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23.11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济深 的原始碼
←
李济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李济深(1885年11月6日—1959年10月9日),字任潮,原名李济琛,出生于中国[[广西梧州市龙圩区]],[[中国]][[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黄埔军校]]第一任副[[校长]]、[[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领导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济深 | 圖像 = [[File:T013ac4a1800ffaadd9.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3ac4a1800ffaadd9.jpg?size=400x508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 | 出生日期 = 1885年(乙酉年)11月6日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李任潮 | 職業 = [[中国]][[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黄埔军校]]第一任副[[校长]]、[[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领导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领导人。</br>筹建政协。 }} 李济深(1885年11月6日—1959年10月9日),字任潮,原名李济琛,出生于中国[[广西梧州市龙圩区]],[[中国]][[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黄埔军校]]第一任副[[校长]]、[[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领导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创始人、领导人。<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李济深是[[中国]][[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黄埔军校]]第一任副[[校长]],、[[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领导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曾留学日本。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师长]],西江善后督办、[[黄埔军校]]第一任副[[校长]]、[[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北伐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留守广州1927年曾参与[[蒋介石]]的反共活动。1933年联合十九路军[[蔡廷锴]]等在福建组织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一致抗日的号召,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共政策。 1948年就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后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9年10月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 == 人物生平 == '''年表''' 1885年,出生。 1909年,被保送到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名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官,历时五年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20年,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后任师参谋长 。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22年,兼任第一师代理师长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23年,升任第一师师长兼参谋长,并兼任西江善后督办,大元帅大本营西江办事处处长等职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24年,被任命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 。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26年,在国家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候补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27年,到上海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反共会议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32年,曾组织“抗日军人联合会”,图谋反蒋,未成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33年,被蒋介石第二次“永远开除党籍”。<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37年,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职,还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44年,在家乡广西苍梧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45年,被选为(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46年,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并被推选为主席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47 年,被国民党中央以“背叛党国”的罪名第三次“永远开除党籍”,并被“全国通缉”。