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90.23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杜浔镇 的原始碼
←
杜浔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杜浔镇.jpg|thumb|right|杜浔镇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04/a8d8ea70c4154088a6e0400f8b44a28a.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169457909_699495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杜浔镇'''为福建省漳浦县南部沿海历史悠久的商贸集镇。东临霞美镇和下蔡林场,西接[[沙西镇]],南连[[古雷镇]]和杜浔盐场,北与梁山山脉,[[盘陀镇]]和大南坂镇相毗邻,东南滨海。镇域交通便利,沈海高速、省道漳东线穿境而过,疏港公路、沿海大通道、厦深铁路古雷支线穿越全境,镇中心距漳浦县城31公里,距厦门特区和汕头特区仅有2小时车程。 杜浔镇是沿海人口大镇、农业大镇、商贸重镇,辖有文卿、范阳、正阳等1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5547公顷,常住人口101043人。<ref>[https://baike.so.com/doc/2384546-2521399.html 杜浔镇] </ref> [[File:杜浔镇1.jpg|thumb|right|杜浔镇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0/9292c65dcc9f4a45b5d9c0c818003532.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46462485_699495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历史沿革== 明代,杜浔部分地方属九都,部分属十都。清代设保甲,杜浔东部的正阳(今近城)、田边、院前、桥头、西浯 等保属九都,下卢(今范阳)、旧城(今文卿)等保属十都。民国时期统属第二区(又称南区)。民国二十九年成立杜浔镇,只辖镇区南门、下角、顶角、下东、顶街、三股、大学、灰埕、下雄、城内10保。民国三十三年,埭头、后因二乡并入杜浔镇,全镇并编为范阳、文卿、原性、过洋、后因、北坂、路打、新墟、城里、徐 钅 监、山上、林苍、后姚、路边、院前、西林16保, 新中国初期,杜浔属第七区,辖杜浔镇及后姚、山上、城里、前田、山仔、旧厝、溪、楼内、过洋、路边、下高11乡。1956年改为杜浔区,辖杜浔镇及院前、山东、塔岭、后因、高山、徐坎、北坂、过洋、屿头、沙西、下寨、北旗12乡。1958年10月成立杜浔人民公社,辖域如杜浔区。1961年划出高山、蓬山以西各大队设沙西公社,杜浔公社辖正阳、路打、湖里、路边、林前、城里、范阳、文卿、林苍、北坂、城外(后改为近城)、徐坎、院前(后改为院边)、后因、后姚、过洋等16个大队及一个居委会。1984年8月大队改为村,公社改为乡,1988年5月乡改为镇。 ==地理位置== 杜浔镇位于漳浦县境南部沿海,是古雷港区腹地,东临霞美镇和下蔡林场,西接;沙西镇,南连古雷镇和杜浔盐场,北与盘陀镇和大南坂镇相毗邻,东南滨海。镇域交通便利,沈海高速、省道漳东线穿境而过,正在规划建设的疏港公路、沿海大通道、厦深铁路古雷支线穿越全境,镇中心距漳浦县城31公里,距厦门特区和汕头特区仅有2小时车程。 [[File:杜浔镇2.jpg|thumb|right|杜浔镇2 [http://s6.sinaimg.cn/middle/54670238hc50525baca05&690 原图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67023801012144.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博客网] ]] ==基础设施== 省道漳东线横穿镇境,1994年铺设柏油路面。