期间,[[秦穆公]]开始蠢蠢欲动。在[[晋文公]]死后,[[晋文公]]的盟友们都在为霸主吊唁,最让人称道的“秦晋之好”[[秦穆公]]没有丝毫痛苦的表情。有着雄才伟略的[[秦穆公]]认为除开[[晋文公]],他就是诸侯的领袖。可惜[[晋文公]]死后,由儿子[[晋襄公]]顺利接班,没有给[[秦穆公]]任何机会。 这一年,[[秦穆公]]不听[[百里奚]]、[[蹇叔]]等良臣的劝阻,一意孤行,命令[[孟明视]]率领秦军千里远征伐郑。[[郑国]]早作准备,秦军的阴谋没能得逞。[[孟明视]]觉着两手空空而回,有损国体,于是顺路灭掉[[滑国]]。自以为功德圆满后,浩浩荡荡的回国。 [[晋国]]方面得知秦军伐郑未克,正在撤退。[[晋襄公]]召开内阁会议,中军元帅先轸发言:秦晋之好已成过去,我们的先君死了,[[秦国]]人却攻灭我们的附属国,先轸强烈要求将秦军全部灭掉。老成持重的栾枝却考虑秦晋交恶后,[[晋国]]可能面对的背腹受敌的窘境。最终,[[栾枝]]还是拗不过先轸,[[晋襄公]]听从先轸之言,命先轸全权负责剿秦行动。 四月,当[[秦国]]的大军大大咧咧的进入崤山谷地时,早已埋伏于此的先轸下令全军包围秦军,对秦军实施[[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歼灭战。经过一天的恶战,秦军斗志丧尽,全军覆没,崤山之谷尸横遍野。秦军的三员主将尽皆被俘。这一仗被史家认作是“秦晋之好”的终点,此役过后,[[秦国]]彻底丧失与[[晋国]]争霸的资本。 ==='''箕之战'''=== 同年八月,崤之战硝烟未散,先轸决定向日渐嚣张的白翟人给予一记重锤。双方在箕地决战,结果先轸大败翟军,而且受胥臣推荐的郤缺还在战斗中生俘[[翟人]]的国君。 此战过后,[[翟人]]多年过后都没有缓过神来,这一次大胜仗是先轸赠送给晋襄公的第二份礼物,也是先轸生命中的最后一战。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先轸在晋军稳操胜券的情况下,不穿甲胄,不带兵器,单骑入翟营,壮烈殉国! ==='''泜水之役'''=== [[晋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冬天,[[楚成王]]不甘将霸权交与[[晋国]],趁[[晋文公]]新丧,出动大军征服[[陈国]]、[[蔡国]],进攻[[郑国]],反扑势头猛烈。 [[晋襄公]]迅速做出反应:命大夫阳处父进攻[[蔡国]],[[子上]]领兵救蔡,双方军队在泜水相遇。[[阳处父]]向[[子上]]下战表:“咱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磨蹭的,这样老对峙着也没个结果。如果你们有种过来,咱们马上就作战;或者你就退一退,让我过去打。怎么样?”[[子上]]的谋士说:“我们不能过去,[[晋国]]人不讲信用,如果他等我们过去一半就打怎么办?还是我们退,让他们来吧。”于是楚军稍稍后退,狡猾的[[阳初父]]让士兵高呼:“楚军逃跑喽!楚军逃跑喽!”就回去交差了,而楚军也就回去了,[[子上]]遭到[[楚国]][[太子熊]]商臣的诬陷,说他通敌叛国,[[楚成王]]怒杀[[子上]]。[[晋国]]人在人才与声望的竞争上再次赢过[[楚国]]。 仅仅是[[晋襄公]]在位的第一年,[[晋国]]人面对着三个强敌:秦、翟、楚,三战皆捷,比起[[晋文公]]时代的战果更加辉煌,[[晋国]]朝野上下信心爆棚,其霸主之气势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 ==='''继父之本'''=== 箕之战,[[先轸]]战死,其子[[先且居]]继任为中军元帅。[[晋文公]]时代的三巨头“[[文公]]、[[狐偃]]、[[先轸]]”都离开人世,[[晋国]]正式进入[[襄公]]时代,“[[襄公]]、[[赵衰]]、[[先且居]]”组建成新一期统治结构,即:[[襄公]]坐朝,[[赵衰]]执政,[[先且居]]执军事,诸卿辅佐。而且这三个人物都是[[春秋]]历史上有名的贤人,且性格相对[[晋文公]]集团要温和、大度的多。[[晋国]]的第二代能出现这样一个统治阶层,实在是[[晋国]]人之福,也就难怪[[晋国]]的霸权能够得以延续,而并非如郑、齐故事,人亡霸灭。 ==='''接霸中原'''=== ===='''戚之役'''==== [[晋襄公]]在稳定局势的前提下,寻觅新的对手,他选择地处[[中原]]要冲的[[卫国]],原因是[[卫成公]]没有来朝见[[晋国]],对霸主没礼貌。 [[晋襄公]]二年(公元前626年),[[晋襄公]]亲自带兵向[[卫国]]进军,路径[[周王室]]之地,中军佐[[先且居]]提醒[[晋襄公]]:[[卫国]]不朝拜[[晋国]],所以我们要攻打他;如今我们不去朝拜[[周天子]]。恐怕难堵天下悠悠之口!打仗我来,您还是去见见[[天子]]吧!”[[先且居]]考虑得很周详,[[晋襄公]]思量着:己且不正,何以正人?于是就按照[[先且居]]所谏,前往温朝拜[[周天子]]。[[先且居]]带兵讨伐[[卫国]],攻占戚,并俘获大夫[[孙昭]]子[[孙炎]]。 [[卫成公]]自知不是对手,就像[[楚国]]的附属国——陈求救,并试图以[[陈国]]为纽带,将[[楚国]]拉入战斗。[[陈共公]]为[[卫成公]]打气:“不怕,你与其让[[晋国]]主动攻打你,不如你去打[[晋国]]。”没想到这个荒唐的建议竟然被卫大夫[[孔达]]给接受了,[[孔达]]率军伐晋,结果大败而归。 ==='''彭衙之战'''=== [[先且居]]没有趁胜追击,因为在[[晋国]]出兵伐卫的时刻,[[秦穆公]]认为有机可趁便复以[[孟明视]]为将讨伐[[晋国]],欲报[[崤山]]之仇。[[先且居]]果断的撤兵回国,迎战秦军。 [[孟明视]]的秦军与[[先且居]]的晋军在彭衙对峙。晋军中的[[狼瞫]]是原本担任[[先轸]]的御戎,后也不知道为何被先轸免职,心中羞愧,“士可杀不可辱”,[[狼瞫]]本就想自杀。这年与秦军交锋,[[狼瞫]]就采取自杀式的进攻,拼了命向秦军阵中冲去,整支秦军被狼瞫所带领的这一小股部队搅乱,[[先且居]]顺势掩杀,秦军大败,丢盔弃甲,彭衙之战又以晋军的胜利而告终,而对先轸不满的英雄[[狼瞫]]将愤怒发泄在敌人身上,英勇殉国,也成就了[[先轸]]的儿子[[先且居]]。 [[孟明视]]领着残兵败将回家,[[秦穆公]]鼓励他再接再厉;[[晋国]]方面,又一次挫败了秦军,声威更加煊赫。 ==='''秦军反扑'''===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 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了。前624年夏天,[[秦穆公]]亲自带领着秦军主力渡过黄河,向[[晋国]]发起了复仇的攻势。秦军横跨[[黄河]],整装待发,[[秦穆公]]下令焚烧所有渡船,自断归路,这让我们想起了400年后破釜沉舟的[[项羽]],这个专利应该是[[秦穆公]]首创。 秦军来势汹汹,大有不破晋军终不还的架势,[[晋襄公]]召开内阁会议商讨对策,执政大夫[[赵衰]]认为[[秦穆公]]为了这一战做了长期的准备秦军人人抱着必死的决心来找[[晋国]]拼命,以报当年[[崤山]]之恨,[[晋国]]不如坚壁清野,关门不出,只要给足了[[秦穆公]]的面子,他自然撤兵。[[晋襄公]]果断的接纳[[赵衰]]的建议。 [[秦穆公]]攻占了[[晋国]]的王官两邑,在[[晋国]]国土上耀武扬威长达一个多月,也没有碰上晋军主力,[[秦穆公]]也很识大体的思量着撤军。但是这支复仇之师的口号是“报[[崤山]]之恨”。[[秦穆公]]率领秦军,向南移动,来到[[崤山]],收拾当年崤之战中阵亡的秦军将士,并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秦穆公]]在[[崤山]]阅兵,并深刻反思了当年一时意气用事而造成的失误。 [[秦穆公]]在[[晋国]]的土地上发泄了部分仇恨,让天下人目睹秦军将[[晋国]]吓得躲了起来,[[穆公]]意愿达成,率军回国。 经过了与[[晋国]]长期的交手,[[秦穆公]]的内心里已经在对[[晋国]]的战略目标上发生了质的转变,他决定放弃与晋争霸的亡国之策,改而向西进军,夯实国基,对[[晋国]]采取的则是战术骚扰。这是[[秦国]]终[[春秋]]时代对[[晋国]]采取的最常规的战略,[[秦穆公]]务实的退出了争霸行列。 [[秦穆公]]的这次军事行动大大的提高了[[秦国]]的国际声望,打破了晋军天下无敌的神话,对[[晋国]]君臣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极大地打击了晋军的傲气,[[晋襄公]]开始重视[[秦国]],反思这些年来一串串盛气凌人的外交策略。