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82.6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霞卿 的原始碼
←
李霞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李霞卿.jpg|thumb|right|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9026863995&di=6abe76454331244547fea21ad1774a0f&imgtype=0&src=http%3A%2F%2Fp2.qhmsg.com%2Fdr%2F270_500_%2Ft0106dcfa90e9940a99.jpg 原图链接] ]] | 图像说明 = '''<big></big>''' | 出生日期 = | 国籍 = | 籍贯 = | 职业 = | 母校 = | 研究领域 = }} '''李霞卿'''(1912年4月16日-1998年1月24日),生于1912年,广东省海丰县人,其父李应生是位爱国志士,曾在上海法国租界巡捕房中担任高级翻译,后与他人共同组建上海民新影片公司。童年时,她随父到过欧洲,学过法语,14岁便以李旦旦的艺名从影。 先后在多部影片中出演角色,成为影星。1929年,民新影片公司并入华联影片公司后,她结束影星生涯,和新婚丈夫一道去欧洲,先在英国一间私立学校读书,后入瑞士日内瓦康塔纳飞行学校学飞行,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一生共经历了三次婚姻,1998年因病在美国去世,终年86岁。 ==生平介绍== 李霞卿,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富商家庭。李霞卿父亲李应生是位爱国志士。1911年10月25日,李应生和胞弟李沛基炸死了清朝驻广州军队的头领凤山将军,为革命军攻占广州立下头功。李霞卿的祖母徐慕兰就是中国近代著名事业家徐润之侄女,女革命家徐宗汉之胞姐。父亲曾在上海法国租界巡捕房中担任高级翻译。童年时,随父到过欧洲,学过法语。回国后在香港及上海中西文学校读书,精通英语。受家庭的影响和东西方文化的熏陶,她思想活跃,爱好多样,胆识过人。 ==明艳风采== 1926年,其父在上海与他人共同组建上海民新影片公司。李霞卿在民新影片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玉洁冰清》中担任女主角的妹妹,演出很成功。此后,在《和平之神》、《海角诗人》、《天涯孤女》、《五女复仇》、《西厢记》、《木兰从军》等影片中担任主角或重要配角,成为名噪一时的影星。 1929年,民新影片公司并入华联影片公司后,她便结束影星生涯,和新婚丈夫一道去欧洲,先在英国一间私立学校读书,后入瑞士日内瓦康塔纳飞行学校学飞行。<ref>[http://www.flyingtiger-cacw.com/gb_695.htm 从电影明星到女飞行员]</ref> ==国难之危== 1935年转到美国奥克兰波音航空学校深造。在名教练指导下,她刻苦学练,很快掌握各种复杂的飞行技术。1935年5月15日,她在奥克兰机场上空练习难度较大的翻筋斗飞行,因座椅皮带松开,突然把她抛出机舱之外。在危急时刻,她冷静果敢,迅速打开背上的救生伞,降落在附近的旧金山海湾里,为美国海军救出,在美国轰动一时。她因此成为美国妇女航空协会会员,并加入卡特皮勒飞行俱乐部。她在美国飞行界成名之后,仍不忘爱国。同年12月,归国到上海。后到香港西南航空公司任见习驾驶员,不久辞职返沪。 1936年,她在上海作精彩的飞行表演,引起轰动。同年,她又在国内作了从上海到湛江、北平到成都的两次长途飞行。 1937年8月,“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战火烧到家门口,她亦被卷进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先后在救护学校和难民营工作。 