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66.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杨光华 的原始碼
←
杨光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杨光华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杨光华.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6%9D%A8%E5%85%89%E5%8D%8E&src=tab_www&correct=%E6%9D%A8%E5%85%89%E5%8D%8E&ancestor=list&cmsid=b38a5167eafe662fb75f7c5c92a0c094&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5#id=462b23cf1783f72232b29307a492c5a4&currsn=0&ps=52&pc=52 原图链接] [http://www.qiuyewang.com/10580.html 图片来源秋叶网]]] | 图像说明 = 中国石油大学原校长 | 出生日期 = 1923年4月10日 | 出生地点 = 湖南浏阳 | 逝世日期 = 2006年11月11日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浙江大学 | 职业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 '''杨光华'''(1923-2006),1923年4月10日出生,[[湖南]]浏阳人。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48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51年5月回到祖国。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53年参加[[北京]]石油学院筹建工作。1956年赴[[苏联]]访问和进修。1965年起任北京石油学院副院长。1969年之后任华东石油学院副院长、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1988~1992年任[[中国石油大学]]校长<ref>[https://www.sohu.com/a/118775527_391357 缅怀著名教育家、科学家、老校长杨光华先生! ],搜狐, 2016-11-11</ref> 。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1月11日23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ref>[https://www.cup.edu.cn/news/zhxw/12884.htm 原石油大学校长杨光华教授逝世 ],石油大学, 2006-11-17</ref>。 ==人物简介== 50年代,杨光华[[教授]]和武迟教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石油天然气工学专业,并主编了我国第一套《石油炼制工艺学》教材。他在美国发表的《气固相催化反应机理的决定》论文,一直为国内外化学反应教科书和专著所引用,被称为化学反应工程学创建初期的经典论文。1956年,杨光华教授赴苏联莫斯科石油学院进行科学研究,首次提出的裂化催化剂上结焦动力学方程被称为潘钦可夫-杨式方程,载入了苏联科学院的文献之中。 60年代初,杨光华教授完成了"新型凝油剂的合成及其使用配方",投入工业生产后迅速装备我国防化部队,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60年代以来,杨光华教授还领导了多项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石油加工工程"和国家开放实验室"重质油加工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 ==个人生平== 教育家杨光华生于湖南浏阳的知识分子家庭。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47年赴美留学,1951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53年参加北京石油学院筹建工作,历任石油及天然气工学教研室主任、炼制系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1958年在莫斯科石油学院访问和进修。1965年起任北京石油学院副院长。1969年之后,历任华东石油学院副院长、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研究生部党委书记、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期间被选为党的十大代表。1988年-1992年任石油大学校长,此后任石油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等职。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业化学与化学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第一、二届委员,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国际多学科杂志《能源》的顾问委员等。 杨光华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教育家。长期致力于石油高等教育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在培养石油化工专业人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1953年初,即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石油及天然气工学专业,并编写了第一部教材《石油天然气工艺学》,通过艰苦努力,使该学科专业在短期内基本建成并达到石油炼制专业教学要求,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毕业生。20世纪60年代初由他主编的《石油炼制工艺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讲授石油炼制的教科书,对石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担任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三个不同历史时期领导职务的27年间,勇于探索,积累了治校育人的丰富领导经验,在如何办好高等教育,尤其是在如何办好石油高等学校方面有大量的论著,涵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结合、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校风学风及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为指导中国石油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他担任华东石油学院主要领导职务期间,在学校因被迫搬迁东营而元气大伤、办学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维系濒临中断的石油高等教育事业,他勇挑重担,以对石油工业和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执著追求,以坚强的毅力和勤奋的工作,在荒芜的盐碱滩上和全院师生员工一起同甘共苦、艰苦创业,为重新建校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奋战了20多年,不断改善了办学条件和环境条件,功不可没。他以高瞻远瞩的智慧,适时改进和拓宽了学校的系科专业;并多方努力,筹划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的建设,使学校在山东东营和北京昌平两校区较快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有效地发挥了学校作为石油、石化人才摇篮的巨大作用。他在担负极其繁重的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仍尽力亲自投身教学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就先后指导过10余名研究生和多名本科生。学位制度改革后,先后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30多名。自1951年任教以来,他先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成为科技、教育和管理领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杨光华是一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他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一贯十分重视培养中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他言传身带、循循善诱、倡导学术民主,为学科专业和实验室树立了良好的作风。他所领导的有机化工学科是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学科集体团结进取,朝气蓬勃,成为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中国石油和石化科技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光华是中国卓有建树的著名科学家。长期从事石油化工研究,学识精深,成果斐然,在中国石油化工学术界享有盛誉。50年代初自美归国前,他在化学反应工程学、特别在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就已卓有成就。他在美期间即参加了"化学反应过程学"的奠基性工作,与他人合著的《气相催化反应机理的确定》是该专业领域的传世经典之作,一直为许多学者所引用。他回国后在化学反应工程和石油加工工程两个学科领域内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是中国最早研究硅酸铝裂化催化剂人工合成、稀土分子筛催化剂的学者之一。1956年-1958年在前苏联进修期间,他出色地完成了裂化催化剂上结焦动力学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潘钦可夫-杨"结焦方程。60年代为适应中国航空航天和国防事业对高能燃料的需求,炼制系组建了"特种燃料研究室",他主持研制成功"新凝油剂合成工艺及其使用配方",正式装备部队,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70年代以来,杨光华先生预见到催化裂化过程必将在炼油工业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决定把该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选择以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问题作为开展研究的切入点。 鉴于此后该项研究工作卓有成效,1983年以他为首的科研组参加了第一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的研究工作,并负责该项目其中一个专题"裂化催化剂再生反应动力学规律",该项目于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0年代初,他考虑到中国的多数原油较重,预见重质油加工技术发展将会是中国石油加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并组建了重质油研究室。1987年,他审时度势,将重质油研究室和与石油加工相关的科研组联合建立为重质油加工实验室,研究制定了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规划,适时地向国家计委申报成立"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1989年获得批准。自此十几年来,该重点实验室在重质油加工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该实验室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均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重质油及渣油加工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一书,是他古稀之年在总结长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中英文逐字逐句亲笔撰写的力作,是他睿智和研究思想的结晶。 杨光华对祖国对人民充满深深的热爱。他留学美国获威斯康辛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当时还没等拿到证书,就当即决定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响应祖国召唤回国,为新中国建设效力。此后数十年来,他献身于祖国的教育科技事业,写下了人生光辉篇章,他是首批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ref>[http://news.upc.edu.cn/info/1432/70623.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殚精建伟业 光华励后人——纪念杨光华先生图文展举办 ],石油大学, 2016-11-11</ref>,1990年曾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评定为有杰出贡献的老科学家,并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的荣誉证书。杨光华先生一生高风亮节,淡泊名利,好学不倦,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治学严谨,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成为中国石油化工学界的泰斗,闻名国内外。杨光华先生德高望重,虚怀若谷,谦诚待人,尤其对中青年学人关怀备至。他是当代学人钦佩的大师,他的高尚人格魅力博得学界由衷的敬仰。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育家]] [[Category:科学家]] [[Category:企业管理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杨光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