[[晋襄公]]乃至手下的诸卿臣子们都在考虑[[晋国]]霸业的维护应采用的策略。这时,一批思想先进、开放的卿大夫如郤缺等涌现出来,他们主张对诸侯恩威相济。[[晋国]]的霸权也开始潜移默化的转变。 有一事值得一提:此次军事行动,[[秦国]]蓄谋已久,其目在于雪耻,不是争霸。自[[晋襄公]]起,[[晋国]]始终立于[[秦国]]之前。自前627年崤之战到前364年石门之战,长达两个半世纪,[[秦国]]难以对未能对[[晋国]]([[三晋]])取得相对辉煌的战绩。部分人据此认定为[[穆公]]称霸的论据,实为不差之论。更有甚者将其看作[[晋国]]走向衰落、[[秦国]]趋于强盛的标志,更是无稽之谈。平心而论,[[晋襄公]]比[[秦穆公]]更适合称为霸主。 ==='''礼尚往来'''=== [[秦国]]虽未取得相当大的实际战果,却给了牛气冲天的[[晋国]]人当头一棒,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晋国]]人的傲气。[[晋国]]君臣们从[[文襄]]盛世的梦中被敲醒,他们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诸多盛气凌人的对外政策。[[晋国]]人决定将霸主之德向诸侯展现而不仅仅是武力,以此改善同[[中原]]诸国的关系。 公元前624年冬天,[[秦国]]人撤走后不到半年,[[晋国]]主动向[[鲁国]]表达了歉意,热情邀请[[鲁文公]]再次访问[[晋国]]。 上一次[[鲁文公]]访晋遭受的屈辱,其记忆尚未完全消退。但是接到[[晋国]]的邀请后,[[鲁文公]]仍然不计前嫌,忍辱负重来到了[[晋国]]。 这一次他不仅见到了[[晋襄公]],而且受到了[[晋襄公]]相当隆重的接待。在欢迎宴会上,[[晋襄公]]诗兴大发,把[[鲁文公]]比作君子,大加赞赏。 知书达礼的[[鲁国]]人被捧得有些飘飘然。在大夫叔孙得臣的指点下,[[鲁文公]]神色凛然地走下台阶,向[[晋襄公]]拜谢说:“小国受命于大国,哪里敢不端庄慎重?君侯您如此大礼相待,哪里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小国之所以开心,是因为大国的恩惠啊!” [[晋国]]人的高帽子自然送得贴切,[[鲁国]]人的马屁也拍得恰到好处。[[晋襄公]]听了,连忙也走下台阶,诚挚邀请[[鲁文公]]一起登台,再互成拜礼。[[鲁文公]]有感于[[晋襄公]]的热情,礼尚往来,也念了一首“[[嘉乐]]”之诗来应景,赞扬[[晋襄公]]“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晋襄公]]好人做到底,于第二年春,归还卫大夫[[孔达]]。当然,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晋国]]对外宣称:[[孔达]]乃是[[卫国]]的贤臣,[[晋国]]不忍心忠义之士因为尽忠国事而身陷囹圄,故释放[[孔达]]。这一说辞既给了自己的面子,也给了[[卫国]]面子。夏天,[[卫成公]]亲自到[[晋国]],致拜谢之意。 没过多久,[[曹共公]]也主动跑到[[晋国]]来朝觐,表示臣服于[[晋国]]的领导。《[[左传]]》将这些事一一记录在案,是告诉读者,[[晋襄公]]通过仁德而不是通过武力,使得[[晋文公]]建立的霸业得到延续,而且受到诸侯的尊重。 这一年秋天,[[晋襄公]]派兵讨伐[[秦国]],包围[[刓]]和[[新城]]。 ==='''重组六卿'''=== 前622年,这一年时运不佳,[[晋襄公]]手下的中军将[[先且居]]、中军佐[[赵衰]]、上军将[[栾枝]]、上军佐[[胥臣]]几乎同时死去。这是六卿的前四位重臣,太过巧合,从史料上来品读,似乎是自然死亡,不是某位政客的阴谋。不管怎样?[[晋国]]的六卿人员大面积缺失,内阁急需重组。由于事出突然,而且噩耗不断,[[晋襄公]]还没有心理准备,只得来年重新提拔干部,担任六卿。 [[晋国]]自[[晋文公]]回国后,便一直存在贵族们的利益纷争,[[晋文公]]时代扩军的原因之一就是属于诸卿家族势力日渐做大,大家分红,只是在[[晋文公]]的强势手腕下,在[[晋襄公]]的仁德政策的润滑下,矛盾一直被隐藏。当[[晋襄公]]再一次编组内阁时,各大家族各怀心机。在利益的驱动下,诸卿基本被分为两大政治集团。 老臣派:这一派是属于[[晋惠公]]、[[晋献公]]时代甚至更早就已发达的家族,资历深。