1939年初,应美国援华药物局的邀请,她驾驶“新中国精神号”的单翼轻型飞机,访问纽约、华盛顿、巴梳、圣地亚哥、盐湖市、洛杉矶等大中城市,开展广泛的国际援华抗日活动。每到一处,都受到华侨和当地友好人士的热烈欢迎。 1940年,她驾机飞往南美洲一些国家进行抗日宣传募捐。在秘鲁,她驾驶军用飞机作了长达1个小时的飞行表演,募捐4万元。秘鲁航空部长前往观看,为她的演技拍手叫好,并赠给她一枚航空金质徽章。 1940年3月,美国《远东》杂志记者对她进行专访,问她驾机单独远飞是否是冒险的问题,她回答:“面对侵略,中国为了图存,我们正在忍受着苦难”。“所有的中国人,不论在国内或在世界各地,为了祖国,是很少想到危险的。”这些话,道出了她万里飞行的原因。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因为偶然的原因,李霞卿踏入了演艺的路途,并一度使自己的名字变成了艺名“李旦旦”。 1926年2月,李霞卿的父亲[[李应生]]和电影先驱[[黎民伟]]合作,在上海成立了电影公司上海民新公司。黎民伟负责影片拍摄的艺术方面,李应生负责影片拍摄的商业方面。李应生担任了公司总经理兼董事会主席。 上海民新公司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名为《玉洁冰清》,表现富家子弟黄伯坚与渔民女儿素仙苦恋的故事。当时,剧组主演均已敲定,只缺片中素仙的妹妹琼仙的人选,因为她在剧中的年龄太小,只有十四五岁。最后,电影主演之一、黎民伟的夫人林楚楚,想到了李应生的女儿李霞卿。当时,在中学读书的李霞卿,只有十四岁,活泼可爱,年龄、性格均与角色吻合。李应生开始还犹豫,怕李霞卿缺少表演经验,演戏演砸。但在黎民伟等的劝说下,最终同意李霞卿去拍电影。结果,从未拍电影、“满脸稚气、一条辫子”的李霞卿,以不怯场的本色表演,赢得了导演卜万苍和编剧欧阳予倩的肯定。她也给自己起了艺名:李旦旦。 《玉洁冰清》上映后一炮打响,在上海引起了轰动。影星胡蝶都在电台评论时对她赞叹不已:“上海人大饱眼福,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了!”从此她一发不可收,又主演了《海角诗人》、《西厢记》、《木兰从军》等影片,均有不俗表现,成为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最红的影星之一,与黎民伟的夫人林楚楚齐名。 有件事可反映李霞卿当时的影响力。在1928年中秋的“圆月繁星”群众评选活动中,[[李霞卿]]与[[胡蝶]]、[[阮玲玉]]等明星一起被评为“星级七姐妹”。当时,她年仅16岁。<ref>[http://haiwai.people.com.cn/BIG5/n/2012/0413/c233337-16939430.html 海外網 - 中國首位女飛行員李霞卿:與胡蝶周璇並稱七姐妹 ]</ref> 关于李霞卿青年时代的外貌,1937年,一位采访过李霞卿的记者这样描述:“皮肤很细腻,微有几粒雀斑,愈显得秀丽非凡。口的姿式像一颗初熟的樱桃,又像一双菱角,瓜子脸儿,弯弯的眉毛,身体硕长,一望而知是位典型式的广东女子。”在电影《西厢记》中,也可以看到这位默片女星的神态。她长着一张典型的民国女星脸庞:圆润、粉扑扑的。 ==李霞卿息影之谜== 让人惊诧的是,1928年,演艺生涯风头正劲时,李霞卿突然告别影坛,去了英国留学。此时距她开始演艺生涯,仅仅过了两年。 关于李霞卿息影有一个传闻。在拍电影《木兰从军》时的一天深夜,上海民新公司遭歹徒洗劫,许多钱款被抢。李霞卿勇斗歹徒,一连击倒两个歹徒,又将匪首推入黄浦江。事后,李应生为表彰女儿,在《木兰从军》情节中,加了一段“飞马追敌”的插曲。拍完电影后,李应生让李霞卿由李旦旦改回原名,暂时息影。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早期电影人研究专家凤群认为,这个情节没有史料依据,属于编造的情节,“李应生与黑帮老大杜月笙关系非同一般,一般歹徒哪敢得罪?” 