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85.20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曼氏无针乌贼 的原始碼
←
曼氏无针乌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曼氏无针乌贼</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8389b504fc2d56263ef7c35e01190ef77c66c07?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58749275509787085.html 来自 知道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曼氏无针乌贼 拉丁学名:Sepiella maindroni 别 名:花粒子 麻乌贼 血墨 二名法:Sepiella maindroni 界:动物界 门:软体动物门 纲:头足纲 亚 纲:新蛸亚纲 目:乌贼目 亚 目:乌贼亚目 科:[[乌贼科]] 属:[[无针乌贼属]] 种:曼氏无针乌贼 分布区域:分布于 [[黄海]]、[[东海]]海域 外文名:Cuttlefish 日文名:シリヤケイカ |} '''曼氏无针乌贼'''(学名 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是一年生的中型[[乌贼]],俗名叫[[墨鱼]],生长快,肉质鲜美,是受市场欢迎的海味食品。头足纲,乌贼科。胴部盾形。胴长为胴宽的2倍。胴背具许多近椭圆形的白花斑。肉鳍前狭后宽,位于胴部两侧全缘,仅在末端分离。无柄腕长度一般为4?3?1?2,吸盘4行。雄性左侧第四腕茎化。触腕穗狭柄形,吸盘约20行,小而密。内科椭圆形。记录最大胴长0.19m,最大体重0.7kg。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沿岸海域。主要作业渔场在中国浙江和福建沿岸海域。最高年产量超过8万吨,是世界重要经济种。主要为鲜食 。 <ref>[http://www.iplant.cn/info/%C2%FC%CA%CF%CE%DE%D5%EB%CE%DA%D4%F4 曼氏无针乌贼], 动物界, 2020-01-18</ref> ==曼氏无针乌贼产地产期== 分浙北、浙南和闽东两个渔场。浙北群自4月下旬~5月上旬先后进入大陈、鱼山、中街山列岛和马鞍列岛。浙江省产量产居全国之首。 ==曼氏无针乌贼生活习性== 曼氏无针乌贼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3℃~33℃,最适生长水温约为(27±2)℃,生长盐度范围为19~35;其幼体的生存盐度为11.73~31.43,适宜盐度为19.61~26.18;生存水温为14~30℃,适宜水温为22~28℃;生存pH 值为6.0~9.5,适宜pH值为7.5~8.5。 曼氏无针乌贼卵的最佳孵化温度为27~29℃,最佳孵化盐度为24.15~32.10。曼氏无针乌贼具有正趋光性,渔民常利用此特性进行灯光诱捕。其对不同强度的光照有不同的行为反应,表现出喜弱光怕强光的反应,显示出趋向弱光离开强光的特性,在照度为0.1-10lux区时,乌贼的趋光率最高。 曼氏无针乌贼对不同光色和光强的光照都表现出正趋性,但趋光程度有差异;在不同的光色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喜欢的光强不尽相同;对于同一光强下的红、白、橙、绿4种光照颜色来说,曼氏无针乌贼较喜欢红光和绿光。 曼氏无针乌贼生长快,繁殖周期短,是非常理想的增殖放流种类。曼氏无针乌贼有较高等复杂的性行为。在繁殖季节期间,有显著的求偶、争偶、雌雄搏斗现象。曼氏无针乌贼交配对其它乌贼交配有诱导作用。 