[[箕郑父]]、[[士榖]]、[[梁益耳]]、[[先都]]、[[荀林父]]。 新人派:此派则是[[晋文公]]、[[晋襄公]]时代倚重的贤臣之后,高干子弟,资历较浅。[[贾季]](即狐射孤,狐偃之子)、[[赵盾]](赵衰之子)、[[先克]](先且居之子)、[[栾盾]](栾枝之子)[[胥甲]](胥臣之子)。 [[晋襄公]]内心已有安排,就是重用老干部,平衡诸卿利益,其框架基本为废除两支新军,由[[士榖]]将中军,[[梁益耳]]佐之;[[箕郑父]]将上军,[[先都]]佐之。可这个国家一级档案的保密工作做的不好,大家都打听到了[[襄公]]的意图,一家欢喜一家愁,老臣派踌躇满志,新人派坐立不安,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起来。 前621年开春,[[晋襄公]]在在绵上阅兵,对晋军中的将佐进行重组,一切皆如大家打听到的消息一致,[[晋襄公]]要重用老臣派,优先考虑,而晚辈们则要靠边站。情急之下,最年轻也最善于表达自我感情的先克抢先发言:“狐、赵之功不可忘!”[[先克]]的话自然代表了新人派的共同语言,[[晋襄公]]一想,[[晋国]]如日中天的强势,都是这些孩子的父辈们跟随着自己的父亲历经千辛万苦创造出来的,实属不易。[[晋襄公]]动摇了,[[晋襄公]]认为先克的话很有道理,如果贤臣的子嗣们不能得到应有的富贵,那么谁还会作[[晋国]]的贤士呢? [[晋襄公]]按照这些孩子们的父辈所立下的功勋大小,来安排他们的职位(先轸是[[先克]]的祖父),[[狐偃]]功劳最著,[[赵衰]]、[[先且居]]其次,[[栾枝]]、[[胥臣]]稍低。那么暂时安排[[狐射姑]]、[[赵盾]]、[[先克]]入六卿,却又将[[箕郑父]]、[[先蔑]]、[[荀林父]]也带入六卿行列,以作为平衡新人派之用,另外两位新丁[[栾盾]]、[[胥甲]]作为候补,待定。 这次新老贵族的较量中,新人取得了胜利,[[狐射姑]]为中军元帅,[[赵盾]]为中军佐,[[先克]]为上军将,[[箕郑父]]佐之,[[先蔑]]带领下军、[[荀林父]]辅佐他。上三位全部是新人派,中军佐[[赵盾]]还担任其父[[赵衰]]留下的执政大夫一职。 ==='''治政去世'''=== 事情并没有结束,新老贵族间的矛盾因为分权的不均而被激化,因为[[晋襄公]]的存在而暂时被隐藏。 就在[[晋襄公]]重组六卿的几天后,[[襄公]]的老师大夫[[阳处父]]从[[陈国]]回来,听说[[晋襄公]]以[[贾季]]将中军,[[赵盾]]为中军佐,不甚满意,对[[襄公]]窃窃私语:“[[赵盾]]贤于[[贾季]]!”[[晋襄公]]听从[[阳处父]]的进言,命[[贾季]]与[[赵盾]]的军中职务调换,[[赵盾]]为中军元帅,[[贾季]]为中军佐,辅助[[赵盾]]。 =='''人物评价'''== [[晋襄公]]温文尔雅,善纳箴言,内政以[[赵衰]]为相,[[霍伯]]为帅,栾、郤、胥、先夹辅[[晋宗]]。初立,尊王室;联齐、郑;数败嬴秦;抑克荆楚,使[[晋国]]国势持续鼎盛,霸业得以平稳过渡。 =='''史籍记载'''==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39.htm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国学网</ref> ==视频== ===晋国晋襄公第一讲=== {{#ev:youku|XMzg0NzUzNTQ3Mg|center}} ===晋国历史晋襄公第二讲=== {{#ev:youku|XMzg0OTc4MzA4OA|center}} ===《东周列国》先轸为何不尊晋襄公=== {{#ev:youku|XMzIwOTAyNjc2NA|center}} ===《东周列国》晋文公与晋襄公是什么关系=== {{#ev:youku|XMzIyNDE3MzYwOA|center}} ===《东周列国》晋襄公和先轸之间有何矛盾=== {{#ev:youku|XMzIwODkwNzYwOA|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东周軍政人物]] [[Category:春秋战国时期人物]] [[Category:晋国君主]]
返回「
晋襄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