<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48年,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49年,代表民革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1959年10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ref>[https://fo.ifeng.com/special/dadexuezhe/dade/detail_2010_08/23/2154172_0.shtml 李济深], 凤凰网, 2010年08月23日</ref> '''年少立志''' 1885年,李济深出生于广西[[苍梧县]]大坡乡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1909年被保送到设在保定的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名[[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官,历时五年。 [[File:T016921b6dce8454e63.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6921b6dce8454e63.jpg 原图链接]]]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当晚,李济深为阻止清军南下镇压革命运动,和同寝室的[[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六弟[[何贯中]]等同学行动起来,破坏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成功阻止了清军南下镇压革命运动,为革命党人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1911年底,他闻知广东军政府组织北伐军讨伐[[清政府]]后,满腔热情地到上海,找到军长[[姚雨平]],要求参加战斗。此时,姚雨平正为部队缺乏军事人才而着急,李济深的到来恰似雪中送炭,立即被姚雨平委任为作战参谋,直接参与全军作战计划的制定和指挥工作。[[姚雨平]]率领的广东军是北伐军中的[[主力部队]],奉[[孙中山]]令,沿津浦铁路向北进攻。在北伐过程中,李济深初步展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积极协助姚雨平整编军队,认真制定作战计划。为了使作战计划更加详细与周全,他亲自到前线侦察地形,选择行军路线。他主动请缨,直接到前线指挥作战,在[[固镇]]、[[宿州]]、[[徐州]]三次大败清军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津浦线主战场的节节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各路北伐军,迫使清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袁世凯实行[[南北议和]]。李济深因为在作战中有勇有谋,战功卓著,被姚雨平破格提拔为第22师参谋长。 1914年,李济深以优异成绩在陆军大学毕业后,不但被留校任教,还在陆军部军学司担任职务。在任教期间,李济深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军事理论素养,悉心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军事人才。许多人后来成为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高级将官。如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的[[徐永昌]],广西省主席、集团军司令的[[黄旭初]]等,都是他的学生。因此,李济深在军政界声望极高,有“全国陆军皆后学,两粤名将尽门生”的声誉。 1920年,李济深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后任师参谋长。1922年,第一师师长[[邓铿]]被刺身亡后,兼任代理师长。1923年以后,正式升任为第一师师长兼参谋长,并兼任西江善后督办,大元帅大本营西江办事处处长等。 1924年1月,孙中山决定创办[[黄埔军校]],李济深被任命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委员长[[蒋介石]])。2月,任黄埔军校教练部临时主任。3月,又任军构入伍试验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当时,李济深因还在[[西江]]练兵,这些工作都由[[邓演达]]代理,5月,李济深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教练部少将[[主任]]。 1925年 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升任军长,并晋级为[[陆军上将]]。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任东征军第二纵队纵队长。随后又任国民革命军南路总指挥。率[[陈铭枢]]、[[张发奎]]等部南征[[雷州半岛]]和[[琼州]]。对广州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作了贡献。 1926年 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济深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候补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4月,又兼任黄埔军校副校长。7月,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李济深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上将总参谋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留守主任,并代行总司令职权(总司令蒋介石在前方指挥作战)。此外,还兼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广东省政府军事厅厅长、黄埔军校副校长、第四军军长等职,总揽广东党政军全权。所部第四军两个师和叶挺独立团,由副军长陈可钰率领,参加北伐,攻必克,战必胜,使第四军获得“铁军”光荣称号。 <ref>[http://www.gov.cn/gjjg/2008-11/21/content_1155727.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简历], 中国政府网, 2008年11月21日</ref> 1927年4月初,李济深和[[古应芬]]到上海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反共会议。会后,返回广州,发动“四·一五”政变,派军队包围中华全国总工会广东办事处和省港罢工委员会,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查封工会、农会、学生会等革命团体,杀害[[邓培]]、[[萧楚女]]、[[熊雄]]等两千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李济深担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和第八路军总指挥。