不过,加拿大女作家、中国早期女飞行员研究专家Patti G ully(以下简称Patti)认为,安全问题是李应生让李霞卿息影的原因,“她非常著名,她父亲挂念她的个人安全,担心她被绑架。” 凤群则认为,李霞卿息影,是因为爱情的缘故。当时,李应生辛亥革命的老战友、民国奇女子郑毓秀,将自己的侄子[[郑白峰]]介绍给了李霞卿,他们相识并相爱。郑白峰当时任国际联盟的秘书,住在法国。李霞卿为了和郑白峰在一起,就停止了在国内拍电影。 有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折射了李霞卿对电影的心态。1937年,一位记者在上海采访了李霞卿。当时,她已经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女飞行员。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她是否还有意拍一部“航空”的影片,来提倡国防,来宣传航空事业。记者得到的回答是:“请你别提这事吧”。记者描述了她说这话时的神态:“她突然面红过耳,愀然不乐,好像对她有了一种绝大的侮辱似的。”Patti分析认为,李霞卿把她的激情从表演转移到了飞行上,大概为她从前对电影的狂热感到难为情。 但[[李霞卿]]并没有彻底放弃电影,也没有厌倦它。在海外的时候,她继续出现在新闻纪录片当中。她在业余时间研究西方新的电影技术,以使它们能应用到中国的电影业中。1939年,在美国飞行的时候,她在一部名为《争议通道》(D isputedPassage)的好莱坞电影中露脸了。在里面,她扮演了一个中国女飞行员。她表演用的飞机,就是她飞行巡游所用的那架飞机。她把表演报酬捐给了中国救济基金。 ==被日本通缉的女飞行员== “日本帝国的威胁到来之后,我母亲继续用她坚韧的努力来反抗侵略。她在上海开了三个医院和一个学校。当时日本人要抓我母亲,她后来到美国去了。”近日,李霞卿的儿子郑柏士通过电话,向南都记者讲述了他母亲当年抗日的事。郑柏士目前和爱人Susan住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威德福的一个农场,毗邻美国沃思堡市。他们在那里遛马、养驴,还在池塘里养鱼,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退休前,郑柏士从事一份贴墙纸的工作,住在美国加州。退休后,他搬到了这个德州农场。 1933年,李霞卿在瑞士日内瓦的康塔纳飞行学校开始了飞行课程的学习。两年后,她转到了美国加州奥克兰市的波音航空学校深造,并取得了飞行执照。一份未公开出版的自传,描述了她在美国学习飞行时的狂热劲头:“她勤勉地学习气象学、机械学、导航学等各类复杂课程,脱掉丝绸做的女礼服,换上了沾满油脂的工作服,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上课,而不是在中午。”在1943年的一次电台采访中,她回顾了这段疯狂岁月:“我对飞机引擎的熟悉程度和对我的手掌一样。” 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李霞卿迷上飞行的原因,是因为在法国巴黎看了一次飞行表演。根据1943年的一次电台采访,飞行的想象在童年就印在了她心中。在采访中她告诉电台主持人:“当我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经常坐在祖母的膝盖上听童话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女子,飞翔着穿越云层,帮助穷人和不幸者。这个故事使我印象深刻。” 1935年底,李霞卿回国。次年,她获得了中国政府的飞行执照,并在上海举行了飞行表演,当时她年仅24岁。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李霞卿想作为一个战斗机飞行员为中国参战,但没有被批准。她就在上海建立了救护受伤中国士兵的医院、难民营和学校。为此,她受到了日军通缉。在一次电台采访中,她讲述了当时的险情:“日本人悬赏我的脑袋,我听到这个消息,就在日本人占领上海几天后逃离了。”