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13.2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普洛霍羅夫卡戰役 的原始碼
←
普洛霍羅夫卡戰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普洛霍羅夫卡戰役'''<br><img src="https://www.ydn.com.tw/ArticleFile/20170712/2017071122474725062.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ydn.com.tw/News/244917 圖片來自青年日報]</small> |} '''普洛霍羅夫卡戰役'''(Сражение под Прохоровкой)是一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庫斯克會戰]]進行期間於[[庫斯克]]<ref>[https://www.ydn.com.tw/News/327397 庫斯克],青年日報</ref> 東南方87公里的[[普洛霍羅夫卡]]爆發的戰鬥,由蘇軍[[第5近衛戰車軍團]]與德軍[[親衛隊第2裝甲軍]]交戰,此戰役也是[[軍事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車大戰[[布羅迪戰役]]、[[拉塞尼艾戰役]]、[[良木行動]]、[[戈蘭高地戰役 (1973年)]]。 1943年7月5日,德軍展開「[[堡壘行動]]」,目標是消滅駐於庫斯克突出部一帶的蘇軍部隊,以重新取回東線戰場的戰略主動權。德軍將以南北兩翼的部隊向中部挺進,進行包圍殲滅戰,德軍共投入了3個[[軍團]]實行本次作戰。第9軍團負責攻擊突出部的北側,[[第4裝甲軍團]]與「[[肯夫特遣軍團]]」則攻擊南側,負責保護第4裝甲軍團的東面側翼之安危。[[蘇聯最高統帥部]]則早已預先得知德軍計畫,並在後者進攻處建設了多道[[縱深防禦]]的堅強防線、進駐大量兵力對應之。蘇軍佈署了「[[沃羅涅日方面軍]]」保護南側、「[[中央方面軍]]」則負責北側,另外還在後方駐紮了戰略預備隊——「[[草原方面軍]]」,待德軍攻勢力度衰弱後展開反攻。 ==補充== 在德軍發動攻勢一星期後,蘇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反攻。在南方的普洛霍羅夫卡一地,蘇軍投入了「草原方面軍」以阻止德軍第4裝甲軍團的推進,德蘇兩方下轄的主力裝甲(戰車)單位——第2親衛隊裝甲軍與第5近衛戰車軍團便在1943年7月12日,於普洛霍羅夫卡西部與南部綿延約20公里的弧形戰線上爆發大規模戰車戰,蘇軍第5近衛戰車軍團幾近毀滅,其物質與人力的損失遠超德軍,但成功阻止德軍佔領普洛霍羅夫卡、突破第三道防線和取得行動之自由,其損失亦能以強大的物質和人力儲備所彌補。不久,蘇軍發動全面反攻,德軍的所有部隊都撤離了普洛霍羅夫卡,蘇聯從此取得了[[蘇德戰爭|東線戰場]]的戰略主動權,並再也沒有失去過。 == 背景 == ===戰略形勢=== [[庫斯克戰役]] 1943年初,[[第6軍團 (德國國防軍)|德軍第6軍團]]與[[第4裝甲軍團 (德國國防軍)]]之一部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被蘇軍包圍殲滅,蘇軍接著展開其冬季攻勢——「[[小土星行動]]」,由南到北分別的德軍[[A集團軍]]、[[頓河集團軍]]和[[B集團軍]]陷入了被包圍的危險,因此蘇軍僅以約7萬人的代價收復了幾乎整個[[高加索地區]]。時至1943年2月中旬,蘇軍的推進已過度延伸,[[南方集團軍]]總司令[[埃里希·馮·曼斯坦]]元帥由此組織了反攻行動,在[[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中以親衛隊裝甲軍截斷蘇軍的兵鋒、打擊其側翼並包圍殲滅,1943年3月14至15日,德軍再度奪回[[哈爾科夫]],而蘇軍則退回[[頓河 (俄羅斯)|頓河]]北部。親衛隊裝甲軍接著又於3月18日奪回哈爾科夫北部的[[別爾哥羅德]],但因蘇軍從「[[中央方面軍]]」緊急調派兵力增援而無法繼續北進。時至3月底,蘇聯大地開始[[俄國冬季]],地面轉為泥濘狀態(這種地形幾乎不可能實施機動作戰),雙方也因為一連串的激烈戰事而急需休整。[[陸軍總司令部 (德國國防軍)|德軍陸軍總司令部]]選擇[[庫斯克]]的突出部作為下一次攻勢的目標,代號為「[[堡壘行動]]」(或又譯作「衛城作戰」)。 「堡壘行動」預計將以一道[[鉗形攻勢]]截斷庫斯克突出部的根部,將突出部內的蘇軍加以包圍殲滅之,[[中央集團軍]](由[[君特·馮·克魯格]]指揮)下轄的德軍第9軍團(由[[瓦爾特·莫德爾]]指揮)將自北方南下攻擊突出部北側,同時,隸屬於曼斯坦南方集團軍的第4裝甲軍團(由[[赫爾曼·霍特]]指揮)和「[[肯夫特遣軍團]]」(由[[維爾納·肯普夫]]指揮)將北上攻擊庫斯克突出部南側,其主力攻擊部隊為分別配置在東西兩側的[[親衛隊第2裝甲軍]]與[[第48裝甲軍 (德國國防軍)]],而「肯夫特遣軍團」下轄的第3裝甲軍則負責保護第2親衛隊裝甲軍的右側翼。起初,德軍的攻勢目標是要摧毀大量的蘇軍戰車部隊和後備兵力、奪回戰略主動權,然而在準備過程中,許多德國高級官員放棄了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而轉而指望能有餘力對應可能出現在其他地區的盟軍威脅即可。 透過國內外蒐集來的情報,蘇軍最高統帥部已獲悉德軍1943年的夏季攻勢計畫。蘇聯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與一些蘇軍高級將領希望能主動對德軍發動攻勢,但有幾位重要將領,包括蘇軍副總司令[[格奧爾基·朱可夫]]說服他採取防禦態勢,令德軍主動去攻擊堅強防禦的工事,令其實力逐漸被削弱,蘇軍再伺機反擊。德軍為籌備兵力和武器一再延遲發動作戰,令蘇軍得以有充分時間強化防務,在突出部南北兩側皆修築了六道防線,深達130至150公里,頭三道防線是主防線(正式名稱為「軍團防線」),遠比後面三條(正式名稱為「方面軍防線」)更強固。蘇軍投入[[沃羅涅日方面軍]](由[[尼古拉·費多羅維奇·瓦圖京]]指揮)與「中央方面軍」(由[[康斯坦丁·羅科索夫斯基]]指揮)分別防衛突出部南北兩翼,並組織了「[[草原方面軍]]」(由[[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指揮)為戰略預備隊,隱藏於戰線後方,待時機成熟時發動反攻之用。 === 德軍的序戰(7月5日-7日) === 德軍於1943年7月5日一早展開進攻,並很快就遭到蘇軍強烈的抵抗。