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63.7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杨昌濬 的原始碼
←
杨昌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p style="text-indent:2em;">'''杨昌濬'''(1825年—1897年),字石泉,号镜涵,别号壶天老人,晚清军事将领,湘乡县神童乡丰乐三十八都(今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西阳镇)人。<br> * 他自幼聪慧,身材魁梧,臂力过人,二十岁跟随道员[[罗泽南]]读书,二十五岁补县附学生员。 * 太平军兴起之后,他追随[[左宗棠]]、[[曾国藩]]等创办湘军团练出身,授予训导、教授等职位,后因父亲病重请求回家。 * 咸丰十年(1860年),左宗棠帮办两江军务的时候招揽杨昌濬复出,任知县加同知、衢州知府、浙江储运道、浙江布政使、浙江巡抚等职。 * 任浙江巡抚七年,因错批“葛毕氏谋害亲夫”案被革职。光绪四年(1878年),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杨昌濬在帮办军务中再次崛起。 * 先后担任甘肃布政使、署理陕甘总督、漕运总督、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兵部尚书等职。官至太子太保。 * 光绪二十四年(1897年),杨昌濬在湖南省城长沙病逝,清政府诰赠其为太子太傅。杨昌濬工诗词书画,博学多才。 * 著有《平浙经略》、《平定关陇纪略》、《学海堂课艺》、《五好山房诗稿》等。 ==基本信息 == {| [[File:10008ef5bf4766a5e5064f44a2059fae3ad4f29f.jpg|缩略图|右|[http://file.lishi7.com/image/li/10008ef5bf4766a5e5064f44a2059fae3ad4f29f.jpg 原图链接] [http://www.yanchengdj.com/renwu/5125.html 来自历史记]]] |- | 姓名 杨昌濬 --------------------------------------------------------------------------------- |- | 字号 字石泉,号镜涵,别号壶天老人 --------------------------------------------------------------------------------- |- | 别称 [[杨昌浚]] --------------------------------------------------------------------------------- |- | 民族 汉 --------------------------------------------------------------------------------- |- | 官职 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 |- | 追赠 太子太傅. --------------------------------------------------------------------------------- |- | 出生地 湖南湘乡 --------------------------------------------------------------------------------- |- | 出生时间 1825年 --------------------------------------------------------------------------------- |- | 去世时间 1897年 --------------------------------------------------------------------------------- |- | 所处时代 清朝 --------------------------------------------------------------------------------- |- | 主要作品 《平浙经略》、《平定关陇纪略》 --------------------------------------------------------------------------------- |- | 主要成就 平定太平军,随左宗棠收复新疆,抗法保台 --------------------------------------------------------------------------------- |} == 人物生平 == === 早年时期 === * 道光五年(1825年)农历九月初九,杨昌濬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神童乡丰乐三十八都(今湖南省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埠桥街道办事处宋家村居委会)。他自幼家贫如洗,其父亲杨仲明是当地乡村里的普通手工艺人。道光十五年(1935年),他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杨昌濬往左氏芭蕉山馆拜著名的湘军将领罗泽南为师,学习程朱理学和武艺。咸丰元年(1851年),他考中生员。 *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他跟随[[罗泽南]]在籍组织团练。