2001年开始陆续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县道杜古线于1956年2月开通,1994年铺设柏油路面。杜古线在杜浔镇境内长8公里。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漳诏高速公路通过镇境,并在境内设一个互通口。 2002年9月9日开工的新杜古线,从高速公路互通口为起点,经杜浔院边、后姚、湖里、北坂沿古雷半岛东面直通至半岛南端。新杜古线为二级公路,路基宽23米,路面宽15米,工程于2003年建成通车。现改名为疏港公路。工程全长23公里,总投资超12亿元,其中杜浔段长9公里。改造后路宽达到100米,是之前的近五倍,其中60米宽的路面将全部采用改性沥青铺设。作为古雷石化产业的重要配套项目,拓宽改造后的疏港公路将从原有的两车道普通公路变为双向六车道高等级公路,更好地实现古雷开发区同国、省、县道大交通网络的互通,以充分发挥古雷港货运集疏功能。此外,建成后的古雷疏港公路还将完成饮水与出水管道铺设,在满足古雷石化项目区用水的同时,彻底解决杜浔镇镇区、霞美镇以及古雷新港城龙港社区群众饮水问题。 设有水务局。有6000千瓦的变电站及1500千瓦的水电站各一座。日供水30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日供水20万吨自来水厂一座。 镇区设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等银行 程控电话容量36400门。 有镇医院一所,村医疗所16所。 杜浔医院已更名为古雷港区医院。综合大楼项目于14年12月23号开工建设。该项目按二级甲等医院标准设计,总用地面积22.7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集门诊、医技科室、住院部为一体的综合大楼,设置病床200张,预计2016年底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古雷港区域内20万名群众看病难问题,为古雷开发区建设提供更好的医疗应急保障。 有广播电视站。有民间业余潮剧团、舞狮队、舞龙队。 漳浦四中(完中)设在本镇,并有镇初级中学2所,小学16所。 漳浦四中,校园面积82671平方米,建筑面积16180平方米,设44班,学生1645人,教师162人。 浔阳中学,校园面积16960平方米,建筑面积2065平方米,设22班,学生1046人,教师49人。 龙山中学,校园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48平方米,设20班,学生1117人,教师54人。 ==经济概况== 有耕地4.39万亩,山地3万多亩,浅海滩涂1.4万亩。经开发,已形成四个生产基地:①万亩“吨粮田”生产基地。②万亩水果生产基地。③万亩蔬菜生产基地。④万亩水产养殖基地。 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2001年已按计划完成沙(西)杜(浔)片万亩现代化示范园区杜浔区域的建设任务。投资投劳修建机耕路9条10.1公里,开挖排灌渠5条,计3.17公里。推广种植优质水稻1.6万亩。在万亩水果中,新发展优质水果2000亩,高位嫁接优质龙眼1000亩。调整虾池养殖结构2000亩。发展食用菌10万平方米,花卉面积150亩,全年蔬菜生产面积近4万亩。 2001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9010万元,全年完成地国税税收5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6元。是漳浦南部商贸中心,街市商店林立,市场繁荣。 2011年,全镇实现农林牧渔总值1.91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3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7050元。 花岗岩蕴藏量丰富,钾长大斑晶玫瑰石远近闻名。 镇办有文卿、近城、路打三个工业园区,已有冷冻食品厂、罐头厂等民营、“三资”工业企业12家入户工业园区,并建成投产。2001年在高速公路互通口处开辟工业园区。 ==特色产业== 特色农业产业。农业产业是杜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突出调结构和提效益两条主线,充分挖掘区位资源潜力,农业发展实现扩容提质。