乌贼对产卵场环境尤其是附卵基有严格选择,习惯将卵缚于附卵基或卵群上,然后才会逐个进行下次附卵。没有充足适宜的附卵基,不仅会使乌贼产卵时间延迟、产卵数量减少,而且受精卵易被水流冲散、甚至埋入泥底、大量死亡,是影响乌贼繁衍的重要因素。自然海区曼氏无针乌贼产卵附着物主要为珊瑚、大型海藻及人工遗弃物3 大类,其中珊瑚占60%以上、人工遗弃物占30%左右、海藻基部占10%左右。 ==曼氏无针乌贼种群分布== 在我国沿海本种乌贼是资源丰厚,产量最高的一种经济头足类。它每年产量可选几万吨,其中以东海产量为最高,是东海群众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种在黄河口及莱州湾一带海域也有繁殖群体洄游,是我国北方海区重要的水产资源。 ==曼氏无针乌贼形态特征== 曼氏无针乌贼人工繁养 中型乌贼。个体较金乌贼小,一般胴体长15厘米。眼部椭圆形,后部端圆,长度为宽度的2倍。躯体瘦薄。眼部后面有一脉孔,常流出近红色的腥臭腺体。肉鳍前段狭窄,向后部渐宽,位于胸部两侧全缘,末端分离。腕5对,4对长度相近,第4对腕较其他腕长。各腕吸盘大小也相近。其胶制环外缘具尖锥形小齿。触腕一般超过胭长,穗狭小。眼背白花斑明显。石灰质内骨长椭圆形,长度约为宽度的3倍,角质缘发达,后端无骨针。 ==曼氏无针乌贼经济价值== 乌贼的可食部分约占总体的92%。其肉洁白如玉,具有鲜、嫩、脆的特点,已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0.7克以及丰富的钙、磷、铁。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成罐头食品或干制品。乌贼的干制品南方叫螟蛹誊,北方叫墨鱼干,雄性生殖腺干品叫乌龟穗,雌性缠卵腺于品叫乌鱼蛋,均为海味佳品。乌贼骨即中药海螵蛸。 ==曼氏无针乌贼营养成分== 曼氏无针乌贼蛋白质含量高(每100g肉含蛋白质16g,脂肪1g),人体必需氨基酸丰富(含9种,占总氨基酸47%)均衡,非常适合人类的营养需求;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但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70%,其中素有“脑白金”的DHA、EPA分别占总脂肪酸 34%和18%;富含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且有美容养颜调血脂功效。 ==曼氏无针乌贼药用价值== 乌贼药用价值历史悠久,在中国,乌贼骨及乌贼墨在中医上的利用有上千年的历史。乌贼骨在中药学上称为海螵蛸,其性咸、涩、温,具有收敛、止酸、止血、涩精止带、敛疮等功效,是一味常用的海洋动物药。 乌贼墨作为一种中药,文献上早有记载。《本草拾遗》中有:“腹中墨,主治血刺心痛”;在《本经》中有记载:“可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定痛,除湿敛疮”。乌贼墨制剂临床上主要作为止血剂,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胃出血等出血性疾病。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乌贼墨可降低血清中纤溶酶的活性,促进血液凝固。乌贼墨具有抗肿瘤的作用,经常食用乌贼能刺激和增强巨噬细胞活性、促进抗体产生、提高人体免疫力。 此外,乌贼墨还具有提升白细胞水平、抗氧化、抗辐射及抗菌等功效。上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Sasaki J等发现乌贼墨囊中含有高效抗癌物质,在日本引发了一场黑色食品食用热潮。 ==曼氏无针乌贼苗种培育== ①在捕捞船上设置与海水相通的活水仓,用涨网方法采捕向岸洄游的乌贼产卵群体,将捕获后的乌贼亲体放入活水仓暂养; ②在岸上设置亲体暂养水泥池,所述的亲体暂养水泥池大于5平方米,所述的亲体暂养水泥池中海水盐度为24.0~40.0,水温为15~25℃,遮光,保持安静,充气增氧,将所述的乌贼亲体放入所述的亲体暂养水泥池暂养,投喂鲜活小杂鱼虾,放养密度1~2只/平方米; ③采用透明尼龙袋充氧方法运输所述的乌贼亲体,所述的透明尼龙袋的尺寸为70~80cm×45~50cm,每袋装水1/3,每袋放1只所述的乌贼亲体,将透明尼龙袋中空气挤出,再充入纯氧,扎紧密封,所述的透明尼龙袋外再套一只黑色尼龙袋,在15~25℃的温度下运输; ④设置培育池,所述的培育池的面积大于10平方米,所述的培育池的水温为15~30℃,海水盐度为20.0~40.0,所述的培育池的光照小于500lux,室内噪声小于65分贝; ⑤在所述的培育池中放置附卵器; ⑥将所述的乌贼亲体雌雄同池放养,放养密度为1~2只/平方米,投喂鲜活小杂鱼、虾; ⑦将雌雄乌贼亲体交配后雌乌贼亲体所排出的受精卵在水温为15~30℃、盐度为24.0~40.0的海水中孵化,幼苗孵化出膜后6小时内开始用卤虫无节幼体作为饵料第一次投喂; ⑧将孵出的幼苗在幼苗池中放养,所述的幼苗池的海水水温为15~30℃,盐度为24.0~40.0,光照为 500-1000lux,用卤虫无节幼体喂养; ⑨当幼苗胴长大于7mm后,苗种培育完成,外移出苗 ==曼氏无针乌贼人工养殖== 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与养殖 2005年,曼氏无针乌贼经全人工培育出苗种7万余只,其中人工放流3.5万只,试验塘放养1130只,起捕536只,养殖成活率为47.4%,最大规格为体重400g,曼氏无针乌贼围塘养殖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这里就曼氏无针乌贼围塘养殖技术作一介绍。 曼氏无针乌贼(5张) 围塘面积为几亩至几十亩皆可,以大为佳;围塘深为2m~3m,水深为1.5m~2m;围塘最好用水泥板、尼龙薄膜或混凝土等护坡,坡度为45°~60°,同时既保持塘水清洁又可当饲料台。若养殖塘为水深较浅的旧围塘,需进行改造,可全塘挖深,也可挖成2m~3m深、7m~10m宽的几条深沟或环沟。围塘进、排水方便,每潮均能纳水或泵水,进、排水口应设立相应网目的拦网,水源水质符合养殖标准;若高温期水温易超过33℃,需在围塘较深处插杆,顶部铺拉遮阳网,以避免高温和强光,周围环境尽量保持安静。 曼氏无针乌贼苗种规格为全长0.7cm就可放养。一般采用尼龙袋充氧的运输方法,规格40cm×70cm的尼龙袋可放50只苗种,在气温30℃以下运输12小时的成活率为100%。短途运输也可采用带水桶运,高密度运输时需配备充氧设备,运输时忌强光直射、高温(超过33℃)与剧烈晃动。包装与运输过程中都要小心轻放,以减少对苗种的刺激,否则会造成苗种放墨而影响运输成活率;可在尼龙袋外再加一层黑色尼龙袋,效果更佳。 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水温为13℃~33℃,最适生长水温为30℃左右,生长盐度范围17‰~35‰,最适盐度范围为26‰左右。其繁育时间为水温16℃以上的4月~7月与9月~11月,所以在水温13℃以上的季节均能放养,但冬季放养需加温或大棚越冬,无越冬设备养殖塘的放苗时间宜选在4月~7月。 苗种放养前,需进行清塘工作,一方面杀灭曼氏无针乌贼的敌害生物,另一方面清除池底腐泥而可以改善水质与底质。清塘药物常用生石灰,生石灰用量一般为50kg/亩~75kg/亩。放苗前宜发塘,不同大小的浮游动物是曼氏无针乌贼苗种生长的最适饵料生物,且水体中浮游动物的多少决定了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成活率与生长速度。放苗前10天左右进水,用10目以上的筛绢袋粗滤,自然发塘。若水体中的藻类与浮游动物不多,可在池水中适当施肥。 放苗时,要注意池水与运输用尼龙袋内水体的温度、盐度差异,以及曼氏无针乌贼苗种的质量和放养密度。