9月,国民党宁、汉、沪三方合流后,又任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曾派重兵围攻进入潮汕的[[八一南昌起义]]军。 '''联共反蒋''' 1929年3月,在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爆发[[蒋桂战争]]。3月15日,蒋介石以伙同[[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扣押,软禁于南京汤山,剥夺军政大权,并“永远开除党籍”。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李济深被释放。11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李济深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办公厅主任和训练总监。但李济深没有接受蒋介石的收买,不久离开南京到广州,开始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政治活动。 [[File:T0131461d58aa7d399d.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31461d58aa7d399d.jpg 原图链接]]] 1932年组织“抗日军人联合会”,图谋反蒋,未成。后又联合[[方鼎英]]、[[陈铭枢]]等组织“革命军事委员会”,成为当时拥胡反蒋的军事首领。5月,李济深被任命为[[鄂豫皖]]“剿匪”副总司令,坐镇蚌埠,他委派黄埔进步学生[[刘广]]、[[秦湘溥]]、[[曾致祖]]三人为上校参议,并委派他们外出视察工作,蒋介石深为提防,他们三人在武汉时,蒋介石特务组织“[[蓝衣社]]”武汉小组将他们秘密逮捕并杀害。李济深获悉后,写下长信痛骂蒋介石,并愤然与蒋绝交,然后辞职不干。不久李济深去香港,第二年走上公开反蒋的道路,即“[[福建事变]]”。 事变期间,李济深、[[陈铭枢]]曾通过[[蔡廷锴]],派人至闽西前线与红军商谈合作反蒋抗日的事宜。当时,双方代表共同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但“左”倾路线执行者王明认为李济深是“军阀”,“福建人民政府是投机”,因而双方未能实现合作。蒋介石趁机重兵镇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在3个月内就失败了。后来,[[毛泽东]]评论此事,认为中共是“痛失良机,良机痛失”。 1933年10月23日,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中常会,将李济深第二次“永远开除党籍”。11月20日,李济深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率领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反蒋军事政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从此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李济深被选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不久,福建事变被蒋介石镇压,李济深逃亡香港。后又在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出版《[[大众日报]]》,继续进行反蒋抗日宣传。 <ref>[http://www.hoplite.cn/Templates/hpbxj0008.htm 黄埔军校副校长-李济深], 中国黄埔军校网, </ref> '''拥蒋抗日''' 1935年7月25日,李济深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原十九路军将领在香港建立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简称“大同盟”,李济深为主席。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李济深向全国通电反对内战,分别致信[[宋庆龄]]、[[何香凝]]、[[张群]]和[[吴稚晖]],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李济深等人接受了中共主张的“[[逼蒋抗日]]”。“父亲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就主动上庐山和同是民主派的[[冯玉祥]]一起找蒋介石面谈,说蒋介石如果不立即对日作战,他们就以政治家地位与蒋介石对峙;如蒋介石执行抗战,他们就以军人的地位服从他的驱策。”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李济深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主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蒋介石鉴于全国的抗日形势,撤销对李济深的通缉令,并任命李济深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职,还授予李济深陆军一级上将军衔。新四军成立后,李济深希望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所联系的地方武装,编入新四军战斗行列,参加抗战。他派[[李任夫]]与[[叶挺]]接洽,叶挺十分欢迎,当即将表册等送军政部转蒋介石核示,结果被拒绝了。 1938年8月,抗战形势日趋严峻,李济深等人发表宣言,号召盟员拥护政府,抗战到底。同年10月,服从蒋介石命令,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宣布解散。 <ref>[http://www.hoplite.cn/Templates/hpbxj0008.htm 黄埔军校副校长-李济深], 中国黄埔军校网, </ref> '''组建民革''' 1944年桂林沦陷后,他和一部分军人和进步人士,在家乡广西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 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济深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济深联络[[冯玉祥]]等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曾两次在庐山与蒋介石面谈,批评蒋的内战政策。 1946年3月至4月,李济深联络[[李章达]]、[[蔡廷锴]]等先后两次会晤,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并被推选为主席。7月31日国民革命政府授任[[周濂]]、李济深、[[但懋辛]]、[[李杜]]、[[张钫]]、[[石敬亭]]、[[郭汝栋]]、[[金汉鼎]]等八人为国民革命军上将(均为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同时,蒋介石三次邀请李济深到庐山,李济深对蒋介石彻底绝望后留下一封长达19页的万言书,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他以送儿子李沛金出国之名到了上海,并且秘密会见了孙夫人[[宋庆龄]]和中共的[[董必武]],向他们征求了组建国民党民主派组织的意见。