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4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杜甫江阁 的原始碼
←
杜甫江阁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杜甫江阁''',属于园林[[仿古建筑]],为纪念[[唐朝诗人杜甫]]所建。 [[File:杜甫江阁.png|缩略图|杜甫江阁[https://ss0.baidu.com/6ONWsjip0QIZ8tyhnq/it/u=470533863,736564159&fm=173&app=49&f=JPEG?w=640&h=395&s=54A708F657FA85C856FAE9910300908B 原图连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2174456416180803&wfr=spider&for=pc 图片连接]]] 杜甫江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河东城区西湖桥,地处湘江路中段和西湖路交界处,临湘江为湘江风光带的一部分,与橘子洲、岳麓山隔江相望,距天心阁不足一千米。 江阁园林区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主阁共分四层,高18米。2002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决定正式修建,2005年9月19日整个建筑全面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随后向市民进行试开放。 ==概况== 管中窥豹 ——考察杜甫江阁,浅谈诗圣杜甫与湖湘文化的相互作用力 关键词:杜甫江阁概况、杜甫在长沙、杜甫文化与湖湘文化的相互作用力、文化反思 ——风雨问当年,流寓星沙,客恨曾题临水阁 江山留胜迹,何分湘蜀,诗魂尚系浣花溪 据史记载,唐大历三年秋,杜甫友韦之晋调潭州剌史,投之待至而韦卒,甫以贫病之身客居长沙。初,甫寄舟中,泊南湖港。 近港之驿楼,迎别友人之所也。甫两别刘判官,诗云“[[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相识长沙驿]]”、“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后移居湘边佃楼,或在长沙小西门一带,自称“江阁”。 有《江阁对雨有怀》诗云“层阁凭雷殷,长空面水文”、《江阁卧病走笔》诗云“客人庖厨薄,江楼枕席清”。 杜于江阁中,曾晤苏涣,有《[[呈苏涣待御]]》诗云“茅斋定王城郭门,药物楚老渔商市”;又晤李龟年,有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阁遗迹早不存矣,而今得于原址重建之。 诗圣杜甫,晚年两度驻足长沙,曾寄居江阁,在长沙留下诗作五十余首。 为纪念这位被历代人民爱戴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长沙市人民政府,在湘江风光带兴建杜甫江阁。 鉴于杜甫江阁是杜甫在湖南的很长一段时间的住所,作为湖湘文化和杜甫相全方位接触的一个契合点,和杜甫的不解之缘,我们决定选取杜甫江阁作为载体,追本溯源,发散辐射,进行相应的调查,从而在凭怀伟大诗圣的同时,追寻杜甫与湖湘文化的相互影响(或者称之为作用力)。 调查报告首先从杜甫江阁本身说起。 杜甫江阁为缅怀杜甫而建,选址在长沙西湖路与湘江大道相交的湘江风光带上,与天心阁、岳麓山道林二寺和岳麓书院形成一条文脉带。 清康熙年间,长沙就有文人名士提出为杜甫修建江阁、诗碑,立塑像,以纪念诗人。 此后,这种呼声一直没有停过。2002年,长沙市政府终于担起了这一重任。 杜甫纪念馆,东朝湘江大道,入口前为广场级踏步;西面面向湘江、主体建筑距湘江堤边5米,一层露台飘于湘江上5米。 杜甫江阁的南北连廊为诗碑廊,柱两侧立石碑刻杜甫诗歌供人学习,诗碑廊有扇形廊、曲廊,石碑点缀设置。 杜甫江阁北向规划布置六角形碑亭,重檐屋顶,亭中立碑,记述长沙市政府修建杜甫江阁的缘起和经过。 杜甫江阁南向靠湘江大道人行通道路边建方亭,与诗碑廊相连,是杜甫江阁的次入口,方亭为单层屋面四坡顶。 江阁为四层建筑,室外地面(江堤地面)至檐口底高15.9米,至屋面脊顶高约19.5米。该建筑二层平面为杜甫纪念馆,馆正中立杜甫塑像,外墙2.1米高开高窗,实墙上用绘画介绍诗人生平,三层及四层为诗画会所,集名人雅士会诗作画,一层为诗词书画纪念品商店。建筑立面为中国传统仿唐古建筑形式,朱红色柱,仿古格栅窗,白色墙。 柱廊台阶栏杆为云纹石柱、石面板栏杆。 屋面歇山顶,远挑檐口,青黑色筒瓦曲线屋面,曲线舒展,体现唐代建筑古朴、雄伟、厚重的基本特征。面向湘江大道及湘江的东、西两立面均为主立面,于屋顶檐口下立横扁,上书“杜甫江阁”四个大字。 