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70.10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景谷县 的原始碼
←
景谷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景谷县.jpg|thumb|right|景谷县.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1002/f98433f1367b49f5bae794502cfdb20a.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493226984_121124567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位于普洱市中部偏西,素有“林海明珠”“佛教圣地”“芒果之乡”的美誉。 该自治县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居住着汉族、傣族、彝族、拉祜族等多个民族。境内有大石寺、威远江自然保护区、迁糯佛寺等景点,曾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等称号。<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DIE0E85F0514CFJG.html 景谷县] </ref> [[File:景谷县2.jpg|thumb|right| [https://img.alicdn.com/bao/uploaded/i4/6000000005778/O1CN01A8DcM41sYNALjXsXn_ 原图链接] [https://traveldetail.fliggy.com/item.htm? 图片来源于飞猪网] ]]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景谷古称“勐卧”地,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为有盐井的地方。据传:“威远”系“卧允”的译音,意为盐井城。以穿城而过的景谷江(威远江)得名。 '''建置沿革''' 据考古发掘,曾在正兴等乡(镇)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证明三四千年前景谷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生存。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今景谷县境为益州郡哀牢国属地。地节元年(69年),哀牢国归附汉朝、其地设永昌郡,先前在“勐达光”境内设的县(据点)由益州郡划入永昌郡;今景谷县境属永昌郡。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蜀汉分建宁、越隽、永昌三郡地设云南郡;今景谷县境属云南郡。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西晋将建宁、云南、兴古、永昌四郡合设宁州;今景谷县境仍属云南郡。 东晋元熙二年(420年),东晋灭亡,之后的南朝宋、齐、梁等中国内地王朝逐步退出云南高原,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放弃云南高原;今景谷县境成为傣族土目自治领地。 唐永泰元年(765年),南诏赞普钟十四年置威远城,属银生节度。乾符六年(879年),南诏政权置威远睑,属银生节度,后改属蒙舍镇统领。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前南诏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国,沿勐舍龙旧制在勐谷置银生节度;大理天授元年(1096年),大理国废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设八府、四郡、四镇;今景谷县境先属银生节度威远城、后属威楚府威远赕。 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蒙古人在大理国核心地区设万户、千户、百户等各级军事辖区,稳定大理国局势后便转攻南宋;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前威远赕傣族土目归附威楚万户;元至元八年(1271年)设碌必陇管民头目。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在大理国故地设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后,裁万户、千户、百户等军事辖区,设路、府、州、县等各级行政区,威楚万户改设威楚路、前威远赕辖地设威远州;今景谷县境属威楚路威远州。至顺二年(1331年),元朝将威楚路所辖开南州、威远州析置景东军民府,析开南州、威远州相邻地区设干远州,授“勐谷”傣族土目为景东军民府土知府,领开南(今景东县、南涧县、南华县小部、双柏县小部)、威远(今景谷县、宁洱县小部、思茅区小部)、干远(今镇沅县、墨江县小部、新平县小部)3州;今景谷县境属景东军民府威远州。至正三年(1343年),瑞丽江河谷盆地崛起的麓川国击败元军、趁胜追击到勐嶲(漾濞江河谷),勐谷傣族土目(景东军民府土知府)闻风归附麓川国;今景谷县境属麓川国。至正十五年(1355年),麓川国归附元朝、其地设平缅宣慰司;今景谷县境属平缅宣慰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威远州,属楚雄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麓川国归附明朝、其地设麓川平缅宣慰司;同年,景东州、顺宁州、威远州分别升级为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麓川国为惩罚俄陶的背叛、出兵征讨“勐谷”,占威远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勐卯弄军在定边之战中败于明军,被迫与明朝讲和,明朝仍设麓川平缅宣慰司、威远傣族土目仍归其节制;今景谷县境属麓川平缅宣慰司。建文元年(1399年),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伦法去世,威远傣族土目趁机脱离麓川平缅宣慰司,明朝复设威远府。建文三年(1401年),置威远土知州,属云南省布政使司。 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土归流”设威远厅抚夷清饷同知,属镇沅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直隶威远厅降为散厅,划归镇沅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设普洱分防威远厅抚夷清饷同知,属普洱府。 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威远县,属普洱道。 民国三年(1914年),因县名与四川省威远县相同,改为景谷县,属普洱道尹公署。 1949年6月,成立景谷县人民政府。隶属宁洱专区。 1951年,宁洱专区改普洱专区,景谷县属普洱专区。 1953年,普洱专区改思茅专区,景谷县属思茅专区。 1959年1月,镇沅县合并景谷县。 1961年2月,景谷、镇沅分设。 1970年,思茅专区改思茅地区,景谷县属思茅地区。 1985年12月25日,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隶属思茅地区行政公署。 2004年,撤销思茅地区、设地级思茅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属思茅市。 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属普洱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末,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辖6个镇([[威远镇]]、[[永平镇]]、[[民乐镇]]、[[正兴镇]]、[[景谷镇]]、[[凤山镇]]),4个乡(勐班乡、益智乡、半坡乡、碧安乡),132个村民委员会,1929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地威远镇。