得到二人首肯后,李济深决定到香港组建民革。 1947年2月,李济深一家迁往香港。此时他已公开打出反蒋旗帜。3月9日,李济深在香港发表《对时局意见》,号召国民党内“每一个对国家负有责任感的人”,都应勇敢地站出来“改正党内反动派的错误政策”。该文见诸报端之后,在国内外激起千层浪,蒋介石大为光火,5月,国民党中央以“背叛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第三次“永远开除党籍”,并下令“全国通缉”。李济深却仅仅一笑置之。事实上,就在李济深抵港后,他就在着手创建一个国民党民主派组织。 1947年5月4日,李济深邀请[[何香凝]]、[[蔡廷锴]]等人到他的寓所聚会,商讨酝酿已久的建立国民党民主派革命组织问题。会上决定,由李济深、[[何香凝]]联名写信给上海的“民联”(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负责人[[谭平山]]、[[柳亚子]]、[[郭春涛]]、、[[封裔忠]]、[[陈铭枢]],邀请他们来香港共商大计。这封信最后被写在一块巴掌大的绸巾上,缝在衣服衬里。当年10月份,[[谭平山]]、[[柳亚子]]、[[陈铭枢]]等人陆续抵达香港。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宋庆龄]]被推选为名誉主席,李济深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5月5日,发表通电,代表民革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12月,应中共中央邀请离开香港北上,到达东北解放区。 民革成立之后,李济深便发动了一系列旨在分化瓦解国民党、推翻独裁统治的活动。他先后发表《巩固统一战线,粉碎和平阴谋》、《反抗凶残的掠夺》等文章,揭露蒋介石独裁政府罪行,号召人民坚决起来斗争。 他还去函劝告[[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指出当机立断与美蒋决裂,向人民靠拢,才是唯一出路。1948年底,他亲笔写信给白崇禧“革命进展至此,似不应再有所徘徊观望之余地……望站在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立场,依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反独裁、反戡乱主张,赞成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联合政府,立即行动,号召全国化干戈为玉帛,其功不在先哲蔡松坡之下也。” 除策反工作外,李济深还派人在四川、西康、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国民党统治区组织反蒋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动摇国民党后方的反动统治,配合人民解放战争。 同时,他还坚决反对[[美国援蒋]]。1948年10月22日,他一度联合在港的八个民主党派,为美帝侵华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控诉书]]》,揭露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政府援助蒋介石打内战和侵略中国的事实,要求联合国促成美国政府立即撤退在华美军,停止援助蒋政府,并废除一切中美不平等条约。 '''筹建政协'''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口号”,并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毛泽东]]亲自致信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人士,提出加强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的合作、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等问题。一接到这封信,李济深和[[沈钧儒]]均非常高兴,表示会完全支持毛泽东的建议并立即响应。 事实上,当时的政界,走“[[第三条道路]]”的呼声一度很高。1948年6月,[[宋子文]]亲自到香港约李面谈,希望与李济深合作,疏通[[张发奎]]、[[余汉谋]]、[[薛岳]]、[[龙云]]及原十九路军旧部和桂系地方势力,在广东另组政府,重举孙中山旗帜,推翻蒋介石,由广东政府直接与中共谈判。 1948年秋,美国政府也派遣曾任国民党招商局局长的[[蔡增基]]专程来港充当说客,想说动李济深出面组织一个新政府,由美国给予支持,以代替蒋介石政府。后来,美国总统还派一个记者身份的人找李济深,再次提议成立“第三政府”,李济深都坚决予以拒绝。 1948年秋,中共中央多次邀请李济深去解放区参加新政协会议和联合政府。当时李济深在香港的活动已成效显著,但由于筹备新政协的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李济深名列中共邀请名单的首位。在[[何香凝]]等人的推动之下,李济深决定与[[朱蕴山]]、[[吴茂荪]]、[[梅龚彬]]、[[李民欣]]一同北上。当时的国民党特务和港英政府对于共产党护送民主人士北上,多方阻挠。他们都认为只要把李济深扣住在香港,就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筹码。为此,[[潘汉年]]曾专门向李济深秘密通报[[周恩来]]的指示及安排他北上的准备工作。 当时周恩来亲自安排,租了一艘从香港直航大连的苏联货轮,为了不引起注意,登船时间也被安排在年末假日期间。当时正是圣诞节的第二天,全香港都沉浸在过节氛围之中,就连设在李济深家周围的暗探也有点心不在焉。当晚,在[[潘汉年]]和[[钱之光]]等人的周密安排下,李济深与[[朱蕴山]]、[[吴茂荪]]等人,登上一艘小游艇,还带了酒菜,装着泛舟游览的样子,在维多利亚港间流连。一个多小时后,趁着天色渐暗,小游艇悄悄靠上苏联货轮“阿尔丹号”,李济深迅速登上船。[[章乃器]]、茅盾夫妇、[[彭泽民]]、邓初民、[[施复亮]]、[[洪深]]、[[马叙伦]]等人已与之在船上会合。当天晚上,货轮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香港。10多天的航行过后,顺利抵达大连码头。 1948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致电李济深:“闻公抵沈,敬表欢迎。”同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5人联名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对中共中央提出的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表示完全的支持。 1948年2月3日,李济深致电[[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表示愿以自己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密切配合中共的政策和主张。 1949年6月15日,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凯歌声中,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开幕,开幕式上,抑制不住激动的李济深代表民革发表讲话,他说:“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是建设一个符合人民愿望的新中国的开始,我们是以非常的欢欣鼓舞的心情来参加的。”