由於遠超過預期的大量蘇軍反戰車砲、地雷陣、反戰車壕以及戰車的多次反擊,令德軍的突破極為困難,同時還要應付不斷進行反擊的蘇軍戰車部隊。 東南方面,德軍第3裝甲軍難以建立和維持跨越[[北頓涅茨河]]的橋頭堡,一直到7月6日上午才成功構築。過河後的第3裝甲軍便以其300輛戰車的兵力迅速發動攻擊,而蘇軍也派出第24和第25近衛步兵軍、第213和第111步兵師、數個戰車旅和團攻擊橋頭堡。到了7月6日當晚,第3裝甲軍也突破了蘇軍第一道防線,但由於後者的阻撓而未攻進第二防線,這段時間的延遲令其無法保護親衛隊第2裝甲軍以及整個第4裝甲軍團的東面側翼。 中部方面,親衛隊第2裝甲軍(由[[保羅·豪塞爾]]指揮)下轄三個親衛隊裝甲擲彈兵師——[[親衛隊第1師|親衛隊第1師「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以下全簡稱為「警衛旗隊」師)、[[親衛隊第2師|親衛隊第2師「國家」]](以下簡稱為「國家」師)和[[親衛隊第3師|親衛隊第3師「骷髏」]](以下簡稱為「骷髏」師),與其對陣的則是蘇軍的第6近衛軍團下的近衛第23步槍軍。親衛隊第2裝甲軍以42輛虎式戰車打頭、共494輛戰車與突擊砲向7.5英里的正面發動猛攻,「骷髏」師為攻擊矛頭的右翼,「警衛旗隊」師為左翼,「國家」師則位處中間,7月5日當天結束後,「國家」師與「警衛旗隊」師都突破了蘇軍第一道防線,並抵達第二道的外圈,但因為「骷髏」師遭遇到非常強烈的抵抗而難以前進,令「國家」師的右翼暴露了出來。 西面,德軍第48裝甲軍於7月6日也已貫穿蘇軍第一道防線,在局部地區甚至深入了第二道防線。 德軍突破防線引起蘇軍指揮員的極大擔憂,到了7月6日晚上,瓦圖京幾乎把「沃羅涅日方面軍」的所有後備作戰兵力都投入了,僅留下第69軍團的3個步槍師,但仍無法遏止第4裝甲軍團的進攻。情勢更為險惡的是,當前第48裝甲軍前往[[奧博揚]]的軸線上並沒有完整的第三道防線工事,蘇軍只得仰賴第二道防線阻止德軍進入可自由行動的區域。為了遏止當前的危機,瓦圖京計畫在當地發起一次對德軍第4裝甲軍團側翼的攻勢,但需要調集其他地方的部隊才能達成,因此7月6日晚,這項計畫立即被送到蘇軍最高統帥部請求援軍,後者也在當晚下令「草原方面軍」的第5近衛戰車軍團、第5近衛軍團和「[[西南方面軍]]」的第2戰車團立即去增援「沃羅涅日方面軍」。「草原方面軍」司令科涅夫反對將預備隊如此過早又零碎地投入,但史達林親自介入後,計畫照常實施。第5近衛軍團的第10戰車軍領頭,於7月7日晚間抵達了普洛霍羅夫卡地區;第2戰車軍則於7月8日上午抵達了普羅霍羅夫卡東南方25英里的[[科羅恰]],朱可夫則在7月7日命令從屬於「西南方面軍」的[[第17航空軍團 (蘇聯)]]前去支援隸屬「沃羅涅日方面軍」的[[第2航空軍團 (蘇聯)]]。 ===蘇軍的小規模反擊、德軍變更進攻軸線(7月8日-9日) === 7月8日早,「骷髏」師的危機因增援的第167步兵師(隸屬於第48裝甲軍)抵達而解除,前者被重新佈署到第2裝甲軍的中心位置,「警衛旗隊」師與「國家」師則分別配置為其左右翼。「國家」師負責保護該軍右翼的北半邊,而第167步兵師則承接了「骷髏」師保衛南半邊右翼的職責。「警衛旗隊」師則在當天清晨猛攻並奪取了波爾夏·馬雅奇基(Большие Маячки)一地,隨後便與第31戰車軍發生衝突。同時,「骷髏」師在逼使蘇軍第237戰車旅(第31戰車軍)撤退後,佔領了普肖爾河南方3|mi的[[格列兹诺耶 (別爾哥羅德)]]一地。 