杜甫江阁书法碑廊工程位于长沙市西湖桥口湘江风光带,投资100余万元,将于2014年2月竣工,从杜甫在湘时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59首诗到时将展人们面前。 书法碑廊是杜甫江阁的一部分,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沈鹏、李铎、颜家龙、李立、何满宗等书写。杜甫晚年在湘时的作品约100余首,因其在世59年,为表纪念而只选出59首。 杜甫江阁主楼的文化工程主要围绕杜甫与长沙、杜甫在湘所创作的诗歌以及杜甫对湖湘文化产生的影响而设计,同时注重整体环境布置,以期营造出最佳历史文化氛围,适应不同社会层面的观众,达到融知识性、休闲性于一体的效果。 二楼设计布置为纪念大厅。大厅正面为大型木制浅浮雕《[[杜工部潇湘行踪图]]》,展示了杜甫在湖南生活时的行踪,与大厅中央杜甫雕像交相辉映。大厅两侧布置有张大千、林散之等著名书画家的杜诗及诗意画,加之对联、诗画大花瓶、仿古红木大座屏、花架、几案和名贵盆花、盆景等,使整个大厅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三楼专题展示杜甫生平。其中以诗画形式,着重展示杜甫在湘三年的诗作,表现其老病孤舟的生活困境以及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展览分六个部分:家世、游历、言志、诗史、湘魂、光彩。拟展出图片资料、诗画作品、杜诗版本、实物资料共百余件。 此外,展厅整体风格与江阁建筑风格相似,展墙采用万字格门窗式造型,此种建筑造型语言能有效地把观众带入历史的时空隧道,加之层版设计采用古代线装版本书页的形式,两者结合使古代文化的韵味更浓。既能使参观者在浓郁的唐文化中缅怀诗圣,又使整个展厅简洁明快,疏密有致,轻松舒适。 四楼设计布景为以文会友和精品展示场所,暂名为“[[集雅轩]]”。 拟分为模型展示、以文会友和观众休息三个小区域,大厅中央摆放江阁模型一座,两侧布置清代红木家具、文房四宝、古玩字画、湘绣奇石精品等。 四壁有长沙人文荟萃人物故事组画,讲述[[屈原]]、[[贾谊]]等历史文化名人故事,以反映长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诗圣”杜甫晚年在湖南漂泊了两年多,曾在长沙湘江边“江阁”寄居,并是诗人度过的人生最后一段岁月。两年里,杜甫留下百余首诗篇,其中在长沙所作的就有50多首,包括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还有点出“长沙”之名的《发潭州》:“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这些史诗为湖湘文化添光增彩。 地址:湘江中路二段108号 ==杜甫遗迹== [[File:杜甫遗迹.jpg|thumb|right|杜甫遗迹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2645193421&di=4c9199c9c2651bb98b4869b2a68cf90b&imgtype=0&src=http%3A%2F%2Fimg.ccutu.com%2Fupload%2F2016-12-13%2Fe3bd33c8-97b0-4f01-8db7-3a850ec825a8.png 原图链接] [http://www.ccutu.com/37044.html 有途教育网] ]]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诗圣”杜甫于唐大历三年(768)晚秋,从蜀中前往湖南,准备投奔旧日好友、正待调任潭州刺史的韦之晋。不料,杜甫赶到长沙时,韦之晋已不幸暴卒,贫病交加的杜甫,只得在长沙度过了人生最后两个年头。 从入长沙,到魂归湘江,杜甫与长沙结下了不解之缘,作诗50余首,留下了“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春水”,“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等名句。 初来长沙时,杜甫寄居舟中,船常停在南湖港。南湖港附近的长沙驿楼也就成了杜甫送别友人的地方,“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相识长沙驿”,“江畔长沙驿,相逢缆客船”等佳句迭出。 稍后,杜甫在小西门外的湘江边租佃了一间简陋的楼房,因楼房面临湘江,“诗圣”将其取名为“江阁”。杜甫在诗中曾多次对“江阁”有过描绘,《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有云:“南纪风涛壮,阴晴屡不分。野流行地日,江入度山云。层阁凭雷殷,长空面水文。雨来铜柱北,应洗伏波军。”在《雨》一诗又云:“山雨不作泥,江云薄为雾。晴飞半岭鹤,风乱平沙树。明灭洲景微,隐见岩姿露。”可见当时“江阁”面对湘江,云掩薄雾,鹤舞白沙,流潦满野,日照其中,橘洲景色忽明忽灭,麓山岩姿若隐若现。 