【注:1949年11月、1956年2月和1958年11月,在民革第二、三、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济深均当选为民革中央主席。】 1952年与[[叶恭绰]]等人联名致信[[毛泽东]],呼吁保护北京广东新旧两义园的民族英雄[[袁崇焕]]遗墓,使袁墓古迹得以保存。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ref>[http://www.hoplite.cn/Templates/hpbxj0008.htm 黄埔军校副校长-李济深], 中国黄埔军校网, </ref> '''盼国统一''' 新政协会议后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当选为政府主席,李济深与[[朱德]]、[[宋庆龄]]等6人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李济深先生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积极从事国家政权建设。他真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在制定大政方针,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统一,增强同各国人民的友谊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59年10月9日,李济深因病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留下了“我与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的诗句。 <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44956/12383247.html 李济深:革命元勋的抗日岁月 遗言“要见九州同”], 中国共产党新闻, 2010年08月09日</ref> == 历史评价 == [[杨尚昆]]:李济深先生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可敬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和卓越的领导人,也是同我们党长期合作的一位老朋友。他为民主革命、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李济深是爱国民主人士、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振兴事业,为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进程:[[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爱国革命坚定不移,虽经历坎坷,但面对时代的挑战,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力量和道德勇气。祖国统一是最牵动晚年李济深心弦的一件大事,他曾多次发表讲话和文章,敦促台湾国民党当局和在台的旧部故交,不要忘记孙中山先生的教导,以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利益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志,及早走上正确的道路。在他逝世的前四天,写下“十年国庆万年红,衡麓光辉永照中;我与全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的诗句。 <ref>[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89303/89305/6021384.html 在李济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杨尚昆)], 中国共产党新闻, 1985年11月06日</ref>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3/072ngk75k9ss0pg.html 人物年表及评价], 名人简历, </ref> '''李沛金'''(李济深先生之子):“父亲不但深信三民主义,平等对待所有的人,他还是一个真诚、坦率、勤俭值得信赖的人。他从不以权谋私,因此尽管他是一个来自广西的外乡人,却能管理好广东这个有着强烈地方主义色彩的省份,而且深得民众的喜爱。” [[白崇禧]]:“作为广西人的李济深,因其高贵的品格和诚挚待人的作风而在广东军中被广东将官拥戴为领袖。” [[黄绍竑]]:“即使手握行政和军事大权,他也不滥用职权,他严于律已,克已奉公,而且平易近人。”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3/072ngk75k9ss0pg.html 人物年表及评价], 名人简历, </ref> == 人物故居 == [[File:T01085454846993dffc.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085454846993dffc.jpg 原图链接]]] [[李济深故居]]位于梧州市苍梧县料神村。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先生1885年诞生于此。故居1925年建,庄园式砖木结构建筑,四周筑围墙和四角炮楼,内为四合院式厢房和楼房,天面回廊过道与炮楼通,兼具中西建筑艺术。占地3040平方米。后山有苍翠古铁树林,风景幽雅。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1929年,李济深被[[蒋介石]]囚禁汤山获释后居于此,1936年在这里召开过民族革命同盟会。抗日时期联络国共两党及文化界人士[[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朱蕴山]]、[[梅龚彬]]、[[陈希周]]、[[宣侠父]]等人商讨敌后抗日事宜。1944年接受周恩来建议回旧居组织民众武装,并与董必武派遣的一批爱国文化人士在这里组织了“南区抗日委员会”,开展敌后抗日并且与延安保持电讯联系。 大门口嵌着一块大理石,上面刻着[[胡耀邦]]亲笔题写的“李济深故居”5个大字。顺着扶梯登上二楼,四周回廊上西式栏杆别致,门窗上雕的花草图案,增添了古色古香的色彩。二楼是李济深的卧室和会客室、电报室,大体仍保持着当年的摆设。解放后,李济深故居曾多次进行维修,1997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人为中西建筑艺术以及居室与炮楼完美结合叹为观止,著名民主革命家、前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的儒将风范和革命业绩更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中國大陸軍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济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