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78.1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晚憩富阳二首 的原始碼
←
晚憩富阳二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晚憩富阳二首</big> ''' |- |<center><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03/b246983ee3ec477dbdf27c7e47451fa7.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331257955_77933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晚憩富阳二首 创作年代:南宋朝代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杨万里]] |} '''晚憩富阳二首'''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作的一首诗词。 [[杨万里]]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54.html 杨万里] 诗词名句网</ref> ==正文== '''其一''' 苕溪到得富春滩,度绿穿青半日间。 未出浙西心已喜,眼中初见浙东山。 '''其二''' 春余客里政无聊,忽报潮头雪样高。 急唤清空竹陵酒,旋尝梅子与樱桃。<ref>[http://www.gushicimingju.com/shiren/meiyaochen/ 杨万里的诗词全集 晚憩富阳二首] 古诗词名句网</ref>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f>[https://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杨万里 杨万里] 古诗文网</ref>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54.html 杨万里] 诗词名句网</ref> ==主要作品==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20000余首,现存诗4200首,诗文全集133卷,名《[[诚斋集]]》(包括10种诗集及各体文章),今存。并有《[[杨文节公诗集]]》42卷。另著有《[[诚斋诗话]]》1卷,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所作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所作词今存仅15首。 杨万里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20卷,以史证《易》。主张以人事说《易》,反对“空谈性命”。提出“兴国在人”的社会政治思想<ref>[https://www.xuexi.cn/eeac72269bbc958948b58f73cc670056/18946f750bd31d919c3d180fa602ca8e.html 杨万里] 中国历史大辞典</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晚憩富阳二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