经过多年努力,已形成万亩粮田生产、万亩水果生产、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万亩水产养殖四个基地,建设出湖里胡萝卜、后因小番茄、过洋杨梅三大主导农业产业板块,培育出立兴、农朋、惠农工贸3家规模工业企业,创造出6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商标品牌、2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商标品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品牌。镇域范围内分布着2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98家农产品营销大户,农副产品远销海内外。 商贸流通业。杜浔是南部漳浦传统商贸集镇和客货流中转站,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区位优势突出,现有商业网点超过1000家,餐饮服务业70家,运输业8家,各种机动车近4000辆,服务区域覆盖杜浔、霞美、古雷、沙西四镇近20万人口。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繁荣商贸流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至于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重点抓好商业布局规划和交易环境整治,鼓励民间资本围绕商贸流通积极创业,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商贸流通业转移,促进人口集中,推动城镇发展。 当前,杜浔正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打造四大基地,建设滨海新城”的目标定位,按照“以港兴镇,以镇促港”的工作思路,采取“突破重点,激活全局”的工作方法,扎实落实服务古雷港区建设各项部署,全面实施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带动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未来,杜浔将以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充满生气的现代化宜商、宜居滨海新城区的崭新形象矗立在金浦大地。<ref>[https://baike.sogou.com/v64252610.htm?fromTitle=%E6%B2%99%E5%A杜浔镇] </ref> ==居委会== '''文卿村''' 文卿村在杜浔镇建成镇中心,处镇内西和北部,村北部有一小山丘,叫新德山(青竹山),现为漳浦第四中学校园。建有自来水厂。供全镇居民用水。省道漳东线通过村境,并有县道杜古线公路通古雷,与邻近各村的乡村道路四通八达。2010年初开始大规模扩建。荣获市级---“商业一条街”和“和谐水厂”等殊荣的水厂居民生活区为代表的片区无不展露着这欣欣向荣,与时俱进,商机无限的美丽家乡。 '''政区沿革''' 文卿村为邱姓聚居地,始祖邱韩保,谥号文卿,开基于元代,明代建杜浔城,故清代为“旧城保”,民国时期始以“文卿”为保名,属漳浦县第二区(又称南区)杜浔镇。解放初为第七区(杜浔区)文卿乡,1958年9月公社化后为杜浔公社文卿大队,1989年杜浔公社改为杜浔镇,文卿大队改为文卿村。 '''人口及姓氏源流''' 文卿村现有1800户,8200人,以邱姓为主。始祖邱韩保,谥文卿,原居漳浦县二十八都南炉(今属龙海市东泗乡西岭村),于元朝任潮州路揭阳县主簿,归休居杜浔,后裔衍成大族,建祖祠“衍庆堂”。 ==经济概况及社区建设== 全村耕地1994亩,其中水田1331亩,农地663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番薯、蔬菜,有山地,主要种植荔枝、龙眼、桃、李等果树。水利条件得天独厚,灌溉有保障。建有大型菜市场一座。改革开放后发展了个私企业,主要有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石材加工,花卉养植等工厂和企业,年上缴税收一千多万元。