由於親衛隊第2裝甲軍在7月8日早上展開的攻勢,瓦圖京決定投入裝甲兵力,發動一次反擊。第31戰車軍已因為當天早上德軍的進攻而投入,不久後,他又投入第10戰車軍,打擊親衛隊第2裝甲軍的前鋒部隊。中午過後,蘇軍第2戰車軍也加入了戰鬥。儘管蘇軍原設想集中兵力,重擊德軍,但由於實戰中的協同能力很差,其攻擊變成一波波小規模的連續進攻,而被德军擊潰。第5近衛戰車軍也同樣在午後加入了反攻作戰,襲擊了由「國家」師把守的親衛隊第2裝甲軍右翼,但同樣被擊敗。第2近衛戰車軍則在[[戈斯季谢沃农村居民点|戈斯季谢沃]](別爾哥羅德以北10|mi的一座村子)附近森林的掩護下準備突襲第167步兵師的陣地,但剛好在攻擊行動展開前被德軍的航空偵查發現,引來了後者的[[Hs 129攻擊機]]機群,至少有50輛蘇軍戰車被摧毀,這也是軍事史上首次一波戰車部隊的攻擊行動单纯被空中武力擊敗的战例。蘇軍的裝甲反攻行動在7月8日以慘敗收场,然而它們還是成功地在當天令「骷髏」師與「國家」師處於守勢,拖延了親衛隊第2裝甲軍的攻勢進度。7月8日當天結束後,親衛隊第2裝甲軍已推進了15至20英里(24至32公里),突破了工事堅固的第一與第二道防線,但這仍然遠低於德軍指揮官的期望,按照「堡壘行動」的原訂計畫,親衛隊第2裝甲軍應於開戰首日(7月5日)就突破兩道防線,往普洛霍羅夫卡前進。 7月9日,德軍北面進攻部隊的指揮官們,包括中央集團軍司令克魯格與第9軍團司令莫德爾在會議上做出結論,認為從北方要突破「中央方面軍」的防禦工事是不可能的,因此作戰目標改為繼續施壓、牽制蘇軍部隊、造成其人員傷亡,防止該方面軍抽調單位強化南方的「沃羅涅日方面軍」。至此,德軍的「堡壘行動」成敗已取決於第4裝甲軍團和「肯夫特遣軍團」是否能在南方取得突破,拿下庫斯克,甚至可以的話,將「中央方面軍」與其他蘇軍部隊分離。當天結束時,「骷髏」師已抵達普肖爾河的南岸,「警衛旗隊」師則佔領了蘇霍·索羅季諾(Сухо-Солотино)一地,與第11裝甲師(隸屬第48裝甲軍)連接了起來,從而鞏固了第4裝甲軍團的正面。然而,第4裝甲軍團司令霍特認為蘇軍大量的戰車預備隊將會從東面抵達,必須提防德軍跨越普肖爾河時其正好出現的危險,原訂負責護衛其側翼的第3裝甲軍這時因為推進緩慢,還在遙遠的南方,這使得親衛隊第2裝甲軍的右翼處於危險的境地,因此不得不讓「國家」師承擔其右翼安全的責任,也使原訂以第48裝甲軍的部份兵力和第3裝甲軍一同進行進攻普洛霍羅夫卡的計畫無法實行。當晚,德軍變更了親衛隊第2裝甲軍的進攻軸線,從正北轉往東北方的普洛霍羅夫卡前進,遠離了奧博揚,希望搶在蘇聯援軍抵達前佔領普洛霍羅夫卡。 第5近衛戰車軍團的主力自7月6日起持續強行軍,歷經240英里的路程後於7月9日晚上開始佈署在普洛霍羅夫卡一帶,第5近衛軍團的第33近衛步槍軍則在7月10日抵達,第32近衛步槍軍則已開始分散,阻擊奧博揚以南的德軍第48裝甲軍。蘇聯情報單位於7月8日至9日的報告中指出,目前德軍的步兵部隊在第4裝甲軍團的側翼建造防禦工事,且在當地沒有發現德軍的裝甲部隊。「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部研判,德軍已用盡了預備隊,現在其戰力應已到了極限,因此決定發動大規模反攻,北方戰線也將同時展開相應的行動。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普洛霍羅夫卡戰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