1938年,李霞卿开始了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巡回飞行和演讲,还多次主持募捐集会为中国抗战筹款。她被外国记者誉为“飞行使者”。此后,她还驾机飞往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为中国抗战募捐。 ==“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 20世纪30年代中期,[[李霞卿]]学成飞行归国后,上海及美国报纸称她是“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ref>[https://tw.news.yahoo.com/%E6%8A%97%E6%88%B0%E5%B9%B3%E6%B0%91%E5%A5%B3%E8%8B%B1%E9%9B%84%E6%9D%8E%E9%9C%9E%E5%8D%BF-%E5%9C%96-073441791.html 奇摩新聞- 抗戰平民女英雄李霞卿 ]</ref> 事实上,早于她好多年,就有女性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最早提出“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问题的,是一家美国报纸。1919年11月7日,《三藩市号角邮报》说,著名飞行家谭根的内妹卢佐治夫人是“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此说拉开了这个问题数十年之争的序幕。 关于“谁是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的问题,产生了中国航空史上最旷日持久的争论,有十几种说法存在。在众说纷纭之中,李霞卿一直是这场“第一”之争的人选之一。其他讨论较广泛的女性,主要有秋瑾之女王桂芬和朱慕飞,此外,还有前述的女性卢佐治夫人。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申报》介绍说,[[秋瑾]]的女儿[[王桂芬]]是中国第一个女飞行家。王桂芬1901年生于湖南,自幼丧母,性格中有她母亲秋瑾的“侠气”。1928年,她到美国纽约大学航空科,专攻航空工程。1930年,她学成回国,但未能发挥专长,改做航空教育、编译工作。事实上,王桂芬是在纽约大学航空科学习制造和航空知识两年,而不是学习飞行技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上海一份妇女杂志曾刊登了王桂芬的自述和一篇记者对她的专访稿,两篇文章都没有提到她学过飞行。已故广东江门恩平市航空史专家关中人据此认为,将王桂芬认作“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的提法并不确切。 另一位女性[[朱慕飞]],生于1897年,是曾任广东军政府航空局长的朱卓文之女,广东中山人。1965年的《中国近代航空史稿》,第一次认为朱慕飞“是国内训练的第一个女飞行员”。1986年的《航空史研究》第11期分析认为,朱慕飞在1922年2月前即已在美国学习飞行,回国后曾任革命飞机队的飞行员。 如果单就“学成飞行的时间”来界定,目前比较广泛接受的说法,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是前述的女性卢佐治夫人。卢佐治夫人名叫安娜·彼·卢,是中国飞机工程师谭根的内妹,籍贯可能是广东开平。卢佐治夫人在美国加州大学学习期间,曾跟随姐夫谭根学习飞行,后来谭根回国,她又跟随美国教练学习,最终学成。 关中人曾制作了一张“中国近代女飞行员概况表”,列举了中国近代21名女飞行员的概括。在这张表上,卢佐治夫人排名第一,学飞时间在1915年。朱慕飞排名第三,学成飞行的时间约在1922年。李霞卿只在表上排到第十七位,学成飞行的时间在1935年。“其实可能有30位女性在她前面飞行了。”加拿大女作家、中国早期女飞行员研究专家P atti G ully说。 