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69.2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東涌道 的原始碼
←
東涌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東涌道''' </p> |- |<center><img src="https://live.staticflickr.com/3056/2941685377_8239c9613e_b.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flickr.com/photos/minghong/2941685377 圖片來自flickr] </small> |} '''東涌道'''('''Tung Chung Road''')是位於[[香港]]的[[大嶼山]]的道路,是唯一貫通大嶼山島內南北的車道。 東涌道原本是一條水務設施通道,以方便興建數條[[輸水隧道]],將東涌[[黃龍坑]]及其他溪流的水輸送至南部的[[石壁水塘]]儲存,後來該通道開放給居民使用。現時東涌道石門甲以南路段屬封閉道路,道路使用者必須持有[[大嶼山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才可使用東涌道往來該島南北。 ==概述== 東涌道由[[東涌 (香港)|東涌]][[馬灣涌]](舊碼頭)開始,經過[[石門甲]]及[[鳳凰山 (香港)|鳳凰山]]與[[大東山]]之間的[[伯公坳]],到達[[長沙 (香港)|長沙]]與[[嶼南道]]交匯。配合東涌道改善工程完竣,自2009年2月6日起,由伯公坳至長沙一段的東涌道已永久封閉,由伯公坳起的新定線會改沿東南方向延伸,至近[[䃟石灣 (南大嶼山)]]的嶼南道交匯。 [[新大嶼山巴士]]有多條路線行經東涌道,來往東涌和大嶼山島上其他目的地如[[梅窩]]、[[昂坪]]和[[大澳]]。在[[昂坪360]]纜車啟用之前,東涌道也是遊客由東涌前往[[昂坪]][[寶蓮寺]]及[[天壇大佛]]的必經之路。 經改善後的東涌道為7.3米寬雙線不分隔車路,並設有行人路。受地勢所限,多處斜度仍達1:6及1:8,車速限制僅為每小時30公里(後期於2009年4月及7月分階段放寬至50公里),以策安全<ref>{{web reference|URL=http://www.legco.gov.hk/yr09-10/chinese/panels/tp/papers/tp0423cb1-1648-3-c.pdf|title=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 大嶼山南部(包括東涌道)的交通及運輸安排|year=2010年|date=4月|access-date=2014-09-21|archive-date=2021-01-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19151522/https://www.legco.gov.hk/yr09-10/chinese/panels/tp/papers/tp0423cb1-1648-3-c.pdf|dead-url=no}}</ref>。由於路面陡斜,加上大嶼山南部路面狀況不適宜容納太多車輛,以及平衡大嶼山生態環境,所以沒有許可證的外來車輛一律禁止駛入[[石門甲道]]以南的東涌道,一般市民必須使用公共交通(即[[新大嶼山巴士]]或[[香港的士#大嶼山的士|大嶼山的士]])前往大嶼山南部。 ==歷史== 東涌道在1966年9月28日,由時任港督[[戴麟趾]]主持開通典禮。早期為一條單線雙程行車的道路,大部份闊3.5米,途中設有多個[[避車處]]。由於路線貫通分隔大嶼山南北的高山,定線無可避免取道伯公坳。在未進行改善工程之前,東涌道某部份路段斜度更達1:4(近伯公坳以南一段),大部份路段斜度亦達1:6至1:10不等。 ===初時使用狀況=== 早期居於大嶼山居民一般使用水路交通經[[梅窩]]來往市區,[[青嶼幹線]]通車前,東涌道的使用率並不高。主要是島民、工務車輛及公共交通車輛使用。 ===道路網改變帶來的影響=== 自1997年[[青嶼幹線]]通車、1998年新機場落成啟用、以及[[北大嶼山新市鎮]]首期落成,東涌道正式與市區道路網連接起來,成為出入大嶼山,以至連接大嶼山南部及大嶼山北部的重要道路,居民及遊人的乘車模式亦因而改變。由該時開始,大部份居民及遊人均改用東涌道進出大嶼山南部地區,使東涌道的車流量遠遠超出原有設計負荷。 為限制東涌道車流及保障道路使用者安全,[[香港運輸署]]在2010年6月或以前向部份車輛發出[[東涌道禁區許可證]],限制除[[專利巴士]]、[[香港的士#大嶼山的士|大嶼山的士]]及緊急服務車輛外在日間繁忙時段使用東涌道。 ===擴闊及改善工程=== 彎多且急、斜度大、安全性不合時宜一直是東涌道的特點。事實上在1997年,[[路政署]]進行的「東涌道改善工程計劃」可行性研究發現,因為此路部份路段斜道過大,沿原來東涌道走線進行改建並不適合,故一直沒有再為「沿線改善方案」再進一步研究。後來,[[路政署]]亦曾研究增建大蠔灣至梅窩的新道路,並就有關方案共出支900萬港元進行前期設計及勘察。最終發現興建新路的方案不較原有東涌道沿線進行改善工程的路線短,此外因該方案涉及大蠔灣自然生態而未能通過環評,[[環境保護署]]亦沒有為有關工程發出環境許可證。故此,政府在2001年起重新審視並詳細研究「沿線改善方案」(即現時東涌道的定線),最終在2004年獲通過動工。 [[審計署]]曾就此事發表「東涌道改善工程計劃摘要」,就[[路政署]]作為有關方面的監工,並沒有找出最佳的方案而白白花了多三年時間才開展改善工程而表示關注。[[路政署]]最後表示同意[[審計署]]的意見。<ref>{{web reference|URL=http://www.aud.gov.hk/pdf_ca/c60ch06sum.pdf|title=東涌道改善工程計劃|accessdate=2014-09-21|archive-date=2014-12-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10073517/http://www.aud.gov.hk/pdf_ca/c60ch06sum.pdf|dead-url=yes}}</ref> 然而,在1998年至2004年期間,[[路政署]]在東涌道多處地方進行小型改善工程,包括擴闊部份路段、增加避車處數目及分階段在凌晨時份間歇性封路鋪設防滑鋼砂,以提升道路安全和容車量。 而在2004年6月正式開展的全面「東涌道改善工程」,當中包括將龍井頭至伯公坳一段長3.6公里的東涌道改為雙線不分隔道路;在伯公坳與長沙[[䃟石灣 (南大嶼山)]]之間築建一條長2.6公里的全新雙線不分隔道路,包括總長度為750米的高架道路構築物;在東涌道沿線闢設21個避車處/巴士停車處/緊急剎車道;以及石灣基督教女青年會營地附近闢設一個[[迴旋處]],與嶼南道交匯。2007年10月13日,隨著東涌道擴闊工程初步完成,部份路面環境改善,管制站亦由近黃龍坑道南移到[[石門甲]]一帶 <ref>{{web reference|URL=http://www.pooa.hk/big5/shownews.asp?ID=6D59797715C37E9F|title=東涌道通行許可證檢查站搬遷|year=2007年|date=10月13日|access-date=2014-09-21|archive-date=2021-01-1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16235854/http://www.pooa.hk/big5/shownews.asp?ID=6D59797715C37E9F|dead-url=no}}</ref>。 「東涌道改善工程」在2008年起至2009年年初分階段完工。首先開放的路段為介乎龍井頭、石門甲至伯公坳一段的北段,於2008年3月18日提升為7.3米寬雙線不分隔車路,部份舊路段亦被拉直及封閉。緊接下來介乎石灣至伯公坳一段的南段亦於2009年1月完工,並於2009年2月6日早上十時起正式開放通車<ref>{{web reference|URL=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2/1/1/1022721/1.html|title=東涌道雙線周五全開通|work=新浪新聞|year=2008年|date=2月4日|access-date=2009-02-02|archive-date=2009-04-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406104416/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2/1/1/1022721/1.html|dead-url=no}}</ref>,伯公坳以南的舊東涌道隨之永久封閉作公共設施道路。而在同日起,[[新大嶼山巴士]]行經東涌道的路線亦因應舊東涌道路段封閉,部份路線改道;而原有東涌道水務局辦事處分站亦改為設於長沙引水道,遊人可在此站步行落橋,向西走約1.5公里,即達舊東涌道路段。 ===道路重新命名=== 隨著[[東涌新市鎮]]西部的開發(興建[[逸東邨]]),東涌道亦被分為2段,第1段由[[長沙大橋]]至東涌[[馬灣新村]],第2段由東涌[[松仁路 (香港)|松仁路]]迴旋處至東涌馬灣涌(舊碼頭),後者在2008年7月11日開始已改稱為[[東涌道北]]<ref>{{web reference|URL=http://www.gld.gov.hk/egazette/pdf/20081228/cgn200812284753.pdf|title=第4753號公告|work=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year=2008年|date=2月4日|access-date=2009-02-04|archive-date=2021-01-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17184848/https://www.gld.gov.hk/egazette/pdf/20081228/cgn200812284753.pdf|dead-url=no}}</ref>;而斷開的一部份路段後來改名為[[翠群徑]]。 而在改善工程完竣後被封閉的原有路段,則被直接取消道路命名。不過,坊間亦有人以「新東涌道」及「舊東涌道」來分辨兩條道路,尤其辨別伯公坳以南的路段。因此現時實際東涌道南面起點為長沙嶼南道近石灣;北面起點為東涌馬灣新村近[[裕泰苑]]的迴旋處。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Web referenc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東涌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