从事交通运输业和开店经商者甚多。村民生活水平已达小康。医疗,娱乐,餐饮,购物,民生等配套设施完善。数字电视,宽带网络,行动电话已全面覆盖。属于漳州市科技示范村。98%家庭安装程控电话。1998年建一条环城路,水泥路面全村基本覆盖。交通出行更为快捷,便利。 '''教育设施''' 文卿小学创办于1981年。校园面积11190平方米,三层教学一座,建筑面积2613平方,标准教室。设35班,教师78人,学生805人。现已经选址于关帝庙前方,文卿西溪边上,新校址已于2012年下半年开始投入使用。 '''名胜古迹''' 杜浔城,明代建筑,现存一座城门。关帝庙:建于明万历年间,据传为邱懋炜所建,现已经推翻重建。西溪湖畔:始建于2003年,环境优美,是杜浔西溪源头。农民公园:杜浔镇第一座配套齐全的公园。于2010年初开工建设,于2012上半年完工对村民开放使用。美好的绿化景色和晚间的全民健身舞蹈,人造湖,湖心亭,篮球场,健身器材,等等成为了杜浔人民健身休闲的绝佳去处。 ==政区沿革与姓氏源流== 清代属十都厦卢保,民国时期为杜浔镇范阳保,新中国初期属第七区杜浔所辖,1958年9月属杜浔公社的范阳大队,即杜浔镇范阳村的前身。 现范阳全村1560户,6608人,人口密集度为全县农村之最。姓氏有卢、陈、许、高、翁、梁、洪等,以卢姓为主。卢氏祠堂坐落在村中央,始建于明代。现村人集资修建,辟为老年人协会活动中心。 杜浔“范阳”名称的由来:“范阳”在北京附近,今涿县一带,古为燕国之地,汉代置涿郡,大将卢绾封燕王于涿郡,后裔从那里发祥。三国曹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唐代为方镇名,“范阳卢氏”为全国最大的望族之一,族裔遍传全国各地,皆以“范阳”为郡望。 村浔卢氏尊卢如金为开漳始祖。卢如金,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总章二年随归德将军陈政入闽平乱,佐陈政之子陈元光建立漳州,继陈元光为漳州第二任刺史,传裔墨溪(今属芗城区天宝镇)。杜浔卢氏始祖裕庵(谥号),于明代正德初年(1506年)自墨溪卢厝桥来杜浔开基,万历四十四年出进士卢化鳌,官至吏部郎中。杜浔卢氏大部分属裕庵后裔,少数自竹屿分衍而来。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耕地3324亩,其中水田2986亩,农地338亩。农作物有水稻、杂粮、蔬菜,稻谷年产量约2400吨。丘陵山地在桃园山等处,面积约120亩,种植水果。工业以手工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如碾米厂、米粉厂等。 范阳小学创办于1965年,校园面积3065平方米,建筑面积1065平方米,设17个班级,学生671人,教师30人。 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架设了输电线路,家家用电照明,电视基本普及。1989年建设环城公路,总长3公里,是杜浔通古雷、沙西的主要通道,从范阳村南通过。1993年通程控电话,现有电话机1200台,基本实现户户有电话,部分村民有手机。大部分村民建了新房,添上家用电器。部分村民搬到漳云线和杜古线公路边建楼房,发展商业和第三产业。 ==政区沿革== 清代的正阳保在今近城村,为洪姓聚居地。洪姓逐渐传衍到杜浔镇内东部,与许、黄、柯、刘等姓共处,而洪姓最多。民国二十九年成立杜浔镇,镇区内设10保(包括今近城村),民国33年并为范阳、文卿、原性3保,原性保清代为霞美(下尾)保,原为许姓聚居地,有“下尾许”之称,民国时期洪姓成为主要姓氏,以洪姓始祖原性(谥号)为保名。解放初属第七区(杜浔区),1958年9月属杜浔公社正阳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乡(1988年8月乡改镇),正阳大队改为正阳村。 ==姓氏源流== 正阳现有洪、许、李、刘、黄、柯、卢、姚、张、谢、俞、高、院、陈、蔡、庄、康等三十多个姓氏。洪姓于明代从海澄县(今龙海市)河福传来,河福洪姓从长泰史山传入,为宋乾兴年间长泰知县洪仁燧(苏州人)的后裔。柯姓从绥安镇溪南村传入,溪南柯于元代从同安传来。黄姓是宋理学大儒黄干(勉斋)的后裔,黄干原居闽县,其孙黄冽井移居潮州海阳县孚中乡,传裔杜浔。