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193.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的原始碼
←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big> ''' |- | [[ File:图片322.jpg|缩略图 |居中|250px|[http://pic34.photophoto.cn/20150131/0017029511518165_b.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photophoto.cn/pic/16413637.html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创作年代: 晚唐 文学体裁:诗 作者:[[李商隐]] |}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641291.html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 诗词名句网</ref>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ref>[https://wenda.so.com/q/1461516295722240?src=150&q=%E6%9D%8E%E5%95%86%E9%9A%90%E7%AE%80%E4%BB%8B 李商隐的个人简介 ] 360问答</ref> ==诗词正文== {{Cquote|<万草已凉露,开图披古松。青山遍沧海,此树生何峰。 孤根邈无倚,直立撑鸿濛。端如君子身,挺若壮士胸。 樛枝势夭矫,忽欲蟠拏空。又如惊螭走,默与奔云逢。 孙枝擢细叶,旖旎狐裘茸。邹颠蓐发软,丽姬眉黛浓。 视久眩目睛,倏忽变辉容。竦削正稠直,婀娜旋敷峰。 又如洞房冷,翠被张穹笼。亦若暨罗女,平旦妆颜容。 疑袭气母,猛若争神功。燕雀固寂寂,雾露常冲冲。 香兰愧伤暮,碧竹惭空中。可集呈瑞凤,堪藏行雨龙。 淮山桂偃蹇,蜀郡桑重童。枝条亮眇脆,灵气何由同。 昔闻咸阳帝,近说稽山侬。或著仙人号,或以大夫封。 终南与清都,烟雨遥相通。安知夜夜意,不起西南风。 美人昔清兴,重之犹月钟。宝笥十八九,香缇千万重。 一旦鬼瞰室,稠叠张羉罿。赤羽中要害,是非皆匆匆。 生如碧海月,死践霜郊蓬。平生握中玩,散失随奴童。 我闻照妖镜,及与神剑锋。寓身会有地,不为凡物蒙。 伊人秉兹图,顾眄择所从。而我何为者,开颜捧灵踪。 报以漆鸣琴,悬之真珠栊。是时方暑夏,座内若严冬。 忆昔谢四骑,学仙玉阳东。千株尽若此,路入琼瑶宫。 口咏玄云歌,手把金芙蓉。浓蔼深霓袖,色映琅玕中。 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形魄天坛上,海日高瞳瞳。 终骑紫鸾归,持寄扶桑翁。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诗词网>}} ==名家点评== 清·[[姚培谦]]:前四句从画松起手,将"此树生何峰"一语贯下。下文但言松,而画在其中。"狐根"下三十二句,写松状之奇古。"昔闻"下八句,言此松精灵,应与清都、绛圆相通。"美人"下十二句,言此画贵室虽得之而不能有。"我闻"下十句,言己之贵重仙画。"忆昔"下十句,言往时亲见之松,久不得见。末四句,想此松形魄在天坛海日间,我愿将此画寄与此翁也。(《李义山诗集笺注》) 清·屈复:一段画松。二段正直。三段灵气独绝。四段从真到画。五段暂时沉沦,终非凡物。六段终为我有。七段就松生慨。(《玉溪生诗意》) 清·[[沈厚塽]]:纪昀曰:前一段规仿昌黎,斧痕不化,累句亦多。"淮山以下,居然正声。入后更层层唱叹,兴寄横生,伸缩起伏之妙,直与老杜"国初以来画鞍马"一章意境相似也。韵多重押,古诗不忌,汉魏诸诗可复按也。若右丞"万国仰宗周"一章,则万无此理矣。(《李义山诗集辑评》引) 清·冯浩:极力描摹,波澜叠起。前以松比李肱而美之,后借学仙时所见以自慨,结寓近君之望。此为尚未第时作。(《玉溪生诗集笺注》) ==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ref>[https://wenda.so.com/q/1387286148061707?src=150&q=%E6%9D%8E%E5%95%86%E9%9A%90 李商隐简介] 古诗文网</ref>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0ec36385cc.aspx 令狐楚简介] 古诗文网</ref>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ref> [https://www.360kuai.com/pc/9a8130017e41f4fa9?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李商隐这首诗以物言志,把内心的悲苦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0-08-15 09:08</ref> ==视频== <center>'''专家讲述李商隐写诗缘故!'''</center> <center> {{#iDisplay:z08821el6j1|780|4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100 哲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