Patti认为,“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的提法,只是个宣传手段。李霞卿当初之所以能获得这个称号,“是因为她作为女演员的名望,以及她的财产。相对于其他同期的女飞行员,她吸引了更多的公众注意力。”不过Patti认为,从许多角度看,李霞卿都是“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她是世界上最好的波音航空学校的第一位女性毕业生,当时没有其他女性受过这么先进的训练。在1936年,中国政府颁发给她可以飞到任何地方的执照,没有其他女性被授予过这个职权。她是上海飞行学校的唯一女性教师,培育了中国的第一批天空保卫者。在1937年,世界上几乎没有女性拥有商业飞行员的地位,但李霞卿在六周内,载客飞遍了广东西南航空公司经营的危险线路。” ==第一次飞天== 1933年,李霞卿报名参加日内瓦科因特林国际机场进行的试飞。当她乘坐那架“摇摇晃晃”的作为一战剩余物资的双翼机──有可能是当地飞行员弗朗西斯·杜拉弗拥有的一架法国高德隆飞机──第一次飞上天空时,李霞卿还对自己的决定是否明智存有疑虑。但是,她抵制不住那种诱惑,很快再一次飞上了蓝天,这一次,她乘坐的是一架性能要好得多的虎蛾双翼机。翱翔在蓝天之上,李霞卿俯望下去,她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地震撼了。阿尔卑斯山连绵的山峰上一片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最高峰勃朗峰是那样壮丽巍峨。远望去,日内瓦湖就像一颗璀璨的蓝宝石,熠熠生辉。 这一经历令人难忘,李霞卿突然意识到,她已经找到了她这一生要追求的事业。她要成为一位飞行家,回到祖国,唤起同胞对航空事业的关注。 1934年春,这位飞行教练眼中“来自东方的美人”第一次单飞。之后,她对飞行的热情与日俱增,而且矢志不渝。天气恶劣无法飞行时,哪怕只来到机场,与心爱的飞机相伴,她也感到无比的满足。当天空阴霾散去,终于可以驾机翱翔蓝天时,那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是无以言表的。 李霞卿非常喜欢飞行带给她的那种血脉贲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那种感觉。 李霞卿喜欢夜间飞行,特别是在夜晚飞过巴黎上空,在夜色的衬托下,这座美丽的城市就像黑天鹅绒上的一块钻石,熠熠生辉,那闪耀着灯火的凯旋门,在夜色下显得如此璀璨迷人。 然而,李霞卿选择飞行的决定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据说,当初她报考日内瓦科因特林飞行学校时,一位考官曾问她为什么想成为一名女飞行员。 “漂亮的女士,你如此美貌,为什么选择飞行?”考官问到。 李霞卿答道:“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里,飞行是男人的事,似乎与女人无缘,我就是想做女人不大做的事。” 考官接着问道:“据说在你们的国家,女人的脚都是残疾变形的?” 李霞卿坚定地答道:“我来到这里,就是让全世界知道,中国女性不但能在地上走,而且能在天上飞。” 1934年8月6日,李霞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飞行和理论考试,拿到了瑞士航空俱乐部颁发的飞行执照,成为世界上在日内瓦拿到飞行执照的第一位女性,而在整个瑞士拿到飞行执照的女性当时也不过10人。在中国航空界,李霞卿也是在瑞士取得飞行执照的第一人。从那以后,欧洲成了李霞卿的飞行训练基地。从日内瓦到维也纳,到伦敦,或到巴黎,每到一处,她都是那样引人注目,只见她优雅地步出驾驶舱,一身白色的飞行套装和高跟鞋显得她是那样地整洁素净,就好像刚从美容院出来一样。 