许姓居杜浔镇内“下尾”地方,称“下尾许”,其祖于明代自海澄(今龙海)徐翔来,为陈元光副将许天正的后裔。高姓来自本镇宅兜,为南宋名士高东溪后裔。俞姓由本镇路边村山门社迁来。山门俞姓之祖来自福州东街口。姚姓自本镇后姚村迁来。刘姓自本镇北坂传来,聚居处称刘厝埔。正阳村现有1000户,3985人,分布在下东、后壁学、草仔市、顶街、街仔头、河仔、园顶、康厝、翁厝、埕仔顶、下尾许、新村、刘厝埔等(现除下尾许社,其他村落已连成一片)。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耕地1784亩,其中水田1435亩,农地349亩。农作物有水稻、蔬菜、果树等。正阳村所培育的各类蔬菜苗(方言“菜栽仔”)闻名遐迩。有拖拉机10部,并有客车几部,从事运输。不少农户已改行个体工商业,从事经商做生意。 输电线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已架通,家家用电照明,电视、程控电话基本普及。 杜浔中心小学设在村辖域内。创办于1910年,现校园面积128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62平方米。设30个班级,有教师74人,学生1214人。 ==政区沿革== 民国29年属后因乡的后因保,民国33年,后因乡合并于杜浔镇。新中国初期属第七区(杜浔区)的后因乡,1958年9月为杜浔公社的后因大队,即今杜浔镇后因村的前身。后因村辖崎圳头、河城、田墩、下高、下薛、宅里、前陈、后因8社。现共有953户,4113人,其中,崎圳头98户,505人;河城63户,241人;田墩186户,882人;下高128户,416人;下薛114户,435人;宅里88户,382人;前陈142户,645人;后因126户,596人。 ==姓氏源流== 崎圳头为黄姓聚居地,祖上源自沙西高山。田墩为余姓聚居地。河城余、陈二姓各居其半,余姓为田墩二房分传。田墩余姓始祖来自惠州。后因社为陈姓聚居地,祖先源自赤湖后溪,后溪系赤湖万源(道昭祖)所分衍。宅里(下陈)、前陈亦陈姓聚居地;下薛原为薛姓聚居地,后皆成陈姓聚居地。宅里、前陈、下高、下薛,河城陈姓为后因所分传。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耕地2670亩,其中水田1868亩,农地802亩,山地近百亩。主要农作物水稻、蔬菜、豆类、果树。果树以荔枝为主,面积约千亩(1.6万株),其次龙眼,约50亩(1千株),菠萝也有50亩。 农田靠祖妈林水库左干渠灌溉。水利条件较好。村北有龙峰水库(小二型),源于梁山南麓内经高山等处的杜浔溪从村东往东南汇入杜浔港。 建村道(土路)长8公里,机动车辆可以通每个自然村。 后因小学,址在下薛,校园面积5415平方米,建筑面积1974平方米,设14班,学生557人,教师19人。? 村卫生所。 全村有外出当干部、职工者30人。经商者40户。从事运输业者多户,有机板车9辆。到厦门、晋江、深圳等地做工者250人。 全村饮用井水,以电灯照明,电视普及率70%,电话普及率50%。 ==古迹及风俗== 后因有陈姓祖祠一座,崎圳头有黄姓祖祠一座,田墩有余姓祖祠一座。田墩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庆“夫人妈”寿诞。 '''徐坎村''' 徐坎村位于杜浔镇西部,西与沙西镇蓬山村交界,北有祖妈林水库,东与本镇后因村为邻,南与沙西镇高山村接壤。 '''政区沿革''' 明清时代属漳浦县十都。民国时期属第二区(南区),民国二十九年设徐 钅 监保,属后因乡,民国三十三年并属杜浔镇。解放后属第七区(杜浔区),1958年10月属杜浔公社徐坎大队,今杜浔镇徐坎村。 '''姓氏源流''' 徐坎村辖宜隆、雉川、陂仔、徐坎4社(自然村),总人口630户,2828人,其中徐坎社535户,2409人,宜隆社26户,118人,雉川社52户,235人,陂仔社 17户,66人,皆黄姓聚居地,开基于明代,由邻近的高山村分衍,高山黄氏是邵武峭山 公后裔。 ==经济状况及基础设施== 位于徐坎村北的祖妈林水库为中型水库,建成于1976年6月,集雨面积40平方公里,总库容3508万立方米,总干渠长0.3公里,左干渠长13.3公里,右干渠长18.6公里,支渠10条共长18.5公里,灌溉杜浔、沙西二镇农田3.2万亩。 全村耕地有1102亩,其中水田802亩,农地300亩,种植水稻、花生、番薯等。有大片山地,种植荔枝、龙眼、桃李等果树及造林。水利灌溉条件较好。