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54.2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東涌達東路巴士總站 的原始碼
←
東涌達東路巴士總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東涌達東路巴士總站'''<br><img src="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90828/photo/bkn-20190828211230702-0828_00822_001_01p.jpg?20190828223352"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90828/bkn-20190828211230702-0828_00822_001.html 圖片來自on]</small> |} '''東涌達東路巴士總站'''({{lang-en|Tung Chung Tat Tung Road Bus Terminus}})是位於[[新界]][[離島區]]東涌市中心達東路,現時有4條巴士路線以本站為總站,另外亦有1條巴士路線途經本站。 ==總站路線資料== ===新大嶼山巴士1R線=== 紅磡(紅鸞道) → 東涌 (達東路) ===新大嶼山巴士23線=== 東涌 (達東路) ↔ 昂坪 提供東涌來往昂坪服務,途經長沙、塘福、水口、羌山道。乘客可以前往東涌纜車站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各區。(步行2分鐘) ===新大嶼山巴士34線=== 東涌 (達東路) ↔ 石門甲 提供東涌來往石門甲服務,途經逸東邨及赤臘角新村。 ===新大嶼山巴士36線=== 東涌 (達東路) ↺ 小蠔灣 提供東涌來往小蠔灣服務,途經白芒。請注意:本線只於每日開出5班車。(2至4小時一班) ==途經路線資料== ===新大嶼山巴士1R線=== 紅磡(紅鸞道) → 昂坪 ===新大嶼山巴士B6線===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 滿東邨 ===新界=== '''新界'''({{lang-en|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深圳市]]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半島]]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香港島嶼|島嶼]]所組成的[[香港離島|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7%[[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 歷史 == 新界[[西貢區]][[黃地峒]]曾發現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文物,說明新界地區歷史悠久。 中石器時代的文物暫時未有發現,新石器時代中期( 距今約七千年前)的文物在一九九零年代興建赤鱲角機場時於大嶼山扒頭鼓出土. 新界的西貢,南丫島等地不時有新石器時代至近代的文物出土. [[秦始皇]]平定[[百越]]之後,今天的新界被納入爲秦境,屬[[番禺縣]]管轄。由[[東晉]]中期至[[明朝]]初期期間,今天的新界之地曾分別屬[[寶安縣]]、[[東官縣]]、[[東莞縣]],[[廣州府]]等行政區管轄。至[[明朝]],寶安縣改名爲新安縣,竝屬之管轄。直至1898年6月9日,即[[英國]]在香港島建立[[殖民地]]的56年後,[[英國政府]]與[[清朝|清政府]]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由九龍[[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土地,連同附近233個島嶼,為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為止。然而在1899年4月14日,英國在接管新界時,遭[[新界原居民]]反抗,爆發[[新界六日戰]],4月19日才正式接管。自此,原屬新安縣(即寶安縣)之深圳河以南土地(包括新界、[[新九龍]])才屬於英國管有。 英軍管有新界時,香港島已發展成一個現代化、商業化的對外開放城市,新界則仍然是一個相對落後和傳統的[[農業社會]]<ref>{{cite book| author=James Hayes| title=《新界百年史》}}</ref>。港督[[卜力]]基於[[駱克]]的報告及建議,決定對新界採用間接管治的方針,採用一套較近似於中國人的制度,即由鄉親父老來治理[[鄉村]],並表明土地等私人財產可繼續由私人擁有,民間風俗、習俗也依舊不變<ref>{{Cite web |url=https://www.hk01.com/article/113612/ |title=香港故事 一場被抹去的香港新界戰事—新界六日戰 |accessdate=2017-10-25 |date=2017-08-23 |publisher=香港01 }}</ref>。 由於新租-{借}-的土地並沒有統一名稱,所以英國人便把這塊土地稱為「New Territories」(即「新[[領土]]」),中文名稱「新界」,可指為「新的[[租界]]」之意。分隔租-{借}-地(新界)和割讓地(九龍)的界限線後來發展為界限街。惟因城市發展,界限街以北至[[九龍群山]]以南之土地已歸入九龍一部分,稱為“新九龍”。但根據《[[香港法例]]》第1章釋義及通則條例附表5,新界的定義仍包括新九龍。 此外由於[[九龍#地理及行政區劃分|十八區區界變更]],新界的範圍亦隨着改變。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按《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原先為香港新界範圍內的水域及濕地,根據《香港法例》第591章第5條,位於深圳的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被視為位於位於新界以內、新九龍以外,香港可以自2007年7月1日(口岸啟用日)以租借方式(原定租金為每年7百萬港元,2018年起改為每年1千元人民幣象徵式租金)在該處恢復治權。 ===陸地界線變化=== 在開埠初期,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由於是以深圳河和[[沙頭角河]]作為中港界線,而該兩河的河源是相接的,儼如一狹小的[[海峽]],因此中港之間當時是一水之隔,與中國大陸完全沒有相連。最少至1922年,中港邊界東面仍以沙頭角河為界;隨著沙頭角河舊河口的乾涸並形成了[[中英街]]後,香港與中國大陸才開始陸地相連。但後來中方把成為內流河的沙頭角河重新整治,把河口建於深圳一方的中方的[[沙頭角]]範圍內。現時,新界與深圳之間除了與沙頭角河以南的中英街社區陸地連接之外,其餘都是一水之隔。 另外,位於落馬洲和馬草壟之間的深圳河段經改道後,由於河道拉直,雙方交換了一些土地。其中最大幅是舊河道和新河道之間形成的[[落馬洲河套區]],本為深圳管轄,現改為香港新界管轄。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442 道路工程;鐵路工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Lang-e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東涌達東路巴士總站
」頁面