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14.18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曾子耘瓜 的原始碼
←
曾子耘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width="230" |- ! style="background:#0099cc; color:#ffffff; margin-top:-10px; padding:10px 0;" colspan=2 | '''[[曾參]]''' |-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 [[File:553ca70f4c818553ca5b0847b220150424125320546 small.png|缩略图|曾參畫像]] |- ! style="background:#ccf2ff; color:#000000;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 colspan=2 | '''基本資料''' |- | '''別名''' | style="text-align:left"|字「[[子輿]]」世稱「[[曾子]]」。 |- | '''師尊''' | style="text-align:left" |[[孔子]] |- | '''出身地''' | style="text-align:left" |[[魯國]]南武城([[山東]]嘉祥縣)人 |- | '''出生日期''' | style="text-align:left" |西元前505年 |- | '''逝世日期''' | style="text-align:left" |西元前432年 |- | '''逝世地''' | style="text-align:left" | 洪州 |- | '''父親''' | style="text-align:left" |曾點 |- | '''民族''' | style="text-align:left" | 華夏族 |- | '''主要著作''' | style="text-align:left" | 《[[大學]]》、《[[孝經]]》<ref name="孝經">[https://www.ginifab.com.tw/promo/xiaojing.html 《孝經》]</ref> |- |} </div> [[File:Ea6cb7068c39492ebb7e8a7d6191c458.jpg|缩略图|曾子耘瓜(圖示)]] '''[[曾子耘瓜]]'''又名[[曾子受杖]],是有關於'''[[曾參]]'''(西元前505年-西元前432年),字[[子輿]],春秋末期[[魯國]]南武城([[山東]]嘉祥縣)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為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子弟子列表]]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ref name="仲尼弟子列傳">[https://ctext.org/shiji/zhong-ni-di-zi-lie-zhuan/zh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ref>) [[曾子受杖]]出處來源有二:一為[[刘向]]《[[说苑]]·建本》<ref name="说苑">[https://ctext.org/shuo-yuan/jian-ben/zh 《说苑·建本》第六]</ref>;另一為《[[孔子家語]]·六本》<ref name="孔子家語">[https://ctext.org/kongzi-jiayu/liu-ben/zh 《孔子家語·六本》第十]</ref> 而孔子之孫[[子思]]便曾是[[曾參]]的門人,[[曾參]]世稱「[[曾子]]」,有'''宗聖'''之稱。他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並將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歸納為「'''忠恕'''」。相傳《[[大學]]》、《[[孝經]]》<ref name="孝經">[https://www.ginifab.com.tw/promo/xiaojing.html 《孝經》]</ref>等[[儒家]]經典為他所著述。同時,他亦為《[[二十四孝]]》中「[[嚙指痛心|齧指痛心]]」的主角。[[山東]]省南部,[[臨沂市]]所轄的[[平邑縣]]還存有[[曾點]]、[[曾參]]兩父子墓,而曾姓後裔均把曾參作為自己的開派祖。 [[File:553ca7104e78d553ca5b17b67720150424125132335 small.png|缩略图|明•佚名《孔子、顏回、曾參三聖圖軸》]] ==來源== ===出處一=== [[刘向]]《[[说苑]]·建本》<ref name="说苑">[https://ctext.org/shuo-yuan/jian-ben/zh 《说苑·建本》第六]</ref> 〖原文〗 曾子芸瓜而誤斬其根,[[曾皙]]怒,援大杖擊之,曾子仆地;有頃蘇,蹶然而起,進曰:「曩者參得罪於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聽其歌聲,令知其平也。孔子聞之,告門人曰:「參來勿內也!」曾子自以無罪,使人謝孔子,孔子曰:「汝聞[[瞽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箠則待,大箠則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體而不去,殺身以陷父,不義不孝,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邪?