在这段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江阁”成了杜甫唯一可以安身的地方。在这里,杜甫不仅得到了暂时的安宁,还结识了不少新旧朋友,苏涣就是其中之一。苏涣年轻时闯荡江湖,后考取进士官至御史“佐湖南幕”。他虽身在官场,却独来独往,不交州府之客。一天,苏涣特地来到江阁访问杜甫,两人饮酒品著,谈诗论文,极为融洽。杜甫十分赞赏苏涣的才气,称他“方力素壮,辞句动人。”次日回味,仍似闻金石之声,将近作《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相寄,“茅斋定王城郭门,药物楚老渔商市。市北肩舆每联袂,郭南抱瓮亦隐几”,就出自此诗。杜甫自从结识了苏涣后,两人过从甚密,引为患难之交。 在此期间,杜甫还遇到了旧友、大音乐家李龟年。据说李龟年曾在湖南采访使的筵席上咏唱王维的“红豆生南国”和“春风明月苦相思”,听者无不罢酒饮泣。杜甫少年寓居洛阳姑母家时,多次在歧王李范宅里和殿中监崔涤的府第听过李龟年的歌唱,没想到在长沙又能相见。欣喜感慨中,杜甫写下了《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寥寥数语,包含了时代的动乱、国家的盛衰、人民的流亡和个人的悲欢。 770年冬,杜甫在从长沙前往岳阳的船上逝世,时年59岁。 ==湖湘文化== [[File:湖湘文化.jpg|thumb|right|湖湘文化 [http://www.cnxxpl.com/Upload/attached/image/201411/6cf94db3-9725-4101-b0ba-39813d552586_20141115151040_5087.jpg 原图链接] [http://www.cnxxpl.com/Info.aspx?ModelId=1&Id=10835 新湘评论网] ]] 一、杜甫文化给湖湘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整个先唐,我国广大南方地区经济文化一直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秦汉时期南方地区刚刚纳入中原版图,地域文学还谈不上大的发展。汉末唐初长达四百余年的动乱又大大减缓了这一地区地域文学的发展进程。湖南在当时的落后程度更是令人吃惊,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指出,据《隋书.地理志》所载户口统计,大业五载(609)全省人口才二十八万。贞观三年(639),全省人口三十一万。即使发展到百余年后的天宝元年(742),户口也近九十五万。近二十一万平方公里省境内仅有三十至九十余万人,足以显示开发程度之低,经济文化水平只落后。《唐会要》卷六二、卷八六载,荆、益、黔中、闽中、岭南州县都属于奴隶买卖区域。白居易《道州民》就提到: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余。说贞元中道州刺史一道州矮人岁贡京师供人取悦。洪、潭等州僧寺内也多奴婢。这些事例侧面反映出唐时期湘中地区的风俗愚顽、未被教化可见一斑。 只有到了隋唐一统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时期,南方地区经济文化才获得较大的发展,南方文学才开始自具面目,并与北方文学逐步走向融合,而融合的主要途径就是各种各样的人员来往。唐朝通过命官、铨选、贬谪、科举、置幕等手段来加强对南方的统治,保持与南方的密切联系。同时,北方文人们的南来北访也是北方文化南输,南方广大落后地区受容先进的北方文化,形成地域文学的动态历程。 北方文人不但成为孤寒的湖南文士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而且带来了北方文坛风气。北方文士在湖南常题壁,唱和,寄曾,这一系列活动给湖南地域文学带来的生气。湘文化也正是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继承楚文化而逐步开始发展起来的。 在这样一个历史大前提下,杜甫,作为当时最伟大的诗人,他的湖南之行及留给后世的诗篇和遗迹,无疑对湖南地域文学与北方文学的交融,甚至对其地域文学的影响也是非同小可的。 大历三年(768)杜甫游岳麓山道林寺有《[[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塔劫宫墙壮丽敌,方丈涉海费时节,悬圃寻河知有无。暮年且喜经行近,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潭府邑中甚淳古,太守庭内不喧呼。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依止老宿亦未晚,富贵功名焉足图。久为野客寻幽惯,细学何颙免兴孤。