<ref>[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794016189/1000 历史沿革] </ref> [[File:景谷县3.jpg|thumb|right|景谷县3. [https://img.alicdn.com/bao/uploaded/i3/6000000005625/O1CN01P0o2me1rQIa7Za2Ld_ 原图链接] [https://traveldetail.fliggy.com/item.htm? 图片来源于飞猪网]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0°02′—101°07′、北纬22°49′—23°52′之间,东与宁洱县接壤,南以威远江和小黑江为界同思茅区和宁洱县一水相连,西沿澜沧江与澜沧县及临沧市的临翔区、双江县隔江相望,北和镇沅县相毗邻,县人民政府驻地距普洱市130公里、昆明市466公里。西相距107公里之遥,南北相隔115公里之远,总面积755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属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无量山脉分支,境内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813米。[3]全县地形以山区半山区为主,总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渐向东西两翼扩展。 '''气候'''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共有热区面积732万亩,占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总面积的64.6%,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354毫米、蒸发量1916.4毫米、平均雨日数164.1天、平均气温22.1℃,≥10°的积温为7360.9℃;年平均日照时数2065.3小时。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从低海拔的峡谷地区到高寒山区,形成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五种气候类型。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土壤从坝区河谷到山区半山区分布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紫色土、冲积土和水稻土等,以赤红壤面积为最大,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60.6%,土壤的特点多为偏酸缺磷少氮钾不足。<ref>[https://cq.focus.cn/zixun/800efd86f9304361.html 景谷县] </ref> [[File:景谷县4.jpg|thumb|right|景谷县4. [https://img.alicdn.com/bao/uploaded/i4/3932516515/O1CN01xHVKuG1xzv3ULT1dY_ 原图链接] [https://traveldetail.fliggy.com/item.htm? 图片来源于飞猪网] ]]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三江”成矿带,境内有铜、铁、石油、煤炭、岩盐、石灰岩等矿藏资源20余种,矿产地30余处,目前已探明铜金属储量3.63万吨、铁矿石储量483.7万吨、石油储量1241万吨、煤炭储量1112万吨、岩盐储量167837.3万吨、石灰岩88497.5万吨。 '''森林资源'''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林业用地874.9万亩,占总面积的77.5%,人均拥有林业用地30亩,是全省人均3倍,是全国人均10倍;森林覆盖率达74.7%,为全国森林覆盖率的5倍多;活立木总蓄积量达5514.6万立方米,人均拥有193立方米,是全省人均的5倍,全国人均的23倍;林木年生长量达210.45万立方米,其中:思茅松占88.7%;年木材消耗量为89.6万立方米,林木年净生长120.85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有耕(园)地面积136.46万亩,有热区面积732万亩,有大小坝子23个,其中永平坝面积23万亩,是普洱市最大的平坝。 [[File:景谷县5.jpg|thumb|right|景谷县5. [https://img.alicdn.com/bao/uploaded/i2/3932516515/O1CN01qQTH8M1xzv3WYPioh_ 原图链接] [https://traveldetail.fliggy.com/item.htm? 图片来源于飞猪网] ]]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率为6.28‰,自然增长率为6.09‰,年末总人口31.1万人,常住人口29.7万人。 截至2016年末,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总人口达31.14万人,有常住人口29.84万人。 '''民族''' 截至2016年末,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内居住着汉族、傣族、彝族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14.98万人。 ==经济== '''综述'''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实现生产总值87.0974亿元,比2014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6744亿元,比2014年增长6.9 %;第二产业增加值33.8704亿元,比2014年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24.5526亿元,比2014年增长10.7%。构成从2014年的34.1:39.1:26.8调整为32.9:38.9:28.2。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38.3109亿元,增长9.3%,比重达44%。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46元,比2014年增加1856元,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8元,比2014年增加857元,增长11.4%。 '''第一产业'''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5419亿元,比2014年增长6.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4.68万亩,比2014年增长2.7%,粮食总产量18.49万吨,增长2.7%;甘蔗12.77万亩,比2014年增长1%,产量51.7万吨,比2014年增长0.98%;茶叶实有面积18.85万亩,产量9743吨,比2014年增长9.5%。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猪出栏23.8万头,比2014年增长3.1%;家禽出栏207万只,比2014年减2.5 %。肉类总产量2.06 万吨,比2014年增长0.5%。 '''第二产业'''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完成工业总产值72.8329亿元,比2014年增长5.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6369亿元,比2014年增长2%。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五增四减。