咸丰四年(1852年)夏天,他跟随罗泽南转战湖北;十月,罗泽南率湘军所部攻太平军于田家镇对岸半壁山,杨昌濬逞勇先登,罗部接连攻下广济、黄梅,杨昌濬因为几次战役功劳都很大被提拔为训导(县学教官副职)。后来他又跟随湘军出征江西、安徽的太平军,在枫树岭与太平军大战,连续攻下德兴等地,又在高沙大战,下攻下婺源,多次建立功勋,被迁为知县。<ref>《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从征赣、皖,战枫树岭,下德兴,战高沙,下婺源,频有功,迁知县。</ref>咸丰六年(1856年),他与刘蓉在家乡办理团防,被提升为教授(府学教官);就在这一年,他父亲去世,他回家守孝三年。 === 进入左幕 === * 咸丰十年(1860年)五六月间,左宗棠在长沙金盆岭编练“楚军”,杨昌濬以三个月为期应邀入幕;八月,他跟随“楚军”取道醴陵进入江西;十月,杨昌濬与总理营务的[[王开化]]率领四营在赣东北的枫树岭大败太平军;十一月,杨昌濬率亲兵营攻陷德兴、婺源,遂迁知县,加同知衔。 *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为牵制太平军,缩小太平军的控制范围,配合湘军对天京的作战,清廷命左宗棠 为浙江巡抚后率领“楚军”全部8000人进入浙江地区,与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的20万人马作战。 <ref>《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同治元年,从左宗棠入浙,规江山,与刘典、刘璈分三路攻石门,破寇卡数重。进取花园港,纵火燔其棚,会天雨,止。其秋,规龙游,昌濬御寇莲塘,破之;又败之孟塘,寇逸。李世贤闻警,遣悍党赴救,中路寇方攻刘培元营,昌濬自山下击,寇大溃,迁知衢州府。</ref>三月,会攻石门花园港,他们越过河流进入花园港之内,忽然北风刮起,大雨如注,清军的火箭失去了作用,枪炮也无法点燃,所以不得已撤退;其后左宗棠部其余军队进攻江山,杨昌濬与刘典、[[刘璈]]分三路攻石门,破垒七座,终因太平军奋力坚守,未能得逞。五月,左宗棠因为杨昌濬性情恬裕,屡辞保荐,廉明笃实,晓畅戎机推荐他为浙江省道员衔;七月,左宗棠攻龙游(今并入浙江省衢县、金华县),杨昌濬率军在莲塘、孟塘等地击溃太平军。李世贤因为龙游告急,分兵三路赴援,中路攻取了清军刘培元的大营,杨昌濬依靠高山的地形向下攻击,击破中路的太平军。九月,左宗棠经过与李世贤的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皖浙边境的衢州府,命杨昌濬为衢州府知府。同年十月,天京(今江苏南京市)告急,李世贤派[[李尚扬]]、[[李遇茂]]、[[刘政宏]]等扼守汤溪(今并入浙江金华县)、龙游、兰溪,自率一军回援天京。 === 镇压叛乱 === *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清军攻陷汤溪。龙游的太平军因腹背受敌,弃城往东跑。杨昌濬等蹑踪追至汤溪,与清军蒋益澧部内外夹击,再次击败太平军;九月,清廷授杨昌濬为浙江粮储道;十一月,与[[蒋益澧]]、[[黄少春]]等合兵共一万三千余人进攻余杭西北;十二月初三,杨昌濬进攻杭州北门,两军激战。这时,雨雪兼旬,太平军坚守不动。二十五日,天气放晴,杨昌濬等连破余杭五卡。第二天,再攻余杭北十里的林清堰(康王王海洋驻地),中伏败退。<ref>《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城拔,授粮储道。与蒋益澧合兵万三千战馀杭城西北,寇益浚壕树垒拒师。昌濬攻北门,寇出战,会诸军击之,寇却,昌濬连夷五卡。次日,攻林清塘,去城北十里,汪海洋老巢也,昌濬觇寇垒阻水,虑日暮为寇乘,乃退师。</ref> * 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二十五日,杨昌濬率军破杭州、余杭,加按察使衔;三月,左宗棠入驻杭州,杨昌濬奉命督清军北上,攻占湖州府(府治在今浙江吴兴县)武康县城(今并入浙江德清县);然后分兵进驻三桥埠,与湖州南路清军连成一气;五月,湖州太平军往逃至泗安、梅溪,杨昌濬由牌头进桐岭进行阻截;六月,北攻安吉受挫;七月,安吉太平军弃城西走,杨昌濬率各营由吉安、孝丰(今并入浙江安吉县)追至安徽宁国县境,与[[刘璈]]部合击太平军,抓获太平军七千余人;十二月,授浙江盐运使,旋升浙江按察使。 * 同治四年(1865年)八月,左宗棠上奏朝廷,称杨昌濬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鞠躬尽瘁为朝廷效力,功劳卓著。朝廷能否对其恩赏,请求朝廷恩准将杨昌濬从浙江按察使提升为加布政使衔,并赏给杨昌濬以下三代二品官衔的封赏,以示优异。 * 同治五年(1866年)二月,左宗棠督军前往福建,清廷命杨昌濬为浙江布政使,负责处理浙江善后事宜。同治八年十二月,清廷又命杨昌濬为署理浙江巡抚。 === 为官浙江 === * 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杨昌濬正式担任浙江巡抚一职。经历多年战争摧残后的浙江百废待举,杨昌濬带领浙江百姓凿湖导河,兴修水利,发展农桑。杨昌濬曾作诗:“手植垂杨三万株,春来新绿满西湖;他年若过双堤路,漫道棠阴继白苏”。“天津教案”发生后,英、美、法等七国联合向清政府“抗议”,并在天津、烟台集结军舰示威。 * 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杨昌濬亲自前往往宁波、镇海,巡视海口,筹办防务。他上奏清廷说:“我们想要自强的办法,最好学习西洋人的军事技艺,学习他们的长处。 *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初四日,他又就海防问题上折,认为日本侵台事件虽已了结,但难保日本以后不会借故向我国挑衅,所以为了抵御外辱的长远打算,必须要依靠备战进行坚守。