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0.160.13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兆峰 的原始碼
←
李兆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兆峰 | 外文名 = Li ZhaoFeng | 图像 = [[File:李兆峰.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6%9D%8E%E5%85%86%E5%B3%B0&src=tab_www&correct=%E6%9D%8E%E5%85%86%E5%B3%B0&ancestor=list&cmsid=96b50a895bd58b83b6d53cd5af941552&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5#id=265426f91e7fdf11599f91b817e1c8d7&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10022027-29992066.html 图片来源360搜索]]] | 图像说明 = 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出生日期 = 1976年 | 出生地点 = 江苏淮安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 '''李兆峰''',男,[[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汉族,1976年生,[[江苏]]淮安人。1998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5年3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半导体集成中心做研究员 <ref>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48817 李兆峰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ref>。 ==人物履历== 2002年7月至2004年11月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领域为光子晶体, 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中科院半导体所做博士后继续光子晶体领域的研究, 2007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土耳其]]Bilkent大学纳米研究中心(EkmelOzbay组)做博士后,从事光子晶体,特异材料(Metamaterial),表面等离子体(Surfaceplasmon)等研究; 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XiaodongYang组)做访问学者从事纳米光学,表面等离子体领域的研究; 2015年3月加入中科院半导体所半导体集成中心做研究员,研究领域纳米光子学与光电子学 。 ==研究领域== 纳米光学与光电子学,特异材料(Metamaterials),表面等离子体(Surfaceplasmonics),光子晶体,共振型集成光学陀螺等<ref>[http://school.freekaoyan.com/bj/semi/2020/05-25/15904091261188021.shtml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兆峰 ],中国科学院, 2020-05-25</ref> ==科研成果== 目前为止,共发表了40篇SCI期刊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5篇(1篇PRL,1篇Adv.Opt.Mater.,6篇APL,1篇PRB,1篇PRE,3篇Opt.Express,以及其他12篇SCI论文)。根据googlescholar的统计数据,总被引用次数(包括但不限于SCI引用次数,下同)超过870次(H-index数值为15),其中从2010年以来共被引用超过720次,其中超过100次引用的论文有3篇(2篇为第一作者)。重要成果如下: (1)研究了双各向异性特异材料(bianisotropicmetamaterials)的本构关系(constitutiverelations),基于透射和反射系数,倒推出本构关系中的有效参数(介电常数,磁导率,和电磁耦合系数),得到简洁的公式。成果发表在2009年的PhysicalReviewE,目前"他引用"超过130次。 (2)研究了平面(二维)手性纳米结构在红外波段的非对称透射现象。构建了等价的光学集总元件模型(opticallumpedelementmodel),并推导出简明的公式。首次提出通过改变损耗系数的各向异性来操纵平面手性纳米结构的非对称透射的大小程度。成果发表在2013年的AdvancedOpticalMaterials第1卷。【注:AdvancedOpticalMaterials是AdvancedMaterials新的姊妹期刊】 (3)设计并研究了亚波长孔径中透射的电磁波经过径向光栅的散射形成类似贝塞尔波束的现象。成果发表在2009年的PhysicalReviewLetters。 (4)设计三维手性特异材料(chiralmetamaterials)并研究了它们的旋光特性以及在获取负折射率材料中的应用。发表系列文章于AppliedPhysicsLetters(2010,2011),JournalofOptics(2013)Opticsexpress(2010)等期刊上,合计引用次数超过200次 。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科学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兆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