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20.11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曾以鼎 的原始碼
←
曾以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曾以鼎'''<b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5/d4b/nBnauM3XyYTM3QzM0IzN1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yc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6%9B%BE%E4%BB%A5%E9%BC%8E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small> |} '''曾以鼎'''(1892年1月19日~1957年11月2日)字省三,祖籍[[福建省]][[长乐县]]感恩村,生于福建省[[闽县]](今[[福州市]]),[[中华民国海军]]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主任。 ==生平== 1892年1月19日(农历十二月二十日),曾以鼎生于[[福州市]]东街孝义巷口东侧“五子登科”曾宅。其家族被称为“鄂里曾”。[[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自烟台水师学堂毕业。后留学[[英国]]。回国后,担任“应瑞”练习舰教练官,后升任“江利”舰舰长。民国11年(1922年),率舰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获胜,升为“永健”舰舰长。民国12年(1923年),在“[[安福系]]”(主要是曾以鼎的胞兄[[曾毓隽]])策动的海军“沪队独立”中,曾以鼎离开“永健”舰,投靠[[皖系]],并且拉海军倒戈反对直系,组成以[[林建章]]<ref>[http://sunology.culture.tw/cgi-bin/gs32/s1gsweb.cgi?o=dcorpus&s=id=%22TG0000003053%22.&searchmode=basic 林建章],國父全集全文檢索系統</ref> 为首的海军领袖处,曾以鼎任参谋长。民国13年(1924年)11月,[[段祺瑞]][[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段祺瑞)|临时政府]]时期,曾以鼎出任“海容”舰舰长。 民国16年(1927年),海军归附[[国民革命军]],曾以鼎率领“海容”舰进攻[[北洋军阀]],多次立下战功。民国17年(1928年)5月,升任鱼雷游击舰队司令,授少将衔。民国18年(1929年)1月,升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民国20年(1931年),因功获授“三等宝鼎”勋章。 1937年[[七七事变]]前,曾以鼎暂居福州文儒坊[[陈承裘]]故居花厅。1937年7月七七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后曾以鼎率中央海军第二舰队到[[长江]]中下游抗击[[日军]]侵略。在中国海军与[[大日本帝国海军|日本海军]]1比20的劣势下,至1938年7月,曾以鼎率第二舰队沉塞江阴,当时第二舰队15艘炮舰仅余8艘,4艘鱼雷艇仅余1艘(同期[[陈季良]]率领的第一舰队13艘大军舰至1938年10月仅余2艘)。 抗日战争初期,海军布防[[江阴]],曾以鼎奉命率领“楚有”舰从[[南京]]驶抵江阴,出任江阴江防副总司令,设立多个江岸炮台。炮台击沉日舰1艘,击伤敌舰多艘。1937年12月13日,中国首都[[南京]]被日军攻占。随后,日军西进[[武汉]]。1938年初,曾以鼎来到[[九江]]前线指挥马当区、湖口区炮队及布雷队工作,指挥在湖口、马当、田家镇、葛店等地兴建临时炮台,并且调来海军陆战队4个团协防[[长江]]南岸。1938年6月间,日本陆军、海军、空军分三路西进,其中江南一路为主攻方向,同曾以鼎领导的海军部队战斗。1938年冬,中国开始实施[[宜昌]]堵塞计划,基地设于宜昌上游的庙河,曾以鼎负责防守川江咽喉,保卫[[三峡]]要塞下游,指挥[[洞庭湖]]警备区。 民国28年(1939年)1月5日,海军在长沙举行“表彰庆功大会”。大会期间,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上将拟定呈文上报[[蒋介石]],申请褒奖有功将士,呈文中称:“海军少将第二舰队司令曾以鼎,自抗战以来,率舰队、炮队、雷队,先后在江阴及长江一带,担任江防,努力抗战,著有功绩。现仍率部队在荆河布防。”民国28年(1939年)1月,曾以鼎以“领导抗战”记功一次。继任长江上游江防副总司令,授中将衔。后任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派曾以鼎任海军总接收员,主办接收日伪海军的工作。同年12月,国民政府军政部撤销海军总司令部,[[陈诚]]武装接管了海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陈绍宽]]去职回福建隐居,海军参谋长曾以鼎亦去职寓居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上海战役]]前夕,曾以鼎拒绝赴[[台湾]]。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曾以鼎在上海[[湖南路 (上海)|湖南路]]的寓所是姚依林从事中共地下工作时的隐蔽处。曾姚两家有两代交往。姚依林的两位叔父[[姚震]]、[[姚国桢]]与曾以鼎的胞兄曾毓隽都属于段祺瑞的“安福系”。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兼政委,[[林遵]]任第一副司令。华东军区海军党委决定,吸收原国民党海军人员参加人民海军建设,并从中挑选部分高级人员组成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曾以鼎任主任,[[郭寿生]]、[[金声 (海军)|金声]]任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海军司令员[[萧劲光]]随即派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到[[南京]]接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赴北京,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从此更名为“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曾以鼎任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主任。 1957年11月2日,曾以鼎因患病毒性肺炎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病逝。随后被追认为[[烈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烈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家庭== *高祖父:[[曾晖春]],[[清朝]][[进士]],[[林则徐]]的表哥。曾晖春胞弟的后裔中有[[曾克沂]],曾任[[考试院]]委员、全国侨务委员会秘书长。 *曾祖父:[[曾元炳]],清朝进士。 *祖父:[[曾兆鳌]],清朝进士。 *父:曾宗诚,清朝[[举人]],“近代中国陆军之父”[[曾宗彦]]翰林的胞弟。 *胞兄:[[曾毓隽]],[[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段祺瑞]][[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段祺瑞)|临时政府]]总参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第一任妻子:张氏,福州人,有三兄一弟(长兄张则哲在中华民国时期长期任曾以鼎的副官。小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钰哲]]),无姊妹。张氏逝世很早,曾以鼎为其墓设有[[福建]][[惠安]]蒋源成石雕。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毁灭了张氏在[[上海]]郊区的这处坟墓。 **子:曾克京,张氏生,是曾以鼎的独子。1940年代[[西南联大]]电机系毕业。 *第二任妻子:是[[张学良]]夫人[[赵一荻]](赵四小姐)的表妹。曾以鼎逝世后,她的生活获得了人民政府照顾,一直定居北京。她无子女。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軍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曾以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