当欧洲人正在为这位来自“东方的美人”而津津乐道时,李霞卿决定去深造,报名投考当时世界上一流的航空学校———美国加州奥克兰的波音航空学校,这所学校从不招收女学员,李霞卿是破格被这所飞行学校录取的,除了优异的考试成绩,更主要的是她的精诚所至,1935年1月,李霞卿正式成为这所飞行名校的一员。 ==第一次跳伞== 1935年5月15日,李霞卿与格雷格一同登上了飞机,准备在旧金山湾上空进行飞行特技训练。飞机起飞后在旧金山湾约2200英尺的高空飞行,这时教练格雷格示意李霞卿他准备开始横滚练习。随后,教练猛地一拉驾驶杆,机头昂然而起,向后扣去。这时,格雷格无意中望了一下后视镜,他被镜中的景象吓出了一身冷汗,只见李霞卿的半个身体悬在座舱外,她的手在奋力地抓着机身。随后让教练更惊恐的是,他看着李霞卿完全掉出了座舱。她的安全带断了!格雷格只瞟到了一眼李霞卿脚上穿的锃亮的飞行鞋,然后就不见了她的踪影。 在李霞卿座椅皮带断裂的那一刻,她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故吓呆了,但强烈的求生欲望让她一下子镇定了下来。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在急速下降过程中,她的手向背后抓去,克服着强大气流的冲击,拼尽了最后的力气,猛地拉动降落伞的伞锁。她甚至在那一刻还想起了降落伞公司在广告免责条款中的一句冷笑话:“如果降落伞不能正常打开,本公司承诺退款。”不过,打开降落伞后,李霞卿开始意识到这次降落不是在陆地而是在海面上,因此降落难度要大得多。 幸运的是,[[李霞卿]]坠入大海后挣脱了降落伞的绳索,降落伞被滚滚的海浪冲到了岸边,驻扎在旧金山湾以东阿拉米达县的美国海军预备队某基地的一位飞行员发现了这顶被海水浸泡得胀鼓鼓的降落伞。之后,海军预备队派出了一架洛宁型水陆两用飞机和两名飞行员前往救援。 而就在此时,李霞卿在海面上奋力挣扎。坠入大海时,强风把她的降落伞吹到了一边,她庆幸自己没有被索具缠住,但是,她发现全皮的飞行服入水后变得笨重不堪。这套飞行服安有五处拉链,想在海里把它脱掉是不可能的。在海里,李霞卿镇定自若,脚下不停地踩着水,不过,冰冷的海水让她意识到危险正在临近。虽然她的游泳技术好,但是她落水的位置距岸边还有半英里多的距离,而且湿重的飞行服也束缚了她的手脚。她甚至连教练格雷格就近扔下来的救生设备都没法够着。 她无计可施,只能尽力浮在海面上。为保持体温,她把双脚放在降落伞的垫子上,尽可能地抬离海面。她头朝上,身体后仰,双手不停地划水,以节省体力。她没有一丝惊慌,而是静静地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救援人员很快来到了出事地点。就在李霞卿被冻得牙齿打战时,她听到了海军预备队水陆两用飞机驶近的声音。不一会儿,飞机在她头顶盘旋,准备在海上着陆。好事多磨。那位飞行员可能是因为发现了李霞卿而高兴得过了头,不知怎么就把飞机的起落架卡着了,浮筒无法放下来。飞机只好飞回基地,剩下李霞卿继续泡在冰冷的海水里,她开始感到绝望。 在冰冷的海水里,她无法自由地活动四肢,刺骨的海水不断地往她的鼻子、眼睛和耳朵里面灌,她的意志开始松懈。她意识到自己不得不面对这一事实,由于在海水中浸泡了一段时间,她的四肢开始麻木,体力感到不支。不过,李霞卿还是准备作最后的一搏。 天知道过了多久,第二架洛宁水陆两用飞机离开基地,朝李霞卿所在的地点飞来。这一次,飞行员顺利地放下了浮筒,浮筒坠落在李霞卿旁边的海面上,溅起了一阵浪花。此时李霞卿已经四肢麻木,彻骨的寒冷沁入全身。但是在救援人员展开救援时,她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奋力抓住了浮筒。她紧紧抓住浮筒,直到海军预备队员将她拖到里面去。当救援人员把李霞卿救上来时,他们都被眼前这位湿淋淋的美人鱼震惊了。他们没有想到坠入大海的飞行员是个女人,而且还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女人。更让他们吃惊不已的是,这位浑身湿透的幸存者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两件让她感到遗憾的事,一是她觉得有点冷,二是她的一只鞋丢了。 美国海军预备队救援人员载着李霞卿飞回了基地。