即使是保持如今的和局,也要有所准备,又称:“外国的军事虽然强大,如果我们的百姓齐心协力,他们也不敢在众怒之下公然挑衅,所以我们必须要整顿吏治,以此来巩固民心”。此时,浙江象山、宁海两县农民常偷渡去滨海“封禁”的南田岛耕垦,杨昌濬认为不应该干涉,遂奏准弛禁。光绪元年(1875年),杨昌濬因余杭葛毕氏案被革职。 === 任职西北 === * 光绪四年(1878年)四月,杨昌濬又被起复,左宗棠因西征事务繁杂,帮办[[刘典]]因病求去,遂上奏清廷,调杨昌濬代刘典主持后路军政事务。<ref>《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光绪四年,起佐新疆军事。数迁至漕运总督。</ref>杨昌濬于十二月抵达兰州,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获四品顶戴。 * 光绪五年(1879年),又获准专折奏;九月,获二品顶戴,署理甘肃布政使。 * 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杨昌濬因为曾经为筹措西北的军饷出过力,所以获头品顶戴;七月,左宗棠在哈密奉诏回京;十一月,杨昌濬护理陕甘总督,与[[刘锦棠]]会办新疆的善后事宜,对新疆建省做出了重要贡献。 * 光绪七年(1881年)八月,朝廷授杨昌濬甘肃布政使的职务。 * 光绪九年(1883年)二月,又任漕运总督之职。 === 总督福建 === * 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初三,法国舰队袭击福建水师和福州船政局,对中国的东南海防造成很大损失;七月九日,清廷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福州将军[[穆图善]]、漕运总督杨昌濬作为他的副手;同年七月二十八日,清政府任命杨昌濬为闽浙总督,领兵督防台湾;十二月底,法军集结在妈祖澳,杨昌濬率亲军巡视沿海营垒,出福州巡视闽江下游南、北岸,又至闽江口长门、金牌炮台视察,并检阅守军。他命军队从马尾江底打捞出18墩大炮,分别安装在长门、金牌等处,在林浦、魁岐、闽安等重要门户巩固了防守力量。同时,他下令撤除各海口水道的标识,在沿海各港口遍布水雷。其次是他进行了军纪和兵制的整顿,在兵营中重振旗鼓,命令军士试枪放炮,壮大声威,同时在兵营中淘汰老弱增加年富力强的士兵。<ref>《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闽浙总督何璟自以不谙兵事,请解职,遂命昌濬代之。昌濬未至军,而佩纶已遁,事下宗棠、昌濬。</ref> * 光绪十一年(1885年)六月,杨昌濬兼署福建巡抚;光绪十二年(1886年),杨昌濬等上疏,指出:“台湾是中国前往南洋的门户,也是中国沿海七省的前沿,朝廷将台湾改设巡抚,可以加强对台湾的控制,这是保卫我国东南海疆的大计啊”,又上书说:“福建和台湾本来就是一省,如今将其分为两部分,还仍然应该唇齿相依,让他们互为犄角、相互援助”。在推动台湾建省的问题上,作为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杨昌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决定将台湾从福建分立成省,命杨昌濬与刘铭传共同筹备建立台湾行省。为了使台防能有确实保证,他积极设法筹措经费,建议由闽海关、福建各库局每年协银四十四万两,加上其他各海关协银共成八十万两。 === 晚年逝世 === * 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杨昌濬调补陕甘总督;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因[[慈禧太后]]六十寿诞被赏加太子太保衔。 *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七月,甘肃的回族势力掀起反清起义,很快就席卷湟中、河州(今甘肃临夏)、狄道州(今甘肃临洮)一带,杨昌濬因防范不严,镇压不力而被清廷革职留任;十月,开缺回籍。 <ref>《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督甘日,左右通回匪,莫能制,枪械反资寇,遂酿成湟中河、狄乱。昌濬檄各路募土勇助战守,电令提督 雷正绾往河州镇慑, 张永清往 西宁策应,苏员屿往巴燕戎甘、都堂驻防,并具起事颠末以上。事闻,严旨责其庸聩,乃罢官。</ref> *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杨昌濬在湖南省城长沙病逝。逝世后,清政府诰赠其为太子太傅。 == 人物成就 == * 镇压太平军: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起义军由广西入[[湖南]],杨随[[罗泽南]]率团练抗拒。咸丰四年(1654年)七月,受[[曾国藩]]派遣,去湖北罗泽南军营帮办军务。参与破田家镇,合围九江等战事中有功,授训导。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因父病重请归,后在杨家滩[[李续宾]]家塾教书。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部由永州攻宝庆,杨与[[刘蓉]]在娄底办团练,拒太平军于界江坳(今新邵县境),升教授。咸丰十年(1660年),左宗棠帮办两江军务,招杨复出,再次参与围剿江西义军,先后攻陷德兴、婺源,升知县加同知。 * 抗法保台: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七月三日,法国海军突袭我闽江船舰,炮轰马尾造船厂。七月六日,清廷对法宣战。