源于梁山南麓经祖妈林水库调节后入西溪,西溪上游从村东经过向南汇入杜浔港。 徐坎小学,设10班,学生323人,教师11人。 ==名胜古迹== 阜安楼,在徐坎自然村东南600米处,为三合土四层楼,面积约半亩,建于清乾隆二年(1738年),楼墙尚存。 宜隆宫,在宜隆自然村,建于清乾隆年间,祀“关帝”,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帝君圣诞”,香火很盛。 ==政区沿革== 路边民国时期属杜浔镇的路边保。新中国初期属第七区(杜浔区)的路边乡,1958年9月属杜浔公社的路边大队,今杜浔镇路边村。村辖路边、东山园、六高尾(陆鳌尾)、后埔、水港、顶学、黄金坂、土楼、桃仔园、山门、南山11社。共870户,3605人,其中,路边社110户,608人;东山园150户,780人;六高尾130户,765人;后埔10户,40人;水港101户,508人;顶学40户,160人;黄金坂31户,120人;土楼78户,315人;桃仔园6户,25人;山门11户,35人;南山75户,106人。 东山园、六高尾、后埔、路边、顶学为陈姓聚居地,祖祠在路边社,祖先来自旧镇白沙。南山为洪姓聚居地,祖先来自清代正阳保(今近城村)。水港为何姓聚居地,祖先来自官浔。 山门原有俞姓聚居,后俞姓迁杜浔镇内,今为朱姓聚居地,桃仔园为林姓聚居地,黄金坂为黄姓聚居地,源流不详。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耕地2960亩,其中水田1637亩,农地1323亩,有山地。主要农产品稻谷、蔬菜、水果。年产量(正常年份):稻谷1500吨,蔬菜3000吨,水果150吨。 大多数自然村水利灌溉条件较好,源于梁山南麓的杜浔溪从土楼社和水港社之间经过,向南流入杜浔港。 有石陂10座,拦水灌田。可通汽车的村道连通各自然村。 路边小学,校园面积5015平方米,建教室2座20间,建筑面积1813平方米。设14班级,学生503人,教师18人。全村累计大中专毕业及在校生43人。 ==政区沿革与姓氏源流== 民国时期属杜浔镇过洋保。新中国初期属第七区(杜浔区)过洋乡,1958年9月属杜浔公社过洋大队,即杜浔镇过洋村。村共辖过洋、后岭、后埔顶、后尾寮、下林、交口、凹仔墟、新社、凤过山、径口、龙潭11社。现共有950户,4016人,其中,过洋362户,1574人;后岭65户,284人;后埔顶47户,195人;后尾寮48户,192人;下林54户,220人;交口37户,173人;凹仔墟160户,661人;新社25户,118人;径口96户,419人;凤过山41户,192人;龙潭11户,68人。 过洋、后岭、后埔顶、后寮尾、下林、交口、凹仔墟、新社8社为洪姓聚居地,祖先来自清代正阳保(今近城村)。凤过山、径口2社为黄姓聚居地,其中,径口社黄姓祖先来自徐坎村宜隆;凤过山黄姓祖先来自旧镇。龙潭为蔡姓聚居地,祖先来自县城南门外。 ==经济情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耕地3100亩,其中水田2261亩,农地839亩,有大片山地。耕地以种水稻为主,杂粮为次。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开山种果,已种植荔枝3800亩,年产100万斤;龙眼500亩,年产14万斤;枇杷300亩,年产1万斤;杨梅1000亩,年产30万斤;桃李1000亩,年产10万斤。 各社皆通电照明(地处边远山岖的龙潭、新社二自然村(老区基点村),1999年9月29日通电)。全村已安装电话机620部。有摩托车700辆。 村道(土路)宽6米左右,长13公里,连通各自然村,并与路边、后因连接。 老鼠穴水库,建成于1956年5月,库容100万立方米,由县主持建成,灌溉过洋一带农田;村建石陂5座,水田旱涝保收。大部分自然村水利灌溉条件较好。过洋小学,原利用祠堂为校舍,1990年建新校舍。校园面积6472平方米,教学楼一座,建筑面积2251平方米。在新社、龙潭、后岭各设一个分班,全校共有19个教学班,学生622人,教师21人。 ==古迹== 龙兴寺,在过洋社,祀佛,始建于元代,明宏治十四年重建,近有简建。尚存弘治十四年雷州知府赵浑及万历二十四年户部左侍郎卢维祯所撰《重兴龙兴禅寺碑记》各一通,及重建龙兴寺的正冈和尚墓塔一座,具有文物价值。 鹿坑岩,在后岭,祀如来佛及观音菩萨,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期重新修建。