虽然身体用毯子包裹着,但是她依然灿烂地笑着。 1935年11月5日这一天,她以全优的成绩成为美国波音航空学校毕业的第一位女学员。<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07/289669.html 趣歷史- 電影明新改行做飛行員-民國大美女李霞卿]</ref> ==“新中国精神号”== 1936年春节前,李霞卿在上海定居了下来。踌躇满志的她一心想唤起国人对航空事业的关注,回到上海的第一时间她就加入了上海中国航空协会,而协会也非常欢迎李霞卿学成归国,称其为“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 李霞卿登上了欧亚航空公司的容克斯三引擎飞机开始了她飞行考察的第一站。在飞机上,李霞卿不是一般的乘客,而是获准与机长、欧亚公司经验最丰富的飞行员沃尔瑟·鲁茨同乘驾驶舱。李霞卿在波音飞行学校曾驾驶过三引擎飞机,因此鲁茨机长同意由她来驾驶这架16座容克斯52型机。这架飞机装配精良,机上配有精密的无线电定向仪,在接下来的几天,李霞卿驾驶着欧亚公司的这架飞机飞往十余个城市(北京-太原-郑州-武汉-南京-上海;上海-南京-郑州-西安-成都-昆明),飞行时间达到20小时。凭借着满腔热情,李霞卿在祖国上空飞旋,创造了当时中国女子国内长途飞行的最高纪录。 “她的头发梳成了空心卷,这是1937年最新潮的发式。”女记者在文中记述道。“她身穿一套晚装,上装和长裤是灰绿色的,上有淡红色的花朵。这套装束与那条淡绿色图案的缎子披肩相互映衬。她的皮肤细腻光滑,只有几个小雀斑。她美艳无比。她是那么的优雅,椭圆的脸庞,菱角般的嘴,灿若樱桃的唇,略微上翘的眉毛,只要一见她,你就知道她是一个标准的广东美女。” 1939年3月23日星期四的清晨,李霞卿和她的联合飞行伙伴颜雅清来到机场,开始了她们伟大的环美飞行之旅。李霞卿驾驶的飞机是一架史汀生·瑞连特型单翼机,机身漆涂了耀眼的红色并饰以艳黄色的边,该机起名为“新中国精神号”。 在环美飞行过程中,有些城市会派出飞机在空中列队欢迎她的到来。在飞抵温哥华时,一架政府派出的飞机和几架私人飞机在空中迎候;盐湖城还派出15架飞机在离该市20分钟航程的上空迎接,十分隆重,俨如国宾。 李霞卿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政要名流以及民众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款待,这其中包括当地政府要人、领事馆高官、各团体组织的负责人和当地华人领袖。前来机场迎接李霞卿的队伍十分庞大,大家群情激昂,兴奋异常。李霞卿驾驶着那架非常显眼的红黄两色“新中国精神号”从空中降落,那些费尽心思来到机场准备一睹李霞卿芳容的人是一定不虚此行的。当欢迎的人群望见李霞卿座机机身上漆涂的中美两国国旗时,现场顿时掌声雷动。 ==光环背后的李霞卿== 在种种光鲜的荣誉和头衔背后,是一个感情生活历经波折的李霞卿。 据[[李霞卿]]的儿子[[郑柏士]]说,当年他母亲李霞卿与父亲[[郑白峰]]结婚后,感情生活并不如意。“我父亲当时是国际联盟的秘书,喜欢在家里读书。我母亲从小被家里宠,她喜欢到外面开party。我母亲想回香港居住,我父亲却不愿意到那里去。他们两人兴趣不同,后来就离婚了。”郑柏士后来听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宗离婚案,在当时还是伤风败俗的事情。<ref>[http://www.lishiweb.com/m/view.php?aid=102883 论剑历史网 - 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李霞卿生平 李霞卿的三次婚姻]</ref> 抗战胜利后,郑白峰又结婚了,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李霞卿后来结过两次婚,生了一个女儿。李霞卿与郑白峰此前还生了一个女儿。这样,郑柏士兄弟姐妹共五个人。 郑柏士1931年生于瑞士日内瓦。1937年前后,他的父母正式离婚。