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255.1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杜樂麗宮 的原始碼
←
杜樂麗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杜樂麗宮'''<br><img src="https://download.vikidia.org/vikidia/fr/images/d/dc/Paris_-_palais_des_Tuileries.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fr.vikidia.org/wiki/Palais_des_Tuileries 圖片來自fr.vikidia.org]</small> |} '''杜樂麗宮'''(法語:Palais des Tuileries)「杜伊勒里」(Palais des Tuileries)的名字來於該處的一座石灰窯(tuileries)。曾是[[法國]]的王宮,位於[[巴黎]][[塞納河]]右岸。1564年,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其遺孀[[卡特琳·德·美第奇]]決定在[[羅浮宮]]<ref>[http://www.historylines.net/Chinese_Definitions/french/louvre5.html 羅浮宮],historylines.net</ref> 西面約250米遠的地方另建新宮杜樂麗宮。 == 歷史 == === 起因 === 1559年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去世後,其遺孀卡特琳·德·美第奇決定搬出亡夫居住的羅浮宮,另建新宮。1564年,卡特琳·德·美第奇下旨在羅浮宮西面約250米遠的地方營建杜樂麗宮。 === 凡爾賽宮落成 === 1664年,[[路易十四]]命令園林設計[[師勒諾特]](André Le Notre)重新設計了杜伊勒里花園的花壇和桔園。1682年,法國宮廷移往新落成的凡爾賽宮,杜樂麗宮被遺棄,此後100多年間被空置,其花園則成為巴黎市民喜愛的度假地。 === 法國大革命 ===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巴黎市民於1789年10月6日集群前往凡爾賽宮請願,隨後將路易十六及其家人挾至巴黎城內,安置於杜樂麗宮。1792年8月10日,巴黎發生反君主制的暴動,暴民衝擊宮廷。9月21日成立國民公會,路易十六王位被廢,法國改制共和。此後不久,由於一名鎖匠的揭發,共和政府在杜樂麗宮內搜出了一處秘密夾室,起獲了國王和王后與[[奧地利]]、英國等敵國聯絡的大量秘密信件。此後杜樂麗宮先後被[[國民公會]]和[[公共安全委員會]]占用。 === 拿破崙稱帝 === 1799年[[霧月政變]]後,拿破崙一世宣布杜樂麗宮為第一執政的官邸。1804年拿破崙稱帝後,因為凡爾賽宮的名字已與波旁王朝君主的窮奢極欲、橫徵暴斂和專權統治聯繫在一起,懼怕搬入凡爾賽宮會激怒民眾。另外凡爾賽的宮殿建築過於龐大,經過大革命的劫掠和破壞,要恢復其往日的壯麗,在財力和物力上已不可能,故改杜樂麗宮為皇宮。 1814年拿破崙第一次退位後,路易十八也出於與拿破崙同樣的考慮,也沒有恢復凡爾賽宮的王宮地位,仍以杜樂麗宮成為復辟的波旁王朝的王宮。。 === 屢遭市民圍攻 === 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期間,杜樂麗宮第三次遭到巴黎市民的圍攻,查理十世逃往凡爾賽。隨後建立的七月王朝仍以杜樂麗宮為王宮。1848年革命期間,巴黎市民於2月28日第四次圍攻了杜樂麗宮,殺死了守衛宮廷的大量瑞士衛隊士兵。 === 拿破崙三世時期 === 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改共和為帝制並自稱[[拿破崙三世]]後,杜樂麗宮再度成為皇宮。 拿破崙三世時期,還完成了持續半個世紀之久的杜樂麗宮-羅浮宮建築群擴建工程,在宮前圍起了面積巨大的「拿破崙廣場」。 拿破崙三世時期是杜樂麗宮的黃金時期,拿破崙三世對宮殿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翻建和重新裝修,宮內金碧輝煌,豪華壯觀,經常舉行各種盛大的慶典、典禮、宴會和遊園會。1855年維多利亞女王訪法期間曾下榻於杜樂麗宮中。 在奧斯曼男爵主持的巴黎城市改建工程中,杜樂麗宮的立面形狀成為巴黎主要幹道旁新建的各主要公共建築、飯店、公寓模仿的對象,這種被稱為「第二帝國式」的建築風格甚至傳到了英國和美洲。 === 宁愿见其消亡,也不留给敌人 === 1870年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带病出征,在[[色当]]战败被俘,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随后成立的第三共和国面临内忧外患。 1871年3月18日巴黎市民举行起义,成立[[巴黎公社]]。1871年5月23日,法国政府军攻入巴黎,公社当局见面临失败,下令焚毁巴黎的各主要建筑,“宁愿见其消亡,也不留给敌人”。在这一口号的怂恿下,大火燃烧了两天,宫殿建筑已被全部焚毁,只剩下外壳。与杜伊勒里宫相连的卢浮宫花廊和马尔赞廊也被公社社员纵火烧毁,但存放有大量艺术珍品的卢浮宫主体建筑——卡利庭院奇迹般地幸存下来。 == 建築 == 設計師為菲利貝·德·洛梅(Philibert de l'Orme),當他在設計杜樂麗宮時,他參考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宮殿建築作為設計基調,將布局設計成南北向的長條形宮殿,西側的所有主要房間均面向西邊的杜伊勒里花園。 宮殿主體建築為兩層,一層為舉行禮儀活動的公用空間,二層布置國王及王后的臥室和起居室等私人空間。二層之上有閣樓屋頂。建築正立面中央為圓穹頂,兩翼為法式方穹頂。杜伊勒里花園的布局仿照美第奇太后的故鄉——義大利佛羅倫斯的花園,布局對稱,並種植了來自義大利的檸檬、柑桔等植物。宮殿於17世紀初完工,由「花廊」(Pavillion de Flore)與羅浮宮相連,但最後卻於1871年被巴黎公社焚毀。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eAyfiCD6tw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palais des Tuileries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40 歐洲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杜樂麗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