九日,急派漕运总督杨昌濬赴闽。十八日,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命杨昌濬帮办军务;二十七日清廷又任命杨昌濬兼任闽浙总督并兼福建巡抚,领兵督防台湾。当日,杨即调兵遣将,率驻防在江南的湘军4个营、浙江1个营,由驻地江苏淮安起程赴闽,并派员赴湘招募兵勇10个营。光绪十年(1884年)八月下旬,杨昌濬到达福州。时基隆失守,法军重点进攻台北。台北守将[[刘铭传]],飞书告急,杨昌濬闻讯心急如焚,立即调拨兵勇,渡海增援,并派员由澎湖浅水小口运送饷械赴台,接济刘铭传。九月五日,台湾全部海口皆为法军所封锁,闽台交通完全中断。杨昌濬以非凡的指挥能力,周密部署潜渡鹿港、新竹,保证粮械饷银的供应。他在福州、泉州、厦门,分别设立专门传递闽台信息的机构。十一月初,杨派遣熟悉台事的厦门富绅叶文澜,将闽饷12万两汇给台湾商人,转交台北刘铭传,十二月又向台湾汇送十余万银两,并增派湘军17营,补充器械。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清军全部顺利渡台,终于挫败法军,确保台湾平安。作为闽台战区抗法副统帅,杨昌濬虽没有亲赴台湾抗法,但他在福州调兵遣将,督办后勤,做了大量工作,为抗法保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ref name="MY3">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191504/8ac91xFwiur-KymWsDjZwDTQxgyk9o_lWSL65vwtrpWBob5eoXvQgvNOecoplY8fPGdm-z4pkBLwViSA9ueJIdUUHZIoEMcN3No7Si07rxYQ5Jk 杨昌浚 抗法保台主持台湾建省.娄底新闻网.2015-05-06]</ref> * 台湾设省:中法战争结束后,全国朝野有识之士,无不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之重要:它是东南七省屏障,南洋之枢纽;建设台湾、巩固海防已是刻不容缓。但是,此事在朝廷却引发了一场争议。钦差大臣左宗棠奏请“台湾设省”。光绪十二年(1886年)二月,杨昌濬对建省所需的浩繁经费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由闽海关、福建各库局负责每年协银44万两,请其他各省哳银36万两,共凑80万银两支援台湾,以5年为期。<ref name=MY3/> <br> == 人物轶事 == * 薯蔬总督:杨昌濬是不忘本之君子,出身贫寒的他跟随老师罗泽南加入湘军后,虽官位不断迁升,并位至陕甘总督、闽浙总督,但始终过一种俭朴的生活,保持清廉自好的品质,被人称为“薯蔬总督”。有一年,杨昌濬回湖南老家,偕夫人徒步去拜望岳父,岳母准备设宴款待,杨昌濬急忙阻止:“我久不吃家乡的红薯、豆腐、蔬菜,只此几样便够。”并招呼夫人一同下厨。吃饭时,作陪的都是儿时旧人,见他筷戳红薯,吃得香甜爽口,都称赞他是不忘根本的“薯蔬总督”,“薯蔬总督”的美名由此传开。<ref name="MY7">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191504/fdccel6XUUJIKJhTjeZ0lMWAuH29PVtgVMN8ltXLpPGk0k3NrzU7dCPh5-zmnvKXLGZQS9wy4wM3FbMN4iqqnUMZrGuivFbmVkhMqXIrInnsPopsjOo 杨昌浚:苍茫水天一杨柳 .娄底新闻网.2015-05-07]</ref> * 审案不公:杨昌浚因“[[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而偏袒湘军下属,当好好先生,导致冤案,从而被人嘲弄,自己也备受心灵上折磨。在此案中,杨昌浚过于轻信下级,一意袒护州县官员,企图维持原判。清廷追究责任,杨昌浚以“既不能据实平反”,又对下属“始终回护”被撤职。但[[左宗棠]]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高度评价了他担任浙江巡抚七年的这段历史:“杨昌浚以余杭案去官,时论异同,臣固无庸置喙;然观浙民去思之切,亦足见其无负于浙人也。”<ref name=MY7/> == 人物评价 == * 《清史稿》:“昌濬性和巽,而务为姑息。”“性和撰,而务为姑息”。 * 《福建船政史稿》:“太子太保杨昌濬,为巩固闽台海防,歼灭海盗,居功至伟。” * 左宗棠:“实属尽瘁驰驱,劳绩卓著。可否仰恳天恩,俯准将浙江按察使杨昌濬赏加布政使衔,并赏给该员三代二品封典,以示优异。” == 史书记载 == * 《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四》 <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qsg/446.htm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国学导航.2015-05-07] </ref> == 相关视频 == *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的真相难以置信!最后变成了官场的斗争?! <div style="clear:center"> {{#iDisplay:page/x3038r0hrod|750|430|qq}} </div>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清朝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杨昌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