可用尼龙袋浮于池水中和添加池水逐步过渡的方法消除温度与盐度的差异;苗种质量可根据幼体形态、大小、体色、活动状态、活力、活动水层、趋光性等特点来加以判断,一般体呈椭圆型、个体大、呈黑褐色且随环境改变而改变、活力强、能快速平游、前窜与后退活动于水体中下层、趋光性强的苗种为优,放养密度以1500只/亩左右为宜。 曼氏无针乌贼可单养,也可混养。由于曼氏无针乌贼具有凶猛捕食的习性,不宜与鱼虾混养而可与底栖贝类混养,以提高围塘的养殖效益。曼氏无针乌贼的成体虽捕食能力较强,一般与其体长相仿的鱼、虾、蟹等常为其饵料生物,但在水温13℃以下时曼氏无针乌贼的成体或苗种常被其他肉食性水产动物所食。 1.饲料投喂 曼氏无针乌贼是典型的肉食性头足类,幼时喜欢摄食桡足类、枝角类或糠虾等浮游动物,成体喜欢摄食鱼、虾等活饵。若池塘中活的浮游动物充足,可在曼氏无针乌贼体长4cm之前不投喂其他饵料生物;若活饵生物不足,可投喂死的浮游动物或小鱼、小虾。由于曼氏无针乌贼不喜欢摄食死的饵料生物,故必须进行人工驯化,驯化是否成功也是决定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 驯化是根据曼氏无针乌贼的眼睛对活动的东西或颜色的变化比较敏感的原理,可将"活的饵料生物"理解为"会动的饵料生物或飘的饵料生物"。驯化时应注意:①定时,养成前期每天投喂6次~8次,养殖中期每天投喂3次~4次,养殖后期每天投喂2次;②定点,设置饲料台或以边坡代替,饲料台面积约1平方米,可用网片做成,也可用硬的塑料筛板制成,宜做成斜坡状,以便于曼氏无针乌贼摄食(曼氏无针乌贼不能垂直移动取食),且饲料台的网目随着饵料生物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放在水深0.3m~0.5m处;③强化时间约半个月,驯化时活饵的量逐渐减少而死饵的量逐渐增多,每次投喂时先喂死饵后喂活饵,死饵的投喂宜少量多次且投放于饲料台上方,让其在水体中飘荡时被曼氏无针乌贼拖走,未吃掉的死饵沉在饲料台上,切忌一次性将死饵倒入饲料台上;④灯诱,在饲料台上方离水面高约0.5m处挂1盏功率为100W~200W的照明灯,晚间开灯诱集活饵(桡足类、枝角类等浮游动物)和曼氏无针乌贼;⑤清残控量,曼氏无针乌贼全长0.5cm~1cm时主要的饵料生物为活的无节幼体、桡足类、枝角类等,饵料生物的大小为0.1cm~0.8cm;全长1cm~2cm时主要的饵料生物为活的桡足类、枝角类、糠虾等,饵料生物大小0.5cm~1.5cm;全长3cm~4cm时主要的饵料生物为枝角类、糠虾、小鱼虾及鱼虾碎片等,饵料生物的大小0.7cm~3cm;全长5cm~7cm时主要的饵料生物为糠虾、小鱼虾及新鲜的鱼虾碎片等,饵料生物的大小1cm~6cm;全长大于8cm时主要的饵料生物为小鱼虾、新鲜鱼虾等,饵料生物的大小应适口。每天定时检查饲料台,若有残饵则及时清除,日投喂量主要根据曼氏无针乌贼的摄食、生长、互相残杀、水中活饵等情况,同时结合天气、水质等条件综合考虑。冰鲜小鱼虾在投喂前需解冻,并切成大小适口的碎块,以片状为佳。若发现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参差不齐,个体相差悬殊,就说明饵料生物投喂不足,应加大投喂量。 2.水质管理 每天定时检测与记录水温、盐度、溶解氧、酸碱度等水质指标,调控好水色、透明度及水中的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换水是增加水体溶解氧、稳定水温与盐度的有效方法,9月~11月曼氏无针乌贼繁殖季节可配备一些增氧设备。正常情况下,每天或隔天换水,换水量为10%~20%,换水时应掌握慢进慢出的原则,以免水环境变化过大而造成曼氏无针乌贼产生"放墨反应"。池水透明度控制在40cm~60cm,水色清至淡黄色。高温期水位不但要保持最高,而且应尽可能多换外海清凉新鲜海水,使水温保持在33℃以内。另外,可用遮阳网遮光。在水体盐度低限附近养殖时,需注意盐度的变化,尤其是大雨或台风天气,养殖池塘内水体的盐度极易剧降而造成曼氏无针乌贼不适甚至死亡,需及时排淡,并加大海水换水量,以保持池水的盐度变幅不超过5‰。 