殺天子之民罪奚如?」 以曾子之材,又居孔子之門,有罪不自知處義,難乎! 〖譯文〗 曾參到瓜田裡鋤瓜,卻不小心把瓜的根部斬斷了,他的父親[[曾點|曾皙]]非常生氣,就拿了大木棍打他,打到曾參跌撲在地上;過了一會兒醒了,曾參爬了起來,說:『剛剛我觸怒了父親,惹他生氣,父親用暴力教導我 , 他可能會心理感到愧疚吧!』於是回到房理開始彈琴唱歌,希望能讓父親聽到,從而知道曾參心裡平和,不會不痛快。 孔子聽到了這件事後,便告訴他的學生說:『曾參如果來了,不要讓他進來!』曾參自己不知道錯在哪裡,便託人向孔子請罪並請教過失。 孔子說:『你有聽過古時候一個叫做[[瞽叟]]的人,他有一個兒子叫做[[舜]],這[[[舜]]侍奉父親的方式,只要父親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他沒有一刻不在父親旁邊供他使喚的。但是他的父親只要想殺他,他就逃跑,他的父親沒有一次能夠成功殺他的。因此父母親處罰小孩,如果只是打小力的時候,就要乖乖待在旁邊讓父母處罰,但如果太大力,就要趕快跑開。這是要避免因突然而來的大發脾氣而造成傷害啊!現在你(曾參)竟然用自己的身體去站著等父親生氣的暴力處罰,而不逃走,就是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陷害父母,讓他們背上傷害子女的大逆不道的惡名。這種大逆不道的罪名和你不遵守著愚蠢不知變通的的[[孝道]],哪一種比較嚴重呢?你除了是自己父母的孩子外,難道不也是天子的臣民,社會的一份子嗎?那殺了天子的臣民,就像是殺了一般正常人(按:當時有奴隸與賤民制度,曾參並不是低下階層的人)一樣,那罪又該怎麼算呢?』 以曾參的才器,又在孔子的門下求學,有了過失卻不知道站在理性與道義角度來處理,這也是很困難的吧? ===出處二=== 《[[孔子家語]]·六本》<ref name="孔子家語">[https://ctext.org/kongzi-jiayu/liu-ben/zh 《孔子家語·六本》第十]</ref> 〖原文〗 曾子耘瓜,誤斬其根。[[曾晢]]怒,建大杖以擊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頃乃蘇,欣然而起,進於曾晢曰:「嚮也參得罪於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聞之,知其體康也。孔子聞之而怒,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內。」曾參自以為無罪,使人請於孔子。子曰:「汝不聞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嘗不在於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於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 〖譯文〗 一天,曾參與父親[[曾點|曾晳]]一同在瓜地里勞作,曾參稍不留神,斬斷了瓜苗的根,曾晳看到孩子不知愛惜物力,做事不謹慎,舉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參的背部打去。 曾參見父親因自己做錯事而生氣,心里很慚愧,也不逃避,就跪在地上受罰,可身體承受不住,便暈倒在地,不省人事,過了很久才慢慢蘇醒過來。 曾參剛睜開眼睛,就想到了父親。為讓父親安心,他歡歡喜喜地爬了起來,整理好衣冠,恭恭敬敬地走到父親面前行禮,向父親問道:「父親大人,剛才孩兒犯了大錯,使得父親費了很大的力氣來教育我,不知您的身體沒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吧?」 問候完父親,父親見曾參似乎沒有什麼大礙,稍放了心,曾參於是退回了房間,拿出琴開始高聲彈唱起來,他希望歡快的音樂與歌聲能傳到父親的耳中,讓父親更加確認自己的身體無恙,可以安心。 聽到的人都很敬佩曾參對父親的孝順,可當孔子聽說了此事後,反而不高興,對門下的弟子們說:「曾參來了,不要讓他進來。」 弟子們有些奇怪。曾參知道後,內心很是惶恐不安,老師如此生氣,一定是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仔細檢點反省,卻又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過錯。於是,就請了其他同學去向老師請教。 孔夫子此時便向前來請教的弟子說道:「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嗎?從前,有一位瞽瞍,他有一個孩子名叫舜。舜在侍奉他父親的時候非常盡心,每當[[瞽瞍]]需要[[舜]]時,舜都能及時地侍奉在側;但當瞽瞍要殺他的時候,卻沒有一次能找到他。當是小的棍棒,能承受的就等著受罰;可如果是大的棍棒時,就應該先避開。這樣,瞽瞍就沒有犯下為父不慈的罪過,既保全了父親的名聲,舜也極盡自己孝子的本分。而如今,曾參侍奉他的父親,卻不知愛惜自己的身體,輕棄生命直接去承受父親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親於不義麼?哪有比這更不孝的呢?你難道不是天子的子民嗎?殺了天子子民的人,他的罪該又怎麼樣呢?」 弟子們聽了老師的開導後恍然大悟,當曾參聽到了夫子這些話後,也一下子醒悟過來,感嘆地說:「我犯的錯,真是太大了啊!」於是就很誠懇地去向孔夫子拜謝并悔過。 ==人物生平== 子輿的祖先是[[夏禹]]的后代,[[姒姓]]。子輿的父亲[[曾皙|曾點]](字皙)是[[孔子]]早期弟子也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行為不拘一格,有狂者的氣質。