尚存康熙年间桐乡知县蔡可远所撰《鹿坑岩院汤道士记》石碑一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郑庙,在凤过山,祀“辅胜将军”李伯瑶(陈元光的部将),近有重修,香火颇旺。 龙迹亭,在新社(后井水库边),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原祀观音菩萨,称大士亭,后坍废,2006年重建祀佛,称“小西天”,尚存顺治年间《建大士亭碑》一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灵祠一座。 '''院边村''' 院边村位于杜浔镇东部,东与霞美镇塔岭村相接,西与本镇近城村为邻,北隔大旗山(海拔177米)与霞美镇黄埔村交界,南与本镇林前村毗连。省道漳东线公路穿过村境,漳诏高速公路在村境设互通口。杜浔镇新杜古线从互通口处为起点。已在互通口附近择地2300亩辟为工业园区。院边村将成为漳浦南部的交通枢纽和作为新兴的工业园区载体,其前景十分看好。 ==政区沿革与姓氏源流== 院边村原为杜浔公社院前大队,1981年11月,为避免与沙西院前、深土院前两大队同名,改为院边大队,院前自然村则仍用旧名。 宋代属常乐乡绥康里,明清时代属九都。清初顺治年间编为“田边院前保”,康熙十九年改为院前保。民国29年属白石乡院前保,民国32年,白石乡合并于霞美乡,院前保随之归属霞美乡。民国33年,院前保改属杜浔镇。解放初,原院前保分为前田乡和溪?乡,属第七区(1955年12月改名杜浔区)管辖。1956年设院前乡(林前乡并入)。1958年3月,撤区,院前乡合并于塔岭乡。1958年9月属杜浔公社塔岭管理区院前大队,1961年7月撤销管理区,院前大队仍隶属杜浔公社。1981年,院前大队改名近院大队。1989年,杜浔公社改为杜浔乡(1988年5月改为镇),近院大队改为近院村,辖过田、下黄、院前、剌里、田边、后完、溪?、高山边8自然村。共654户,2772人,其中,过田55户,212人;下黄70户,289人;院前97户,402人;剌里仔120户,510人;田边190户,916人;后完11户,45人;溪75户,298人;高山边36户,143人。全村大部分姓洪,从近城村(清代正阳保)分衍。 ==经济概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耕地2623亩,其中水田833亩,农地1790亩。山地宜林造林,宜果种果。农作物有水稻、番薯、花生、黄豆、各类蔬菜。水果有荔枝、龙眼、枇杷、杨梅、桃李等。过去,由于农业单一种植且水利灌溉条件较差,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农民生活水平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农产品种植的多样性与市场化,使农业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村内又陆续创办以水果蔬菜加工、营销为对象的腌制厂、果蔬烘干厂、冷冻厂和合资蔬菜加工出口公司,蔬菜水果营销专业户(4户)。又办机砖厂、石料厂各一家。富余劳力外出务工者150人,全村经济情况、村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现全村拥有程控电话550多部,手提电话400多支,电视机560多台,摩托车600多辆,其他家用电器逐年增加,液化燃气已陆续进入农家厨房。 省道漳东线及漳诏高速公路从村境经过,高速公路在村境设互通口。互通口又与省道和新杜古线相连接,道路交通十分方便,随着古雷港口经济区的开发建设,这里将成为漳浦南部的交通枢纽。?文教概况 院边小学,校园面积5568平方米,建筑面积1338平方米,设9个班级,学生342人,教师9人。全村累计大中专毕业生15人,中小学教师者16人。 ==相关视频== ===福建漳浦县杜浔镇正阳村2018年第38届二月社=== {{#iDisplay:n0649opzgn0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55 經濟地質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杜浔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