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宋公放逐曾题壁,物色分留与老夫。”与宋之问的《晚泊湘江》及后来作幕潭府的沈传师,斐怀古诗并称“四绝”,中唐以来人们十分珍视,作四绝亭一贮之,以诗板高悬寺内,四绝诗、亭成为潭州一胜迹,韦蟾诗称:“沈裴笔力斗雄壮,宋、杜词源两风雅。”可见后人之无限仰慕。四绝亭周围的景致极美,文人诗兴因此更高,齐己《怀道林寺道友》云:“四绝唐千万木秋,碧参差影压湘流。闲思宋杜题诗板,翌日凭栏道业休.”像这样写成的诗颇多,以至后来成集,《新唐书.义文志四》。 二、杜甫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湖湘文化中凭吊文学的发展 [[File:湖湘文化2.jpg|thumb|right|湖湘文化2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462d8ac6520448baa1f04321907e3f67.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02690772_534505 搜狐网] ]] 杜甫仙逝湘江后有杜甫墓,杜工部诗才盖代,名悬日月,受后人景仰,并有不少凭吊诗为后人传颂: 扁舟下荆楚间,竞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有九。 ——唐·元稹《题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其卒当在潭岳之间,秋冬之际。 ——宋政和五年 凤台子 王得臣 彦辅《[[麈史]]》 水与汨罗接,天心深有存。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江山不受吊,寒曰下西原。 ——宋·徐屯田《过杜工部坟》 历代文人墨士对杜甫的凭吊不枚胜举,这些文学创作无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湘文化的发展。 三、杜甫的“史诗”给湖南的历史学考察留下了一笔财富 杜甫的诗向有“诗史”之称,他在湖南的创作也毫不例外的发挥了这一功能。 譬如杜甫写下了《麓山道林二寺行》后,离开长沙,逆水来衡州投奔韦之晋,不料到了衡州才知道不久前韦之晋已调任潭州刺史,两人恰于途中错过。杜甫再匆匆赶回长沙,韦之晋却不幸在日前暴卒,这使杜甫陷入深深的困境之中。他只得暂栖江上的小舟之中,有时暂住在江边的阁楼之上。生活没着落,他只能靠奉赋赠诗取得一点接济度日,这种“饥藉家家米,愁征处处杯,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艰难日子,使年老的杜甫心情倍增愁闷。但就在这样的困境中,杜甫也没有仅仅悲伤自己的身世际遇,而是更心忧天下,情系苍生。他写人民的疾苦,“万姓疮痍台,群凶嗜欲肥”;写吐蕃侵于外,藩镇骄与内,“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写战争的残酷,“丧乱死多门,鸣呼泪如霰”;写与死于战乱的百姓相比,自己尚有一舟可以栖身洗濯,“入舟虽苦热,垢腻可灌溉。痛彼道边人,形骸改昏旦。”这些诗,真切地描述了那个动乱时代的社会状貌,为长沙留下了一页长沙诗史。杜甫在湖南留连了一年多,留下诗作近百首。这些诗篇是杜甫生命的最月、也是他一生中最潦倒的时刻所作的,因此大多是凄凉漂泊生活的写照,表现了他暮年落魄江湖而又关心天下安危与百姓疾苦的感情。其中一些诗篇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长沙地区的风物人情,使人读来倍感亲切。 四、湖湘文化中的忧国爱民情怀与杜甫文化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都说湖南人最明显的特质是霸蛮,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湖湘人霸蛮的特质分开三层来理解,这也使得到千古以来无数历史事实明证的。这三个层次分别是: 作为湖湘文化前身的楚变文化特质的原始层,就是它的带有原始野性的“蛮”。这种“蛮”的特质的内涵,包括“沅有芷兮澧有兰”的自然环境;包括“被薛荔带女罗”的服饰;包括“信鬼而祠”的民风民俗,包括“荜路蓝缕”(《楚世家》)的辛勤劳作和开拓精神。 “蛮”的文化物质的第二个层面是强烈的乡土意识和怀乡恋乡情结。但是,这种情感,在包括湖湘在内的楚人身上表现特别强烈,特别突出。《离骚》说:“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蜷局顾而不行。”项羽和刘邦都是楚人,他们在胜利之后,都想要回归故乡。这些,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乡土意识,难解的怀乡、恋乡情结。 “蛮”文化特质的第三个层面便是爱国主义精神。