3.分级饲养 为便于驯化、提高饵料生物利用率、防止小的曼氏无针乌贼被敌害生物所食、便于操作管理、提高养殖成活率等,可进行曼氏无针乌贼的分级饲养。从放苗至全长3cm~4cm期间集中饲养,之后放开或移池饲养。 4.生长测量 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速度较快,在正常条件下其体长平均每15天可增长0.9cm~1.0cm。9月~11月,性腺已发育成熟的个体生长变慢,繁殖后体质弱的个体死亡而体质强的个体继续生长。养殖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测量每隔半个月或20天进行1次,样本用乌贼笼放诱饵捕获,样本数每次20只以上。生长测量不宜过于频繁,因为任何刺激都有可能使乌贼吐墨。对于曼氏无针乌贼存池数量的估计,可根据上浮的死亡个体和内骨骼数、摄食量及群游时数量等综合推算。5.日常管理 养殖期间,巡塘是每天必需的工作内容,可掌握曼氏无针乌贼的活动、摄食、生长情况,以及水质、水色、活饵与残饵、养殖池受损、天气及混养种类的生长情况等。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做好养殖日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践发现,曼氏无针乌贼在饱食、强光、水色过清、水温较低时常停留在贴近底泥的水体下层;觅食时巡塘游动频繁,常集群游泳于水体中上层;遇刺激或低温时常喷墨。 经过3个月~4个月的养殖,曼氏无针乌贼达商品规格,根据市场需求起捕活体适时销售。由于曼氏无针乌贼喷墨后易死亡,迄今很少有人看到过活的曼氏无针乌贼,故其活体上市很受欢迎,售价很高。水温在15℃以上时,曼氏无针乌贼活动很活泼,可用特制的具有倒须的乌贼笼捕捞,方法是在乌贼笼内放些诱饵,将乌贼笼悬吊于水体中,视乌贼多少隔一定时间起捕即可。将曼氏无针乌贼从笼中取出时,不能用手直接捕捉,而是用水勺等工具带水移动;水温在15℃以下时,曼氏无针乌贼活动缓慢,用乌贼笼诱捕的效果不显著,可用围网或干塘捕获。 ==曼氏无针乌贼其他资料== 曼氏无针乌贼全身都是宝,食用和药用价值都相当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我国“四大海产品”之一,浙江省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达到6万吨左右,占全省海洋捕捞产量的9.3%,舟山海域是曼氏无针乌贼的主产区之一。但滥捕滥捞导致该品种衰竭,在舟山海域已很少见。 现在流行于市的乌贼多为有针乌贼,俗称“海底蛸”,学名叫“枪乌贼”。曼氏无针乌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东海海域,为近距离洄游的物种,日照沿海曾是曼氏无针乌贼主要分布区域之一。但多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环境的影响,日照市近海已见不到曼氏无针乌贼的受精卵及成体的踪影。为恢复这一珍贵物种资源,2010年4月份,日照市水产研究所从浙江省海洋研究所移植了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从人工控温培育条件孵化受精卵入手,经过课题组两个月的技术攻关,成功孵化幼乌。这一成果,对保护和恢复日照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推进海洋渔业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80 动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曼氏无针乌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