“我三岁的时候,就与我母亲分开了。我父亲不让我母亲来看我。他先把我安排在香港熟人处,之后,听到我母亲也到香港来了,就把我送到了上海,跟姑婶[[郑毓秀]]住在一起,住了好多年。我母亲离开我后,吃了好多苦。在香港的时候,她偷偷看过我两次。每次来看我,都要花很多钱,贿赂家里的佣人,才能见上我一面。她每次来看我,一见我就哭。”郑柏士这样回忆往事。 [[郑柏士]]是在上海读的小学。抗战爆发后,日本人抓捕他母亲李霞卿的时候,他在位于霞飞路(今淮海中路)的世界小学躲了起来,一躲八年。后来,抗战胜利后,他父亲郑白峰和他的继母来接他,到古巴待了四年。之后他到了美国留学。直到郑柏士和李霞卿都到美国的时候,他们才再次见面,这已经是20年后的事情了。重逢的时候,时间已经冲淡了亲情。“我们在一起吃了顿饭,待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在饭桌上,只是说些‘你好、谢谢’之类的应酬话,和朋友一样。气氛很淡,没有亲人重逢时的大喜大悲的感觉,没有感情。”郑柏士说。 在美国加州生活的时候,[[郑柏士]]和[[李霞卿]]居住的地方,相隔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来往并不多。“郑柏士知道他母亲很著名。他为她骄傲,但并不爱她。她(李霞卿)在公开场合不认他(郑柏士),不承认他是自己的孩子。”Patti说。 但血液里的亲情,还是战胜了一切。1997年,也就是[[李霞卿]]去世前一年,郑柏士听说北京一个地方有他母亲的造像,还特地来找,却被告知造像参加巡回展览去了,最终没有看到。[[李霞卿]]去世前,给郑柏士留下了自己所有的照片、文件和报纸,总共有十大箱。[[郑柏士]]把其中的许多档案送给了史密斯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它们在那里被分类整理,现在已经可以供研究者参考了。 李霞卿总共经历了三次婚姻。第二次婚姻,她嫁给了一位姓徐的医生。第三次婚姻,她与一位姓李的男人结婚。这次婚姻伴随她到了生命的终点。这位姓李的男人非常爱她。“李霞卿去世后,他的生命崩溃了。”Patti说。 1998年,李霞卿因急性肺炎,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市去世,终年86岁,死后葬在那里。“聪明”,这是郑柏士概括他母亲能想到的词汇。“虽然我对她的了解,比对另外两个女飞行员(指Sisters of H eaven一书描述的女飞行员)加起来都多,但她对我依旧是一个谜。”在一次和郑柏士的谈话中,Patti这样表达自己对李霞卿的迷惑不解之情。<ref>[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politics/sinacn/20110111/19472153369.html 全球新聞網 -民國名伶李霞卿身世之謎:從影星到女飛行員 ]</ref> 1998年1月24日,[[李霞卿]]因急性肺炎在医院辞世。她看上去没有痛苦,走得很安详。她安息之所的斜坡处远望去,旧金山湾若隐若现,60多年前,一位英勇的女飞行员像仙女一般从天而降,落进旧金山湾那冰冷刺骨的海水里。<ref>[https://gkjlai.pixnet.net/blog/post/232072652-%E6%BD%AE%E7%B1%8D%E5%83%91%E8%83%9E%E6%9D%8E%E9%9C%9E%E5%8D%BF%E2%80%94%E2%80%94%E5%BE%9E%E9%9B%BB%E5%BD%B1%E5%A5%B3%E6%98%8E%E6%98%9F%E5%88%B0%E5%A5%B3%E9%A3%9B%E8%A1%8C%E5%AE%B6 潮籍僑胞李霞卿——從電影女明星到女飛行家的傳奇一生 ]</ref> ==參考資料== [[Category:中華民國飛行員]] [[Category:慈善家]] [[Category:美國女演員]]
返回「
李霞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