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51.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杨邨人 的原始碼
←
杨邨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杨邨人''' ({{bd|1901年|6月8日|1955年||Y杨}})谱名'''启源''',学名'''望-{甦}-''',化名'''其-{甦}-''',笔名'''柳丝'''、'''文坛小卒'''、'''巴人'''、'''曼之'''等等。[[广东省]][[潮安县|海阳县]](今[[潮安县]])[[庵埠镇]]外文村人。[[中华民国]][[作家]],前[[中国共产党]]党员,[[太阳社]]的创建者之一,曾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第一任党团书记。<ref name=czwh>潮州市文化志编写组编,潮州市文化志 第四篇传略,潮州市文化志编写组,1989年</ref><ref>[http://www.ab.chaoan.gov.cn/abfc/Peoplelist3.asp?newsid=764&parentid=47 杨村人,庵埠镇人民政府,于2013-06-28查阅] </ref><ref name=chaonan>[http://www.chaonan.gov.cn/cnNews.aspx?newsid=6017 潮汕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个不应回避也不能遗忘的名字——杨村人(上),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2009-4-29]</ref> ==生平== ===加入中共=== 1901年6月8日,杨邨人生于海阳县庵埠镇外文村一个破落工商地主家庭。杨邨人的继母受到同乡、[[中共]]早期党员[[许苏魂]]的影响,参加革命。杨邨人从小便受到继母的启蒙教育。 1916年,杨邨人自家乡的小学毕业后,入[[英国]]传教士办的[[汕头]]华英中学,1918年肄业。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家乡参加“爱国同志会”。 1920年,先后在[[澄海县]]月浦小学(今属[[汕头市]][[金平区]])以及外文村永思学堂担任小学教师,并且兼任汕头《尾声日报》记者。 1921年,入读[[福建]][[厦门]]的[[集美学校]]中学部。 1922年,经在[[汉口]]经商的堂叔父资助,杨邨人考入[[湖北]][[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的前身)国文系,1926年毕业。在校期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后加入《星野》文艺社。 1925年,经该校中共党支部书记[[李守章]]介绍,杨邨人加入[[中国共产党]]。<ref name=czwh/><ref name=chaonan/> ===《太阳》与太阳社=== 1926年毕业后,杨邨人由中共党组织介绍到[[广州]],先后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和[[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教导主任。1927年[[广州]][[四一五事件]]后,杨邨人在广州遭到通缉,逃往[[武汉]],在武汉出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编辑科干事,与[[钱杏邨]](阿英)、[[孟超]]是同事,并且一同参加了在汉口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1927年6月19日至23日举行),且一同参与此次会议的文秘及宣传工作。<ref name=czwh/><ref name=chaonan/> 在武汉,杨邨人通过钱杏邨结识了[[蒋光慈]]。蒋光慈来到武汉前,在上海期间,[[中共中央]]领导[[瞿秋白]]、[[李立三]]、[[邓中夏]]向蒋光慈提出创办一份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刊物,蒋光慈在武汉将该情况告诉了杨邨人、钱杏邨、孟超。由此这四人开始筹办日后的文艺杂志《太阳》。1927年7月,[[武汉]][[汪精卫]]发动[[七一五事件]],武汉政局骤变,四人离开武汉来到上海,继续商议筹办刊物之事。随后,杨邨人赴[[日本]]就读[[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数月之后返回[[上海]]。1927年12月,杨邨人与[[蒋光慈]]、[[钱杏邨]]、[[孟超]]合办春野书店。1928年1月1日,这四个人共同筹办的文艺杂志《太阳》创刊,杨邨人与钱杏邨同任该杂志的编辑,该刊名义上由蒋光慈主持,实际上由杨邨人与钱杏邨负责。<ref name=czwh/><ref name=chaonan/> 《太阳》创刊本已达到原来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要求,起初也没有成立“[[太阳社]]”的计划。但是,按日后杨邨人为纪念蒋光慈而发表在1933年8月出版的《现代》杂志第3卷第4期上的《太阳社与蒋光慈》一文的说法,成立“太阳社”“是在受到[[创造社]]的袭击以后,才感到光有联合战线的队伍不足以迎敌,便标明了旗帜招引同志充实战斗的力量,于是乎成立了‘太阳社’”。<ref name=chaonan/>春野书店、《太阳》、太阳社均是蒋光慈、杨邨人等向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瞿秋白]]请示后,经批准才成立的。“太阳社”可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经中共中央领导人批准,并在中共领导下的首个文学团体。“太阳社”的发起人是蒋光慈、杨邨人、钱杏邨、孟超四个人。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瞿秋白]]、[[李立三]]、[[杨匏安]]、[[罗绮园]]等人出席了太阳社的成立会。太阳社成立后,四位发起人分别介绍相识的文化人士加入该社。潮汕籍作家[[洪灵菲]](中共党员)、[[戴平万]](中共党员)、林伯修([[杜国庠]],即将加入中共)三人经杨邨人介绍加入太阳社。<ref name=czwh/><ref name=chaonan/> 1928年春,春野书店遭到查封。