国家、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爱家、爱乡与爱国不是一回事,它们有范围、层次的区别。只有爱国主义才是一种最崇高最广大的爱,属于最高层次。我们同样可以说,爱国主义在楚人身上表现最为强烈,最为执著。蛮,也就是执著。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俗谚中,我们可以见到这种变,这种执著。屈原更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他的不朽之作《离骚》中,“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撇开第一层面意思姑且不论,杜甫所有湖湘传世诗篇中绝大部分体现出了我们湖湘人的那种强烈的怀乡恋乡情结以及忧民爱国的情怀,姑且不说这是两种文化融合的结果,至少也未二者的进一步融合停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湖湘人的忧国爱民更多地体现为入世,敢为天下先;而杜甫到了晚期就基本上采取的是出世式的悲天悯人了。 五、杜甫江阁文物展示馆 [[File:湖湘文化1.jpg|thumb|right|湖湘文化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06/31f2d65d5d8b46e2b101a78be23b438c.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02690772_534505 搜狐网] ]] 杜甫江阁一楼,展示了丰富的历代文物,包括历代古籍善本,湖南名家字画,历代瓷器,青铜器等,为湖南文化的寻根溯源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证明。 杜甫江阁珍藏的《御批资治通鉴》《史记》等各类文化古籍一千余卷,清代湖南著名书法家黄自元、何绍基、何维朴、姚鼐、廖树蘅等人真迹百余件。 瓷器方面,杜甫江阁珍藏的北宋定窑精品葵口碗,磁州窑虎纹枕,磁州窑黑釉剔花梅瓶,龙泉窑精品瓷器以及清代各类官窑,成为湖南文物古玩类的领头羊。 另外,杜甫江阁珍藏的[[北魏石佛]]和[[唐代楠木观音]],也是极为罕见的文物。 经过中国艺术家协会考察,中国艺术家协会收藏委员会正式落户长沙杜甫江阁,现已正式进入筹建阶段。 注:参考资料---华夏收藏网关于中国古玩城排名中,长沙杜甫江阁排名前十位。<ref>[https://www.meipian.cn/cq5gtr4?from=qq 带我们走进历史——杜甫江阁 美篇网 悖论13 2017.02.04 ]</ref> ==江阁记== [[File:江阁记.jpg|thumb|right|江阁记 [http://images.blogchina.com/artpic_upload_v5/5869945d2c76d.jpg 原图链接] [http://yinfeng.blogchina.com/631327795.html?from=timeline 博客中国网] ]] 唐大历四年间,戎马关山,杀气犹盛;人物稀贫,家国离乱。时杜公少陵,自喻乾坤腐儒,怀诗人千年永寂之哀,辞白帝城,入洞庭湖,流落湘天楚地,寄居星沙孤舟,把卑湿之地暂作晚年栖惶之所。 于时于地,杜陵野老,亲朋无一字,老病无依归。朝登旧驿之楼,不叹扁舟之临风浪;夜醉潭州古酒,唯伤凡马之乱江湖;落花时节,重逢故都旧友;湘春故园,两见客居新 燕;奔波岳潭衡耒,放歌九十有四;终老异乡而未返,寝于平江安定之野。怜矣!悲哉! 夫少陵一生,未尝一日不以民瘼世乱为念,愁穷忧苦之词,哀生愤世之语,直道当时,足为诗史。谓之忠君爱国,每饭未忘;伤世忧民,毕生不改;德高行范,奉为诗圣。 越一千二百馀年,长沙市府扬古风幽情,乃于湘江风光带上杜公旧游之地,聚之良才,仿盛唐之旧制,构筑杜甫江阁。观之:阁高楼重,影织遥帆;飞檐走龙,栉比鳞次;雕梁画栋,耀眼流金;诗赋书画,豪气大观。实纪念之胜地,辉增前贤;游览之美景,泽被后世。往者留芳,来者同行。 今江阁既成,主事者嘱余为文以纪之也。时二○○五年九月文选德撰 兹将《杜甫江阁记》一文中所用史实典故疏注如下,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唐大历四年:即公元679年。 #戎马关山,杀气犹盛;人物稀贫,家国离乱:《北风》诗:“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又《登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乾坤腐儒:《江汉》诗:“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寄居星沙孤舟,把卑湿之地暂作晚年栖惶之所: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春,杜甫由四川白帝城(今重庆奉节)放船东下,是年三月抵达江陵,入秋后移居公安,又移舟南下,于是年底到达岳阳,原由岳阳出发到衡山去游览南岳,再到衡州去投奔旧友韦之晋(当时韦之晋任衡州刺史)。