五增:纸浆234441吨,比2014年增长35.4%;食糖52088吨,比2014年增长36.1%;发电量61630万度(不含糯扎渡),比2014年增长36.6%;酒精4233千升,比2014年增长37.3%;机制红砖8687万块,比2014年增长15.6%。四减:精炼铜75吨,比2014年减83.8%;原煤14566吨,比2014年减74.6%;松香12082吨,比2014年减55.8%;人造板184950立方米,比2014年减16.6%。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1.4259亿元,比2014年增长6%;电力产值15.9494亿元,比2014年增长1.4%;林产工业产值27.9543亿元,比2014年下降0.2%;矿业产值2.9778亿元,比2014年下降1.8%。 '''第三产业'''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792亿元,比2014年增长10.7%。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3635亿元,比2014年增长11.5%;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3157亿元,比2014年增长8.2%。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1895亿元,比2014年增长10.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4897亿元,比2014年增长10.9%。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在限额以上企业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2.6893亿元,比2014年增长10.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3737亿元,比2014年增长9%;日用品类零售额6003万元,增长7.7%;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零售额3005万元,比2014年增长9.8%;化妆品类零售额735万元,比2014年增长 22%;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669万元,比2014年增长24.8%。 2015年12月末,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2.2428万元,比2014年增长6.8%,其中个人存款余额41.0056亿元,比2014年增长17.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1.9607万元,比2014年增长27.5%。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邮电业务总量14466万元,比2014年增长2.2%。拥有固定电话1.17万户,移动电话22.87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77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2.25万户,报纸累计订阅199万份,杂志累计订阅8.5万份。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共接待海外旅游者278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98.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5亿元。<ref>[https://cq.focus.cn/zixun/800efd86f9304361.html 经济] </ref> [[File:景谷县7.jpg|thumb|right|景谷县7. [http://www.yuxinews.com/xw/snxw/upload/Image//2021/08/05/1_20210805165608856.jpg 原图链接] [http://www.yuxinews.com/xw/snxw/5190765.shtml 图片来源于玉溪网] ]] ==社会事业== '''文化'''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图书馆免费开放,共接待读者24364人次,其中报刊综合阅览室接待读者9855人次,电子阅览室接待读者14509人次。共有11个图书流动点,全年提供总流动图书3850册,流通总人数4120人次。图书馆与县地震局联合开展防震减灾科普讲座、宣传视频、科普展览服务,参加培训人员达420余人次,播放防震减灾农村电影132场,完成了4项普洱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分别是:景谷县景谷镇李记谷庄团茶制作技艺;景谷县傣族泼水采花节;景谷县永平镇迁糯村傣族武术;景谷县永平镇曼洛佛寺傣族传统手工造纸技艺。 '''教育''' 截至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02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乡(镇)中心学校2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 63所(县属小学2所,镇属小学8所,村小5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9所(公办11所,民办8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成技校5所。全县在职教职工2987人;全县在校学生43781人,其中:职高生232人,高中生3103人,初中生10626人,小学生22954人,在园(班)幼儿 6802人,特殊教育学生64人。全县校舍总面积30.5万平方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6.67%,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2.14%。2015年,全县参加高考1023人,共上线768人,上线率75.07%。 '''体育'''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举办了春节陀螺赛、“三·八”杯城区气排球赛、“五·四”杯足球赛、五人制足球赛、广场舞展演、全民健身日等活动10次,共126个代表队1560人参赛。老年体协组织开展运动会8次,共76个队1250人参加。自治县成立30周年篮球、气排球、陀螺、滑翔伞展演和体验系列4个项目体育活动,篮球赛、气排球赛、陀螺赛共有147支代表队的1620人参赛;开展滑翔伞展演和体验活动。县业余体校游泳队参加云南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预赛和云南省游泳锦标赛,获得男子200米自由泳第8名、女子50米自由泳第3名、女子100米自由泳第7名。 '''医疗'''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共有全民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14个(乡镇卫生院10个),私立医院2家。卫生技术人员623人,有病床编制701张,实际开放病床662张。传染病发病率为174.71/10万。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6.04万人,参合率达98.24%,人均筹集标准470元/人,累计筹集资金12240.727万元。住院最高补偿15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75.79%,实际报销比例75.12%。全年累计补偿61.41万人次、同比增长5.71%,累计减免金额1.17亿元,同比增长18.05%。 '''社会保障'''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城镇新增就业121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0人,就业困难人员1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全县审批推荐发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765户5881万元,发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217户1389万元,发放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贷款2户330万元,受理“两个十万元微企培育工程”扶持申请32户,审核通过20户,扶持资金60万元;通过小额贴息贷款发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534人。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8403人,城乡 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59558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1463人,失业保险参保10348人,工伤保险参保17724人,生育保险参保13916人,征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5863万元,征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6440万元,征缴工伤保险费419万元,征缴生育保险费319万元。<ref>[http://hld.wenming.cn/syjj/dfcz/zq/201512/t20151218_3031234.shtml 社会事业] </ref> ==交通运输== 201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完成货运量1675万吨,比2014年增长25.9%;货运周转量201264万吨公里,比2014年增长26.5%;客运量345万人,比2014年增长2.07%;客运周转量37332万人公里,比2014年增长2.10%。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307.7公里,其中省国道211.6公里,县乡(村社)道 5635.6公里,专用道8.7公里。 [[File:景谷县8.jpg|thumb|right|景谷县8.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b1rPAMqnD4dxugTXQgKXGVDIQzjZIFRXauCosumamk4mp1556617380529compressflag.pn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jingl 原图链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E1EEG8O0525RK7G.html 图片来源网易订阅网] ]] ==民族风情== '''文化历史''' 从景谷县正兴镇、边江乡等地发现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文物证明,远在三、四千年前,景谷就有人类生存。随着部落群居的消亡、奴隶制的建立,封建制的兴起这一系列的社会发展,各族人民在征服自然,反抗反动统治,抵御外侮等斗争中共同开拓前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明、清以前,景谷绝大部分地区均为少数民族居住,处于封建领土经济状态。明、清的“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世袭制,各民族直接处于流官的统治之下,屯兵、屯田、移民等政策的施行,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社会经济逐渐融为一体。汉民族的大量迁入,带来的先进文化、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使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频繁。 '''民族信仰''' 原始宗教观念影响甚深。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曾在景谷大地上修建了108座缅寺(佛寺),缅寺里“啥滴”以上的僧侣,俗称大佛爷。大佛爷懂得本民族的文学,熟悉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一寺之主,是傣族文化的保留者和传播者,受到傣族群众的崇敬。历史上,傣族人民的文化传授,也是以缅寺为中心。傣族群众的赕佛活动极为频繁,每年除有固定的宗教节日外,还要到各地去朝仙。 景谷的彝族、拉祜族、哈尼族也都崇拜自然神灵,其主要活动是“祭竜”。每个少数民族的村寨都有“竜林”。除“竜林”外,还有“土主”、“山神”等,都要崇敬、祭祀。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祭祀神灵活动。 '''宗教活动''' 各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歌舞参加。各民族的歌舞都与其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人们在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精神风貌、历史故事。彝族的“开荒舞”、“撒种舞”,哈尼族的“簸米舞”、“编篱笆舞”,傣族的“白象舞”、“孔雀舞”等等。 '''语言文字''' 彝族、拉祜族、哈尼族也都有自己的语言。各民族都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还有叙事长诗、民间音乐、和民族舞蹈艺术。特别是傣族的传统文学,都是用傣文记载下来珍存下来的。如反映善良勇敢的赞达贡玛兄弟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最终除灭暴君的叙事长诗《三牙象》;叙述英雄海罕与俸改之间战争的英雄史诗《厘俸》等就是杰出的代表作。<ref>[https://www.sohu.com/a/442898897_120054246 名族风情] </ref> ==名优特产==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松香产量居全省第一。特产象牙芒果、秧塔白茶、大香糯,被誉为“芒果之乡”。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下属的碧安乡特产“碧安大山茶”。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12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旅游景点有:树包塔、塔包树、勐乃仙人洞、帕庄河、迁糯佛寺、大仙人脚、景谷湖、威远江自然保护区等。 '''主要景点''' 威远江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南部景谷县西南部,地处澜沧江支流威远江下游。 帕庄河自然保护区位于正兴镇帕庄河带,距县城60余公里,离普洱约50公里,是一个岩溶地貌风景区。 '''迁糯佛寺''' 迁糯佛寺位于景谷县迁糯村,系清代古建筑,建于1778年。有山门、戒堂、僧房、大殿、伙房等建筑组成,规模宏伟,占地3960平方米,是云南较大的傣族小乘佛教寺院之一。大殿为三重檐歇山顶园廊式建筑,面阔三间15.5米,进深22.5米,檐下均由斗拱三层。为省级重点文物。 [[File:景谷县9.jpg|thumb|right|景谷县9.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07/0d5f4564d531447996ed8d5bf0d83a03.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306318487_168009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景谷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