不久,仅出版七期的《太阳》也被查封。此时,杨邨人创办并主编了革命文艺杂志《新星》,但仅出版了一期。1928年10月,《太阳》改名《时代文艺》继续出版(仅出一期,1929年3月又改名《新流月报》,到1929年12月共出四期)。1929年1月,太阳社编印《海风周报》(至1929年4月共出四期)。1929年7月,杨邨人主编《新星》文艺半月刊。1929年秋,杨邨人受中共党组织委派,在上海参与创建中共领导的“[[艺术剧社]]”。艺术剧社成立之后,杨邨人任艺术剧社组织部负责人兼戏剧训练班的工作,艺术剧社借[[中华艺术大学]]开办戏剧训练班。[[陈波儿]](潮安县庵埠镇人)便在此时经杨邨人介绍参加艺术剧社,由此崭露头角。1930年,《新流月报》改组为《拓荒者》,从第四、五期合刊成为[[左联]]的机关刊物之一。<ref name=czwh/><ref name=chaonan/> ===左联工作=== 1930年1月,杨邨人赴[[四川]][[成都]]任私立[[西南大学]]教授兼教务长。1930年5月,因该校被查封,部分师生遭到杀害,杨邨人逃回上海。1930年6月,杨邨人正式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的工作,并与[[鲁迅]]接触。1930年8月,根据中共党组织的指示,在艺术剧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左翼剧团联盟”,杨村人被中共党组织任命为左翼剧团联盟第一任党团书记。1930年9月25日,杨邨人参加“左联”主办的庆祝鲁迅五十寿辰的活动,在会上杨邨人与鲁迅、[[郁达夫]]亲切交谈,但事后杨邨人以笔名“文坛小卒”在自己主编的《白话小报》上发表《鲁迅大开汤饼会》一文,声称“鲁迅大师领到当今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学院的奖赏,于是乎汤饼会便开成了。”这是杨邨人第一次撰文攻击鲁迅。文中又拿[[郁达夫]]带到此次庆祝会上的一个孩子大作文章。<ref name=czwh/><ref name=chaonan/> 1932年1月,杨邨人担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第一任党团书记。同年10月,调入[[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1932年2月,化名“杨柳丝”,与[[鲁迅]]、[[矛盾]]等四十多人签署《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抗议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ref name=czwh/> ===脱离中共=== 1932年2月,杨邨人到[[湘鄂西苏区]],接替[[谢觉哉]]主编《工农日报》。同年9月,在[[国军]]发动的第四次围剿中,该苏区失守,杨邨人逃往[[武汉]],躲藏在堂叔父杨静吾的太古祯糖栈,自此脱离[[中国共产党]]。<ref name=czwh/>1932年11月15日,杨邨人写成自白《脱离政党生活的战壕》,于1933年1月在《读书杂志》第3卷第1期发表,宣布“揭起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之旗”,要做“第三种人”。1933年6月17日,在《大晚报·火炬》化名“柳丝”写作《新儒林外史》攻击[[鲁迅]]。其作品大部分发表于《现代》、《矛盾》、《[[申报]]》等刊物。杨邨人脱离中共之后,攻击鲁迅更加猛烈,直到1936年10月鲁迅逝世为止。其中,1933年12月,杨邨人在《文化列车》第3期发表《致鲁迅先生的公开信》,猛烈攻击鲁迅。鲁迅随后撰写了《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驳斥杨邨人,并称杨邨人“虽是革命场中的一位小贩,却不是奸商。”<ref name=czwh/><ref name=da>鲁迅,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载 鲁迅,南腔北调集,上海:同文书局,1934年</ref><ref name=chaonan/> 1934年至1936年初,在上海《社会月报》主编、[[揭阳]]人[[陈灵犀]]的引荐下,杨邨人任该月报的编辑,并在《申报》上发表许多文章。1935年,杨邨人担任刚创刊的《星火》杂志编辑。1937年3月至4月,任[[河南省]][[广武县]]第二区代理区长一个多月。1937年6月至1938年2月,经广东绥靖主任公署秘书[[左恭]]介绍,任广东绥靖主任公署党政处科员。1937年9月至1940年1月,经[[左恭]]介绍,任[[抗日战争第四战区|第四战区]]政治部组员,其间曾经兼任广东省文化界抗敌协会委员,[[广州]]《民族日报》副刊主编,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后来,杨邨人到[[重庆]][[中国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受训三个星期。受训结束后,留在[[重庆]]出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后赴[[遂宁县]]明耻中学任教。<ref name=czwh/><ref name=chaonan/>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华全国文协成都分会负责人[[侯枫]](广东[[澄海]]人)介绍,杨邨人到成都南虹艺术职业学校担任教员。1945年8月至1949年4月,杨邨人历任[[四川省]][[松潘县]]、[[绵阳县]]、[[剑阁县]]政府秘书。1949年7月至1951年2月,历任理县中学、南充高级中学教员,后来任[[川北大学]]文学院教授。1952年,该校改为[[四川师范学院]],杨邨人出任中文系教授。1955年,杨邨人在[[肃反运动]]中因历史问题被列为重点审查对象,在审查期间跳楼自杀身亡。<ref name=czwh/><ref name=chaonan/> ==著作== *中篇小说《失踪》 *短篇小说集《战线上》、《狂澜》、《苦闷》 *话剧《新鸳鸯谱》 *《近代中国艺术发展史》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作家]][[Category:中国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杨邨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