不料韦之晋适在此时改任潭州刺史,由衡阳迁往长沙,杜甫在衡阳稍停即回舟北上,于当年夏末复到长沙,而韦之晋已于四月到达潭州上任后不久即死去,杜甫无所归依,生活陷入危机之中。夏天即移居江上舟中,除偶然入城之外,一直在舟中居住到次年(大历五年)初夏。 #杜陵野老:原为杜甫之自称,后人亦以此称之。《投简成、华两县诸子》诗:“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亲朋无一字,老病无依归:《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朝登旧驿之楼:《重送刘十弟判官》诗:“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 #夜醉潭州古酒:《发潭州》诗:“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唯伤凡马之乱江湖:《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诗:“江湖凡马多憔悴,衣冠往往乘蹇驴。”杜甫诗中多处用“凡马”,或喻庸材,或喻下吏。此处意指庸材奸吏。 #落花时节,重逢故都旧友:《江南逢李龟年》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李龟年为唐玄宗时长安著名歌手,曾与杜甫相识。安史之乱后,李流落江南,杜甫于大历四年秋在长沙与李重逢。 # 湘春故园,两见客居新燕:《燕子来舟中作》诗:“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奔波岳潭衡耒,放歌九十有四:杜甫在湖湘境内曾辗转于岳阳、潭州(即长沙)、衡阳、耒阳,所作诗篇,今存者共94首。 #终老异乡而未返,寝于平江安定之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四月,湖南兵马使臧玠发动军事叛变,杀死潭州刺史兼湖南都团练观察使崔瓘,潭州大乱,杜甫乘舟避乱,逃出潭州,前往衡州。他计划南下郴州,投奔舅父崔伟(当时崔在郴州任录事参军),因在郴州遇到江水大涨,他无法登岸,只好掉船南返,回经衡阳北上(当时在郴州的崔伟不知杜甫已离开郴州,以为他溺水而亡,故在郴州为其修墓,并有杜甫饱食牛肉而身亡之传说。实际郴州之墓为一空坟)。原准备北上汉阳,沿汉水回长安,但因生活极度贫困,加上身患重疾,终于在湘江舟中长逝,时在大历五年冬天。享年59岁。葬于今平江县安定镇小田村(旧名中县坪)。 #直道当时:元好问《酬孝甫见赠》十绝句评论杜甫说:“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 #诗史:宋陈岩肖《庚溪诗话》云:“杜少陵子美诗,多记当时事,皆有依据,古号‘诗史’”,后人遂常称杜甫诗为“诗史”。 #忠君爱国,每饭未忘:前人称杜甫“每饭不忘君”。 ==江阁楹联== 长沙市杜甫江阁征联、征记大赛是2005年1月28日启动的,消息传出后,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及香港等20多个省、市、特别行政区的参赛楹联稿5700多幅,《杜甫江阁记》稿86篇。 最终确定获奖作品,楹联一等奖获得者王俨思;二等奖获得者卢象贤、颜震潮、白启寰。所有三等奖以上获奖作品全部篆刻在杜甫江阁。 ===一等奖作品=== 1、王俨思(长沙) 杰阁凌霄,侭凭楚客登临,名城纵览,天高水阔,对景怡情,访古觅遗踪,遥瞻岳麓千峰秀; 澄江如练,倘使杜陵犹在,旧地重游,夜醉晓行,吟诗把酒,骋怀惊巨变,笑看长沙万象新。 ===二等奖作品=== 2、卢象贤(江西) 江流楚韵; 阁驻唐风。 3、颜震潮(长沙) 遗蜕难寻,忠爱长留天地; 斯人不死,梦魂犹绕潇湘。 4、白启寰(安徽) 江上昔飘零,愁对孤舟,千古才人千古恨; 阁中今眺览,笑呼明月,一楼风景一楼诗。 ==相关诗作== 2015年,著名诗人帝乡子杨强行至长沙,作《登杜甫江阁》一首: 阁横翼轸暂凭危,想见扁舟系水湄。 雪鬓杖藜来岳麓,风襟洒泣吊湘累。 谁歌下里楼头入?帆趁东流槛外窥。 壁上丹青徒揽客,江山不省少陵悲。 ==交通信息== 公共交通: #西湖桥站:1路; 123路; 406路; 旅3路可达,沿湘江风光带往南步行100m即到 #碧湘街站:1路; 8路; 108路; 122路空调; 130路; 134路; 140路; 804路内环空调; 804区; 901路; 901区间线; 906路; 908东; 908路西线空调可达<ref>[https://changsha.cncn.com/jingdian/dufujiangge/profile 杜甫江阁简介 欣欣旅游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杜甫江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