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163.5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杨海蛟 的原始碼
←
杨海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杨海蛟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杨海蛟.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D%A8%E6%B5%B7%E8%9B%9F&step_word=&hs=0&pn=4&spn=0&di=127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88260672%2C2737841480&os=409285216%2C2016146821&simid=12518582%2C875514518&adpicid=0&lpn=0&ln=194&fr=&fmq=1631966862414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www.cssn.cn%2Fzzx%2Fzzxzt_zzx%2F95835%2Ffyz%2F201711%2FW020171127577662571615.jpg%26refer%3Dhttp%3A%2F%2Fwww.cssn.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34558897%26t%3D25feae6e360d8d4a524e97aabdc3fc8d&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vffg_z%26e3BvgAzdH3FzzxAzdH3Fzzxzp_zzxAzdH3FlcbncAzdH3FuyzAzdH3Fda8088AzdH3Fpda8088d0_n0cmabl_z%26e3Bfip4s&gsm=5&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www.cssn.cn/zzx/zzxzt_zzx/95835/fyz/201711/t20171127_3756089.shtml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图像说明 =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 | 出生日期 = 1955年3月 | 出生地点 = 山西原平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山西师范大学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 '''杨海蛟''',男,1955年3月出生于[[山西]]原平,1981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 现任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ref>[http://mks.hzau.edu.cn/info/1019/1488.htm 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杨海蛟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6-02</ref>,《政治学研究》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创新工程"民主政治研究"课题"中国民主话语构建与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组"首席专家。 ==人物简介== 杨海蛟[[教授]]为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f>[http://school.freekaoyan.com/bj/gscass/daoshi/2020/04-19/15872998731102005.s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海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020-04-19</ref>。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兼),[[北京市]]政治与行政学会副会长,《政治学研究》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教育部]]农村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政治学会顾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人事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第二次修订专家。《吉林大学学报》《学习与探索》编委。国家行政学院、[[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多少高校兼职教授。1982~1991年在山西师范大学工作。1991年至今在本院政治学所工作。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f>[https://www.chinathinktanks.org.cn/expert/detail/id/1793 杨海蛟 ],中国智库网</ref>。 ==研究成果== 多年来,一直从事政治学理论、政治哲学以及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出版学术著作数十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数十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光明日报·理论版》全文转载或摘要介绍,部分著作和论文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三等奖、1990-1997年改革理论成果奖、"八五期间优秀科学成果",全国"五个一"工程提名奖,省级图书奖。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主持完成中纪委委办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等多项。 ==获奖情况== 多次荣获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荣誉称号。从1993年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第1版 1996年第2版 获"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当代中国政治总论》(一套五本)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获山西省2002年图书奖。《何谓平等》 《社会科学战线》 2004年第1期 《新华文摘》2004年第8期转载 获《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优秀论文特等奖。《政治文明:涵义、特征与战略目标》 《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新华文摘》2003年第1期转载 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五届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政治体制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政治与法律》1995年第1期 被确定为"八五"期间优秀科学成果和"1990-1997"优秀改革理论成果。《也论转变政府职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4年版 获《光明日报》《中国行政管理》征文三等奖<ref>[http://ex.cssn.cn/zzx/xsdj_zzx/xrzl_yhj/201508/t20150819_2127428.shtml 杨海蛟 ],中国政治学网, 2015-08-19</ref>。 '''相关成果''' {|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style="background:#006699; color:white; 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 |序号||年度||名称 |- | 1 || 1994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 | 2 || 2003||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服务---中国政治学会二00三年年会召开,李慎明作工作报告 |- |3 || 2006 || 论文明与文化 |- | 4 || 2001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 5 || 2003||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目标 |- | 6 ||2004|| 论平等的政治价值 |- | 7 || 2004 || 平等的社会相关性分析 |- | 8 || 2003 || "政治稳定"概念辩辨析 |- | 9 || 2004|| 民本:传承与超越 |- | 10 || 1998|| 迈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 | 11 || 1998 || 知识政治:迈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应当研究的一个问题 |- | 12 || 1998|| 试论意识在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过程中的作用 |- | 13 || 2001 || -50年来的中国政治学 |- | 14 || 1999|| 反对腐败的政治学思考 |- | 15 || 2002 || 政治文明的地位与功能 |- | 16 || 2004|| 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比较 |- | 17 || 2004 || 论我国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向 |- | 18 || 2000 || 近年来政治学研究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 |- | 19 || 2000|| 新中国政治学的回顾与展望 |- | 20 || 1998 || 中国近20年的政治发展--为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年而作 |- | 21 || 1993 ||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贡献 |- | 22 || 1992|| 试论首长负责制 |- | 23 || 1995 || 试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 |- | 24 || 2003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 | 25 || 1990 ||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 26 || 2006|| 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 | 27|| 2006 || 中央与地方关系:中俄之比较研究 |- | 28|| 2005 || 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 |- | 29 || 1997 || 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 |- | 30 || 1990|| 列宁民族形成思想浅论 |- | 31 || 1991 ||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观 |- | 32|| 1986 || 略论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 | 33 || 1996 ||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贡献 |- | 34 || 1994|| 转变政府职能不容忽视的倾向 |- | 35 || 1988 || 权力制约与社会稳定 |- | 36|| 1991 || 社会政治心理与社会稳定 |- | 37 || 1993 ||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政治稳定 |- | 38 || 1991|| 公平与社会稳定 |- | 39 || 1989 || 舆论监督与社会稳定 |- | 40|| 1990 || 政治文明与社会稳定 |- | 41 || 1997 || 民主的相关性分析 |- | 42 || 1997|| 论广义的民主 |- | 43 || 1998 || 中国新的政治现象--农村能人政治 |- | 44|| 1995 || 我国现阶段管理决策刍议 |- | 45 || 2005 || 监督:预防与治理腐败之本 |- | 46|| 2006|| 试论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 | 47 || 1999 || 重构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一点设想 |- | 48|| 2002 || 政治文明:涵义、特征与战略目标 |- | 49 || 2005 || 政治学研究(2005) |- | 50|| 2006|| 政治学研究(2006) |- | 51 || 1986 || 列宁论工农管理国家和反对官僚主义 |- | 52|| 2002 ||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研究 |- | 53 || 2002 || 政治学研究(2002年度) |- | 54|| 2003|| 政治学研究(2003年度) |- | 55 || 1999 || 政治学研究(1999年度) |- | 56|| 1998 || 政治学研究(1998年度) |- | 57 || 1997 || 政治学研究(1997年度) |- | 58|| 1996|| 政治学研究(1996年度) |- | 59 || 1991 ||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 | 60|| 2006 || 试析政治文明的属性 |- | 61 || 2006 || 制度:公正的保障 |- | 62|| 2001|| 基层民主与社会发展 |- | 63 || 2000 || 现行政治制度论 |- | 64|| 2001 || 政治意识论 |- | 65 || 2001 || 政治学研究(2001年度) |- | 66|| 2000|| 政治学研究(2000) |- | 67 || 2004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若干问题研究 |- | 68|| 2003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战略 |- | 69 || 2002 ||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 | 70|| 200|| 试论意识形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 | 71 || 2004 ||民本:传承与超越 |- | 72|| 2004 || 传承与超越 |- | 73 || 2004 || 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 |- | 74|| 1997||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贡献 |- | 75 || 2002 || 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永葆党的先进性 |- | 76 || 2004 || 平等: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诉求 |- | 77 || 2007 || 中共十六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本经验 |}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政治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杨海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