其「'''舞雩詠歸'''」的志向得到孔子的讚許,也成為後世[[儒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子輿於[[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生於东鲁,小孔子四十六岁。[[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曾参十四岁時“'''躬耕于泰山之下,遇大雨雪旬日不得归,因思父母,而作梁山之歌。'''”(见《[[淮南子]]》<ref>[https://ctext.org/huainanzi/zh 《淮南子》]</ref> ) 他後來移居武城,十六歲拜孔子為師,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就是师从曾子而[[孔伋]後又传授弟子[[孟子]]。子輿勤奮好學,謹遵師教,『'''於子言無不悅'''』。他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即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了?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認真複習了? 曾參隨孔子從楚國返回魯國後,每日在家白天躬耕隴畝,晚間學習到深夜,非常刻苦。他沒有任什麼官職,生活很是窘迫。魯國的國君聽說了曾參的品行後,對他非常關心和同情,決定贈以“食邑”。但曾參以為 “食邑”是只拿俸祿不做事,不如自食其力為好,於是固辭不受。 這時,派來的使者好心的勸說曾參:“先生非求於人,為何不受?”曾參對使者誠懇的說:“我常聽說,受人者畏懼於人;與人者驕傲於人。縱然與人者並不驕傲,但我能不畏懼嗎?”經過再三推辭,曾參終於沒有接受國君贈給的食邑。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就稱讚說:“曾參的話,是足以保全他的節操的。”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曾参二十七岁時,孔子卒,曾参若父丧而无服,守孔子墓。孔子去世後,曾參、[[子夏]]、[[子張]]、[[子游]]、[[有若]]等弟子們沉痛守喪三年。在滿三年時,共同行了大禮,失聲痛哭而歸。此時,子夏、子張、子游三個人提出:有若的長相酷似老師,想把有若當作孔子,以對老師的誠意和禮節來事奉有若,表示對尊師的敬意。 曾參聽後,非常生氣,立即起來反對,嚴正陳詞:『這可不行,夫子的盛德好像純潔的江水沖洗過,又像秋天的陽光照耀過,還像廣闊無邊的天地一樣聖潔,相貌相似的人怎麼能比得了呢?』曾參一番言語,眾人聽後嘆服不已,深為曾參對老師的真誠和對禮儀的一絲不苟所感動。 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曾参三十八岁。武城大夫聘曾参为宾师,设教于武城。曾参五十岁时,“'''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皆不应命。'''”鲁悼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46年)曾参六十岁。与[[子夏]]、[[段干木]]等设教于西河一带。 孔子之後,曾參承繼孔子道統,勇敢的擔負起推行道義、仁德的重任。他說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他還編著了《[[大學]]》<ref>[https://ctext.org/liji/da-xue/zh 《禮記·大學》]</ref>、《[[孝經]]》<ref name="孝經">[https://www.ginifab.com.tw/promo/xiaojing.html 《孝經》]</ref>等經典著作,被後人稱為“[[宗聖]]”。 [[鲁悼公]]三十五年(公元前432年)曾参卒,年七十四岁。<ref>[http://www.zengshi.net/bbs/a/a.asp?b=68&id=285605 《曾子年表》]</ref> == 影片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oA_geaMku4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64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認識儒家「宗聖」曾子}}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WyLT87kY&t=3s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64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曾子 馮翊綱說人解字 20180315 作者: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UfayK7okBk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64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7上L02補充動畫-曾子 作者:翰林國中國文}}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YwV_HLpB1Y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64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新二十四孝中國木偶劇 22曾參杖責不走 }} ==文獻資料== [[Category:中國成語]]
返回「
曾子耘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